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的“破窗现象”

 作者:陈劲松    91



孙志刚被打死了,引发了中国人“生存环境”的大讨论,而眼下的中国楼市刚好处于“环境、环境、还是环境”的“居住环境”时代。居住是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只不过一边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另一边是“浪漫还是温馨”的问题,同日而语,验证了“建筑无限生活”的主题。


无限的生活能否或怎样被建筑是一个问题。是环境改变了人的生活,还是人的生活在创造着他们的环境?或者,人与环境的互动是如何和怎样地运作?这个问题估计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正如“爱情”是怎样发生的一样,但是不进行这样的追问,所谓不“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会永远在环境的两极摇摆和徘徊——要么是“生存”,要么是“高尚”,时刻都面临着“无限”的可能,怎么“放心??”?

沿用流行的“环境、环境、还是环境”的三段环境论,笔者设定为:社会环境、社区环境、社区环境和家的环境的话,显然,孙志刚的死更多的是社会环境。有关这方面,违宪、法制、身分证制度等等不是这里要讨论的(这里的环境指社区硬环境),如果集中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上,可能与目前地产市场不断地创造“人的生活方式”能搭上一点界。

(一) 环境可以规定人的行为


如果想做一个试证,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可以选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典型行为(如吐痰)。而深圳可能是更有效率的提供了,比如地王和蔡屋围;华侨城和白石洲,这种环境相差甚大而又相邻的场所组合。

此外观察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动作也能说明问题,比如少女逛街时,背囊的背法在香港的中环与深圳的东门显然是有区别的,把背囊挂在胸前,实在是出乎背囊设计师的想象,确也可创造出新的现代流行趋势。

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当属“场所——行为”理论,什么样的场所设计可能导致什么样的行为的出现和不出现。同样是中心庭院,目前以水景和坡地加曲折小道的安排就是让孩子们不能自由地奔跑、追逐、滚圈、翻斤头、爬树、上墙、抓特务……这使得他们父辈想重温一下小时候的生活成为彻底的梦想。环境之所以规定了人的行为,是由于一些活动在某种场所成为不适宜——或者是有危险、或者是被阻碍、或者是不协调。

所谓开发“新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说就成立了。所谓新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些新的活动和行为在生活中成为习惯,而旧的活动和行为逐步被解除,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中心庭院长大的孩子,一定会像新加坡的孩子那样规矩。是好还是不好,我们尚且不论,但是环境—活动—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是显而易见的。

(二) 环境木桶的短板


木桶理论说,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木桶看上去如何高。环境也是一样,看上去无论多么高尚、多么美丽,如果在某一方面不能阻止某些不希望发生的活动或行为出现,就不能称是好。

深圳就有这样的实例,一个依山而建的高尚小区,刚刚开售时是万元以上的平方米价,现在却到了六千,大致上可以和香港的金融风暴带来的价差相当。原因可能很多,比如建筑的质量等等,但最为关键的可能是安全环境的问题。当人们在自已居住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一切诗意的低密度、青山绿水反而成为了环境的弊端。

在人们被开发商营造的新生活方式所吸引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鉴赏生活、鉴赏美”和“美一生·美一刻”是有前提的,我们当然都想追求美,但我们这种诗意的栖居是要假定别人也是同样的方式才行。

因此,营造新生活方式,不只是如何营造“善”,而首先应该营造如何不发生“恶”。

比如说,一个住宅的大堂,人们通常关注的是高度和气派,比如“四季大堂”当然能象五星级酒店则更好。这没什么不好,应该提醒的是,不只是住户们在使用这个大堂,可能小偷和入户创劫都也在使用。一个好的大堂设计应使小偷们觉得无所循形,从而不能行劫。

(三)“破窗现象”的反思


环境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但环境是人营造的,因此总也离不开人的因素。“破窗现象”这样说:如果一旦某大楼的某窗子破了,而且破了一段时间之后没有维修,那么接下来会有更多的破窗,一直到全部窗破掉为止。

类似的事情我们大都经历过,当某条马路的一个路灯被打碎了,一段时间后整条马路就别想有好灯(沙漠一旦侵入人的地盘,一段时间后,人就得搬迁,所谓“沙进人退”),类似的孙志刚一旦被殴打,一段时间后(也就是仅仅的2—3天),就被继续殴打至死!

可见环境是多么脆弱!一个好的环境是多么不易维持!

一方面环境在改变着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人的行为在改变着环境,目前需要正视的不是鸡和蛋谁决定谁的问题,而是要搞清楚良性互动的前提。

“破窗现象”告诉我们,窗子全破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第一扇窗破了,人们看不到任何维修,或告示,或惩罚。

深圳银湖路两旁种着芒果树,眼下正是挂果未熟的时候,从上个月就有人在夜晚尝试着用石头、竹竿为工具打青芒果的主意,从这个月开始,即使在白天,干这活的人也不少了。

对于“破窗理论”,我认为还有必要再往下追问:为什么第一扇窗破了没有任何动作?是不是与窗子的权益没有清晰的界定相关呢?为什么马路上的路灯、银湖路边的芒果会发生破窗现象,而大家的住宅窗就不会发生?

笔者不是环境私有化的支持者,而且类似的问题也未必非产权私有化才能解决问题,但是把环境的权益说清楚则是非常重要的。

(三) 环境的责任和权益


美国纽约市有一个街心公园,也和我们的一般免费公园类似,经常有闲杂人等在此吸毒等,总之成了环境的“老大难”问题,政府花了不少钱,还是“破窗”。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政府向私人招标,把每年的维护费用给私人机构来管理这个公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招标的形式把每年的维护费用大大降低(节省了全市纳税人的金钱),其次纽约人有了一个整洁、明亮、有管理、有服务的好场所。

联想到孙志刚案,美国的公共管理服务的外包甚至已经走向监狱了,连监狱管理公司都可以由私人机构承包,责、权、利一清二楚,而且政府少花钱,不背黑锅的事儿,为什么不干?

对于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住宅小区而言,环境的责任和权益才是新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假山、假水之类则是环境的表象。开发商想创造“生活方式”,从理论上说只能是开个七十年生活方式的头,业主们购买这个“生活方式”,能否按当初的“方式”生活下去需要的基础——一是一个硬环境的底子,一是明确的权益和责任的制度安排。

比如香港的“大厦公共管理契约”,首先明确的是物业产权中那些涉及到公共部分的权益如何清晰地界定到每一个业主和租户,然后规定后续的买主和租户如何延续这个权益。

我们的业主都想购买“七十年”的生活方式,那么不能把任何幻想还是先购买“七十年”生活方式 的制度保障吧。

陈劲松
 关于,环境,破窗现象,孙志刚,被打

扩展阅读

2021年10月26日,太平人寿湖南公司《沟通,关于家庭工作生活平衡艺术》课程完美收官!“压力绩效管理专家、高级企业EAP执行师”郭敬峰老师返聘受邀分享:“沟通能力测试、共情沟通技巧、工作生活平衡”,

  作者:郭敬峰详情


 企业绩效通常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企业绩效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整体的绩效,二是员工的个人绩效。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评价系统结合起来,使企业战略和目标转变为具体的绩效目

  作者:姜燕芬详情


所谓利润分享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一项所有员工参与利润分享的计划。在设计企业利润分享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层面的人员,根据其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担当的职责及发挥的作用来合理地分享其劳动所得。本文将重

  作者:姜燕芬详情


  企业的渠道扁平化,除了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管理压力之外,对于企业来说,不得不面对众多的经销商队伍,在现代的商业社会中,商业竞争的具象化,映射出厂商管理的模式的推陈出新,这边是高度集中的事业部制度,那边

  作者:崔学良详情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度的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02.6,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仅烟草制品业利润同比下降10.6。作为一个行业的完整链条,烟草制品业利润的下降无疑也反

  作者:陈琦详情


摘要:在税收征管活动中的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本文探讨了这种不对称信息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税收成本的影响,指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几点对策。关键词:不对称信息 税收成本一、 我国税收成

  作者:程光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