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春洋:品牌与产品的组合关系

 作者:乔春洋    589

乔春洋:品牌与产品的组合关系


品牌与产品之间有一种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矩阵来表示。在这个矩阵中,行表示品牌,列表示产品。

1. 品牌—产品关系

矩阵的行表示品牌——产品关系,反映了品牌延伸后同一品牌下的不同产品及共有特性,实质上反映了品牌的内涵。行也称为品牌线,是特定品牌下销售的全部产品。通过品牌—产品矩阵,可以分析判断新产品要投入市场时,究竟是另辟品牌线,还是放在原有的品牌线内。

2. 产品—品牌关系

矩阵的列表示产品—品牌关系,体现了在特定的产品类别中,企业标识产品的品牌数和品牌的特性。列也称为品牌夹,是某类产品全部品牌的集合。

品牌夹中的不同品牌是差异性设计的结果,用于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体现了企业的品牌战略意图。品牌夹中的品牌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说明企业选择了单品牌策略,多个说明企业选择了多品牌策略。企业在起步时,一般采用单品牌策略。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市场份额的扩大,就采用多品牌策略。企业采用多品牌策略最主要的动因是市场覆盖面。最早引入多品牌策略开展营销活动的是通用和宝洁。在我国,可以见到的保洁洗发水品牌就有潘婷、飘柔、海飞丝等,品牌的多元化发展使宝洁获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多品牌策略以市场细分为基础,以价格、消费需求、分销渠道、不同地区范围等为标准。比如通用汽车的品牌按价位来划分,宝洁公司则根据需求差异或感觉差异来划分。在设计品牌夹时,要计算市场覆盖和成本利润关系。品牌夹太薄,应增加品牌;品牌夹太厚,可以适当减少品牌。

3. 战斗性品牌、低端进入品牌和高端进入品牌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各企业竞相瓜分市场,而各企业主品牌的地位也同时受到威胁。企业推出战斗性品牌就是要推出与强劲对手可以抗衡的新品牌,目的是阻挡竞争性品牌对公司主品牌的冲击,起到桥头堡和防火墙的作用。战斗性品牌的设计不能过之又不能不及。所谓过之,就是该品牌吸引力太强,以致抢走了主品牌的顾客群;所谓不及,就是品牌形象欠佳,以致引起消费者对公司主品牌的不良联想。

低端进入品牌不能等同于低档产品,它是在主品牌上加一个前缀或后缀,形成一个次品牌。这样既与原品牌保持密切的关联性。又显示出两者的差别,目的是吸引尚买不起或不适合买主品牌产品的消费者。例如德国的宝马在其某些车型中引入了3缸汽车,价格更便宜,目的在于培养宝马的潜在顾客群。

企业可能有完整的品牌系列,从大众品牌到贵族式品牌都很齐全。但企业为了满足个别超高层次消费者,或者表明自己雄厚的实力和精良的技术,还可以推出高端进入品牌。如通用汽车在其主品牌之一的“雪佛兰”品牌夹中,推出了高端贵族式产品——Corvette牌高性能跑车。当汽车放在雪佛兰展厅时,吸引了大量好奇的顾客蜂拥而至,并为之惊叹不已。

乔春洋
乔春洋乔春洋,管理资源网专栏人物,品牌战略研究专家、品牌营销实战专家、诗人2011中国十大品牌专家。诗歌思想纯正,格调高远,激情奔放,意境优美。散发着青春的魅力,折射出时代的光芒。
 组合 品牌 关系 产品

扩展阅读

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日益风行,服装自然不甘落后,日益成为网购第一大类商品。这种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服装品牌纷纷“触网”,开始布局网络销售渠道。北京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老师解释说,尽管现在服装企业

  作者:刘东明详情


看起来,接下来的20多年里,俄罗斯的政坛没有悬念,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先后再干12年总统,算上己经过去的12年,他们将主导俄罗斯整整36年! 尽管西方表示对民主的担忧,但梅普就像一对彪悍的袍哥,视非议如草

  作者:桂旭江详情


早期的经销商几乎都是产品驱动,运营方式就是卖货,盈利方式就是靠卖货赚差价,然后就是多卖货,卖名牌货,卖新产品,卖高端品。理论上来说,终端覆盖率越高,陈列做得越好,促销活动持续不断,货就卖得越多,钱就赚

  作者:潘文富详情


传统的营销思维,在招商时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反复强调自家的产品有多好,并且会延伸出:1.产品的原料、生产工艺、品控检测。2.产品质量、等级、功效。3.产品所获得荣誉和市场地位。4.产品所带来的利润。5.

  作者:潘文富详情


预防医学,和“治未病”的指导原则,加速了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21世纪人们最需要的是健康。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 生命健康是个全程呵护的过程,面对现代病,事

  作者:王晓楠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