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道,就是故意不走拥挤路,蹲出自己的独特

 作者:刘威麟    171

今日忙碌,再摘录之前的作品《别学北极熊》的其中一篇章的部份,这次讲的是成功创业家的成功之道之一,就是「不走别人走的路」。

成功创业家勇于反主流而行。若都跟别人「一样」,看到杂志在讲哪个产业很棒,赶快投身进去,往往都已经太慢了。创投家陈劲初依他观察产业这么多年的经验,毫不留情的说:「正跳进学习最热门东西的人,实际上就是最倒霉的人,因为,他们搭上了『最末班列车』。」等到已经学成毕业,科技已经转向。所以,成功创业家绝不是「跳车族」,他们不会去研究现在在开哪班车,他们自己开自己的列车。「产业的热门冷门都有一个循环的,一直待在这产业,迟早会碰到热。」

成功创业家能理解「行行出状元」的道理,绝不一窝蜂的跟别人跑,坚持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他们撒网捕鱼,不要求在五年内获得回报,他们看的是二十年后的机会。

多位成功创业家,提到光纤产业为例子。这产业早在个人计算机尚未发明、彩色电视尚未非常普及就已经萌芽,但一直都没有进展,和乌龟走得一样慢。当年,还有些人念完光纤毕业,因为找不到工作,只好转行去做雷射激光手术。很多满腹光纤技术的优秀人才,看到其他的同学、同事一个一个改行进入个人计算机,做半导体、集成电路、软件,仍然忍下去,忍到2000年,网络兴起,光纤需求爆增,他们的机会终于来了。

成功创业家龚行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光纤这个「低调」的行业待了好久,从来没人去注意,直到因特网出来了,整个行业一夕之间变当红炸子鸡,龚行宪已经准备这么多年,当然马上就成为「火车头」,顺着这趋势乘着浪头送起,自己所待的原公司上市了,自己也开了两间公司。

尽管当时大家突然一致看好光纤,但真正在光纤待久的人如龚行宪,其实也有预感可能只能热个几年。当时很多年轻人拚命挤着进这领域,大学特地主修光电,龚行宪并不看好。后来,网络泡沫破灭,最后在光纤真的赚到钱的,只有那些沉潜多年、早就准备好的老将,后来才「闻风而至」进来光纤产业的后辈,可能又得等个二十年,才能再度轮到他们。
另一位成功创业家陈宏则建议,与其随便跳进杂志宣扬的当红产业,不如长期经营是看起来不太起眼的东西,只求自己有兴趣在其中打一场持久战,练就一门「专门」,总有出头的一天。「你可以去学最先进的微处理器,但那要学很久。」陈宏说。

已经投资二十年的沙正治,在公元两千年曾经开过这么一个投资会,十几位年轻人拿着他们研发的新产品,等着简报给他听。他一眼望过去,这些产品全都是当下最流行的电子商务、B2B平台,有些人显然才刚开始做一个礼拜,随便包装一下就拿出来讲,根本就在他们眼中看不到热情,自然也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的创业团队,沙正治这种沙场老将不会给他机会。

这时候,在这堆电子商务的创业团队中间,冒出了一个年轻人,是从台湾远飞到美国来的。他一打开计算机,沙正治便觉得眼睛一亮,因为此人做的东西既不是电子商务也不是B2B平台,而是一套「英语教学」的技术。这位年轻人不是仓促成军,他已靠自己经营了多年,展示出来的产品相当不错。后来,那些来找沙正治的创业家,都没拿到钱,反而是这位看起来最不符高科技潮流的「学英文」技术,顺利取得多项资金,当然沙正治也成了投资人之一。当时沙正治实在太喜欢这个创业家,甚至当其他投资人要与沙正治一起投资的时候,沙正治还建议年轻人可以抬高股票价格,即使这意味着沙正治自己也必须付更多的钱取得股票,沙也非常愉快。果然,这位年轻人不负期望,这两年来在台湾做得非常的好,并已经进攻大陆市场,继续推向南韩、日本。

沙正治认为,成功的创业家,不会随波逐流。「别问下个明星产业是甚么!」沙正治说。

一但成为明星产业,所有的钱都会进去竞逐,常造成过度投资,没有回报,供过于求,就会开始杀价。像九零年代末期的网络时代,遍地都是黄金,到后来想进去捞一笔的人,往往实力不足,看得东西也少,最后只是开出一家泡沫公司,尽管拿到资金,也一定不会成功的。「你等到大家都看到了才跳进去,已经太迟了。」果真,泡沫一破,还在里面的等着赚钱的人就陷在其中,而当时看到网络热潮、赶紧跑去学网络的人现在也已来不及了。

一朝被蛇咬,下一次再红起来恐怕没这么快。「现在要等到当时那些投资人都死光光了、恶梦记忆都消失了,大家才能完全恢复对这产业的信心。」

沙正治认为,成功创业家有一种特别的勇气。他们有自己的信仰,执着的去做一件「不一样」的大事。那是一种勇于去制造一片大冲击,跳出传统的,把觉得对的事情,就去把它做出来,敢和别人不同。自己有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原创的创意。

书读得好不好,不是重点;有没有在学最热门的科技,也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个「人」是否有担当能去和别人「不一样」。

成功创业家成立自己的科技公司,和科技业「宣战」,也有一番学问。科技业这么多钱、这么多聪明人在里面,竞争之激烈,不是这么容易就找到「洞」。有句西方谚语说,「聪明的头脑,都在想着差不多的点子(Great minds think alike.)。」成功创业家刚开始创业,不可以硬碰硬。他们也懂得「不跟人家挤」。

张敦凯以同样的「以独特点来站住脚」的方式来开公司。很多人常说,产业的饼这么大块,我只要分到一小小块,就可以赚很多钱了。「错!」张敦凯说:「这产业的往往是,若不是前三名,就不会赚钱。」

还有另一个错误的想法是,我这个产品的潜在的客户很多,所以就一定会赚很多钱了?「也错!」张敦凯说:「若没有稳固的客户支持群,就不可能持续的赚下去。」因此,张敦凯觉得,最重要的不是下去与整个产业竞争,而是要做出「独特点」,宁可只是一个小小的独特点,先在其中站稳了,再去打其他市场。

张敦凯虽然是在最顶尖的图像处理技术,但他并没有直接用他的资源去和大公司竞争,而选择做「保全监视」领域,听起来比较无趣,但是非常强有力的一个领域,也让张敦凯的公司很快的占到了第一名的位置。

另一位创业多次的成功创业家黄炎松,也强调不要做和别人一样的东西,一定要有个窍门,所以要做别人没做的。别人都在做的,竞争大,利润就会愈来愈低,赚得钱就会愈来愈少。所以,真正厉害的创业家,就是在竞争都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出来做,尽管做的不见得是最热门的,但很快的占领并稳据一小块市场,客户群也能稳固下来,市占率排名前三,财务上也能很快的得到回报。

「这就是最厉害的赢法。」黄炎松说:「最厉害的赢法,就是赢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你是怎么赢的,吓一跳的说:你怎么这么特别!」

廖如圭也是标准的「第一次跟别人创业,第二次自己出来开公司」的成功创业家。他第二次出来开计算机公司的时候,面对市场上的计算机公司皆拚命压价,向开发中国家买廉价的计算机组件,廖如圭却决定反其道而行,卖纯美国制的高价主板。这个决定看似非常的奇怪,但,这个独特点,果然让廖如圭做出了味道。

由于廖如圭的计算机标榜着美国「高质量」制造,虽然价钱上没有竞争力,却被选为著名的PC杂志的年度推荐,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上榜。就这个知名度,就让廖如圭的公司突然身价大涨,一天至少接三百通电话,都打来说要买他们的货。廖如圭自己印证了行家大家都在说的这句话:「市场这么大,真的是只要一个『niche』就够了。」

公司要有「niche」独特点,就算冷门也没关系,只要有独特点,就有出头天的一天。个人也是如此,有独特点的人,容易创造更高的价值!
 成功之道 自己的 不走 之道 拥挤 出自 故意 独特 成功 就是 自己

扩展阅读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近期在一场大学生招聘会上,遇到了一位学日语的女孩子,她来应聘我公司的销售文员职位,当我问她为什么要转行而不选择和日语相关的职位时,她一脸困惑地对我说,很想做日语有关的工作,找了很多公司,但是最终都

  作者:姜燕芬详情


陈氏兄弟的成功之道   2023.03.28

1981年,法国陈氏兄弟公司在巴黎13区的“中国城quot;租用了一处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废弃火车货运站,成立了法国第一家专营亚洲食品的现代化超级市场——陈氏百货商场。陈氏兄弟以敏锐的商业眼光,不失

  作者:高定基详情


成功需要“十商”   2023.03.28

每一个人都梦想成功,可成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通过努力奋斗运用人生智慧经营而来。那我们应该从哪里奋斗?需要哪些方面的素养?其实,“十商quot;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只要努力提高“十商quot;智慧和

  作者:高定基详情


  一个顾客走到我们柜台,问格力的那个红色的多少钱,因为她的朋友都是在专卖店买的,她想多了解一下情况,并把专卖店的价格告诉了我。我说这里的价格要贵一点,因为服务有保证,并趁机向她介绍了我们的海信空调。

  作者:高定基详情


  发迹于四川简阳,成名于北京的海底捞如今是当之无愧的火锅中的佼佼者。百胜餐饮集团组团两百人参观学习,海底捞认为这是大象像蚂蚁学习。从来没有一家餐饮品牌能像今天的海底捞一样受到老百姓的青睐和传颂。开火

  作者:高定基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