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传统业绩评价模式的困境

 411

为了加强管理,许多企业都极力完善和细化现有考评指标体系,精心制订考评标准,形成整套的业绩评价表格,并定期组织各职能管理部门进行打分,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各部门的得分都差不多,实际业绩状况并没有因此被"考"出来。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解决有关考评问题时,企业往往只是在传统的框架下进行完善和强化,而忽视了该评价模式本身存在的固有缺陷:

  1、部分活动指标难有客观的标准参照

  有些活动,虽然可以设计出评价指标,但无法设计科学的评价标准,如新产品开发,在时间纬度上可以用"开发周期"指标进行评价,但是在量值标准的确定上却非常困难,是三个月合理呢?还是两年合理?实践中缺乏可参照的量化标准,因为这往往取决于科研人员的能力、努力程度,尤其是科研本身的不确定性等一些不易、甚至根本无法量度的因素。

  目前随着设计、研发和管理等功能被企业界所强化,类似的活动在企业中逐渐增多、影响逐渐增强,传统业绩评价模式的整体适用性已相对下降。

  2、职能部门不能拥有对称的评价信息

  一方面,参与考评的职能部门人员并不一定是业务活动的专业人员,对专业性较强活动的结果,如新开发产品的技术含量或功能等,缺乏进行评价所必须的知识准备;另一方面,很多信息的传递并不直接经过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这就增加了职能部门获取全部正确评价信息的难度。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职能部门在打分时常常不得不凭"感觉"进行。

  3、职能部门缺乏客观评价的正向激励

  职能管理部门或实际履行评价的个人,不仅不能直接从对其他部门的客观评价中获得收益,相反,有时还可能给自身带来负收益,如招致其他部门或人员的怨恨等。另外,由于评价主体可能还会在其它方面被别的部门评价,为了免遭其他部门的"报复",也需要对其他部门"手下留情",以期换取其它部门相应的"回报".在这种负向激励的作用下,职能管理部门或实际进行打分的个人往往选择"就高不就低"的安全策略,尽量避免"得罪"其他部门。

  4、被考评部门的信息暴露行为缺乏有效约束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被考评部门总是倾向于隐瞒不良的业绩信息,或对信息进行所谓的"技术处理",以造成事实上对自身有利的评价结果。在传统的业绩评价模式下,由于评价部门收集信息存在一定困难,且缺乏对相应信息进行证伪的激励,难以对被考评部门的这种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约束,被考评部门暴露出的信息经常失真。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用下述思路和方法对传统考评工作进行改进:

  1、活动重组:首先对本企业的活动进行根本的价值思考,祛除不必要或无价值的活动,然后对各类活动进行必要的合并或分拆,尽量使各个部门的活动相对独立和完整,以保证本部门有可以衡量的活动结果;

  2、成本内化:通过相应的机制和制度的重新设计,尽量减少各部门活动、尤其是不易考评的活动的外部性,激励各部门更多的进行自我管理,减少企业或部门层次的直接评价指标;

  3、关联评价:通过业务运行方式及相应机制的设计,构造出评价主体之间的利益关联,用利益关联主体之间的评价,代替职能管理部门对被管理部门的评价,通过利益约束保证评价信息的信度和评价活动的价值。

 困境 业绩 走出 评价 传统 模式

扩展阅读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网络时代,信息越来越公开化,传播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电子商务对传统消费品,民用品行业,比如家电,服装冲击大。很多企业开始恐慌,而网络类营销的培训似乎一夜间火了起来,网络创造神奇,无网不谈生。似乎企

  作者:蒋观庆详情


系列专题:年终营销盘点临近年底,一年的销售业绩已经定型,又是企业该总结一年的时候了。企业或检讨,或庆功,业绩好的销售人员面临加薪或者提拔。拨开外在的浮华,沉浸在员工队伍之间,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作者:贾同领详情


文旅消费年轻化,行业拥抱变化、积极转型 近年来文旅客户越来越年轻化,而部分文旅资源端在营销和运营等方面还沿用着传统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年轻游客对文旅项目的消费意愿。因此,在用户年轻化的趋

  作者:杨建允详情


未来,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电子商务都不能少。正如张近东所言,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标配。传统行业要进军电子商务,不能按照传统行业的思维来做,以传统思维做电子商务,可能会死得很难看。  有个企业想请高定基

  作者:高定基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