AMD用诉讼挑战英特尔 AMD面对六大拦路石

 作者:李健    173



 有这么一群公司,它们影响着行业的规则和发展,占据着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它们包括半导体的英特尔、汽车与零件的通用汽车、零售业的沃尔玛、银行界的花旗……


    有人将它们视为不可逾越的标杆,但这不是全部。

    也有人在说,打败它们,我们就会是老大。



    它们成为别人竞争的目标,总在不断地被挑战。

    英特尔正在被AMD诉讼,通用汽车的风头正在被丰田抢占,沃尔玛的商业规则在生态链中能走多远……

    在挑战与被挑战中,新策略、新方法、新趋势层出不穷。

    本期“AMD用诉讼挑战英特尔”话题,反映出了高科技行业,除了技术的竞争,各种壁垒、暗堡在市场也会时隐时现,而诉讼也成为了挑战的方法之一。

    AMD向英特尔开战了。

    7月4日美国特拉华州联邦地方法院批准AMD三日前提交的申请,从而使公司有权以法院传唤的方式要求计算机厂商、零售商、经销商和小型系统制造商保留同英特尔垄断行为相关的文档。

    AMD前的六大拦路石

    根据AMD提交的诉讼书,英特尔违反反垄断法的主要罪名和证据包括英特尔采用直接现金支付、差别定价和市场补贴等手段,强迫戴尔、索尼、东芝、Gateway和日立等主要客户签署排它性协议,阻止这些厂商购买AMD产品。根据行业报告,英特尔向戴尔和东芝提供了大量资金,作为戴尔和东芝不同AMD开展业务的补偿。这一报告已经得到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的证实。英特尔向索尼支付了数百万美元,要求索尼停止同AMD开展业务。2002年,AMD在索尼业务中所占份额为23%,2003年降至8%,目前已经基本没有。

    另外,英特尔被AMD认为采用打折、补贴和提供市场开发基金等手段,强迫其他主要客户,包括NEC、宏  和富士通签署部分排它性协议,限制这些厂商购买AMD产品。英特尔向NEC支付了数百万美元,限制NEC购买AMD产品。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英特尔必须在NEC的日本业务中占据90%以上的份额,同时AMD在NEC全球业务中所占份额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

    AMD说,英特尔通过区别对待或威胁利诱等手段阻止客户大量购买AMD处理器。当惠普开始在笔记本电脑中采用AMD处理器后,英特尔于2004年第四季度停止向惠普支付返款支票,原因是惠普没有完成预定的返款目标。英特尔当时表示,惠普可以在随后的季度里补足差额,但必须承诺至少90%的主流零售业务都采用英特尔产品。而当客户推出AMD计算机平台后,英特尔威胁要实施报复。康柏前CEO迈克尔。卡佩拉斯2000年曾表示,由于康柏购买的AMD产品过多,英特尔停止向康柏供应重要的服务器芯片。卡佩拉斯只能告诉AMD,“他被人用枪指着头”,并且停止购买AMD产品。Gateway公司高管也表示过,尽管该公司限制了同AMD的业务,仍然遭到英特尔报复,主要表现在购买英特尔产品需要支付比其他客户更高的价格。

    英特尔还对Best Buy和Circuit City等主要零售商实行限额制度,要求零售商大量存储或只能存储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计算机,限制了用户选择的自由。欧洲最大的计算机零售商Media Markt停止销售采用AMD处理器的计算机。尽管AMD提供了资金支持,Office Depot仍然拒绝库存采用AMD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因为“可能招致英特尔报复”。

    AMD还说,英特尔强迫PC厂商和技术合作伙伴联合抵制AMD产品发布及推广。据称,英特尔前任CEO贝瑞特曾威胁宏基董事会主席,如果宏基支持AMD的Athlon 64处理器发布,后果将会很严重。当时,英特尔向宏基提供的15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的市场开发基金因未知原因延期,证明贝瑞特的威胁并非虚言。为此,宏基被迫退出了2003年9月的Athlon 64处理器发布。

    在AMD的眼里,英特尔还非法利用自己的市场垄断优势,向行业技术标准和相关产品施压,给AMD的发展制造障碍。英特尔拒绝AMD成为Advanced DRAM技术联盟的高级会员,以限制AMD参与重要行业标准的制定。英特尔在编译器中加入特别设计,如果发现用户使用基于AMD处理器的计算机,就降低程序的性能。

    寻找市场支持

    在此之前AMD曾致信32个PC厂商和零售商,请求获得证据支持,但已经表示愿意配合AMD的只有包括索尼、Sun、宏基、联想等9家公司,其他公司态度不一。在所有32家公司中,14个公司已经确认收到AMD的邮件,还有18个尚未响应。其中,东芝公司明确表示拒绝,而戴尔则表示中立。

    与此同时欧盟也在加紧对英特尔的调查,英特尔涉嫌利用市场垄断优势,通过向PC厂商和零售商提供返款的方式,打击处理器市场的竞争对手,如果欧盟认定英特尔违反了反垄断法,英特尔将面临相当于全球年营业额10%,大约为35亿美元的最高处罚。

    在6月28日递交的这份长达48页的诉讼书中,AMD认为英特尔的行为违法了美国《谢尔曼反垄断法》第2节、《克莱顿法案》第4节和第16节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商业与职业法规》。AMD表示,共有38家厂商成为英特尔高压政策的牺牲品,包括12家主要PC厂商、9家经销商和17家零售商,其中不乏IBM、惠普、戴尔、索尼、东芝和Gateway这样的行业巨头。

    完胜不易只求收敛行为

    AMD的这些指控对于英特尔来说有如针芒,承认任何一项都等于承认了垄断的存在。英特尔CEO欧德宁的态度也非常鲜明,认为AMD的指控毫无依据,一个于他非常好的消息,在7月5日有报道称,宏基董事会主席施振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AMD诉讼书所提到的事情予以否认。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英特尔传统上就是一家爱花大量金钱来掌握合法和非法竞争行为之间的分界线的公司。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英特尔会针对AMD提出的每项控诉都能提供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让大家觉得这是一种好的贸易方式,而AMD要证明这许多的非法行为将是非常困难的工作。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AMD多年来在市场上一直遭受到了英特尔的强烈阻击。按照销量计算,英特尔在全球处理器市场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而如果按照销售额计算,英特尔在全球处理器市场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远远领先于AMD.尽管AMD公司推出了一些创新性产品,而且在大部分的评测中都胜出,许多特性也十分吸引人。例如对64位运算的支持和双核处理器等,但其处理器市场份额始终徘徊在10%左右,并且在过去三年里都没有大的改善。

    所以AMD这次诉讼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要揪住英特尔更多的“排他性”例证,来证明其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在此之前,AMD曾4次起诉英特尔,1985年,英特尔成功地推出了32位80386处理器时,英特尔突然宣布80386处理器不开放授权,将由英特尔独家制造。AMD公司被英特尔出尔反尔的行为所激怒,在1987年一纸诉状将英特尔告上了法庭。

    之后两家之间几乎一年一次诉讼,直到1991年的最后一次拖到1995年双方达成全面和解,据说是AMD因此获得了英特尔“大方”的赔偿及处理器接口技术的使用权。据商业周刊分析,近10年来AMD之所以保持缄默,一直到今天才再次起诉英特尔,可能是出于战略性考虑。近几年来AMD发展势头很好,但其新技术和创新产品一直受到压制,为新产品新技术寻求更大的空间是AMD现在所急需的。诉讼不求完胜,只要能使英特尔有些收敛就已经达到目的。

李健
 诉讼,挑战,英特尔,面对,六大

扩展阅读

系列专题:2009中国营销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通胀压力下的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政策调整使得以生产为导向的中小型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生存压力。白酒业,自然在其影响的行业之一。  对于全国知名白酒

  作者:刘涛详情


谁来挑战Google霸权?   2023.01.31

 Google的触角正在冰川下面延伸,谁也不知道它下一步会伸向何处。即使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传统产业,现在也不敢对Google掉以轻心。  谁来调查Google的垄断嫌疑?  除了传统的网页搜索、图片搜索

  作者:刘阳详情


  2006年,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一篇文章《鹰的重生》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在这篇被媒体冠以“我的自省与救赎”之名的文章中,李东生感慨至深:“鹰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有时候我们必须做

  作者:郭剑详情


  关键词二:微利时代  面对“价格屠夫”的争议,国美老总黄光裕认为是因为家电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才导致了目前的杀价竞争,他公开对供应商进行反驳:“我黄光裕把这12-13个点的毛利率全部送给你,你要送你

  作者:郭剑详情


  关键词三:全球化  在中国,谁最国际化?  少林寺即使不是当今中国最为国际化的组织,起码也是其中之一。不信请看以下事实:2006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紧张的访华行程中专程赶赴少林寺拜访,引起全球

  作者:郭剑详情


  关键词四:产业新趋势  在全球化的深刻背景下,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变革进程的加快,全球产业发展正日益呈现出一些全新的动向。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及早认识和深刻洞察以下三个方面的趋势特征对于企业未来成

  作者:郭剑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