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顺应经济结构调整方向?

 作者:陈和午    8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基调,结构调整已成共识。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次发出了强烈政策信号,在2011年的六大经济工作任务中,“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位居第三。
    从宏观层面来讲,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等在内的全面调整,但对于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来说,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将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而在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新潮流、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的态势下,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是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实际上,今年8月份国务院就确定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宏观选势,微观择道。企业是构成国家经济的细胞,宏观层面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落脚点是要依靠微观层面企业的结构调整来实现的。在国家调结构政策主线下,企业如何顺应趋势,把握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自身良性循环和跨越发展已迫在眉睫。战略性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来说就是一场“蝶变”,对企业而言同样如此,谁能努力坚持迈过这道坎,谁就能在转型中“化茧成蝶”。
    在笔者看来,企业顺应趋势,加快自身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步伐,并非单一层次的孤立突进,而是多种层次的结合调整,因此过好以下“五关”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关:铸魂——思想关。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抓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机遇,吃透用好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同时也要看到在市场调节的环境下,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任务,要积极主动,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特别是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要对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大势所趋要有清醒的认识,下决心扭转传统的“价格战”竞争模式。
    第二关:筑巢——人才关。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企业是否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蓬勃地发展下去,完全取决于人。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加快人才结构调整同样尤为关键,必须要建立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良性循环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三关:给力——技术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企业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技术创新对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以技术创新摆在先行位置,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加大对人才自主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积极谋求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的整合,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第四关:活血——资金关。资金犹如企业的血液,资金结构的本质是企业产业结构的价值结构表现,所以企业的结构调整实际上也反映出企业资金的流向问题。企业要充分把握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发挥金融在结构调整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匡正资金投资流向,不断完善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第五关:打桩——组织关。组织结构调整也是企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这里的组织结构包括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以现代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重组、并购和破产等方式,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结构调整赋予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

 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 顺应 方向 调整 结构 如何 经济 企业

扩展阅读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2023年9月1日—9月2日,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19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90多人参加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管理提升之增效降本总裁研修班。晋江市2022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三位,生产总值3

  作者:姜上泉详情


员工的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执行力上。执行力的背后,两大支撑因素,一个是会不会干的技术问题,一个是想不想干的态度问题。态度问题的背后,又牵扯到待遇、企业文化、同事关系、内部氛围、对公司及管理层的信任、管理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