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弱在人力而非技术

 作者:王英    283

当中国本土企业开始在国外设立自己的代表机构或者生产设施时,他们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往往是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步入“全球化”的轨道,但对于“全球化”的认识和理解仍存在许多迷思。3月下旬,全球最大的独立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亚洲校区院长舒海慕(Hellmut Schütte)教授来到北京并接受了《财经时报》的专访,就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方面的一些问题做了剖析。

舒海慕教授对亚洲市场和消费者行为有很深入的研究,在中国的崛起、战略学的区域化以及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方面有很多著作。

《财经时报》:你认为目前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过程主要有哪些模式?在对全球化概念的认识上是否存在什么误区?

舒海慕: 就目前来讲,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是集中于制造业,并且以成本低廉为主要优势,所以,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主要还处于一个比较廉价的商品市场中,比如电视机、体育运动鞋等等。

当这个市场,特别是中国以外的这个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市场变得更加饱和时,中国的公司就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来了解国外市场,了解中国之外的消费者的行为和心态,而不是仅仅在价格和成本上去做文章,这是中国企业在未来全球化的过程中能够增加自己盈利的惟一办法。

那些以出口产品为主要商业运行模式的企业,往往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但我感觉到,这些企业正试图把在中国市场的一些模式和方法转移到外国市场,而这些战略并不会为他们带来实际上的成功。

《财经时报》:听说你曾经做过中国海尔的案例研究,并在欧洲案例研究中心获过奖,那么你如何看待海尔这个中国著名企业的全球化模式?

舒海慕: 很明显,在中国本土市场上,海尔已发展到了很大的规模,所以,当它进一步扩大规模时可能会减少盈利,很难有更大的扩张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尔探求国际化的发展是正确的。

系统地说,国际化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把现有产品介绍到新的市场上去;第二种是在现有市场上推出新的产品。

还有第三种模式,就是进入新的市场并推出新的产品,但这第三种模式在我看来是导致毁灭的最安全、最快速的方法。所以,我认为海尔在中国本土扩大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范围是完全正确的,去探索美国的小冰箱市场也是完全有意义的,但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海尔会在中国推出保险业?

作为一个局外人,这是我目前的观点,但我相信海尔有自己选择进入保险行业的原因。

《财经时报》:在中国评论界有一种声音,认为国内一些企业为了打造“全球化”概念,就在海外盲目投资设厂,但这些工厂并没有实现盈利,只空有一个“全球化”的架子,你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的这种行为和评价这种观点?

舒海慕: 一个企业开始探索外国市场时,最初几年都属于重度投资阶段,很少有企业能够刚刚进入外国市场就开始盈利,这在世界各地都如此,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企业,世界各地的公司都有类似经历。

很多进入中国的外国公司,一般也需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在中国本土市场上获得盈利,那为什么这样的现象不可以发生在中国公司向外发展的时候呢?

《财经时报》:在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经常被提到的一个观点是,由于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因此只有花费极大代价从国外引进,这样中国企业在竞争力方面就会大大削弱,而且会或多或少地受制于人,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舒海慕: 对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回答,第一,在任何一个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并不需要成为这个行业中最好的一个,你只要做得比你的直接竞争者好就可以成功了。举例说,如果两个人同时受到一只老虎的威胁,你并不需要比老虎跑得快,你只要跑得比另一个人快就可以了。

第二,中国企业全球化过程中所遭遇的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核心技术的问题。我所了解到的是,当中国本土企业开始在国外设立自己的代表机构或者生产设施时,他们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往往是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关于中国企业的技术发展问题,我觉得并不需要持有一种悲观意识。其实,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也都遇到类似的技术挑战,但他们同样做得相当出色,而且在逐渐地发展自己的技术。

我认为,在技术发展方面,目前做得最好的是韩国的三星公司,三星的产品在五年前大家会购买它们往往是因为比较便宜,而今天,三星的产品已可以卖到一个很高的价钱,而且人们还是愿意去购买它们,这是因为它的产品已拥有非常好的质量了。我不认为中国的企业和工程师会有任何困难达到类似的水平。

王英
 中国企业 国企 而非 人力 技术 企业 中国

扩展阅读

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就是敲门砖,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招聘广告就是公司的旗帜,是否足够大,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人。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求职者,尤其是00后求职者的特点,在招聘广告内容设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详情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导师在苏州主讲第247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集集团、中盐集团、中国建材、花园集团、深南电路、中原证券、空军装备5720等多家大型企业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9月9日–10日,姜上泉导师在中国邮政集团重庆公司训练辅导降本增效系统。重庆邮政90多位财经人员参加了训战辅导。2天降本增效训战辅导,针对邮政速运的经营特点,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效五阶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导师在北京主讲第24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建材、宇通客车、建龙集团、中国铁路物资股份、中国远大集团、中航物资装备等多家500强企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8月15日—8月17日,姜上泉导师在武夷山主讲第243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方案训战营。来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75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及经管人员参加了训战。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效系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6月13日—6月15日,姜上泉导师在广州主讲第238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平安、科达股份、温氏集团、东凌集团、德联集团、德赛科技股份、三七互娱网络科技、湖南郴电

  作者:姜上泉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