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管理

  培训讲师:蔡闯

讲师背景:
蔡闯老师中共党员汉语言学及国际金融学专业中欧商学院EMBA、中国地质大学MBA论文导师。浙江日新人工智能研究院、儒企研究院、南孔基金会研究员中文信息处理专利发明人信息工程师高级策划师高级经济师IPMA-CP(国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2024 详细>>

蔡闯
    课程咨询电话:

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管理详细内容

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管理

【培训对象】:

全体国人

【培训目标】:

通过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管理掌握国学精髓。

【课程大纲】: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释、道三家,对和谐理念都有深刻阐发,都将和谐视为一种重要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和谐文化,应该借鉴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与和谐思想。

目录

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

和谐管理

和谐理念文化育人

正文

人与自然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古人普遍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儒家指出,人与自然(天)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自然包容万物、永远在发展变化之中,人也应体现这一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道家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以自然为最高法则,做人处事皆以自然为师,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国传统文化还主张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例如,老子将“俭”作为立身处世的“三宝”之一;儒家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即钓鱼不要用网截住水流一网打尽,打猎射鸟时不要射鸟巢;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取物不尽”的朴素生态道德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一)儒家论人与自然

1.孔子的“天道自然”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指出了天的自然属性,要求人们“不怨天,不尤人”。“子不语怪力乱神”。

2.荀子的“天人相分”思想阐述人除了具有自然物的一般属性外,还有本质不同的属性: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

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二)道家论人与自然

1.老子论人与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A天道的和谐公正精神: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B天道的无为谦逊品质: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姗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C上善若水的柔弱胸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2.庄子论人与自然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和我们同生于“道”,天地万物的气和我们的气相通,人的生命要与天地万物的生命合一、相应、协调,并与天地同始终。《庄子·在宥》论天人关系说:“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我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提倡无为,崇拜自然;贬斥有为,鄙视人为。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公正平等,寻求建立人人各得其所的大同社会。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对社会稳定与和谐构成最大威胁的是社会不公正,因为它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社会动乱。因此,我国历代思想家大多主张通过利益调整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

儒家强调在财富分配方面做到“均”。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公正平等、互助友爱、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被儒家称之为“大同社会”。《礼记·礼运》中对“大同社会”的描述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尽管这种良好的愿望在存在剥削阶级的社会里缺乏实现的可能,但其中蕴涵的和谐理念却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在人的身心关系上主张加强修养,实现自我身心和谐。

儒家认为,个体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通过个人加强道德修养,实现身心和谐,才能为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打下良好基础。这就是儒家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个体实现身心和谐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必须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持之以恒地改造、充实和完善自己。

佛家认为,面对生老病死、短暂无常的人生,人只有保持超脱的心态,才能打破现实中的重重围困,超出自我的界限,求得心灵的平静、安宁与淡定。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揭示了人的身心和谐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主体精神

(一)天人合一

(二)以人为本

(三)中庸之道

(四)会通包容

 

蔡闯老师的其它课程

非人力资源管理-HRD的好帮手课程大纲旨在帮助非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以便在工作中更有效地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或者在必要时能够承担一些人力资源相关的职责。全面的视角,帮助他们理解并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概念和技能。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1.人力资源概述·人力资源的角色和重要性·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关联2.劳动法规与合规性

 讲师:蔡闯详情


卓越企业家需要哪些领导技能和管理艺术课程大纲第一部分:领导艺术与科学基础1.领导的定义与重要性·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的定义和核心要素2.领导理论与模型·传统领导理论·现代领导理论·领导模型的比较与应用第二部分:领导力的自我认知与提升1.领导者的自我评估·领导力自评工具介绍·个人领导风格的识别与分析2.领导力的个人发展·领导力的自我修炼·情绪智力与领导力的关

 讲师:蔡闯详情


互联网中的人工智能水平提高课程大纲人工智能水平提高课程大纲1.人工智能导论·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如知识图谱、进化算法、深度学习等2.知识表示与知识图谱·知识的特性、分类和表示·知识表示方法:一阶谓词逻辑、产生式、框架·知识图谱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3.推理方法·确定性推理方法:自然演绎推理、谓词公式化为子

 讲师:蔡闯详情


精益管理提升课程大纲精益管理是一种旨在消除浪费、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管理哲学和实践方法。它起源于制造业,特别是丰田生产系统,但其原则和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企业职能中。第一部分:精益管理基础1.精益管理概述·精益的历史和起源·精益与传统管理方法的对比·精益管理的核心原则和目标2.精益思维·价值观念和价值流·流程思维与系统思考·持续改进的文化3.精

 讲师:蔡闯详情


绩效管理中非财务经理成本控制水准提升课程大纲第一部分:成本管理基础1.成本管理的意义·成本对企业利润、经营、决策的影响·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2.成本核算与控制·成本核算系统介绍·成本要素、资源消耗·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对象定义第二部分:制造业成本管理进阶1.制造业管理系统结构与数据流程·制造业管理系统结构·制造业管理系统数据流程2.成

 讲师:蔡闯详情


品牌战略-创建独特的卖点课程大纲旨在帮助学员理解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掌握制定和执行品牌战略的方法。第一部分:品牌战略基础1.品牌概念与重要性·什么是品牌?·品牌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品牌价值与消费者行为2.品牌定位·定位理论基础·如何进行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创建独特的卖点(USP)第二部分:品牌构建与管理3.品牌命名与标识设计·品牌命名的原则与策略·标识(Lo

 讲师:蔡闯详情


【培训对象】:企业各级、党政干部、事业单位【培训目标】:通过团队建设与执行力打造提升绩效水平。【课程大纲】:团队建设——定义:清楚业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率先垂范,科学选才,知人善用,有效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大力培养人才,持续提升团队整体能力,实现团队与成员共同成长。团队建设的五个统一统一的目标:让团队的每个人都认同团队的目标,并为达成目标而努力的工作统一的思

 讲师:蔡闯详情


【培训对象】: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后备干部【培训目标】:公司目标和计划管理基本操作思路。【课程大纲】:1目标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2微利时代企业“两大转型”和目标管理3现代领导的锐器——目标计划管理3.1有目标在有方向,才有动力,才有绩效3.2管理就是建立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3.3目标管理与激励理论3.3.1行为与激励3.3.2激励的基本原则

 讲师:蔡闯详情


【培训对象】:HR从业人员【培训目标】:1、企业大学培训体系的搭建2、了解培训体系建立的问题与难点:包括如何挖掘培训需求;如何制定年度规划等等3、掌握培训体系建立的技巧与方法【课程大纲】:第一讲现有培训体系剖析互动:什么是培训体系?互动:培训体系包括哪9大子系统?一、原生态培训体系二、基于模仿的培训体系三、基于需求的培训体系四、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五、基于

 讲师:蔡闯详情


【培训对象】:企业老总高管及各级后备干部【培训目标】:全面掌握企业团队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科学与艺术。【课程大纲】:领导艺术(Theartofleadership)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是创造,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真”是把握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是指领导使人愉悦、舒畅

 讲师:蔡闯详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