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畅谈——十一五规划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作者:吴敬琏    516

十一五”规划中间的问题,就是增长方式转变问题,制订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个长达两年的讨论,讨论的结果就是为我们“十一五”规划奠定了一个理论上的、政策上的基础。
增长方式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本身就有很多创新的,最重要的特征有三个:
一,第一次从计划转变为规划,由过去的明确计划,转变为规划。过去我们搞的是配置资源的计划,所谓配置资源的计划,用国家计划委员会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分钱、分物、分人这么一个计划。
当时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特点就是资源配置,在资源配置上细化行政能力,行政计划、国家计划,起了基础性的作用,而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式上,有根本的不同。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由一个行政机关(不管它叫计委还是发改委)来编制一个分钱、分物、分资源的这么一个计划,这个规划是一种对于全局性的、长远性的信息的收集、处理,然后向社会发布的过程。两者是有根本不同的。我们虽然在2000年宣布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我们的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行政配置的。所以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的第一个五年,就是2001年-2005年这个五年,很多重要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一些自然资源是由政府配置,是由各级政府配置的。第十个五年计划跟过去的计划有相似的地方,由此也造成我们增长方式的问题,粗放增长方式是靠高投入来实现增长的,这是重要的原因。所以这回它就明确地说,不叫“计划”,叫“规划”。资源配置方式有了转变,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大幅度地减少了职业性的指标,过去的分钱、分物、分人这个计划,是靠一系列的指标表现出来的。这次的“十一五”规划,在目标这一章里面,数量性的指标一共是22个,其中,只有8个是“约束性指标”,也就是说有行政约束性的指标只有8个,其余的14个,叫做“预期性的指标”,这是说国家希望或者是预计可能是,按照没有行政约束力。而这8个有行政约束力的指标呢?基本上是有关环境、有关消耗、有关于社会发展,比如说农村发展,这一类指标,而不是产值性的,比如说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约束性指标:每单位的GDP能源消耗降低20%,这是个严肃性指标,这个指标要分解的,要问责的,是各级政府要承担任务。还有指标就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要降低10%,像这种指标是约束性的,其余都是预期性的指标。这就是说它不再是一个配置资源的计划。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到底要怎么做?现在政府的作用还相当大,比如说这次的创新,把指标分成两类,这种创新,怎么去落实?还有待探索,不管我们能否落实好?但是它给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就是以后配置资源是由市场配置的,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
二、把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转变。就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个问题,是苏联在60年代后期提出的,1959年就制订了3个五年计划超美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60年代的中期,想总结一下做得怎么样。结果发现情况很不乐观,虽然增长的速度,苏联比美国快3倍左右,可是它的科技水平,特别是技术水平,跟美国是不相上下,有时还强一点。技术水平的差距扩大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扩大了,原因何在呢?苏联的经济学家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增长方式有问题。所谓增长方式有问题是这样一个概念:增长不外乎是两个来源,一个来源就是投入增加,资本投资增加,物质资源投入增加,人力投入增加,另外一个来源,就是靠效率提高,所谓效率就是单位投入的产出效率,你如果投入不增加,单位投入的产出增加,那就有意思了。
靠投入支撑的增长速度为粗放增长,靠效率提高实现的增长,叫做集约增长。苏联经济学家当时发现了,苏联尽管速度很快,但是它主要是靠资源投入,这就有问题了:第一,苏联是有稀缺性的,如果要靠资源投入来支撑增长的话,资源越来越紧缺,速度就会下来。
在这种粗放增长的情况下,虽然产量增加了,但是因为你要投入越来越多了,所以就叫做实惠不多,你虽然产量增加了,可能大部分增加的产品你都要回投(你不投进去的话,就撑不下去),真正拿来产品运用的部分不多,也就是说实惠不大,所以当时,苏联人就提出来,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粗放型的增长转到集约型心的增长。
三、“十一五”有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主要靠改革。刚刚说过,苏联人在60年代后期就提出增长方式转变,但是一直到苏联解体也没有转过来,为什么没有转过来?我们后来在制订“九五”计划(1996-2000年)的时候,总结了苏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什么转不过来的经验教训——就是决定增长方式的是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机制,决定了增长方式采取什么样的增长方式,我们的“九五”计划就正式提出了增长方式要转变,比起苏联60年代后期那个五年计划,我们的优点是,提出了“两个根本转变”,这两个根本转变是结合的。
一个根本转变是增长方式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转变;另外一个转变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而且中共中央指出:后一个转变是关键,也就是说要靠体制的优化,才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九五”计划做得比较好,是因为“九五”计划的执行期间,正好是中央的14届三中全会上,制订了一个改革的规划,1993年,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叫做《关于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所以这个“九五”计划正好是执行这一决定,这个决定是一个改革特别是宏观经济改革体制、银行体制、外汇管理体制的一个蓝图,所以“九五”期间比较好!
十五期间的情况就不太好。制订“十一五”的时候就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完善体制是实现增长方面转变的最重要的保证。怎么能够完善体制呢?就是改革!要用改革来转变增长方面的转变。总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节约型的社会是“十一五”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我讲三个问题。

一、增长方面转变的必要性

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们就企图沿着苏联工业化道路,按着苏联的增长方式实现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这种工业化道路,或者叫这种增长方式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一、靠投资和资源的投入增加拉动。
二、产业结构上靠重工业支撑。
苏联路线在于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从1953年到粉碎“四人帮”,一直是沿着这么一条道路来改革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由此也造成了许多问题。
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没有完结,到1956年,就发现了这一种工业化道路这种增长模式存在问题,所以毛主席有名的论“十大关系”里面有一节就讲了要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当时的说法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可是过了一年以后,我们的钢铁元帅一马当先,造成了非常严重的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的生命损失。
粉碎“四人帮”以后,对于这种增长方式造成的后果我们采取了措施: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两次调整了国民经济。就是恢复农业,加强轻工业,服务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从本质上就是要消除过去的增长模式和工业化道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这两次调整国民经济对我们国民经济的改善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是解决后果,没有解决原因。
“九五”计划提到“十五”经济模式转变,两个转变,以体制转变作为关键,在“九五”计划期间应该说,特别是宏观经济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银行体制改革、外汇体制改革,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效,所以使我们经济增长的效率有所提高。最明显的表现是我们对外经济关系,外汇管理体制一改,在“九五”以来,这个十年我们对外经济关系有一个飞速的发展,效果非常好。但是从全局来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就说我们改变走这条道路,采取这种增长方式,在它的原因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尤其对造成这种增长模式,走这种工业化道路,在它的体制上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消除。
全国政协在为国家对“十一五”规划做咨询的时候,各方面的委员都在探究转变增长模式的体制为什么转不过来?从各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大致归结为四点:
一,各级政府仍然保持着对许多重要经济资源的配置潜力。
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配置什么呢?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许多生产要素的配置,不是通过市场,而是政府配置。“十五”期间,尤其突出的是新增加了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广义的土地资源包括其他自然资源,包括铁矿、煤矿资源等等。“十五”期间城市化速度加快了,这就新增了一大块资源——土地,从农民那里征收来土地。征收来的土地一般说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拍卖式批租。就是通过市场,可是我们这里是通过行政性的批租,或者一句话叫“协议批租”,“协议批租”的主要方面是谁呢?是各级政府。
另一个重要的资源是资本资源,中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因为银行改革没有到位。这就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不可能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从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吴敬琏
 十一五规划 增长方式 十一五 长方 畅谈 一五 十一 转变 规划 增长 方式

扩展阅读

考核,是员工付出和收益之间的一个动态评估机制。理想化的结果是劳资双方都满意——员工活没少干,老板钱没少给。但是,现实中,大多数公司的考核机制很难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老板总觉得花钱养了一帮废物,而员工

  作者:潘文富详情


辅警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转正? 我们常说的,一般是重大立功转正,或者是参加公务员事业编招录考试;而这其中,参加公务员事业编招录考试进行转编的比例更多一些。 但随着社会对于辅警这个群体的关注,针对

  作者:王晓楠详情


2024年6月13日—6月15日,姜上泉导师在广州主讲第238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平安、科达股份、温氏集团、东凌集团、德联集团、德赛科技股份、三七互娱网络科技、湖南郴电

  作者:姜上泉详情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庆军详情


潘文富关于生意的发展,有几个基本点:1.生意的发展,不在乎起步时的规模大小,关键是起步后的发展速度。2.生意没有原地踏步,要么前进,要么后退,萎缩,甚至关门。3.基于成本的固定增长和竞争的加剧,生意只

  作者:潘文富详情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起源于IBM,是一个中高层用于战略制定与执行连接的方法与平台。至今,华为对该模型的实践应用深度与广度,已经远远超过IBM。华为不仅将这个模型应用于公司

  作者:曹扬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