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磊老师的文章
甘磊老师的文章暂时没有收录!我们为您推荐了其他老师文章请您阅读。
推荐文章
面对规则,我们许多人应该去思考的就是,它到底是一种技术,还是艺术。更多的人会谈到它是三分技术、七分艺术,说这就是管理。当然,也有人说是四六开、五五开的。其实,当代有两位管理大师都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一个是汤姆amp;#8226;彼得斯,他曾经说过:“在未来,成功的人才不是MBA(工商管理硕士),而是...
杨钢 184查看全文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我们许多优秀的企业,甚至于包括“500强”在中国设立的独资企业里,大家都实施了许多的规范、标准、认证,但实际上总是免不了所谓虚假的成分。结合我们国家的各级政府的数据统计,我们也会发现,打假和造假实际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且不说ISO9000体系了,先说说一...
杨钢 148查看全文
在许多组织里,我们不可否认质量是立法的,具有某种建立法规、制定标准的职能。于是大家认为,是否严格按照这套标准、这套法规去做,是判定是否有质量的标志。所以,才有前边的把质量当作“警察”,当作制订法律的“法官”来对待的原因了。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一不小心都变成了“两张皮”。正是这种半梦半醒的“两张皮”现...
杨钢 162查看全文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他们想揭示一种真相——到底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于是,就从社会上被大家公认为人品最好、最有道德的人中挑选了一批人,然后对他们说:我们共同做一个心理学的一个游戏。大家确实品德高尚,希望能够参与进来,为科学事业尽些心力。心理学家们就告诉参与者们,我们要定一下游戏...
杨钢 170查看全文
把质量变成一种专业确实是美好的愿望,而且也确实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去为之努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质量看来不像是一个专业而是一种功能,而这种功能又恰恰和其他的业务是相冲突、相对立的,比如说,和生产、采购、研发、技术、服务、物流等等。似乎在一个组织里面,一定要有一支队伍是和大家相对立的,是专门负责监督和...
杨钢 141查看全文
我们知道泰勒的贡献,在于他用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使我们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但是,他带来了一个连他自己都想不到的问题,那就是被别人给误解了。而这个误解的背后原因,是让我一直在思考的。我们在前面说过,泰勒说他实际上整个的思考、整个的方法是关于劳资双方心理的革命的。而在现实中,大家已经忽视了他...
杨钢 151查看全文
质量工作之所以难做,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我在许多地方做过测试。我在白板上写上三个英文字母“TQC”,然后让大家告诉我这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我是“全面质量管理”。当然也有个别说是“质量控制”的,于是我就指着他说:“嗯,你还没有受污染。”很多人都笑了。我说:“...
杨钢 156查看全文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松地跳了出来。接着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跃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高度的400倍左右,所以跳蚤绝对称得上是昆虫界的“跳高冠军”。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
杨钢 151查看全文
一个人如果总是先吃那些开始烂的苹果,而将好苹果留着不吃,那么,他极有可能吃一辈子烂苹果。——卢克斯amp;#8226;布鲁夫班德改变心智是最难的管理工作,但它恰恰是金钱和机会的隐身之处。——菲利普amp;#8226;克劳士比走出迷途31为什么大家“熟视无睹”?记得有一次,我受邀为神舟飞船的精英们做培...
杨钢 127查看全文
我们前面谈到,质量的思维就是进行“YES”和“NO”,“是”和“非”抉择的思维。当然,每次当我说完这个的时候,许多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但我每次都会请所有的人伸出手来,毫不吝啬地为我们的质量人员鼓掌。很简单,在一种“数量”的环境里,要想说“NO”,不仅仅意味着要有巨大的勇气,还要能够忍辱负重,并且能够...
杨钢 153查看全文
其实对于同样的“一支笔”,我们可以这么说,假如这支笔在丰田,那么他们会形成一种机制,那就是人人具有“喊停”的权力。同样,当我把这个答案告诉很多的企业,并询问他们能不能也形成一种机制,从而使每一个员工都具有“喊停”的权力时,得到的答案是——不可能,那样的话,工厂基本上就全乱套了、死定了。我说,反过来,...
杨钢 144查看全文
我们依然拿一支铅笔来说事。我曾为美国某著名的铅笔企业做过辅导,这家公司的产品已经基本上独占了全球的市场,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所谓“一支笔的试验”绝不是一种实验,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这家公司在中国有一家独资企业,当我第一次去辅导他们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他们都认为他们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是高于世界...
杨钢 175查看全文
回顾前一章罗杰amp;#8226;黑尔曾经说过的话:质量的问题就在于每个人都认为知道,因为它太简单了,简单到每个人都自以为知道它。当然,潜台词是“大家其实对它并不了解”。我曾经在许多大大小小的场合随手拿起一支笔对大家说:“假如我们是生产这支笔的一家公司,我们一天能生产一万支。好,现在我是你们公司里面...
杨钢 202查看全文
我们可以再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这些前面曾经反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修修补补?为什么我们总是认为不返工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我们总是为我们的失误找寻借口?为什么我们总是处在“质”与“量”的博弈之中呢?我曾应邀为国内的一家著名的汽车企业作辅导,当管理者们陪我到他们的生产车间去考察时,我感到非常的震惊:...
杨钢 134查看全文
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具有“先天的缺失”,如果我们再稍微回顾一下质量进化的历史,就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最早的关于质量控制的理论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那个时候,随着统计学的原理被引入到了生产制造中,数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注的焦点自然是如何尽可能地减少质量上的偏差;久而久之,随着“生产力时代”渐入佳境,...
杨钢 138查看全文
我最近看到一些材料,说有多少国防工厂完成产值多少,产品质量好的和比较好的达到95以上。你们切不可满足于这些数字,这个话以后少讲为好。说产品质量大多数是好的,这不解决问题,有时恰恰在1甚至05里面,关键产品、关键零件出了问题。——邓小平《邓小平文选》数学/物理学与心理学的分野0和1并非数字游戏我们在...
杨钢 131查看全文
有趣的是,就在日本企业以“质量”赢得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的时候,我们中国的企业还躺在“计划经济”的摇篮里高唱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赞歌。而美国则面对日本的挑战,痛定思痛,同样通过发动“质量”的“文化大革命”迎头赶上,并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登上质量霸主的位置。虽然两种“文化大革命”,是在朝着两种不同...
杨钢 135查看全文
在美国中西部,有一家以生产优质的地板清洗设备而闻名的公司——泰能公司,公司创立于1870年,可谓是历史悠久。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始终以“质量”为傲,而且,其产品不仅在美国“一枝独秀”,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更是行销世界各地。到了20世纪70年代,泰能公司的总裁兼CEO罗杰amp;#8226;黑尔(...
杨钢 247查看全文
很多人在听到我讲这些的时候,都认为我把问题想的太复杂了。在他们看来,他们的企业早已经在运用现代的质量观做事情了,因此不可能出现像我说的这样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因为使用的都是最先进的设备,最先进的技术,拥有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员工及研发人员。还有一些组织,尤其是以总体设计或软件设计为主的组织,他们往...
杨钢 120查看全文
质量成为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把质量和数量作了一个分离,是因为我们把它变成一个和交付、成本相对立的东西。我们放大了它对立的一面,是因为我们有了一支专门负责质量的队伍,是因为我们在表面上总是发现大家往往在质量上放手博弈。那么这一切就使得我们往往把许多的事情都当成了质量的问题。而面对质量的问题,大家...
杨钢 147查看全文
每次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就会发现听众的反映都是不一样的。在许多外企,他们这时便会热烈地鼓掌;而在部分国企,则有一些人,一边使劲地鼓掌,一边不由自主的说:“太精彩了!太精彩了!”中间休息的时候,他们还过来跟我沟通,而且显得非常兴奋:“杨老师,您讲得太好了,太对了!这活生生就是我们的现实,我们天天就是这样...
杨钢 146查看全文
如果不能学会在系统中有条理地、有目的地放弃,一个组织就会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该组织内最宝贵的资源也会浪费在本不应该、或不再应该投入的事情上。因此,未来的机会也就会牺牲在昨天的祭坛上;因为组织内的资源,尤其是生产率最高的人才都束缚在过去之中。——彼得amp;#8226;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大...
杨钢 130查看全文
笛卡儿有这么一句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思,所以知道那个在思考的“我”存在着;然而,曾经的那个“我”是心神飘忽不定的,必定要经过省思之力,方可产生拨云见日的奇效,达成心安理得的气象。为此,我专门在我们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即将迎来十年大庆的日子到中国革命的圣地井冈山去探微,同时又前往具有全...
杨钢 144查看全文
我曾在电视台作过一次《三问零缺陷》的专题演讲。开篇就是“啊!零缺陷”后面是三个问号;最后,依然是“啊!零缺陷”不过后面是三个惊叹号。但在现实中,却没有改变符号这么简单的事情。人们一听到“零缺陷”三个字,马上就会把它想得很复杂,而且还要伴随着一大串问号。有人甚至这样问我:“杨老师,你认为零缺陷本身有没...
杨钢 118查看全文
“克劳士比”来到中国,即把“使命”确定为“致力于把‘中国品质’塑造成可信赖的国际新形象”。十余年来,我们更是不遗余力地张扬着“中国品质”的力量,并挖掘其背后的力量源泉。在“2009年克劳士比中国峰会暨学院十周年庆典”上,来自中外的政界、企业界和专业人员们,不仅高度赞誉我们对“中国品质”所做出的努力,...
杨钢 121查看全文
如今,“中国制造”越来越彰显出其独有的魔力。2009年的金秋十月,俄罗斯总理普京来到北京,邀请中国帮助他们发展高速铁路。十一月,古老而现代的北京城以大雪过后的湛蓝天空迎接提出“向中国学习”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白宫要员们,他们也诚心地邀请中国帮助美国建设“更坚强的智能电网”。对于这些,稍具历史感的人都...
杨钢 226查看全文
一个变革,就像一扇窗口。通过变革的窗口,我们不禁要问:“这能否变成机遇?这一新事物是真正的变革,还只是一时的潮流?”……如果你从一开始便将变革看作是威胁,你就永远不会有任何创新。——彼得amp;#8226;德鲁克管理的基本工作就是创建“有用的”和“可信赖的”组织,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用一些缺乏定义的大...
杨钢 149查看全文
记得在“三鹿事件”之后没多久,我应邀参加了欧美同学会在长安俱乐部举办的“商界—名家午餐会”。午餐会由欧美同学会暨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先生主持,长江商学院创始院长项兵博士作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的主题演讲。我之前曾与项博士有过多面之缘,便在席间过去和他打招呼...
杨钢 184查看全文
新华社《高管内参》曾对我进行了一次专访,主任记者王金湘女士希望我能够结合“三鹿事件”,从加强食品安全,提升质量竞争力的视角谈一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食品安全,塑造“中国品质”新形象的问题。这个题目虽然很大,但是却很直接,我便借着那个机会重新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我们的对话进行得非常顺利,涉及的问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