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荒唐电话”的思考

 作者:谢付亮    247

“你好。”


“你好!我找×××。”


“你找谁?×××?”


“你不是×××?!”


“不是。”


“不是×××,你为什么要接电话。”

  我顿时无语,居然如此荒唐!

  “不是×××,你为什么要接电话。”一时间我还真的想不出“对方”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才能说出这句话——居然能理直气壮地把责任推得这么干净,仿佛真的是我错了,我不应该接手机。但是,正常人都知道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不接通就无法知道对方是谁,更无法知道对方要找谁。所以,“对方”能够这样责问我真的是不简单,想必平素也是个推脱责任的高手。

  平心而论,若不是笔者的亲身经历,我还很难相信生活中会有这等荒唐的事情,或者说居然有人能如此“不负责任”!但是,当笔者把这件事同许多公司的管理状况结合起来的时候,我又觉得出现这种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举例来说,某公司“领导甲”吩咐“下属乙”去特快专递一份重要资料给客户。于是,“下属乙”同领导确认了客户地址和姓名后,就立刻办了。没料到两天后,客户打电话给“领导甲”说没收到任何资料。“领导甲”随即找来“下属乙”询问缘由,“下属乙”再次说明资料已经按照“领导甲”确定的地址寄出,并拿出回执单证明。“领导甲”对照了回执单和自己给出的地址之后,马上意识到是自己把地址搞错了。但是“领导甲”却说:“小×,你这人做事这么马虎,地址错了怎么不打电话问我。”“下属乙”不知所措的回答道:“邮寄之前我跟您确认过地址,当时您说肯定是正确的。” “推卸责任,狡辩!小×,你这样做是不行的!”“领导甲”马上批评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此时“下属乙”只好忍着满肚子的委屈说:“×经理,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这就对了,小×。做事就应该这样,要勇于承担责任。”

   这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也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结合本文开篇时提到的“荒唐电话”,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猜测:“荒唐电话”中的“对方”如果换成“领导甲”,“领导甲”也一定会反问我类似的问题。甚至会更加无理取闹的责问:“不是×××,就别接电话浪费我的时间。”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足见管理大师对责任的重视。但是,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却只能看见“领导甲”对责任的推脱技巧,丝毫不见其有什么责任感。更荒唐的是“领导甲”还会训斥并教导自己的下属要“勇于承担责任”。可以说,“领导甲”类的人不仅拥有一种娴熟的技巧来推卸责任,而且其推卸责任的意识已经渗透到自己思考问题的模式之中,因此,“领导甲”式的人才会大言不惭地批评下属,并在下属面前高唱“勇于承担责任”的论调。可以说,这样的领导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也是不具备领导资格的。但是如今许多企业中都存有大量的“领导甲”式的人物,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从长期来看,一个不敢承担责任的领导必然带动下属拒绝承担责任,并直接促使企业形成一种“不负责任”的企业文化,致使企业“不负责任”。众所周知,“不负责任”的企业不可能真正为顾客着想,因而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进而会逐渐被顾客抛弃,最终被市场抛弃。

  那么,领导者或管理者怎样才算是“负责任”呢?我们可以从一个《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的典故中领悟一二。春秋时期,晋文公称霸,他任命有功之臣李离为晋国的“理官”。有一次,李离误把没有死罪的人处死了,当他发现后,就判自己犯了“过失杀人”之罪,把自己关进死囚牢房。因为他是有贡献的人,晋文公闻讯赶来,宣布赦免他的死罪。晋文公劝他“官有富贵,罚有轻重,此事是你的下级犯了罪,你自己并没有罪。” 李离却答道:“我的职位比下级高,受他们的拜揖我从不还礼,拿的俸禄比他们多,也从不分给他们,而现在犯了罪却要把罪名推给他们,这我可没有听说过。理官有一条法律: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说罢,他便抽剑自刎了。

  可以说,李离这样的管理者是“负责任”的,并且勇于用生命来承担自己的责任。因此,希望管理者或领导者,不管是为了自己或企业,还是为了下属或顾客,都能够从李离自刎所表现出的强烈责任感中汲取一点营养,以让自己的责任感“萌芽长大”。

 一个,荒唐电话,思考,BLOCKQUOTE

扩展阅读

舆情思考:网络曝光不应变成网络暴力最近河南某周口妇产科医生因不堪长期被网暴而跳楼轻生。这一沉痛的事实,再次提醒我们网络暴力的危害,执法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应该警惕。首先,要区分网络曝光和网络暴力。在由国

  作者:沈志勇详情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思考3:及时回应舆情为什么这么难?此次事件从最初女性当事人通过网络曝光(2023 年 10 月 11 日下午),到现在将近 2 年,武汉大学始终对事件缺乏回应。在 2024 年

  作者:沈志勇详情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思考2:舆情应对不能坐等“上级安排”7月 31日晚,武汉大学校长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电话采访,回应舆情。校长能够公开回应,本来是好事,但却因一句“等上级的安排”,令舆论哗然,引发

  作者:沈志勇详情


武大“性骚扰”事件思考1:舆论审判易反噬,舆情应对须实事求是7 月 25 日,此前曾备受瞩目的“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终于迎来了一审判决:不能认定男生肖某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某

  作者:沈志勇详情


像零售商那样思考   2024.05.25

我在韩国首尔考察零售市场,发现在市中心最现代化的商业大厦之间,居然专门有一些白色帐篷,里面是我们久违了的蔬菜和日用小商品市场。  这是特别保留的市场,因为他们能给居民们提供更个性化、更多样化的一些商

  作者:刘巍详情


读书真的能让人改变?刘强东去美国不知是真读书还是准备京东IPO,或是做国际化布局,看似不在江湖,江湖仍有他的传说,刘强东第一个重大改变就是放权。  半年不闻江湖事  京东董事长刘强东“消失”快一年了

  作者:李志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