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如何成为战略的巡航舰?

 作者:易才网    352

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企业高度发展,人员能力跟不上企业要求,企业急需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水平;另一方面,企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培训往往是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并没有有效提高人员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培训为什么与战略脱节?
  
  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培训与战略脱节。因为很多企业的培训随意性很大,培训如救火,等企业出了问题才匆匆忙忙想办法,培训成了事后诸葛。其次是培训就事论事,企业今后有什么样的战略和重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果,人才的主要差距是什么?这些在培训前都没有进行前瞻性、针对性的设计。故而导致了培训投入很多,但培训落后于企业和人员发展要求的情况,导致管理者和员工都不满,自然也就起不到促进战略实施的作用。
  
  培训如何为战略护航?
  
  要让培训促进企业战略意图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价值,就必须未雨绸缪,依据企业未来战略和目标而定,这样培训才能真正起到为战略保驾护航的作用。具体来说,培训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四大流程:

  一、了解企业未来的战略。根据企业愿景和使命,了解企业现在在干什么?未来准备干什么?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在哪里?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确定企业需要进入哪些市场?进行哪些变革?未来面临的薄弱环节和需要加强的领域有哪些?等等。

  然后,通过目标分解下达,确定每个部门和各个岗位承担的重点工作和主要目标是什么,包括:近期及远期的重点目标都是什么?哪些是关键性的工作?目标分解要尽可能量化和具体化,让每个人都清晰明了。

  二、了解战略对人才的需要。确定了企业的战略以及每个岗位承担的目标后,就需要根据目标要求和任职条件建立每个岗位的素质模型,建立一个标尺。明确战略长期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近期具备的条件是哪些?未来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等。不同战略类型的企业,其岗位的素质模型是不一样的。如:创新型的企业战略需要具有开拓性思维、灵敏的反应速度、冒险精神等方面的人才;而成本领先战略则对团队合作精神、持续改进意识等方面要求更多一些。

  三、分析现有人员主要的差距。岗位素质模型和标准的确立,能够从根本上衡量现有人员基本水平的差距。而通过分析造成这些差距的根本原因,培训的真正需求所在便一目了然了。

  然后,再根据“优先次序、轻重缓急”的原则,确定弥补这些差距的最佳培训手段。

  四、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解决方案。根据企业的战略需求和培训差距,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企业的培训体系和培训解决方案。确定企业未来的培训重点,哪些关键课程和关键岗位的培训能大幅度地为企业发展增值?目前最优先需要解决的培训有哪些?哪些培训是需要长期稳步进行的?等等。根据轻重缓急来安排培训,可以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培训效果显著。如:企业的计划/时间管理是共性问题,通过短平快的培训就可以解决,而员工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提升则是慢工细活,需要长期逐步培训来提高。

  同时,针对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目标和差距,了解人员的个性需求,进行区别对待,设计分层次、分部门、分类别的培训课程,就形成培训规划框架和具体的培训计划。如:可分为公司重点培训/部门重点培训、高层/中层/基层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培训,技术/营销/生产等专项培训等。各类课程应附之以恰当的培训方法,如高中层管理人员侧重外出培训学习,而基层人员则侧重现场辅导、岗位轮换。力求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解决个性需求,使战略与每个人的培训需求充分结合。

  通过以上措施和步骤设计的企业培训体系和培训方案,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同时又是围绕着企业战略和战略分解目标进行,这样就避免了培训的救火现象和无用结论。培训必将推进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真正为企业战略保驾护航。
 巡航 战略 培训 如何 成为

扩展阅读

2024年11月29日—30日,姜上泉导师在济南市人效提升1000人大会分享《六步人效提升》,来自山东省各地市的900多位企业代表及中国重汽、日立电梯、万达控投、齐鲁制药、新华制药、鲁南制药、临工集团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12月6日–7日,姜上泉导师在北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H公司训练辅导降本增效系统。H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及50多位经管及技术人员参加了第250期降本增效方案训战营。2天1夜降本增效训战辅导,姜上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11月1日–2日,姜上泉导师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洋井石化集团训练辅导降本增效系统,石化产业基地国资委领导、洋井石化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及50多位经管人员参加了训战辅导。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国

  作者:姜上泉详情


辅警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转正? 我们常说的,一般是重大立功转正,或者是参加公务员事业编招录考试;而这其中,参加公务员事业编招录考试进行转编的比例更多一些。 但随着社会对于辅警这个群体的关注,针对

  作者:王晓楠详情


一些公司避开创造力方面的培训,因为创造力这个词经常会被看做“是一种神秘的或者神授的事物,而并不是一个像正常的认知过程那样可以得到提高的”。一些被忽略了的针对公司的大量调查证明,金钱和其他形式的奖励会

  作者:李丹详情


今年夏天,我们的新杂志《全球商业经典》问世,能够在这个新平台上和志刚同事,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同为传媒人,志刚这几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当下中国活跃的企业家群体的采访和记叙之中,《人生:中国首部商

  作者:李志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