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为何这样难缠

 作者:栾金刚    406

  最近和几个业内朋友闲聊,大家一致觉得,经销商越来越难缠了,任凭“三寸”讲烂,道理说尽,经销商总是顾虑重重。即使很爽快的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了,往往很快又会变卦。当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有之,但总的来说,经销商也有自己的苦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厂家“渠道为王,终端致胜”的深化,商业环境正朝着不利于经销商的方向发展。使经销商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  

  市场的压力  

  一、 终端(尤其是现代渠道-----商超)

  由于多年厂商对商超的“娇惯”,经销商面对强势的商超往往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仍然收效甚微。进场费、条码费上涨的足以让人心跳加快。每次看到商超送来的邀请函(各种明目的收费单),经销商恨不得跳楼。

  进场费、条码费交了,相关的费用按照商超的明细也交了,货送了一次又一次,就是不见回款。应收帐款一拖再拖,经销商气得在一边咬牙跺脚(背地里),但是还得一次又一次的面带微笑请其高抬贵手。

  二、 产品

  对于产品的选择,经销商也日益觉得困惑。名牌产品销售不成问题,但价格透明,利润微薄,占用资金、仓库、人力、物流,觉得有些瞎忙乎。新产品又明目繁多,面对你家唱过他家唱的局面,面对日益混乱的市场,对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越想越没有信心。即使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一个产品,一旦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瞻前顾后。

  因为没有自己合理的产品线规划,一旦自己做的产品旺季来临,忙得不可开交。进入淡季有没有生意,资金、仓库、人力、物流闲置。

  三、 分销商

  原来大多数经销商靠哥们义气,维持和分销商合作,多少还有一定的忠诚度。如今,“有奶便是娘”的分销商屡见不鲜。因为极小的利益可能造成破裂。随着竞争的加剧,分销商压款越来越普遍。最让经销商不能容忍的是,分销商互相窜货砸价,扰乱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市场秩序。  

  经营压力  

  规范管理是很多经销商面临的难题,每个经销商都有各自不同的经营管理风格,尽管一些经销商意识到自己管理上的局限,参加一些厂家管理方面的培训,但是改变自己的习惯还比较难。对具体的事,比如和商场谈进店,和厂家谈市场操作等是完全是胜任的,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在管理方面会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经销商的人员大都是家族成员,靠自觉的多,从外面招进来的人又很难留下来,聪明的业务员干几个月后会觉得没有什么前途,跳槽做厂家的业务员。

  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运营成本增加,尤其是现在是送货上门,因为有“肉烂在锅里”的心理,大多数经销商帐款混乱,仓库管理混乱等。  

  厂家的压力  

  随着厂家销售平台前移、网络下沉和厂家直营力度的加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销商的发展壮大。

  厂家人员变动快,销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厂家政策变化快,让经销商有时觉得很无奈。

  市场不投入肯定不行,投入费用基本上厂家都要求经销商垫付,费用核销难是很多经销商共同的心声。

  辛辛苦苦经营的一片市场,有可能因为一点小矛盾被厂家更换。

  … …  

  当然,经销商难缠的原因不可能局限于以上因素,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不排除一些投机经销商的存在,但理解经销商的难处,凡事切中肯綮,必有益处。
 经销商 难缠 经销 为何 这样

扩展阅读

对于经销商来说,基于产品经销来赚差价,目前还是主要的盈利模式。这卖产品是通过终端售点来实现的,终端数量决定了经销商的销售业绩,而终端质量则是决定了经销商的利润。总而言之,终端售点,就是经销商吃饭的本钱

  作者:潘文富详情


几乎没哪个厂家的经销商群体是整齐划一的,几百个经销商就是几百种样子,各经销商的规模、实力、发展取向、管理能力、经营水平等指标千差万别。这也是经销商管理难的原因之一,一套管理体系,很难包容花色各异的经销

  作者:潘文富详情


早期的经销商几乎都是产品驱动,运营方式就是卖货,盈利方式就是靠卖货赚差价,然后就是多卖货,卖名牌货,卖新产品,卖高端品。理论上来说,终端覆盖率越高,陈列做得越好,促销活动持续不断,货就卖得越多,钱就赚

  作者:潘文富详情


以前就是简单的培训,后来叫增值服务,现在又叫赋能,就是厂家在技术层面对经销商有些帮助,主要也就是上上课,提供些系统工具,参观些市场。单次搞的叫论坛,多搞几次就叫商学院了,再大点就叫战略伙伴陪跑项目。这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与对外销售工作相配套的,是内部的销售管理。销售管理主要也就是记录、转交、汇总、分析这几大功能,业务量不大的时候,简单的手抄单,纸面账,面对面沟通,微信短信等措施也行,甚至靠记性也行。但业务量放大之后,

  作者:潘文富详情


关于经销商的选品问题,先说两点:1.选品时不要当恋爱脑,老板自己主观上喜欢,觉得一定好卖的,就认为业务团队、终端、消费者都能接受。2.不要抱着养儿防老的思路,认为儿子越多,自己的晚年越有保障,孩子没有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