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低工资”招到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陈洪浪    343

对于毕业五年以上,将要结婚成家的人来讲,关键需求重点转向了物质和薪酬。金钱变成了刚性需求。因为这个时候,多数人都要结婚买房,在高房价的今天,经济上的压力骤然上升。还有一个关键需求是很多专业上比较优秀的人才希望做管理者(当然,很多人并没有这个潜质,但是一般人不承认自己没有管理潜质)。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如果工资不能满足要求,通常难以争取吸引。

    毕业十年以上,已经结婚生子的人来讲,他们的关键需求变成了尊重和追求自主权,他们希望能自己决定工作内容和方向、计划和进度,希望自己能做主。同时,他们希望工作和生活比较平衡,能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教育下一代。

对于50岁以上的职业人才来讲,他们的关键需求往往不再是待遇和自主权,他们最关键的需求是稳定,他们希望能平安度过职业晚期,顺利退休,同时希望劳动强度不要太大。当然,少数顶尖人才,这个时候希望能在事业上再创高峰。

    所以,从年龄段,家庭状况等要素出发,我们就可以分析了解人才的关键需求是什么。

    第三步,明确自己公司的优势和人才吸引策略

    不同的公司,对于人才的吸引策略和优势是不同的。同一个公司,不同发展阶段,他们的优势和人才吸引策略也不一样。宝洁往往以品牌和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优秀人才,华为过去通常以高薪和快速的职业发展作为吸引人才的亮点,现在,则以品牌、学习机会、高薪来吸引人才。很多小公司则以愿景和老板的个人魅力来吸引人才。作为招聘人员,一定要对公司的优势和劣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针对人才市场,有针对性的确定人才吸引策略,有针对性的宣传自己公司的优势。

    第四步,在做好以上功课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发挥影响力,和人才进行充分沟通

    前面我们分析了人才的关键需求,有的是金钱,有的不是。只要一个人才的关键需求不是金钱,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充分的沟通,在薪酬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把他们争取过来。这里有几个关键点:一是在招聘过程中对人才态度要充分尊重、热情,通过完备的招聘流程和招聘人员礼貌的态度,给人才留下美好的印象。二是多站在求职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满足他们的需求,尽量给他们方便。三是积极主动,反复沟通,不断坚持;当人才第一次拒绝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像销售人员那样,继续和人才保持充分的沟通,充分展示我们的诚意。四是做到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情感人。和人才充分沟通公司的优势和亮点,讲明在这里工作对人才短期和长期发展的价值,只要沟通到位,很多人才就会被我们吸引而来。

    有一次,我们通过猎头招聘一位质量总监,面试之后,我们感觉很好,而是给他发了一份OFFER,一开始,人才拒绝了我们的OFFER,因为我们的薪酬离他的要求差距较大。这时,我们并没有放弃,因为我们通过面试,深刻了解到目前这个阶段他的关键需求不是金钱,而是希望有一个较好的平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不希望上级过多的过细的干(他想离开上家单位,主要原因就是上级干预太多)。而我们公司领导的特点恰恰是放权型的领导。所以,后来通过反复的沟通交流,在薪酬没有调整的情况下,人才最终还是选择了加盟我们公司。

陈洪浪
 如何用 高素质 低工资 何用 工资 素质 人才 如何 的人

扩展阅读

员工来上班,先得把钱的事情说清楚,这个不能模糊。远的不说,这刚入职的试用期工资得要明确。当然了,试用期工资发多少,这个事的主导权在老板手里,老板是怎么想的,决定了这个钱是怎么发给员工的。老板对新进员工

  作者:潘文富详情


浅谈促销员素质   2024.05.24

有幸被公司派到杭州的一个商场里实习,实习的内容就是与市场第一线的促销员一起进行促销活动,在市场的第一线呆了一个多月,对促销可以说是深有体会,对于这种体会总是有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总结后写了下来。  亲

  作者:李晓峰详情


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当警察的梦想,但是大多数人根本无法达到警察的招录标准,这也导致不少人为了实现梦想,都把就业的目标放在辅警岗位的招录上。 辅警是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辅警每日工作与正式人民警察无

  作者:王晓楠详情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员工的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执行力上。执行力的背后,两大支撑因素,一个是会不会干的技术问题,一个是想不想干的态度问题。态度问题的背后,又牵扯到待遇、企业文化、同事关系、内部氛围、对公司及管理层的信任、管理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