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销售人员绩效考核的关键点

 作者:杨泽    179

     OTC营销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了以渠道销售为主的面上的工作,和以连锁合作为主的点上的工作。渠道销售工作是OTC面上销售非常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医药商业公司临终端配送的不断重视和调拨业务的逐渐淡出,渠道销售人员的工作也随之发生着重心的改变,而如何考核渠道销售人员的绩效,应该主要以下几个关键点。


  渠道销售人员绩效考核分为常规性关键指标考核内容和按季度阶段性工作要求动态考核指标,以上两项为核心考核指标,再加上日常工作态度和工作认真程度的考核指标。


  1、常规性核心关键指标考核内容:主要集中在库存管理、价格管理、渠道促销管理、信息管理等四个方面。


  A.库存指标:拳头品种每月库存指标(一级经销商库存总计;二级分销商库存总计)是否达标;目的满足纯销的需求,保证商业客户不断货。制定经销商和VIP二级分销商的安全库存,根据历史数据,制定客户安全库存的计算公式,并与省区进行沟通,修正客户的安全库存值。结合客户的纯销数据,和库存数据,制定客户的理论销售任务;销售+期初库存=纯销+期末库存。将实际销售和理论销售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掘问题所在,借以指导省区的实际工作。利用渠道推力,提升销售。


  B.动销指标:经分销商每月动销率是否达标,同时针对异常经分销商动销率的考核进行末位问责及淘汰制度;


  C.渠道价格指标:核心管控产品渠道价格考核(分为开票价格和不开票价格);


  D.促销资源落实情况考核:


  1.筛选商业公司做临终端促销活动的原则:要有促销规划和方案;商业公司具备促销礼品收支台账的程序;促销期间每周提供销售流向及礼品流向、库存;接受厂家渠道销售人员对礼品库存的实物、登记、签认、盖章等程序工作;商业公司能够积极配合对重点终端客户礼品送达情况核实与礼品签收单备查;能够提供重点终端客户负责人及采购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促销投入与销售量计划管理必须要有要求。


  2.促销活动的兼管礼品配送监管:渠道销售人员必须对促销商业公司礼品及促销资源落地情况进行监管和控制。商业公司需提供促销期间每周销售流向,建立每周礼品进、配送、库存管理表。销售人员自行采购的礼品需要两人一同购进,在采购点留此礼品照片、供货商名称、地址、联系人姓名、电话以备核查。所有礼品需要有商业签收回单。礼品落地效果必须督察,终端客户礼品配送价值较大的,需要商业公司提供礼品签认单、终端客户联系人姓名电话。


  E.商业流向等信息管理:建立客户滞销库存预警系统,避免由于滞销库存而带给客户及公司的利润损失。


  F.批号及品种结构管理:批号先进先出原则。


  2、阶段性(按照季度)动态工作关键指标考核内容:


  A.根据阶段性渠道商务分销工作的重点不同设定该季度主要关键指标,例如,渠道价格开始松动时,将渠道价格管控作为该阶段的重要指标。例如,销售旺季前,渠道促销很重要,重点考核渠道促销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估考核。


  B.阶段性重点工作的特殊考核;


  3、日常常规性工作考核指标:


  A.工作态度


  B.流向等数据提交及时和准确性


  C.市场价格波动的及时反馈


  D.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E.工作失误程度


杨泽
 渠道,销售,人员,绩效,考核

扩展阅读

销售业绩差不是问题,而是结果。当然了,为什么业绩差,背后一定有原因,先得要把原因找出来,就是吃亏,也得知道具体在哪个环节上吃亏。原因可分内外两大类,外部的就不分析了,因为分析了也没用,主要还是聚焦在内

  作者:潘文富详情


若是员工都是高度自觉的,老板发钱也痛快。但这样的神仙员工实在不好找,只有通过设置考核的办法,来量化每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及产出价值。理论上来说,员工若是认真工作,完成各项考核指标,收入自然不会少。但员工对

  作者:潘文富详情


  北方人所谓“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服装的营销渠道也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如果要解决服装营销渠道的问题,首先应明白什么是营销渠道?  营销渠道是当产品从生产者向最后消费者或最终产业用户转移时,直接或间接

  作者:郑磊详情


如果现在,要问我们的父母最喜欢哪家银行,估计他们对银行的喜好程度会和银行与家的距离成反比;但如果我们要问年轻一些的朋友们,他们喜欢哪家银行?那他们考量银行的标准一定和银行的电子渠道服务水平正相关。

  作者:刘东明详情


考核,是员工付出和收益之间的一个动态评估机制。理想化的结果是劳资双方都满意——员工活没少干,老板钱没少给。但是,现实中,大多数公司的考核机制很难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老板总觉得花钱养了一帮废物,而员工

  作者:潘文富详情


你能否利用渠道和推广带来持续的新流量,是决定你能否持续赚钱的关键。 抖音平台是大家公认的、首屈一指的流量渠道,所以抖音让全网为之疯狂。 但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逻辑,用好平台的前提是充分研究好平台

  作者:mys5518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