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文精神、公共知识分子与现代企业家
作者:李兰 286
——访哈佛大学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
去年11月中旬,杜维明教授应邀出席国际组织学习学会(Sol)在安徽天柱山组织的ECW会议,在会议期间接受了《经济界》杂志主编李兰的采访。
李兰:杜教授,这两天听您提及到发展儒家文化的能力、发展伦理的智慧与企业家的时代使命,想先请您从全球化背景下来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杜维明:一般大家都认为全球化是一个趋同的过程,和西化、现代化事实上一根而发,全球化就是速度更快,趋同的取向不可抗拒,这在经济上非常容易理解,不管是从金融、贸易、投资、旅游来看这个世界越来越小,游戏规则同质化,特别强调透明度、公信度、信赖度,西方发达国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现在成为普世价值。
而从文化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区域化、国家化还有地方化与全球化是同时进行的。我感觉到越全球化,区域化、国家化和地方化的力量不会因此而解散,而是越来越强。
有一位神学家叫德日进,他说21世纪人类文明会走向复杂,越来越复杂,全球化、地方化和区域化都出现,很多以为不重要的问题又变得重要了。世界经济论坛一直以经济问题为考虑,从2000年开始,特别重视两个课题,一个是精神归宿的问题,一个是文化认同的问题。说明所有根源的问题,比如说族群、语言、性别、地域、年龄、宗教、阶层这些问题都浮现了,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
在这种情况下,最成功的企业家已经不是考虑发展经济的影响力,在经济上他们都已经非常成功了,他们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现在企业发展非常迅猛,企业要大到什么程度?要进入五百强?他的归宿是什么?他的责任感是什么?他自己的形象是什么?他和他的孩子们,和其他的朋友沟通的时候,虽然他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自我认识是什么,他希望做什么?这些问题就是精神归宿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李兰:谢谢您对企业家深层次的关怀和理解。文化认同是需要时间的,请您谈谈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认识。
杜维明:目前,中国的文化心理,或者说文化传统,并不完完全全是传统的中国文化。现在中国的文化心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是西方启蒙,就是18世纪以后所发展出来的凡俗的人文主义。这是一种心智模式,根深蒂固在我们心里面,已经积累成了一种思考方式。
儒家所代表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比较宽广的人文精神。在21世纪,儒家的认识论、人生观和宇宙论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果我们要重新了解这个传统,必须有自知之明,在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现在的心智模式中,传统文化影响力已经非常遥远,很难真正知道这个传统所代表的价值。
要把儒家最好的、传统的人文精神发掘,不是小农经济、家族制度还有权威政治,当然我们要了解整个儒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进程,找到精神的源头,才能发掘它所展现的人生价值。
李兰:现代企业管理也常常谈到以人为本,您怎么理解儒家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
杜维明:儒家的人文精神要同时照顾四个不可分割的侧面。第一个就是个人,主要是个人的身心如何能够整合,个人的精神归宿在哪里,个人如何安顿自己的生命,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修身哲学。在《大学》里面,天子至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并不是已经取得了生存的权利以后才开始的,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农民,每一个工人,每一个军人都要有修身的理念,否则社会就乱套了。也就是作为一个人怎么样成为一个能够有自我认同、自我意识、自我了解的独立人格。
第二个就是社会,个人和社会怎么样有一个健康的互动。
第三就是自然,整个人类如何和自然能够有一种持久的和谐。
第四,现在几乎没有人谈,人心和天道能不能相符相成,这就是儒家的精神性,儒家的宗教性。人性与天道如何相辅相成,是现在儒家传统能够面对生态环保的大挑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基督教的传统里面有一个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上帝创造了人,而且把所有世界其他的动物都是由人来管辖,都成为人类的资源。儒家基本的精神是不能用宰制性的方式对付自然,要长期考虑人的存活问题,是要和自然取得协调,后面有一个很深刻的基本的宇宙观,中华民族能够成为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是和这些理念联系起来的,叫做天生人成,天是创生的,是要靠人来完成,天和人要合作。人不是创造物,人是一个创造者,同时也绝对是一个破坏者,因此才有“天作孽尚可逃,自作孽不可活”,所有的自然灾害,人都可以逃,最早的大水,人可以造一个船,都逃走,也可以靠大禹来治水,以他大公无私的精神,以他科学的头脑和对整个地理环境的研究和了解,以他领导者的魅力动员三十多万人,以他能够三次、九次过家门而不入,通过各种人文资源,可以面对天灾。但是人祸,假如是自作孽,真正的孽,是人造的,肯定逃脱不了。
李兰:中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您认为儒家的和谐观与现代的和谐社会是什么关系?
杜维明:温家宝先生在两、三年前到哈佛做报告,突出了和的观念,讲求同存异。什么叫和?晏婴讲过,和就是要做一碗汤,各种佐料都摆进去,表面上看起来矛盾冲突,实际煮了一锅美味的汤。音乐要各种不同的乐器配合,绘画要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所以和的反面就是同,和和异是必须配合的,没有异就是没有和,没有多样性,没有多种声音,没有多种颜色,没有多种口味就没有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儒家思想。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自汉武帝开始的时代是独尊儒术,其实不然。在汉武帝的时代,中国社会上的各种不同思潮,道教的思潮,法家的思潮,阴阳五行的思潮,各种思潮都有。儒家传统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的兼容并茂,可以和佛教、道家、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对话,体现的是对话的文明。就像一般讲中国文化的力量是同化,这也是非常大的误解。中国文化了不起就是兼容并茂,佛教进入中国是被中国化了,但是中国也被佛教化了,有佛教没有佛教的中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中国,因此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中国文化也丰富佛教的内容。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波澜壮阔,就是因为佛教、西化的思潮、马克思的思潮在中国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力。中国作为伟大的文明,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发展自主性、独特性、民主性,而且它是开放的,有很深的自我反思能力,这也是中国能够与自然、与其他文明和谐的文化基础。
李兰:儒家既然强调为己,是不是在人际的关系中,儒家更注重自身的发展,怎么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杜维明:孟子讲的一个字就是“推”,从内部往外推,不推那就是封闭,推就是逐渐动态开展的系统。向外推是从人一直推,推到国家,推到人类大同。同时,儒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只是在人类的社群还不够,还要往后推,推到生命共同体,所有的生命。还要往外推,推到宇宙大化。这个思路是特别难得的,是人类、宇宙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的一套人生观和宇宙观。
如果用熟悉的观念来说,儒家对公和私的关系这样理解,个人是私,家庭是公,能够把个人的利益推到家庭就是从私到公的第一步。家庭是私,族群是公,族群是私,社会是公,社会是私,国家的利益才是公,国家是私,就像美国,到现在为止所有美国的政治家,不能够跳出美国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否则选不上,这从儒家的角度上来讲是私,国际社群才叫公。国际社群是私,如果人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完,对于其他的动物、生物是私,生命共同体才是公,但是整个生命共同体还是私,宇宙才是公。
私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从儒家的价值来看,一个纯粹自私自利的人是有价值的,至少这个人不为非作歹,不是损人不利己的,但一个人完全自力更生,能站得起来,他的价值很小。就是照顾家庭,任何其他的人都不照顾,这就比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还有价值,但是没有比照顾社群重要。简单说,假如世人都相信这一套理论,作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想办法对其他几个人负责,每个人都有这种心态,社会的和谐基本上可以建立。
另外,越有权,越有势,越能够掌握资源,越能够掌握信息,越能够有影响力的这些人和群体,他应该对更宽广的世界负责任。为什么呢?儒家的学说注重精英,但儒家不是精英主义,而是为了人类的福祉考虑,不管是政治的精英、企业的精英、社会的精英,他们转很多地方都可以转,他们不转其他的地方很难转,老百姓一无所知,教育他可以做好,但是上面的人腐化了,要使得世界能够和谐发展很困难,有权势的人能有一点转化,整个社会就会好转。
从儒家人文精神的视野来看,公和私的关系就是根源性和公共性如何能够配合,一个人应该扎根在自己的身体,扎根在个人,扎根在家庭,扎根在自己的族群,自己的社会,当然也扎根在人类,但是他又要能够像水一样流出来,要在更宽广的世界里面进行沟通,这两方面要配合。
李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要面临更多的问题,比如能源、环保等等,以儒家的观点来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社会发展所要解决的这些问题?
杜维明:从1960年代,因为太空人的出现,第一次人的眼睛可以看到地球,首先,人类真切的了解到地球是真实在宇宙当中,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其次,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也许21世纪初期人类担心石油问题,逐渐要担心水的问题,甚至连空气都有限,没有想到人类可以影响天气。因为这个原因,一个新的感觉——人的存活问题,也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德日进认为世界越来越复杂,所以必须要有一种复杂的系统思维,总体的、各种不同的问题都讨论。最难的是要能够认识到人类所不知道的、无知的那个侧面,现在要开始注意了。启蒙所代表的凡俗人文主义有一个基本的信念,就是人类的理智光芒向前照耀,宇宙就是一个房间,只要光亮,所有的角落上面的阴暗面全部驱除,所有的东西都很清楚。这个信念已经过时了,现在很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有同样的认识,科学所掌握的领域越多,也许永远没办法掌握的无知就会越大,无知和理智的了解是成正比的。以前,物理学、生物学认为,越小越简单,从最简单的观念慢慢积累起来建构的大项目,就是客观世界;现在发现越小越复杂,同样的复杂,不管是分子、质子都是同样的复杂。就这方面来说,理性的傲慢被一种长期进行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代替,而且能够在人类所了解的基础上发展一些应该了解,但是还不了解的智慧。
李兰:儒家既然不是精英主义,人类所面临的难题又是如此之多,您认为人类文明和发展所要倚重的力量是什么呢?
杜维明:是公共知识分子。《孟子》就是为现代意义下的公共知识分子创造了条件的书,公众知识分子就是那些关切政治,参与社会,注重文化的人,传统所谓的“士”,读书人,受教育的这些人。为什么要倚重这些人?
有人说儒家是重农轻商,其实重农轻商的是法家,法家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上只有两种职业有价值,一种是军人,一种是农民,法家认为控制社会的力量是耕和战。儒家认为士农工商都很重要,任何的社会没有农就不能够生存,没有工就不能够制造,没有商就不能通有无,为什么要有士?他又不生产,又不制造,又不通有无,又不是政治集团,大家一般认为士属于依附集团,为什么要尊重他、要给他发展的空间?因为这批人是为社会创造意义,创造价值,而这一批人是应该起着政治权威和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老百姓中间能够取得和谐的中介,要靠这批人,这一批人即使他的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他还是有影响,还是能有发展,何况他的经济条件更好。
李兰:现代社会里公共知识分子的内涵是什么?
杜维明:一般认为公共知识分子在学术界,然而学术界大半是专家学者,不一定关切政治,不一定注重文化。所以公共知识分子在这几个领域里面都会出现的,第一是政府,虽然政府中大部分是官僚,但是在政府里面有一批反思能力比较强、视野比较宽阔的人,就为了更宽广的政治理念,他要献身、要做事,所以政府里面有一批公共知识分子。学术界也有一批公共知识分子,企业界也有一批公共知识分子,媒体有,各种不同的职业团体,律师公会、医疗公会有,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乃至宗教团体都有。这些人横向的沟通,就是为社会创造比较丰富文化资源的主要条件。
李兰:人类应该如何行动才能达到您所说的“和”的境界?
杜维明:引用张横渠(载)的几句话,“为天地立心”,意思就是这些人的责任感不仅是人类要对宇宙大化有责任感,应该对所有人的福祉,所有人的存活和发展有责任感。还有“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孔孟发展的人文理念现在已经短缺,要将这些文化继承下去。还要“为万事开太平”,又要有历史责任,又要有现实的考虑,还要有未来的展望。
我非常赞赏费孝通先生提的一种理念,他认为中国是多元一体的民族,世界更是如此,要突出对话的价值,首先,所有的文明、所有的文化都“各美其美”,每一个文明都突出他自己的长处,以他民族的核心价值作为美。第二,“美人之美”,对于其他民族的进化要欣赏。第三,“美美与共”,不仅能够美人之美,而且能够通过文明的对话凸显各个不同文明的价值,这样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这句话能够体现儒家的人文精神,而这个人文精神,还不止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将有积极的意义。
李兰:目前中国已经有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您认为企业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该如何体现儒家的人文精神?怎么看待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杜维明:21世纪应该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最有影响力的力量是软实力,而不是军事、经济、政治的强实力。20世纪后期,极少数的人就可以对世界有极大的破坏力,9•11是明显的例证。
因此21世纪的领袖除了经济资本以外,必须储备社会资本,现在企业界非常明显了,企业再搞得好,假如你没有社会资本,企业里面的人没有讨论,只是从上来控制下,这个企业根本是搞不起来的。另外除了科学技术的能力以外,要有文化能力,现在中国的大学,上亿的资金投进去,希望能够成为世界上的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的基本条件就是这些学生能不能够接受博雅教育,能不能培养他的文化能力,这是人文学基本的条件。另外,除了智商以外,要发展伦理的智慧和情商,除了物质条件以外还有精神价值的问题。
目前,我们很容易把自由、人权、民主都当做是普世价值,很少人把儒家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当作普世价值。比如说现在,除了自由以外,还要突出公益,除了人权以外要突出责任,除了法制以外突出礼让,除了个人的尊严以外还有社会的和谐,这些价值实际上都是21世纪人类文明要发展的,这个当中有很多同情,儒家的恻隐之情,礼,智慧,义,公正,信,这些都是普世价值,在企业界这些价值都可以开放。
让公共知识分子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文化主体性,真正对儒家的价值在企业界发展的空间实际上最大。因为企业界为了生存,不可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可能是地方主义,必须是宽广的全球性。另外,企业界的竞争太惨烈了,他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宽,他的资源不可能就是一些硬性的,软实力的问题他都要了解。第三,在企业界里面,由于企业家活动空间大,每一位都要影响一大批人,他们的身家性命和企业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中间怎么样发展伦理的智慧,怎么样发展文化,在企业界的空间也特别大。
因此,儒家价值如果能够在企业中起到参照作用,就有一个转化的机能,能形成良性的互动更好,虽然大家对于传统的印象都淡化了,但是这个转机是很奇特的,很快就会有很大的改变,我基本上是审视和乐观的。
杜维明,1957年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师事徐复观,亦受牟宗三思想影响。1961年大学毕业,次年获“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国留学。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起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同时担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并曾担任过该校宗教研究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成为美国人文、艺术及科学院院士。被誉为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扩展阅读
降本增效咨询培训: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 2023.11.06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京刚「说」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受哪些 2023.11.01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京刚「说」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再认 2023.11.01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降本增效咨询培训: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 2023.09.08
2023年9月1日—9月2日,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19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90多人参加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管理提升之增效降本总裁研修班。晋江市2022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三位,生产总值3
作者:姜上泉详情
从朱新礼的困惑谈民营企业的人才转型之 2023.04.06
一位正在筹备创业的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配备多是朋友+亲戚。首选因素是信得过,能力居次。但是随着企业正常运转起来,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时,创业初期的伙伴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
作者:姜燕芬详情
关于企业利润分享计划设计思路的探讨 2023.04.06
所谓利润分享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一项所有员工参与利润分享的计划。在设计企业利润分享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层面的人员,根据其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担当的职责及发挥的作用来合理地分享其劳动所得。本文将重
作者:姜燕芬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厂家招商准备工作之沟 1
- 2太古可口可乐第2期降 15
- 3一定要脱离产品谈招商 19
- 4员工不是被招聘进来的 28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必增 16
- 6西安王晓楠:2024 1415
- 7辅警或迎来转正新契机 43
- 8西安王晓楠:辅警月薪 55
- 9什么是小型门店的底层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