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与人文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作者:胡守钧 180
一、“科学-人文”文化的分裂与对峙
斯诺的讲演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斯诺讲演引发的辩论似乎远未结束,某些地方甚至愈演愈烈。
1959年5月7日下午,英国小说家、科学家C·P·斯诺在剑桥大学作了《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讲演,将自己3年前发表在《新政治家》杂志上的《两种文化》作了扩充和淋漓尽致的发挥,进一步表达了对“两种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日益分裂和对峙的极度担忧。
斯诺在讲演中说:“我相信整个西方社会的知识生活日益被分化为两极群体。”“文学知识分子在一极,而在另一极是科学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这两极之间是一条充满互不理解的鸿沟,有时(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是敌意和不喜欢,但大多数是由于缺乏了解。他们互相对对方存有偏见。他们的态度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即使在感情层面上也找不到共同之处。非科学家大都认为科学家傲慢和爱吹牛。”“非科学家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那就是科学家是肤浅的乐观主义者,他们不知道人类的状况。而另一方面,科学家认为文学知识分子完全缺乏远见,尤其是不关心他们的同胞,在深层次上是反知识的,并且极力想把艺术和思想限制在有限的时空,如此等等。任何一个稍会咒骂的人都会在背后说出对方的一大堆坏话。虽然双方所说的话中有一些并不是没有根据,但这些话却是具有破坏力的。绝大多数想法是源于相互的不了解,而这是很危险的。”“实际上,科学家和非科学家间的隔阂在年轻人中比30年前还难沟通。虽然30年前两种文化之间已停止对话,但至少他们隔着这条鸿沟还向对方维持一种生硬的微笑。现在连这种礼貌也没有了,彼此间的不满情绪全都写在脸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斯诺的这次讲演,在科学界、人文学界乃至全世界,引发了形形色色的争论,诸家评说相互激荡。在他去世多年后,剑桥大学知识史教授斯蒂芬·科里尼,对这场引起轰动效应的讲演作了颇有历史感的评论,说斯诺至少做成了三件事:“第一,他像发射导弹一样发射出一个词,不,应该说是一个‘概念’,从此不可阻挡地在国际间传播开来;第二,他阐述了一个问题(后来化成为若干问题),现代社会里任何有头脑的观察家都不能回避;第三,他引发一场争论,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激烈,可以说都异乎寻常。”斯诺的讲演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斯诺讲演引发的辩论似乎远未结束,某些地方甚至愈演愈烈。
那么,究竟如何化解两种文化的分裂与对峙?
首先,不可用科学文化统一人文文化,搞科学“霸权主义”。因为,人文文化的价值是科学所根本无法替代的。哪门科学能解决信仰问题?哪门科学能处理情感纠纷?其次,也不可用人文文化统一科学文化,搞人文“霸权主义”。科学文化的价值也是人文文化无法替代的。哪种人文理论能制造飞机火车?哪种人文学说能进行心脏搭桥?那么,可否用第三种文化来统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1964年,斯诺在《再看两种文化》一文中预言第三种文化将会出现:“说第三种文化已经存在可能为时过早。但我现在确信它将到来。当它来的时候,一些交流的困难将最终被软化,因为这一文化为了能发挥作用必须要说科学术语。”多年来,有些学者致力于构建第三种文化,至今依然没有取得值得重视的成果,更遑论统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各有不同的视角、方法和语言,统一起来谈何容易?“第三种文化”说,或许只是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皆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必须承认,两种文化各自独立存在,然后设法沟通,方能有利于化解两者之间的分裂与对峙。人类文化门类庞杂,学科繁多:数、理、化、天、地、生、医、工、农、文、史、哲、政、经、法,还有逻辑学、音乐、绘画、电影等等,数不胜数。不能要求科学家精通人文知识,也不能要求人文学者精通科学知识,更不能要求青年人同时精通科学与人文,因为很难做到这些。怎样沟通两种文化?科学文化门类繁多,其共同精髓是科学精神;人文文化门类繁多,其共同精髓是人文精神。如果设法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适当对接和兼容,就能架起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桥梁。因此,为了化解两种文化的分裂与对峙,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科学家不仅要坚持科学精神,还要理解人文精神;人文学者不仅要坚持人文精神,还要理解科学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化传播中,必须同时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求真”是科学精神的内核
科学总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的时候才不如此。每一次科学革命都迫使科学界推翻一种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以支持另一种与之不相容的理论。
什么是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精神,当然不是那些具体的科学原理定律,而是指科学所具有的优秀传统,是科学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不断使用新方法去探索世界,创造新的理论揭示世界,同时也在创造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人类应该如何认识自然、人化自然以及人自身?如何利用和保护自然?科学精神内涵丰富,举其大要有:
——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序的,有一定结构,遵行一定运行规则。相信世界的本质是可认识的,反对不可知论。爱因斯坦说:“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
——认为理论是人的思想的自由创造,不能从感觉经验中归纳得到。反过来,更不能从理论归纳或演绎出经验世界。理论不等于世界,反对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不承认绝对真理。理论与世界有一定的同构度(即相对真理),反对任何形式的相对主义。学术的进化,也就是用同构度高的理论取代同构度低的理论。
——具有经验实证传统。凡是科学理论,皆应具有可否证性,或叫可检验性,不然,就不属于科学理论。理论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凭借观察、实验来鉴别。伽利略说:“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普朗克说:“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
——具有逻辑分析传统。理论必须力求概念明确,推导合理,不可自相矛盾,具有相对的内在完备性。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提倡创新。科学不断发现新领域,不断产生新观点、新理论,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萨顿说:“科学总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的时候才不如此。”库恩对科学革命作了深入研究:“每一次科学革命都迫使科学界推翻一种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以支持另一种与之不相容的理论。”
——独立精神。思想自由,学术独立。伦琴说:“科学家最大的快乐是,无论对什么问题都不拘泥于偏见,自由自在地进行研究。”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
——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精神不仅是科学技术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且是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则。如果背离科学精神,必然会酿成悲剧。
为什么有的人会相信神汉巫婆,拒绝医生治疗,而导致病儿死亡?为什么有的地方“阴婚”现象死灰复燃?为什么有的人会相信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为什么有人将庸医顶礼膜拜为无所不能的神医?为什么人们会相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为什么有的人还用科学为这个“神话”护法?为什么有的河流会变臭,有的青山变成秃岭,有的草原变成沙漠?为什么有人深信传销暴富的鬼话?为什么有人轻信高回报集资的骗局?
这些悲剧的发生,除其他因素外,缺乏起码的科学精神,难道不是重要的原因吗?除了愚昧,还有什么?
三、“崇善尚美”是人文精神的本质
人类不断创造人文文化,同时也在创造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不仅是人文文化的生命线,而且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缺失人文精神,必然酿成悲剧。
什么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当然不是那些具体的人文文化知识,而是指人文文化所具有的优秀传统,是人文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类不断创造人文文化,同时也在创造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崇善”“尚美”:人类应如何认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如何认识人的精神需求?人类应当构建怎样的精神世界?人文精神内涵丰富,举其大要有:
——自由平等精神。自由是每个人的神圣权利。法国思想家皮埃尔·勒鲁说:“平等是一项神圣的法律,一项先于其他一切法律的法律,一项派生其他法律的法律。”
——民主精神。为了防止一个人的自由对另一个人自由的侵害,保证每个人在合理的度之内的自由,必须建立民主制度。“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这是个万古不易的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孟德斯鸠)
——契约精神。人之交往多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关系,以义务交换权利,一方的权利是另一方的义务。任何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又要承担义务,讲诚信。不尽义务,哪来权利?不讲诚信,何来交换?
——宽容精神。人人生而不同,经历有异,自会有不同想法、观点、性格和习惯。要宽待他人。是非应该争论,学术可以讨论。“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提倡兼爱。爱他人,特别要爱弱者。墨子主张兼爱:“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治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托马斯·莫尔说:“妨碍他人的快乐,以力图取得自己的快乐,这是不公平的。反之,牺牲自己的所得,以成全别人的所得,这就尽到了博爱人类同情人类的义务。”
——提倡终极关怀。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保罗·蒂里希说:“我们说必须的:这是我所能给出的最初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最后的回答,就是要终极地、无条件地、无限地关切。”
——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文精神不仅是人文文化的生命线,而且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缺失人文精神,必然酿成悲剧。
为什么会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职业歧视?
如果患者没交押金,为什么有的医院见死不救?救死扶伤的医德何在?
为什么有的矿主明知安全设备存在问题还违法采煤,导致严重矿难?
为什么有人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为什么“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屡禁不止?
为什么有毒食品、假药、假酒屡禁不止?
为什么虐待老人、妇女、儿童的事件时有发生?
为什么有人数典忘祖?
为什么有人破坏古建筑,践踏城市文脉?
这些悲剧的发生,除其他因素外,人文精神缺失,是重要原因。在这些人心中,哪里还有什么人文精神?
四、张开人类文明的两翼
如果将人类文明比作一只迎着历史长空翱翔的大鹏,那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无疑就是文明的双翼,同根同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上古时代,人类的知识浑然一体,哲学、科学、宗教、巫术、艺术难分彼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共同的起源。后来学科出现分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野逐渐清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慢慢形成各自特性。但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彼此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影响,从来没有停止。虽然知识分化了,然而世界一体,社会一体,人也是一体的,因此,各种学科间,不同文化间,永远存在互动。先说科学的人文文化效应:
——伏尔泰、狄德罗、爱尔维修、卢梭、孟德斯鸠等法国启蒙学者,从牛顿力学得到启发,提出一系列批判神学教条、反对封建制度、主张人人平等的理论。伏尔泰说:“我们都是牛顿的学生,我们感谢他独自发现和证实宇宙的真实体系。”
——斯宾诺莎借用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理方法创造自己的哲学,《伦理学》是哲学公理化的典型。
——达尔文《物种的起源》,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发生过影响。至于进化论对社会学理论的渗透,就不必细说了。
——相对论中时空观念的革命,对哲学以及许多人文学科引起强烈震动。
——量子力学引发关于因果律的论战,对人文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博弈论成为现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重要支撑。
——互联网技术对人文文化的影响,更是空前的。
再说人文文化的科学技术效应:
——毕达哥拉斯的哲学(包括数本原论、数和谐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天文学家,还影响到数码技术。谁也不能说“图象数字化”背后,没有毕达哥拉斯哲学的身影。
——“人文主义是《天体运行论》、《人体结构》和《心血运动论》背景中富有影响的部分。”(狄博斯)
——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机器”,这种观念对后来的人体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的影响,不可小视。
——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时,马尔萨斯《人口论》激发他的灵感:“1938年10月,即我开始系统调查的 15个月之后,我偶然阅读马尔萨斯《人口论》来消遣。并且由于长期不断的观察动物和植物的习性,我已具备很好的条件去体会到处进行着的生存斗争,所以我立刻觉得在这等环境下,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将被消灭,其结果大概就是新种的形成,于是我终于得到了一个工作的理论。”
——爱因斯坦酷爱哲学思考。1902年至1904年间,他与索洛文、哈比西特阅读和讨论过哲学大师们的著作。谁能说爱因斯坦的这段心路历程,与创立相对论没有关联?
——波尔用阴阳协调的太极图来说明互补原理。
——德布罗意创造“物质波”这一新概念,若无诗人的想象力,岂能成功?
如果将人类文明比作一只迎着历史长空翱翔的大鹏,那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无疑就是文明的双翼,同根同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个人要发展,必须张开文明的双翼。缺乏科学精神,或者缺乏人文精神,一个人岂能健康成长?社会要发展,必须张开文明的双翼,缺乏科学精神,或者缺乏人文精神,社会岂能健康发展?人类要发展,必须张开文明的双翼,缺乏科学精神,或者缺乏人文精神,人类岂能有光明的未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应该怎样发展?必须张开文明的双翼,同时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繁荣昌盛,健康永续,走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习和教育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为了生存也必须学习。与动物界不同,人类的学习和教育需要文本,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哪里没有教材、教案?由于文本的双重作用,如果选错文本,就会犯错误。如果基本观念错了,必然造成大悲剧。
正确的做法是,必须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贯穿于国民教育体系的每个阶段。要根据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以及社区教育不同特点,深入研究,采取相应措施,传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怎样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
国民教育,以人为本,必须以对每个人的尊重为核心,在教育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尊重个性差异,使每个人都能享受人类文明的全面熏陶。教育的宗旨在于传承知识和鼓励创新,两者不可偏废。必须既能系统地传授知识,又不抹杀好奇心和封闭心灵中创新的窗口;既能有效地鼓励创新,又不忽视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在小学阶段要兼顾游戏教育和知识教育,不要片面强调知识而忽视游戏的社会功能。中学阶段课程设置,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要并重,不要过早文理分班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基础教育应给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训练,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在大学阶段,要兼顾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奠定坚实广博的学术背景,专业教育开辟攀登学术高峰的通道。在职场教育中,要兼顾职业教育和兴趣教育,避免造成单向度的职业人。传授科学知识时,要结合基本概念的演化,阐释科学精神,在科学实验中领悟良知。传授人文知识时,要结合原则与人的发展,阐释人文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同情心。要营造民主和求是的教学氛围,鼓励师生平等互动,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传什么“道”?各学科各专业,各有其“道”,但是,在学科专业的“ 道”之上还有“大道”,那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无论哪个学科,都必须“大道至上”,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
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怎样同时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如何有效跨越两种文化之间的鸿沟?这些问题不会有终极答案,正如科学没有终结,民主不断演化一样。今天所说,管中窥豹,一家之言而已。
《系辞》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怎样自强不息?愿大家的心灵插上文明的双翼,自由飞翔!
点评 斯诺活到今天会说什么?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篇讲演涉及50年的一个话题。斯诺第一次讲演是1959年,那时科学还处于被人文轻视的状况中,科学技术被认为只类似于工匠们摆弄的玩意儿。这倒很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情形——工匠阶层是根本不能与士大夫们平起平坐的。斯诺是要为科学争地位,争名份,要求让科学能够和人文平起平坐。他的这种主张,自然在随后的年代得到科学界的热烈欢迎。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0年,斯诺去世(1980年)也快30年了。历史的钟摆摆到了另一个极端,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斯诺要是在今日的中国,特别是在那些以理工科立身的大学中,我想他恐怕就要做另一个讲演了——他会重新为人文争地位,争名份,要求让人文能够和科学平起平坐。
国内眼下的情形是,这两种文化不仅没有在事实上相亲相爱,反而在观念上渐行渐远。而且有很多人已经明显感觉到,一种文化正在日益侵凌于另一种文化之上。有人甚至担心,斯诺的《两种文化》在今天会不会被用来为极端的唯科学主义张目呢?
这里有必要提到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部主席团前年发表的《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下两点:
一、“从社会伦理和法律的层面规范科学行为”。按照我们以前的说法,科学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东西,那还用得着规范吗?我们只嫌用它用得不够,为什么还要规范它?宣言指出,因为有一些科学研究有可能危害社会。
二、“避免将科学知识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以前我们认为科学是最好的知识体系,所以它有权凌驾于其他知识体系之上。现在我们承认有一些知识体系和科学有着平等地位。在宽容和多元的社会中,大家互相尊重,平等看待各方。
这个宣言代表了中国最高层次的科学家的意见,表明中国科学界高层对发达国家有关科学的现代思考成果是大胆接纳的。
扩展阅读
科学培训体系的建立:企业发展的永动机 2023.03.28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的加剧,所有企业纷纷把企业培训放到重要的位置,且不惜血本,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然而,很多企业收获甚微,付出回报不成比例,培训效果差强人意。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企业培训存
作者:董栗序详情
从官员雷人语录看政府建设服务文化的必 2023.03.23
一段时间以来,某些官员的“雷人语录”频频出现于媒体上,强烈冲击着老百姓的忍耐底线: “对我的抹黑,就是对西丰的抹黑……”原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在“西丰人”论坛里发帖如此说道。“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
作者:陈步峰详情
步峰者行则达天下——中国服务文化新科 2023.03.23
《新领袖》杂志总编张祖台对话陈步峰教授 陈步峰 河北冀州人,陈步峰先生系中国服务文化新科学的开创者。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酒店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管理学院研究员,服务文化课题组组长;
作者:陈步峰详情
李娜的人文素养有待提升 2023.03.23
--令国人心寒的黑脸想证明什么? 2014年1月25日,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罗德-拉沃尔球场上,4号种子、去年赛会亚军李娜直落两盘,7-6(3)/6-0击败斯洛伐克姑娘齐布尔科娃,成功问鼎冠军
作者:陈步峰详情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开征物业税 2023.03.08
物业税又称“房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和房产和土地,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缴付一定税款,税额随房产的升值而提高。 我国开征物业税对房地产业来说,应该是个长期利好的消息,它是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
作者:张健详情
向韩非学管理十二 巧拙之间 2023.03.05
系列专题:向韩非学管理原文: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
作者:王山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经销商终端建设的基本 59
- 2姜上泉老师人效提升咨 71
- 3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56
- 4中小企业招聘广告的内 27392
- 5姜上泉老师:泉州市精 191
- 6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14727
- 7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589
- 8中国邮政重庆公司降本 264
- 9中航工业Z研究所降本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