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强EMBA]授权与受权
作者:杜书伍 181
此外,主管将权限授予部属时,必然要对部属的个人能力有明确的认知,且在授权之后,随着时空环境的改变,必须要具备“收权”与“回权”的观念,亦即授权与受权并非一成不变地。
授权的过程中,主管必须先经过一段足够的时间,以对部属进行充分的了解,评估其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以承担此一责任,此阶段的重点在于,权限的授予是以受权者的能力为准,而非受权者的职位,因而职权的授予是逐步渐进的方式﹝如图1﹞。就公司的制度规范而言,某一职位的职掌均有明确的规范,但就算是在同一职位的干部,也会有资深与资浅的差别,其能力自然也不同,因此,制度上所设计的职权,应是指该名干部可以胜任该职位之后而论,在胜任之前,则不完全拥有全部的职权,不足的部分,需由其上一层的主管负责。否则,很容易出现滥权的情形。

授权与受权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每一名部属在获得授权之前,都处于学习的阶段,学习主管行使职权的方式。此时,虽然本身无权做决策,但由于组织中任何需经主管裁示、核可的事项,均是由下往上呈报,因此,必然会由某一名部属经手,该名部属可藉此练习如何做决策,之后再与主管的决策内容作比较。若有差异,则仔细思考主管决策时的背景,了解其观点与考虑,藉以培养本身的决策能力。
另一方面,主管则可以针对部属上呈的事项,对其询问可作何种决定,除了可藉此机会训练部属之外,也可藉此判断该名部属行使职权的能力与火候,评估授权的时机。一名好的主管必须训练部属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对部属所有请示的事项都为其做决策,将失去训练部属的机会。而事事均向主管请示的部属,则表示其不用脑筋,不足以承担责任。
图1也呈现了授权的另一个重要观念,亦即没有百分之百的授权。就组织分工的角度而言,基层员工的经验、能力较不足,但人数最多,此一阶层实际执行组织中绝大部分的工作(如图2),但其中必有少部分难度较高而超乎其能力范围的工作,必须由主管层级来执行,主管又依能力、经验的高低分为多个层级,任一层级的主管同样都会面临难度更高的问题,必须由更上一层的主管来解决。如此拾级而上,到了总经理处,仍有极少数高难度的工作必须由其亲自操控、分工。在这种情形下,任一层级的授权,都绝不是百分之百的权力下放。

授权之后,受权者便要将工作百分之百地一肩扛下,原因可能出自于欲向主管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扛下此责任,或是认为不应该去麻烦主管,但这都是错误的想法。主管与部属之间,并非依照工作种类来进行分工,而应该是以工作的难易程度作为分工依据,具例行性、普遍性的工作由一般员工执行,至于具特殊性、重要性或是高难度的工作,则由主管亲自执行。
了解如何授权与受权之外,主管与部属还必须辅以“收权”与“回权”的观念。有时听到高阶主管对干部说,“这件事我要知道”,其背后的意涵便是“收权”;当干部处理本身职权范围内的特殊事项时,有时也会再向其主管请示,此即为“回权”。
授权是一件相当微妙的事,“权”通常指的是最后的裁决权,例如一件事从基层逐级向上呈报,最后需由高阶主管签字核可,则表示最后裁决权在高阶主管。但即便如此,一件从基层主管逐级经手的过程中,每个层级的主管可能都会对事件的内容进行筛选,依本身的职掌将不适用的方法或意见淘汰。换言之,基层、中级主管虽然没有最后裁决权,却有部分的否决权,形成“权中有权”,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却让权力的授与受呈现一种动态的情形,保持了组织运作的弹性。
受权者应随时保持主动把权力送回给主管的回权观念,当感受到事件重大时,应主动向上呈报。不过,“回权”不能被误用,应是针对特殊个案,且本身已仔细思考过但想不出答案时,才进行“回权”。
就时间上来看,授权与受权可能是永久的,也可能只是一段时期,或是针对个案,视实际情况而论。受权者也应该具备几项基本观念,首先,需了解权力是责任,也是肯定,但绝对不是福利。其次,在逐步受权的过程中,必须随时学习如何判断、决策,并在练习之后与主管的决定做对照,从差异中获取信息,扩大本身的视野。此外,虽然对于经手的事情本身尚无最后裁决权,但仍须慎重地判断与取舍,并非将所有的责任推向最后裁决者,而是藉此学习如何掌握处事的原则,如何拒绝不恰当的提案,并面对因此所引发别人的不悦。必须有心学习,才能培养能力并获得授权。
由授权延伸出来的是“代理”,但两者并不相同。代理期间,代理人针对一般性的事务只要依照原来的处理方式即可,但遇到重大事务时,则应立即与当事者联系,换句话说,代理的范围应仅限于一般性事务,重大决策则不在代理范围内。由于代理者必定不比当事者了解状况,因此,全权代理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此外,代理期结束之后,代理人应该向当事人进行简要的报告,使当事人能够将工作衔接上。
另一个问题是,组织中并非所有的职权都适合授权,中级主管应思考何种权力不该授予基层主管。例如人事权,由于用人是公司非常重要的事,用错人必须付出想当大的代价,必须由用人、识人经验丰富的主管负责,因此绝对是中级主管以上的职权,不应该轻易授权给基层主管,不过,中级主管可以带领基层主管一起面试新人,藉此训练其用人的能力。又如,费用报支的核准也应该是中级主管的职权,因为此项权力最容易让人用来刻意讨好或刁难特定员工,故不应随便下放。
任何组织都会明订各项规章办法,规范每个职位的职权,但尽信一切规章并不能使组织的运作维持很好的质量,加上时空环境不断改变,也不是制度规章所能及时应变,因此,组织的运作必须充分掌握授权与受权的方法,并了解收权与回权的重要性,才能使组织运作随时可以调整成最佳的状态。
扩展阅读
连锁店店长如何授权? 2023.02.22
我们在卖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店长,或许夸张一点描述:左手移动,右手联通,脖子上挂个小灵通,腰间不用说还有一个对讲机,在卖场行走,行色匆匆,非常的忙。他的口头禅是忙,太忙了。原因在哪里,正面一点说是责任
作者:王山详情
授权是组织运作的关键 2023.02.13
前言:授权是组织运作的关键,它是以人为对象,将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的权力授给部属人员。即主管将职权或职责授给某位部属负担,并责令其负责管理性或事务性工作。授权是一门管理艺术,充分合理的授权能使管理者们不
作者:胡一夫详情
房地产企业异地项目公司的授权管理 2022.11.03
管理者一般认为,在培养下属方面,与其手把手去教,倒不如“授权”,也就是扩大下属的权限,让他们凭自身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的确,要想使下属潜藏的能力得到释放,与其频繁地下达指令,倒不如相信他们潜在的能力、发
作者:冯哲详情
人格决定绩效(1)—为什么不授权? 2022.10.27
什么是人格(Personality)?Jerry M.Burger将人格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教育、成长经历、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们每个人为什
作者:郑轶凡详情
管理授权与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兴起 2019.02.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企业组织的发展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这就是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兴起,使他们在企业的整个发展经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就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职业经理人阶层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会成为为主导。这
作者:舒化鲁详情
国际品牌授权--服饰企业品牌国际化的 2018.12.12
未来服饰业主流商品的发展趋势将分为高档精品与便利商品。无论高档精品或便利商品,品牌均已成为消费者购物首要的判断,因此“品牌销售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服饰消费市场发展将会是品牌的竞争。现代消费特点
作者:郑磊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不讲道理才是硬道理 165
- 2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 234
- 3经销商终端建设的基本 90
- 4姜上泉老师人效提升咨 100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98
- 6中小企业招聘广告的内 27421
- 7姜上泉老师:泉州市精 226
- 8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14751
- 9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