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的”六有“要素

 作者:陈宇明    263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并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是具体的,可以通过“六个有”来展现。

        有追求。有追求才能让人振奋。对企业而言,追求就是为办成什么样的企业、带出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而制定的目标,它反映了企业的价值理念、发展目标,体现了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目标追求,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在起步阶段虽然规模不大,却能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企业巨头,是与企业追求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密不可分的。

        有标识。有标识才能让人认得。企业标识是企业文化的外在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种形象符号。人们往往是首先通过标识来直观认识一个企业的文化的。因此,企业文化一定要有自己的标识。好的标识能为企业文化锦上添花。可以说,越简单、越具有文化内涵的符号越能打动人,越容易让人认识并记住。

        有活动。有活动才能让人快乐。活动是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一个企业只有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读书活动、竞赛活动等,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参与热情,才能在给员工带来快乐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有的企业不仅有艺术团队、运动团队,还有广播电视、网络服务、企业小报、企业杂志等,并经常开展诸如“十佳员工”、“十佳案例”、“十佳服务”、“十佳感动瞬间”等评选活动。正是有了这些活动载体,企业文化才得以生动展现。

        有故事。有故事才能让人感动。理念的东西只有通过通俗化的故事才能吸引人,高深的东西只有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说才能说服人。伟人所讲的愚公移山故事,让亿万人民记住了做事要坚韧不拔、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因此,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要通过能够打动人的故事来展现。故事应与当地历史文化和企业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有历史厚重感和现实真实感,从而为人们所认同。

        有典型。有典型才能让人信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是最有说服力的。典型犹如企业的“灯”与“火”,“灯”可照路,“火”可暖人。树立一个好的典型,可以使员工学有榜样,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因此,树典型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展示企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使员工明确方向、坚定信念、不懈追求;而且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为企业发展壮大献计献策。

        有品牌。有品牌才能让人满意。品牌中最重要的是服务品牌,它实质(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上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包括企业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等。在实践中,有的企业把服务细分为基本服务、增值服务、情感服务、成长服务、前瞻服务、济困服务、应急服务等,在每项服务下面还有若干小项。正是有了这些具体的服务内容,才形成了企业的服务品牌。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奉献给社会的主要是产品与服务。通过服务,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可信度,而且可以展示企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价值取向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

陈宇明
 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 要素 企业 建设 文化

扩展阅读

对于经销商来说,基于产品经销来赚差价,目前还是主要的盈利模式。这卖产品是通过终端售点来实现的,终端数量决定了经销商的销售业绩,而终端质量则是决定了经销商的利润。总而言之,终端售点,就是经销商吃饭的本钱

  作者:潘文富详情


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就是敲门砖,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招聘广告就是公司的旗帜,是否足够大,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人。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求职者,尤其是00后求职者的特点,在招聘广告内容设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详情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庆军详情


2024年5月8日—5月10日,姜上泉导师在深圳主讲第23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外运、陕投集团、美卓集团、温氏集团、岗宏集团、开立股份、深圳第一健康医疗集团、深圳英驰供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