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养

  培训讲师:谢维检

讲师背景:
谢维检老师谢维俭教授曾任《上海经济》杂志副总编、《东方商业周刊》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兼上海电力学院教授、中信银行上海市分行特聘教授、上海浦东新区特约研究员。先后发表过多部著述,曾经获“万国证券”经济学论文优秀奖、上 详细>>

谢维检
    课程咨询电话: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养详细内容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养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养

【课程收益】

☆了解儒、道、佛各家学说之精髓。

☆学习古代经典著作中的待人处世之道。

☆总结各派的兴衰分合,思考个人如何适应社会的转型。

【课程背景】

2600年前,希腊哲学、沙门思潮、诸子百家在欧洲、南亚、东亚同时兴起,它们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以后任何时期都难以相比的。欧洲在中世纪荒废了整整1000年,文艺复兴运动的口号是“回到古希腊”,而新教伦理的兴起激发了企业家精神。今天,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古典智慧,中国却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变,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压力常常令人感到不堪重负。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看似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健全心智,提高修养,拓宽视野,触类旁通,激活创造力。

【课程大纲】

一.《易》——华夏文明的源头

1、万物皆有阴阳

2、何谓“四象”

3、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4、包罗万象的体系

5、周易的价值在于对世人的告诫与劝慰

二.从道家到道教

1.上古智慧的顶峰——老子论道

2.庄周——道家思想的里程碑

3.为何称“黄老之术”——《黄帝内经》讲的并非只是医术

4.阴阳与五行合流(道家与道教的异同)

5.道教的处世哲学(柔弱胜刚强)

6. 从太极武术看待人处世(何谓“舍己从人”)

三、儒家学说与儒商精神

1.仁的本义(“亲亲为大”)

2.是进步,还是倒退?(“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严于律己,注重修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求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误解

6. 义与利的次序——儒商的兴起

四、佛学智慧

1.佛学的起源与变异(三藏“经、律、论”)

2.大乘慈悲心(“上报四重恩”)

3.“戒、定、慧” (“觉”的三重境界)

4.禅宗与管理者修养(“北渐南顿”之争论)

5.百丈怀海与茶道

 

谢维检老师的其它课程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课程大纲:一、儒与墨1.孔子其人其事2.两大显学的根本分歧3.孟子的得失(逻辑与理想)4.墨家的追求与现实(从“游侠”到“私剑”)5.儒家在人性论上的分歧(当代管理学中的“X理论”和“Y理论”)6.“仁内”——团队建设7.“义外”——企业的社会责任8.“韦伯命题”与儒商精神二、道与佛1.《易》——华夏文明的源头2.神奇的符号,费解的谜团(八

 讲师:谢维检详情


传统中医养生与现代生活课程大纲一、中国古代医学的渊源1.《易》——华夏文明的源头2.先秦道家学说解读(老子、杨朱与儒、墨的分歧)3.阴阳与五行合流(道家与道教的异同)4.历史性的进步——医与巫分离5.《内经》与黄帝有无关系(秦汉之际是划时代的里程碑)二、《黄帝内经》对人体机能的论述1.人生本该百年(性成熟期与寿命的倍数)2.生理活动与季节交替(气候与摄养)3

 讲师:谢维检详情


国学智慧与传统养生【课程收益】☆从古代经典中学习克服焦虑的方法。☆了解《黄帝内经》开创的传统养生术的精要,以平和、平静、平淡之心处世待人。☆培养简易可行、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课程背景】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内心常常会感觉困惑,有时甚至会出现行为上的偏差。近年来,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东方的古典智慧,中国传统养生术可以帮

 讲师:谢维检详情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课程大纲:一、儒家学说与儒商精神1.儒学的形成与演变2.《易》与经营管理(“刚柔相易”、“唯变所适”)3.儒家在人性论上的分歧(当代管理学中的“X理论”和“Y理论”)4.“仁内”——组织的凝聚力5.“义外”——企业的社会责任6.“韦伯命题”与儒商精神(山西票号何以富甲天下)二、从道家到道教1.神奇的符号,费解的谜团(八卦与太极)2.上古智

 讲师:谢维检详情


传统美德与职业精神【课程收益】当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物而在人。中外凡成功的企业都非常注重对从业人员品格修养的培养,即职业精神的灌输。本课程结合企业案例展开分析,探讨传统美德在当今时代的价值。【授课大纲】一、传统美德在当今时代的价值1、传统美德的核心——“仁内义外” 2、道学的境界(“为而不争”)3、佛门的修炼(“戒、定、慧”)4、知恩、感恩、报恩(克林顿回

 讲师:谢维检详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