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过冬需要文化思维

 作者:孙健耀    219

        百年不遇的冬天来了!”一片惊呼声中,我国的实体经济正在不同程度地遭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在一部分企业的眼里,这个冬天来得似乎有些突然,让人措手不及。事实上,正如四季轮回不可阻挡,商业社会不可能永远是春天,这是一个必然的经济规律。既然我们无力扭转外部环境的变迁,那么,身处寒流,又该如何行动呢?

我认为:此时此刻,企业的领导者最需要的是一种文化思维,即:从企业文化的高度追问当前困局的内在成因,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主动迎击挑战,实现战略突围。

一、企业文化是冷暖不一的根本原因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在金融危机的寒流中,一方面,大批企业陷入停产、限产甚至破产倒闭的困境;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却如同傲雪的腊梅,迎风怒放,呈现出勃勃生机。

同样是冬天,为什么冷暖不一、两极分化呢?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首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被金融风暴摧垮的企业多半心虚体弱、早有隐患在身。

很多企业所感受的寒意无外乎有四个方面:一是资金短缺,现金枯竭;二是订单萎缩,产品滞销;三是人心浮动,人才流失;四是伙伴拆台(包括供应商、经销商、银行等),雪上加霜。这四种现象的形成内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文化的缺失!现逐一分析如下:

第一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危机感和专注、稳健的经营理念。一些企业对市场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一路高歌猛进、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还有一些企业对自身能力过于自信,野心十足,无节制地进行多元化扩张。东莞合俊玩具厂的破产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家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企业热衷于资本运作,一方面受客户订单的驱使一味扩大产能、收购雅田玩具厂等企业,一方面盲目投资福建银矿等非关联产业,最终导致战略失控和资金链断裂;

第二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创新理念。一些企业不注重研发投入和品牌创新,产品或服务没有核心竞争力,要么完全依赖国外订单,要么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者技术落后、产品老化、营销策略过时,在市场上完全受制于人、处于被动地位;这类现象在加工贸易型企业中尤为普遍;

第三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在于缺乏真正尊重员工、重视人才的理念。一些企业尽管高喊“以人为本”的口号,但在实际操作上言行不一,长期以来任意克扣工人工资、恶意拖欠工资,严重侵害了员工的切身利益、伤害了员工的感情,导致劳资关系紧张、微妙,员工对企业情感疏离、不信任、无归属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无信心,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差。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员工们军心动摇、“树倒猢狲散”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又怎么可能做到上下一心、和衷共济呢?

第四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在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诚信经营理念。一些企业长期以来对供应商、经销商等上下游客户不能够做到平等对待,将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视同儿戏,彼此没有结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缺乏互信、互助的合作基础,因此,出现“墙倒众人推”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总之,这些企业在这场金融冬天的不良反应,折射出来的正是过冬前欠下的历史旧账,即:品尝的是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苦果。

其次,“冬泳的人不畏严寒”。

只有时刻准备过冬的企业,才能凭借长期练就的健康体魄,顺利过冬。

换句话说,大凡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独具特色的企业,面对危机时就显得从容淡定。

在专注与稳健方面,深圳华为技术公司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为国内最优秀的民营企业之一、世界通讯设备业的巨头,华为在1993年起草的《华为基本法》中,就已经明确了产业专注的原则,以倾注主要精力于核心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市场拓展,否则,以其千亿年销售额的实力早该大举跨入众多热门行业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任正非先生从1997年开始就已经多次提出“华为的冬天”的论述,以不断强化华为人的危机意识和进取心。另一家垄断全球微波炉市场的广东格兰仕集团也在这些年的风云变幻中学会了谨慎和稳健,2008年68亿的银行授信额度实际只用了几个亿。

在坚持创新方面,万和集团的案例也十分具有代表性。2008年万和的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具逆市飘红,国内外市场销售业绩均实现了35%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与万和以“勤俭,稳健,创新,共赢,和谐,责任”为核心的“和”文化密不可分。基于此,万和人在卢楚隆总裁的带领下,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的“冬泳”锻炼,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产学研结合的“节能环保燃气具研发中心”、“广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广东省节能环保燃气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目前已拥有400多项国内外专利,仅在燃气具领域就先后12次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知名企业深圳航盛电子,同样发扬“诚信专注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近年来在与国际品牌同场竞技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08年11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航盛电子后认为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一个地方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反观这些年始终处于风口浪尖的纺织行业,也不乏创新典范,如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依靠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2008年1月到至10月间毛巾出口额仍然增长约26%,且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了6%至10%。

在重视人才和诚信经营方面,相关案例更是不胜枚举。总之,专注、稳健、创新、诚信、尊重人才等优秀文化基因,才是众多企业冬天不冷、变“危”为“机”甚至热力更足的内在奥秘。


二、企业过冬应该做好两件事

既然冬寒已经让我们感到切肤彻骨,既然我们已经明了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御寒棉袄,那么,对于企业而言,最为关键的就是利用冬眠、休克的机会,采取切实行动,全面启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

1、立足现实,“亡羊补牢”,以文化激励,温暖人心、迎接春天的来临。

1)心寒比体寒更可怕!

从大量的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出“降薪裁员”被不少企业作为应对危机、渡过难关的不二法宝。

如中石油、百度、中原、东航、南航、波导、夏新、海通证券、武钢、蒙牛等等,纷纷采取直接裁员或降薪的方式以削减成本,甚至有些企业采用大跨度调岗、降级、放长假和推出苛刻的行为规范等花样繁多又比较隐晦的变相裁员手段,达到逼迫员工“主动辞职”的目的。如今,“裁员降薪”的风潮已经波及房地产、航空、石化、电力、IT、证券、金融、印刷等一系列行业和从大型国有企业、知名上市公司到不知名小厂等不同规模的企业。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把风险简单转嫁给员工、违背企业文化理念的裁员降薪,极可能造成企业抛弃员工和社会责任感不强的不良形象,对员工士气和企业凝聚力产生一种难以修复的巨大破坏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通常是那些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往往会另寻高就;另一方面,那些勉强留下来的员工因为发现企业的所作所为与以前所倡导的理念完全脱节,必然萌发猜疑、恐惧、反感甚至绝望的情绪。这种“该走的不走,该留的不留”或“走的人不快、留的人想走”的局面对于那些试图顺利过冬的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2)营造暖冬氛围很重要

人心向背乃胜败关键。在此情势下,我们的企业既要充分认识到冬天是相对短暂的、企业更重要的是长期发展,又要时刻牢记员工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企业和员工的根本利益其实是一致的;因此,更应该发挥企业文化的巨大精神感召力,暖人心,聚人气,有效扭转士气低落、人心浮动的局面。

首先,要公开透明、鼓励全员坦然面对困境。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们必须增强对宏观经济局势和员工思想动态的敏感度,要从行业和企业自身的角度加以客观而理性的分析,鼓励员工坦然面对困境,保持对行业、对企业、对产品以及对团队、对自己的高度信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方法,如:组织拟订并下发相关学习材料;召开形势分析报告会,由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高层与大家直接进行对话交流;围绕同一主题,举行不同形式的征文、演讲、辩论赛等,实现员工的自我激励;举办“同心相偎,共度寒冬;逆势飞扬,再创辉煌”的誓师大会,振奋全员士气;及时表彰“逆市飘红”的优秀员工,并将他们的事迹与经验进行广泛推广,形成标杆效应。切不可遮遮掩掩、欲说还休,更不能置若罔闻、听之任之;而是要正向引导企业内部的舆论导向,在全公司范围内营造积极、乐观的整体态势。针对今年市场占有率和利润严重下滑的局面,联想集团就开始实施一项“微笑计划”,以此激发员工的斗志,在冬天里营造一个温暖的文化。

其次,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在注重精神激励的同时,我们与人才激励相关的各种政策也要顺应形势,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比如:适当降低年初制订的绩效考核指标,让全体员工真正体会到公司对当前形势的务实态度和对员工的理解与尊重,避免由于坚持既定指标而影响工资收入,导致给员工带来双重压力和失败感,甚至对立情绪;在此基础上,应出台特殊的激励政策,鼓励广大员工大胆创新、寻求突破。此外,还可以适当授权和放宽一些无关原则的管理规定,为员工减压和提供创新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项政策的制订都要尽可能公开透明、让大家参与其中;政策实施前,要深入细致地宣传解释、广泛听取意见。因为,在此特殊时期,广大员工的心理是比较警觉和脆弱的,即使你颁布新政的愿望非常良好、是对员工负责的,但员工哪怕有一丝不理解,都可能导致负面效应的发生和蔓延。

再次,要勇于做出“不降薪不裁员”的承诺。

如前段时间上海200余家企业率先作出“不裁员”的承诺,表示将和员工共渡难关;深圳宝安区也有百余家企业公开作出“不裁员、不减薪、不拖欠”的承诺,而各企业劳务工们也纷纷在“爱企业、守纪律、争做贡献,陪企业共渡难关”的承诺书上签字表达心愿。企业在危难时刻能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尽己所能善待员工,必然会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使企业现有员工能够安心工作,并在与其他企业的比较中极大地激发斗志和信心,另一方面该企业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也将有机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即使一些企业迫不得已,必须减薪、裁员才能渡过难关,则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充分取得员工的谅解和支持,并且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切不可简单草率,导致出现类似有些企业“走的人不快、留的人想走”的混乱、被动局面。
此外,要特别注重细节关怀。因为越是细节的东西,员工越会有切身的感受。比如:企业高层高层身先士卒、主动降薪,或更多地深入一线,与员工面对面、心贴心,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劲加油;人力资源部门则更应该发挥作用,这个时候即使一张贺卡也能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

3)启动“突围工程”,创造“冬天里的春天”

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够逆势飞扬、创造奇迹。隆冬时节,我们更应善于将不利变有利、危机变机会,通过一系列“头脑风暴会”、“诸葛会”、“集思广益会”和建议征集活动,汇集全体员工的超常智慧,寻求特殊环境下的应对之策,进而主动出击,实施卓有成效的“营销突围工程”和“奇迹创造计划”,用创造奇迹的行动和成果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高昂的团队激情,追求企业文化激励功能的最高境界。

2、面向未来,“未雨绸缪”,以文化再造,强健体魄、从容面对一切挑战

换个角度来看,这个冬天实质是对广大企业的一次突击体检,将顺境中难以察觉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因此,我们在努力解脱现实困境的同时,更应该腾出更大精力来完成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再造工程,这才是企业真正的当务之急。如果我们继续固守“企业文化建设是锦上添花”的旧有观念,或者做出“当前首要任务是救火”的治标不治本的错误选择,则必将错失以文化修养生息、迎接春天的良机。

企业过冬的文化再造工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通过文化再造工程,将全体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到凝内力、练内功,重视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上来;

第二,通过文化再造工程,完成对企业文化现状的反思,以发现导致御寒能力弱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第三,通过文化再造工程,结合对行业本质和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完成对企业未来命运的系统战略思考,明确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第四,通过文化再造工程,确立为支持战略实现所必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作风,规范企业各项工作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而制订企业文化理念的落地实施规划;

第五,通过文化再造工程,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确保与理念之间的匹配性与一致性入手,进而强化执行力,逐步推动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步入良性运转轨道。

总之,每一次全球经济危机都伴随着新的巨大的产业机遇,但真正能够把握这种机遇的,一定是那些——具有深刻的文化思维,立足现实并对未来有着清醒认识和准确选择的企业!反之,即使春天来临,也无法感受温暖! 孙健耀
 过冬 思维 文化 需要 企业

扩展阅读

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就是敲门砖,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招聘广告就是公司的旗帜,是否足够大,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人。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求职者,尤其是00后求职者的特点,在招聘广告内容设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详情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庆军详情


2024年5月8日—5月10日,姜上泉导师在深圳主讲第23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外运、陕投集团、美卓集团、温氏集团、岗宏集团、开立股份、深圳第一健康医疗集团、深圳英驰供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