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产业发展趋势前瞻(ppt)

  文件类别:管理战略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372K

  下载次数:186

  所需积分:7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中国大陆产业发展趋势前瞻(ppt)
中国大陆产业发展趋势前瞻
纲要
一、2004年中国大陆总体经济概况
二、中国大陆产业发展与2005年预测
三、两岸产业竞合与台湾的挑战
四、结论
一、2004年中国大陆总体经济概况
中国大陆总体经济数据(一)
中国大陆总体经济数据(二)
民间消费维持平稳
宏观调控初见成效
投资成长减缓恐影响经济成长率
物价上涨引发升息疑虑
进口大增导致贸易逆差
外商投资回温 对外投资启动
小结
二、中国大陆产业发展与2005年预测
 中国大陆产业结构及出口趋势
 制造业及服务业现况
 2005年中国大陆产业景气预测
 中国大陆产业发展问题
中国大陆三级产业发展趋势(一)
中国大陆三级产业发展趋势(二)
中国大陆三级产业发展趋势(三)
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自1982年实行「包干制」取代原农政体制,农业产值短期内曾大幅提升,其后由于地方财政、农民税费等问题,使得农业产值停滞,占GDP比重也逐年下滑。
 制造业除「六四事件」及「亚洲金融风暴」造成短期不利影响外,其年成长率平均为 15%,占GDP比重逐年上升,特别是在摆脱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后,自2000年起再以大幅成长趋势领先其它产业,成为中国大陆经济成长的火车头。
主要工业产品年成长趋势
出口产品比重趋势(一)
出口产品比重趋势(二)
 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 ,初级产品及工业产品约各占50%。1985~1990年间,中国大陆工业快速发展,工业产品出口比重由49.4%上升至74.4%,增加了 25个百分点,其中又以轻工业所占比重较高。
 1990年起 ,中国大陆机电设备产品出口比重开始成长,自1996年起其比重开始超越轻工业产品, 至2002年底其比重已接近40%。
 中国大陆近年出口结构中零组件出口比重也快速上升。1993年出口至东亚地区之零组件总额约为27亿美元,占对东亚出口总额的5.5%,但至2003年,出口金额已达 266亿美元 ,占对东亚出口总额的比重快速上升至17.8%。
出口产品贸易特化系数趋势(一)
出口产品贸易特化系数趋势(二)
出口产品贸易特化系数趋势(三)
 中国大陆初级产品之贸易特化系数自1990年起一路下滑,1995年开始由正转负,初级产品成为净进口国;工业产品则于1980年代均维持负数,自1990起转为正数。
 1990年为中国大陆轻重工业发展的重要分界点,其轻工业产品不仅出口比重逐年降低,且其贸易特化系数由1990年0.17降至2002年之0.04;而机电设备产品出口则由1990年-0.50一路提升至2002年之-0.04。
 中国大陆机电设备等产品贸易特化系数难以由负转正,主要由于该产业多为外商投资,且偏重代工生产,进口金额随出口提升使得贸易差额难以抵销。
中国大陆人造纤维业
中国大陆钢铁业
中国大陆水泥业
中国大陆信息产业
 中国大陆计算机年产量2003年突破3,000万台,年成长率达111% , 2004年1~8月累计已达2,555万台。根据ICT信息中心预估中国桌上型计算机2004年年成长率达31.45%,Gartner Dataquest估计NB成长率更高达43.17%。
 2004下半年起联想掀起低价计算机促销战,除国际大厂与本地厂商,另有白牌及二线厂加入,使得2005年整体信息市场将面临更激烈的价格竞争。
中国大陆行动电话业
 在降低成本与贴近市场考虑下,国际大厂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加上当地业者在政策支持下积极扩产,使得中国大陆行动电话年产量快速成长,至2004上半年占全球行动电话总出货量比重已提升至42.68%。
 当地业者生产技术多停留在GSM系统,由于法令规定外资厂商必需对当地业者技术移转,且随着行动电话从黑白屏幕转变至彩色屏幕,中国大陆预计2005年开放3G,当地业者将可逐渐突破技术瓶颈。
中国大陆半导体业
中国大陆光电产业(一)
中国大陆光电产业(二)
中国大陆汽车制造业
 2004年由于原材料(钢材及橡胶)价格上涨成本提高,且汽车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使得1~2月国有汽车企业营收虽成长5.2%,但获利减少7.1亿元,衰退13.4%。
 2004年1~7月中国大陆汽车产量为303.05万辆,成长23.54%,但销售量仅289.79万辆,使得新增库存达13.26万量,远较2003年全年5.29万辆库存为多。
中国大陆房地产业
中国大陆海运业
中国大陆连锁零售业(一)
中国大陆连锁零售业(二)
中国大陆连锁零售业(三)
中国大陆产业2005年景气预测(一)
中国大陆产业2005年景气预测(二)
中国大陆产业2005年景气预测(三)
中国大陆产业2005年景气预测(四)
中国大陆产业2005年景气预测(五)
中国大陆产业2005年景气预测(六)
中国大陆产业2005年发展问题
 能源及供电问题
 劳动供给限制
 税制改革-所得税与增值税



能源及供电问题
– 工业用电快速成长:工业用电占总需求70%,近2年金属、炼钢等产业用电需求成长超过 20%,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政府减少新增电厂投资申请核准,使得电厂成长速度远落后于产业成长。
– 煤电订价机制分歧:2004年起政府取消煤炭指导价格,煤炭供货商除固定供销合约外,其余可直接透过市场交易。但中国大陆电力价格仍受制于政府管制,使得火力发电厂燃煤严重短缺。
– 影响产业:华东电网2001~2003年电力设备成长率低于10%,但用电量成长达20%,长三角经济区纺织、家电、机械、轿车、信息等产业均占重要地位,缺电问题将可能影响上述产业。
劳动供给限制
– 区域经济结构与竞争:珠三角地区以劳力密集产业为主,工作环境差且工资低,物价上升其购买力不增反减,相较于长三角或二线城市较不具吸引力。
– 农工及国企下岗职工外移趋势减缓:中国大陆农产量连续五年减少,农产品价格大涨,使得农村居民赴沿海工作意愿降低;国有企业下岗劳工虽多,但其专业未必符合企业所需,且拥有政府津贴补助,离乡就业的吸引力也不大。
– 珠三角产业产业型态以服饰、玩具、家电等劳力密集产业为主,近来汽车、家电用品、计算机、电视机、IC 等产业也持续发展,缺工问题是否造成影响仍待观察。
税制改革-所得税与增值税(一)
内外资所得税的两税合一
– 税基扩大:外资优惠项目多于内资企业,许多支出项目可全额扣除。
– 税率的调整:内外资所得税名目均为33%,但由于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同,外资企业实际负担水平多为15%。
– 影响产业:中国大陆近年制订租税优惠时,逐渐减少内外资身分别的差异,而改以产业别优惠为主;因此此项税制改革对中国大陆亟欲争取之科技产业较有利,一般产业之所得税负则可能提高。
税制改革-所得税与增值税(二)
增值税转型
– 改革背景:中国大陆之生产型增值税制,可扣抵销项税额仅限于购置原物料所含进项税额,购置固定资产则不得扣抵。
– 影响产业:现行增值税将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亦即允许企业抵扣机器设备投资部分所含之进项税额,可鼓励厂商以固定资产投资或向国内采购设备,此项税制改革对资本密集产业或设备制造业正面效应较高。
– 此项改革初期以东北三省 ( 辽宁省、吉林省及黑龙江省 ) 老工业基地的八大行业试行实施。
三、两岸产业竞合与台湾的挑战
 台湾出口竞争力趋势变化
 中国大陆经济对台湾产业之影响
 2005年台湾产业投资中国大陆
 CEPA对两岸三地及台湾产业影响
 台湾产业对CEPA因应建议

台湾对美、日、中三国出口竞争力变化
台湾产业对中国大陆出口竞争力趋势(一)
台湾产业对中国大陆出口竞争力趋势(二)
 台湾对美日两国之出口竞争力自1996年起呈衰退趋势,对中国大陆之出口竞争力则由1998年低点后有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由金属、信息产品(含零组件)及精密机械带动 。
 目前台湾整体竞争力正受中国大陆本地产业追赶;机械及电机电子产业依四位码分类的产业竞争力,由于台湾部分产品竞争力下滑及中国大陆竞争力上升,竞争情况也不利台湾厂商。
 1995~2002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电机电子产品所占比重从20%左右上升至30%左右。机械设备竞争力指数虽持平,但出口比重已由30%下降至15%左右,可能由于工作母机已整厂输出所造成。
台湾产业预期2005年最重要影响来源(一)
台湾产业预期2005年最重要影响来源(二)
台湾产业预期2005年最优先投资对象(一)
台湾产业预期2005年最优先投资对象(二)
台湾产业受中国大陆影响及投资意愿
 传统制造业受中国大陆经济情势影响程度较高,其中人造纤维、纺织;塑料及钢铁及服务业受中国影响比重高于台湾及国际经济情势,且相较2003年所作调查结果有大幅成长趋势。
 台湾科技产业、汽车产业及服务业(除海运业外) 受中国大陆经济情势影响较低,此一结果可能受厂商市场(内外销)结构及投资比重有关。
 2005年以中国大陆为优先计划投资地区产业以塑料、轮胎、信息及光电等比重较高,水泥与通讯则与台湾相等。
 受中国大陆经济程度高者,除塑料业者外,计划增加投资比重低于台湾,且较2003年调查结果有降低之趋势。
中港CEPA对中、港、台总体经济影响(一)
中港CEPA对中、港、台总体经济影响(二)
中港CEPA对两岸三地产业影响(一)
中港CEPA对两岸三地产业影响(二)
中港CEPA对台湾总体经济影响
中港CEPA对台湾不同产业影响(一)
中港CEPA对台湾不同产业影响(二)
台湾制造业因应CEPA建议
台湾研发业因应CEPA建议
 台湾的信息电子等高科技业在香港进行设计和研发,其研发费用可纳入产品开发成本中,加上装配及物料的成本,即可符合CEPA 的原产地原则,并得以港澳商身分享受 CEPA 的好处。
 香港相对于中国大陆较重视智慧财产权的保护,因此,台商可以在 CEPA 架构下将香港作为本身产品、技术、商标和专利等智慧财产权保护之法律平台。软件业者可以考虑以并购的方式在港澳作产业结构上的整合,再转进中国大陆市场。

台湾金融业因应CEPA建议
 目前两岸仍无法产生共通的金融监理机制,即使台湾单方面开放银行业赴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目前也无法核准台湾在中国大陆开设分行,利用 CEPA 架构,透过并购港澳银行后提前进入中国大陆设立分支机构,是可行之道。
 取得「港澳银行」身分,无需超过五成的股权,可采策略联盟,入股二成到三成成为港澳银行大股东后,再与台湾的银行进行策略联盟,可达到相同效果。
台湾物流业因应CEPA建议
 港澳物流企业可独资赴中国大陆发展,目前中国大陆本土物流业者对于货物代理等附加服务项目尚缺乏管理经验及优势,在对其他外资开放前台商藉 CEPA可 享有市场先入者优势。
 台湾物流业者可采并购港澳中小型物流公司或共同控股公司等方式,利用 CEPA 的港澳资身份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 目前中国大陆南方九省区与港澳两地正在发展 9+2 合作机制,台湾物流业利用 CEPA 参与9+2 ,可就近发展并整合珠江三角洲的运输网,与当地台商的供应链做一整合。
台湾航运业因应CEPA建议
 港澳航商可以独资到中国大陆设立企业,经营国际船舶管理、国际海运货物仓储和货柜站,以及无船承运人业务。港澳航商还可到中国大陆港口自由调配空货柜。
 CEPA 第二阶段协商,将针对中国大陆的内河航行权做进一步开放。届时对港澳运输业及物流业都是一大机会,台湾航商应该及早因应,经由 CEPA 管道抢占中国大陆开放内河航行权的商机。
四、结论
 中国大陆成长动力主要来源之固定投资成长率,受宏观调控影响趋缓,2004下半年及2005年经济成长率将可能回复至7%~8%区间。
 多数产业2005年虽仍有成长,但由于宏观调控后续影响、产业竞争加剧及原物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成长率难维持近年之高成长,获利率则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 长三角缺电、珠三角缺工2005年问题尚难根本解决,不仅对该地区之厂商生产造成困扰,也可能引发国外大厂对该地区代工厂下单之疑虑。
 中国大陆加速国内外区域经济整合,已跨国布局投资台商虽不致被边缘化,但对台湾之总体经济仍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中国大陆产业发展趋势前瞻(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