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投资与教育培训(ppt)

  文件类别:人力资源 培训讲义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35K

  下载次数:433

  所需积分:9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人力资本投资与教育培训(ppt)
人力资本投资与教育培训

人力资本投资与教育培训
一、 人力资本投资
二、个人教育投资决策
三、企业培训投资的决策
四、劳动的流动

一、 人力资本投资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人力资本及其投资的含义
(三)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四)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式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兼·配第
一般认为,关于人的经济价值的研究思想始自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兼·配第。主要观点:
①在其代表作《政治算术》中根据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命题,并充分肯定了人的经济价值。
②国家实力的比较研究中,配第采用“生产成本法”计算出英国人口的货币价值,并以此来分析、说明英国的国家实力,以及由于战争、瘟疫造成的人口死亡和迁出带来的损失。
2、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最早大胆、明确地把人的能力划归为固定资本的,是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他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到: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组成部分。因为获得能力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所以它可以被视为是在每个人身上的固定资本。而当这种能力成为个人能力的一部分时,它也就成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并且这部分财富会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利润,以补偿先前费用的支出。
3、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第一个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当属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他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连续发表了几篇重要文章成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之作。
s   《关于农业生产、产出与供给的思考》(1958)、
s   《教育与经济增长》(1961)
s   《人力资本投资》(1961)
s  《对人投资的思考》(1962年)
特别是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协会的年会上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引起美国经济学界的轰动,他大胆提出和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和性质、人力资本内容与途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等方面的思想与观点,并因此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经济学奖。
4、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
人力资本理论的从具体到抽象的理论发展过程是美国另一位经济学家贝克尔最终完成。
《人力资本投资:一种理论分析》(1962年)
《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1964年)
后者被人们视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贝克尔从家庭生产和个人资源(特别是时间)分配角度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问题,提出孩子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家庭时间价值、时间配置、家庭中的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等概念,为人力资本的性质,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自此之后,人力资本理论得以使其自身理论体系不断深入完善,在经济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力资本及其投资的含义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寄寓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本的含义:
(1)人力资本不是指人本身,而是指一个人所具
有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
(2)一个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并非与生俱来,而
是靠后天投入一定成本而获得;
(3)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带来经济收入的生产能力。
人力资本具有以下特点:
(1)人力资本是寄存于人体之中,人力资本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这是人力资本区别于其他任何形式资本的最本质区别。
(2)人力资本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就像能够产生货币收入的任何形式的物质资本一样,能够为其所有者提供现实的收益。
(3)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是投资的产物。
(4)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相似,投资者亦承担投资风险。
2、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
对于何为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是这样定义的:“通过增加人力资源、影响未来货币收入和精神收入的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是人;
(2)人力资本投资需要放弃眼前的利益;
(3)人力资本投资指在未来可以获得的
收益,包括货币收入与其他收益;
(4)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增强人的生产能力。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1)人力资本投资对象或客体不是物,而是人。
(2)人力资本投资者上有多元性。具体来讲,人力资本投资者包括:个人、家庭、企业、政府以及各种社会团体。
(3)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与客体(对象)具有同一性。人力资本投资者既是投资主体,也是投资客体,即人力资本具有自我投资的特点。
(4)物质形态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品主要是由消费品,或者说最终产品构成。“很多我们称之主消费的东西,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这是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5)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非物质形态的投入——时间。人力资本是一种时间密集性的资本,所以时间也就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投入。
(6)人力资本投资具有相继性。即不同形式人力资本投资之前具有互补性和联带关系;而同一形式人力资本投资则具有阶段上的相继性,即后期投资必须以先前的投资为基础或前提条件,有些投资阶段必须经过,而不能逾越。
(7)人力资本投资受个人偏好的影响。一般来说物质资本投资并不受投资主体个人偏好的影响,因为物质资本投资所遵循的是利润最大化原则,而人力资本投资则不同,它遵循效用或效益最大化原则,它不仅受货币收益最大化原则支配,而且还会受到个人偏好的影响。例如,有些人有能力、有机会成为一名律师,并因此获得较高的收入,但是由于他们喜欢而选择了收入较低的教师职业。
(三)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1、普通教育
普通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投资主体是政府还是社会团体、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用于普通教育的费用,均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来考察,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构成了在教学内容、教育层次上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
以普通教育为表现形式的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1)间接性
(2)迟效性
(3)长期性
(1)间接性
物质资本投资直接形成生产能力,如交通部门的铁路建设,电力部门的发电厂,某企业资本设备的购置等等。而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普通教育事业的支出,其直接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的教育程度,增进劳动者的知识存量,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的生产性是间接的。换言之,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不是在教育领域中回收。无论是政府还是其他组织为变通教育支付的费用所构成的社会成本,也无论是劳动者个人或家庭为接受普通教育支付的费用或放弃可能取得的收入所构成的私人成本,其收益都是间接的。

(2)迟效性
物质资本投资往往很快见效,如新的投资设备安装调试后,即可发挥其生产效能。而人力资本投资在其投资过程中不能立刻见效。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过程,文化科学知识和一般认识能力不断积累和提高,达到一定水平和标准,投资才能发挥生产性作用。

(3)长期性
物质资本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将会毁损而失去效能。而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和积累的人力资本,在劳动者劳动的全过程中都在发挥作用。虽然某些具体的知识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所谓的“老化”现象而失效,但通过教育提高和增加的知识存量,如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判断能力不会老化、失效,它会长久地在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当中发挥作用。

2、职业技术培训
职业技术培训,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职业技术培训在教育内容、专业设置、教育层次上同样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的专门专业教育和培训。
3、健康保障
用于健康保健、增进体质的费用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第三种方式。作为人力资本的载体,人们的健康状况(如肌肉力量、五官感觉、灵敏程度等)和平均寿命是各种人力资本借以发挥作用的基础,人们平均寿命的高低对决定各种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这些人资本存量的价值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健康状况的改善与平均寿命的提高,意味着劳动者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充沛的精力、体力从事生产活动,同时也减少了由于生病而造成的工时损失。
4、流 动
劳动力流动费用本身不直接形成或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但是,通过劳动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调整人力资本分布的稀缺程度,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此外,通过流动使一定量人力资本从对个人和社会较少收益的部门、地区和职业到对个人和社会较多收益的部门、地区和职业,其流动费用的效益不言而喻,它使定量人力资本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和收益。
人力资本投资倾向:
1、个人倾向于投资正规教育;
2、而企业则注重于雇佣与职培训;
3、政府部分和一些社会团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各种投资,相对而言,它们则对学校教育与卫生保健两种方式给予更多的重视。
(四)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式
令投资总收益现值等于投资总成本现值,即:PV=PVC 则有:
t Bi n Ci
∑ ——— = ∑ ———
i=1 (1+r)i j=1 (1+r)j
设S为个人时间内生偏好率,显然,只有当r≥S时,人们才会选择人力资本投资。若r < S,人们将当然不会选择人力资本投资。
二、个人教育投资决策

(一)学校教育投资的收益与成本
(二)教育投资决策模型



(一)学校教育投资的收益与成本
成 本:
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费用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大部分。
① 直接成本:是接受大学教育而直接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包括学杂费、书籍费和交通费等。
② 间接成本:亦称机会成本,是指因上大学而放弃的可能的工资收入。(一些统计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中的这种机会成本约占个人教育投资总成本的一半以上)。
③ 非货币成本:在大学教育投资的货币成本之外存在非货币成本,其中学习期间的心理成本是最主要的部分。
④社会成本:除了大学教育的私人成本之外,国家及其他社会团体等支付教育经费及种种资助,也构成了教育的成本,这是社会成本。
2、收 益
工资收益: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通常是以高工资为其表现形式,它是一个预期值。我们可以通过统计的方法计算出这部分收益。
非货币收益:例如,大学学位(学历)给个人带来的声誉、建立在大学学历基础之上某些职业的社会评价和声望、高等教育对个人消费行为及其他社会行为的有益影响。
福利收益:福利的增加和工工作条件的改善。
非市场收益:包括对健康、闲暇质量、孩子健康和教育的发展以及做出更好的消费选择的能力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精神收益:即学习而学习的纯粹享受。
(二)教育投资决策模型
以18岁高中毕业生是否继续求学为例,建立教育投资决策模型,并分析教育投资决策。
60 Yua— Ya 21 Ca
∑ ————— = ∑ —————
a=22 (1+r)a-18 a=18 (1+r)a-18
设S为个人的时间内生偏好率,那么r≥S时,从纯成本一收益分析的角度判断,个人选择大学教育投资;若r<S,个人将做出不选择大学教育投资的决策。



三、企业培训投资决策
1、企业培训投资决策的一般模型
2、企业培训两种类型
3、一般培训分析
4、特殊培训分析
企业培训投资决策
人力资本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个人和企业双方的投资行为,个人侧重投资于正规教育,企业侧重于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熟练程度、技术等级以及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挥着积极作用。
1、企业培训投资决策的一般模型
设企业员工在培训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A,培训后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B,那么VMPB-VMPA的差额部分就是培训投资的收益。培训投资的收益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员工在企业服务期间都存在。假设企业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培训,总培训成本为C,员工留在企业内服务的年限为n,r为企业最佳投资选择收益率,则有下式成立:
n Yt1— Yt0
∑ ————— > C (i=1,2,…..,n)
t=1 (1+r)t
  即培训投资的现值大于培训成本,企业会选择对员工进行培训投资。
2、企业培训两种类型
一般培训,也称普通培训,是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知识、技能,对员工培训的企业以外的企业具有同样的适用性,那么,不论这种业务技术知识、技能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它们都属于一般培训。

特殊培训与一般培训相反,通过培训员工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的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者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得更多,这类培训就是特殊培训。
3、一般培训分析
一种情况是培训后,企业支付的工资低于Wb,即低于员工的VMPB,以此来补偿培训成本。那么,员工就很可能辞职,被其他企业雇佣,因这些企业没有支付任何培训成本,他们愿意支付与受培训员工边际产品价值相等的工资Wb。这种情况,是提供培训的企业民不愿看到的,此时,提供培训的企业还没有得到任何收益。
另一种情况是,为了留住受培训的员工,提供培训的企业给予受训员工至少等于或高于的Wb工资,那么其培训的成本还是无法补偿,企业将在竞争中失败。显然,提供培训的企业是不会这样做的。

一般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4、特殊培训分析
由于特殊培训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对其他企业没有什么价值。因此,一个员工在其他企业所得到的工资就不取决于他所受到的培训,也不存在提供培训企业以边际产品价值去支付经过培训员工的竞争性工资的情况。如果员工的工资率为Wa,那么在培训期间和其后的雇佣时间,他都可以得到Wa的工资。在种情况下,特殊培训的成本全部由企业承担,收益也全归于企业。
特殊培训分析
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有两个:
第一个是劳动关系双方达成共识,签订长期劳动合同。这个办法存在一些困难,契约一般并不能保证投资利润的实现,而且还受到诸多制度因素的干扰。
第二个办法是重新调整特殊培训的成本一收益结构,该办法最佳的,好在培训期间,企业和员工双方分摊培训费用,共担风险,在雇佣期间双方获得预期培训权益,共享利益 。

好 处:
对受训员工而言,既分享部分投资收益,也减少了被解雇的可能性。因此,在种情况下,企业和员工愿意分担培训成本,并由此分享投资收益,从而建立起长期的劳动关系。
企业也不愿意解雇这类员工 。


四、劳动力的流动
(一)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流动分析
(三)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
(四)劳动流动的后果
(一)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工作变动而职业和住所不变。这种变动十分普遍,例如,汽车司机在同一城市离开一家公司而为另一家公司开车,再如银行雇员从银行的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等等。
第二种类型,职业变动而住所不变。这种现象也很普遍,既包括类似职业的变动,如晋升提拔而变动职业,也包括不同职业间的流动,如暂时找不到适合自己特长的工作,则不做变动,一旦找以立即变动。这种职业变动多数在年轻人中发生,在西方国家,70%此类变动的劳动者在35岁以下。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第三种类型,低于变动,职业不变。劳动力地区间的流动包括城市间、地区间或国家之间的流动。在许多情况下,地域间的流动常常导致工作变动而职业不变,如一位大学教授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往往从事同职业。建筑工人也有类似情况。
第四种类型,地域和职业都变化。在所有的劳动流动过程中,此类流动要占30%。例如,一位钢铁工人离开某地而在其他城市从事建筑业,某中学教师离开某小镇进入某城市从事保险推销等。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劳动流动分析
为劳动流动必须发生成本,该成本必须与预期的收益进行比较。主要成本包括:交通费、在流动过程中所放弃的收入、离开家庭和朋友所产生的心理成本,以资历和养老金的损失等。
如果预期增加的收入现值超过这些成本的现值,人们就会选择流动;反之,即使流动的目的地潜在的收入大于目前工作的收入,人们也不会认为不值得流动。
人力资本投资的劳动流动分析
劳动流动的净现值:
n E2-E1 n C
Vp=∑ —— - ∑ —— - Z
n=1 (1+i)n n=1 (1+i)n
其中:Vp为净收益现值;E2为第n年新工作的所得;E1为第n年原工作所得;N为预期新工作的年限;i为利率(也即折现率);n为成本和收益变动的年份;C为第n年由于流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货币费用;Z为流动所带来的净心理成本(心理成本减去心理收益)。
根据以上公式,如果某人的VP >0 ,则意味着收益可望大于由于劳动流动带来的货币和心理的综合成本,此人将选择流动。若VP <0,则该人将继续现职而不流动。在其他情况下,两种工作之间的年收入差(E2-E1)越大,净现值VP就越大,就有可能流动。

( 三)劳动流动的决定因素
除了年收入差影响现值流以外,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着净收益现值并决定着人们是否流动。这些因素包括:年龄、家庭状况、教育、流动距离和失业状况等 。
1. 年 龄
(1)年龄较大者收回投资的年限较短。
(2)年龄较大的人往往拥有较多的人力资本。
(3)与年龄有关的第三个因素是流动成本。
(4)年龄与流动的反相关。

2.家庭因素
(1)未婚比已婚更易流动;
(2)妻子就业阻碍着流动;
(3)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易流动;
(4)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也不易流动。

3. 教 育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历越高,越有可能流动。主要原因:
(1)高学历的人就业机会多,选择地域范围大。
(2)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更倾向于到新的地区工作。
(3)具有大学学历的人离开家乡的心理成本一般较小。
4.流动的距离
劳动力流动可能性与流动的距离成反方向变动。距离越远,可能流动者获得工作机会的信息越有限。同时,交通费用通常随距离的拉长而增加。流动的实际距离越远,所带来的心理成本也越大。这种心理成本可能因为下面情况而减少,但不可能消失,包括跟家庭成员、朋友和亲戚一起流动。因为较早的流动者会后来者提供工作信息、就业合同、临时住所和文化的连续性。但是流动距离越长,有关工资资别的信息,就越不易获得,因而,增加心理成本。
5.失业率
(1)有失业者存在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可能流动;
(2)原来地区的失业率与劳动流出成正 相关。然而,在年龄较大、学历较浅或失业补贴和其他转移性收入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这种流出并不象想像的那样多。
6.其他因素
第一,家庭主妇往往阻止流动。
第二,由于各地职业许可不同而降低流动性。
第三,国家和地方政策将影响劳动的流动
(四)劳动流动后果
1、对个人收益的影响
2、经济效率的提高
3、外部效应

1、对个人收益的影响
许多经验研究证实,劳动力的流动一般可以增加流动者的终身收益,所估计的回报率与其他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相仿,即一般地可增加10%—20%,然而,对这个增量的理解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的不确定和不完整。
(2)获得收益的时间。
(3)收益的差异。
(4)配偶的收入。
(5)收入也可能减少。
2、经济效率的提高
当一个国家能够在其可获得的生产要素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实际国民产出或收入时,即可称这一经济为有效率的。劳动的流动是达到这目标的关键因素。(举例说明)
3、外部效应
(1)实质的负面外部性。
(2)货币的外部效应,亦即收入的再分配。
(1)实质的负面外部性
通过劳动流动,私人的收益也许会超过其发生的成本,但是,在拥挤的城市,社会对这些过渡流入的人员所付出的代价,将超过私人的净收益,必须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拥挤的程度增加,治安问题严重,必须追加新社会投资。总之,不适当劳动流动所带来的负面外部效应是巨大的广泛的。流动者和雇主可能会过度强调其私人的利益,而很少考虑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流动将超过社会资源最佳配置所要求的程度,典型的例子是,农会劳动者大量涌入城市,使城市变得拥挤,治安及其他外部成本增加。

(2)货币的外部效应,亦即收入的再分配。
其一,劳动者流出国的损失。
其二,当地劳动力的收入降低。
其三,资本所有者渔利。其四,对财政的影响。

谢谢!

人力资本投资与教育培训(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