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罚款政策下的企业管理策略

 作者:姚绍龙    451

 作为一种最简单、最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却最有效的管理手段,罚款,一直以来都被强权在握的管理者们广泛运用,在很多的机构和组织里,“罚款文化”也一直盛行难衰。动辄罚款、无罚不管甚至成为了众多管理者的唯一管理手段。所以,在中国,最无能的人都可以在管理职位上发号施令,因为没有人会傻到不会收钱,如非是猪;也没有人会给自己的钱袋过不去,如非不是人。于是,“以罚代管”也就成为了“中国式管理”的最独特标识。

    但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罚款虽然好,却绝非长久计,更不是管理之正道,它一方面让大量低能的管理者长期占据管理岗位,然后慢慢失去管理思考改善能力,让自己的低能成为永远,也顺便使组织慢慢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和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它还激化了管理对象的逆反心理,将大量的管理矛盾隐藏起来,让组织处于高度危机之中。站在长远角度来看,这种“罚款式管理”就犹如饮鸩止渴一般——有百害而无一利。

    而今,再去过分纠结这些罚款文化的是是非非已无实际意义,因为相关部门已经出台法令——明确禁止企业向自己员工罚款,否则就会对企业处以高额罚款。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政策红利”也已经逐渐远去。虽然这种规定只针对企业,甚至这种“以罚款制止罚款”的制度很有点流氓,更像“只许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般地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平,但作为一个很弱势的被管理对象,企业们却不得不接受,也不得不设法进行改变!在一个网络投诉盛行、职业维权大过职业发展的今天,未雨绸缪、积极面对或许才是唯一的出路。

    那么,是否不让罚款就真的没法管理?非也,罚款绝不是唯一的管理手段,只是我们不去思考而已。新优道管理机构的姚绍龙老师意见是:作为管理本来就落后不堪的中小企业而言,不妨把这种政策的约束当做是内部管理提升的最好机会,好好地检视一下自己的管理思维是否正确,梳理一次内部流程是否合理,好好地思考一下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手段离开实施管理约束,顺便也调整一下本来就不合理的制度规章,借机软化内部利益矛盾,减少内部管理隔阂,争取员工认同,从而使企业发挥出更多的创造力。管理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被解放了的生产力所创造的价值绝对被罚款要高上好多倍。

    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一般来说,姚老师建议中国企业不妨运用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来加以应对。

    一是进行薪酬变革,实施全员绩效。简单地说就是加大绩效薪资比例,将所有原先罚款的项目都纳入到绩效制度中,每违反一次就倒扣绩效分,月底时统一进行绩效考评。那些只会罚款的、制订政策的人做梦都想不到这一条。

    二是运用逆向思维,建立奖励文化,南风法则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管理之道,管理者要是不懂南风法则可能就真的OUT了。罚款就像是北风,但是,更易于让人接受和喜欢的却是南风,南风的作用效果显然要比北风大得多。在企业里,罚款本来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既然北风行不通了,为什么不吹吹南风呢?

    三是调整人事政策,进行制度引导。将员工的日常违章行为全部纳入到今后的留任、调薪、升职、年度奖励分红等必备人事考察项目,也就是说,让员工知道每一次违章对自己职业规划的长期影响,从而矫正自己的行为。

 企业管理 罚款 策略 禁止 政策 管理 企业

扩展阅读

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就是敲门砖,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招聘广告就是公司的旗帜,是否足够大,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人。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求职者,尤其是00后求职者的特点,在招聘广告内容设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详情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导师在苏州主讲第247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集集团、中盐集团、中国建材、花园集团、深南电路、中原证券、空军装备5720等多家大型企业

  作者:姜上泉详情


早期的经销商几乎都是产品驱动,运营方式就是卖货,盈利方式就是靠卖货赚差价,然后就是多卖货,卖名牌货,卖新产品,卖高端品。理论上来说,终端覆盖率越高,陈列做得越好,促销活动持续不断,货就卖得越多,钱就赚

  作者:潘文富详情


寓言故事:一个农家挤奶姑娘头顶着一桶牛奶,从田野里走回农庄。她忽然想入非非:amp;这桶牛奶卖得的钱,至少可以买回三百个鸡蛋。除去意外损失,这些鸡蛋可以孵得二百五十只小鸡。到鸡价涨得最高时,便可以拿这

  作者:李文武详情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庆军详情


2024年5月8日—5月10日,姜上泉导师在深圳主讲第23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外运、陕投集团、美卓集团、温氏集团、岗宏集团、开立股份、深圳第一健康医疗集团、深圳英驰供

  作者:姜上泉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