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基础知识(ppt)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财会基础知识(ppt)
欢迎学习
财会基础知识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遵循原则、不做假账
第一讲
会计的基本含义
一、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这一概念包括下面4个含义:
第一,会计要运用专门的方法,比如会计凭证、复式记账、设置账户、会计报告等手段。这些手段是会计所特有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计也在变化,如过去用手工记账,目前一些企业已会计电算化,借助电脑记账,处理会计事项。
第二,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如现金的支付,商品的销售等。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要在会计上予以纪录。
第三,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会计职能包括: n 反映经济活动 n 控制经济活动 n 评价经营业绩 n 参与经济决策 n 预测经营前景
第四,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如同其他信息系统一样,会计信息系统也包括信息输入、信息交换和信息输出。
第五, 会计目标 l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谁 l 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 l 如何提供会计信息
二、财务会计资料的重要性
财务会计资料最主要的形式是财务报告,是以报告的形式向企业及企业外部传送会计信息。要了解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最佳的方法自然是阅读本企业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的用途,主要是为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者、企业内部管理者及其有关方面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资料。
三、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1. 会计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4. 货币计量
(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第一类:总体性要求方面的原则
1. 谨慎性原则
2. 重要性原则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第二类: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的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相关性原则 3. 可比性原则 4. 一贯性原则 5. 及时性原则 6. 明晰性原则
第三类:会计确定和计量方面要求的原则
1. 权责发生制原则
2. 配比原则
3. 实际成本核算原则
4.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四、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的一系列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
1.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 复式记账
3.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4. 登记会计账薄
5. 成本计算
6. 财产清查
7. 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讲 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会计要素
企业的财务状况,就是某一时点的各种经济资源的占有、运用和来源情况。为此,要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就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对各种经济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将其反映在会计报表中。这种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就是会计要素,也就是说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别列示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 资产
2. 负债
3. 所有者权益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 收入
2. 费用
3. 利润
1. 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
它有3个特征:①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②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③资产必须是能够给企业流入经济利益的资源,即可望给予企业现金流入的资源。
2. 负债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
它有4个特征:
①它是目前和过去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当前的债务;
②负债是在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
③它是可以确定或可以估计的数额;
④它是需要以现金或其他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确实的债务。
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有时也简称权益、净权益、净资产、资本、股东权益、业主权益、投资者权益,实质都是同一事物,只不过名称不同罢了。从广义上来说,权益包含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前者为负债,后者为所有者权益。
4. 收入
收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收益,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所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5. 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6. 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也就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二、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
⑴ 资产=权益
=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会计等式,表明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债权人和投资者(即所有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基本关系。
⑵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表明经营成果与相应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关系。
三、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在按照会计要素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也即会计科目是对每一个会计要素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再按其一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进行分类的项目或名称。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事先规定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编号及核算内容的一种专门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具体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首先,应根据不同行业的内容和特点设置会计科目。
其次,对于同一行业的不同会计主体而言,还要结合会计主体自身的特点设置会计科目。
2、设置会计科目要符合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
在设置会计科目是要兼顾对外报告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分设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亦称一级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项目等,它提供较概括的会计信息,基本上能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它所提供的明细核算资料,主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
3、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4、设置会计科目要言简意达
5、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
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全部总分类科目和一部分明细科目由财政部或各行业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其他明细科目则由企业自行设定。
四、 账户
1、什么是账户
账户是指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系统、分类、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
2、设置账户的必要性
通过设置会计科目,虽然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了分类,但会计科目仅仅为每一类别的一个名称,它只是事先约定每一会计科目包含的业务和核算范围。
3、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两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进行的分类,都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包含一定的核算范围,而且账户是一会计科目作为依据开设的。
区别:会计科目是实现对经济业务的分类的项目名称或标志,只表示一定的经济业务的质,而账户却是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载体,它不仅表示经济业务的质,而且还表示经济业务的量,可以提供具体的核算资料,具有登记经济业务增减变动的具体结构。
4. 账户的结构
每个账户都包括最基本的两部分,分别用来登记增加和减少。(共性)
左方 账户 右方
这是最简化的账户格式,分为左右双方,分别用于登记增加或减少。在借贷记账法下,为了记账的方便,将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
借方(Dr) 账户 贷方(Cr)
最基本的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不破坏会计等式,对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
资产负债表
资产增加 负债增加
所有者权益增加
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 借方 负债类账户 贷方
资产增加 资产减少 负债减少 负债增加
借方 所有者权益 贷方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增加 减少
借方 收入账户 贷方 借方 费用账户 贷方
收入减少 收入增加 费用增加 费用减少
如果引入会计期间的概念,就会出现两个术语:
一是会计期间内的增加、减少额,称为“本期发生额”。对资产类账户来说,本期借方发生额就是本期资产的增加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形成本期资产的减少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相反。
二是到了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时,如果某个账户中借贷双方的发生额不能完全抵消而出现差额,会计上称为余额。账户的正常余额应该是处于登记增加额的方向。这样资产类账户的余额应该在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正常余额位于贷方。账户的发生额、余额的关系,如图:
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 借方 权益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 (—) (—) (+)
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
资产类账户:
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期末余额(借方)
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
期初余额(贷方)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期借方发生额
= 期末余额(贷方)
第三讲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一、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二、财务管理假设
(一)理财主体假设
(二)持续经营假设
(三)有效市场假设
(四)资金增殖假设
(五)理性理财假设
三、财务管理目标
(一)产值最大化
(二)利润最大化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财务管理原则
(一)系统原则
1. 系统具有目的性
2. 系统具有整体性
3. 系统具有层次性
(二)平衡原则
1. 资金在动态上要保持积极协调平衡
2. 风险与报酬要保持协调平衡
(三)弹性原则 (四)比例原则 (五)优化原则 (六)时效原则 (七)动力原则
五、财务管理方法
(一)财务管理方法的分类
(二)研究财务管理方法的意义
(三)影响财务管理方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四)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一、时间价值
(一)时间价值的概念
(二)复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三)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财会基础知识(ppt)
欢迎学习
财会基础知识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遵循原则、不做假账
第一讲
会计的基本含义
一、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这一概念包括下面4个含义:
第一,会计要运用专门的方法,比如会计凭证、复式记账、设置账户、会计报告等手段。这些手段是会计所特有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计也在变化,如过去用手工记账,目前一些企业已会计电算化,借助电脑记账,处理会计事项。
第二,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如现金的支付,商品的销售等。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要在会计上予以纪录。
第三,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会计职能包括: n 反映经济活动 n 控制经济活动 n 评价经营业绩 n 参与经济决策 n 预测经营前景
第四,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如同其他信息系统一样,会计信息系统也包括信息输入、信息交换和信息输出。
第五, 会计目标 l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谁 l 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 l 如何提供会计信息
二、财务会计资料的重要性
财务会计资料最主要的形式是财务报告,是以报告的形式向企业及企业外部传送会计信息。要了解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最佳的方法自然是阅读本企业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的用途,主要是为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者、企业内部管理者及其有关方面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资料。
三、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1. 会计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4. 货币计量
(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第一类:总体性要求方面的原则
1. 谨慎性原则
2. 重要性原则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第二类: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的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相关性原则 3. 可比性原则 4. 一贯性原则 5. 及时性原则 6. 明晰性原则
第三类:会计确定和计量方面要求的原则
1. 权责发生制原则
2. 配比原则
3. 实际成本核算原则
4.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四、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的一系列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
1.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 复式记账
3.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4. 登记会计账薄
5. 成本计算
6. 财产清查
7. 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讲 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会计要素
企业的财务状况,就是某一时点的各种经济资源的占有、运用和来源情况。为此,要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就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对各种经济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将其反映在会计报表中。这种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就是会计要素,也就是说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别列示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 资产
2. 负债
3. 所有者权益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 收入
2. 费用
3. 利润
1. 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
它有3个特征:①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②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③资产必须是能够给企业流入经济利益的资源,即可望给予企业现金流入的资源。
2. 负债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
它有4个特征:
①它是目前和过去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当前的债务;
②负债是在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
③它是可以确定或可以估计的数额;
④它是需要以现金或其他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确实的债务。
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有时也简称权益、净权益、净资产、资本、股东权益、业主权益、投资者权益,实质都是同一事物,只不过名称不同罢了。从广义上来说,权益包含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前者为负债,后者为所有者权益。
4. 收入
收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收益,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所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5. 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6. 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也就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二、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
⑴ 资产=权益
=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会计等式,表明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债权人和投资者(即所有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基本关系。
⑵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表明经营成果与相应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关系。
三、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在按照会计要素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也即会计科目是对每一个会计要素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再按其一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进行分类的项目或名称。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事先规定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编号及核算内容的一种专门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具体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首先,应根据不同行业的内容和特点设置会计科目。
其次,对于同一行业的不同会计主体而言,还要结合会计主体自身的特点设置会计科目。
2、设置会计科目要符合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
在设置会计科目是要兼顾对外报告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分设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亦称一级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项目等,它提供较概括的会计信息,基本上能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它所提供的明细核算资料,主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
3、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4、设置会计科目要言简意达
5、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
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全部总分类科目和一部分明细科目由财政部或各行业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其他明细科目则由企业自行设定。
四、 账户
1、什么是账户
账户是指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系统、分类、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
2、设置账户的必要性
通过设置会计科目,虽然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了分类,但会计科目仅仅为每一类别的一个名称,它只是事先约定每一会计科目包含的业务和核算范围。
3、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两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进行的分类,都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包含一定的核算范围,而且账户是一会计科目作为依据开设的。
区别:会计科目是实现对经济业务的分类的项目名称或标志,只表示一定的经济业务的质,而账户却是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载体,它不仅表示经济业务的质,而且还表示经济业务的量,可以提供具体的核算资料,具有登记经济业务增减变动的具体结构。
4. 账户的结构
每个账户都包括最基本的两部分,分别用来登记增加和减少。(共性)
左方 账户 右方
这是最简化的账户格式,分为左右双方,分别用于登记增加或减少。在借贷记账法下,为了记账的方便,将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
借方(Dr) 账户 贷方(Cr)
最基本的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不破坏会计等式,对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
资产负债表
资产增加 负债增加
所有者权益增加
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 借方 负债类账户 贷方
资产增加 资产减少 负债减少 负债增加
借方 所有者权益 贷方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增加 减少
借方 收入账户 贷方 借方 费用账户 贷方
收入减少 收入增加 费用增加 费用减少
如果引入会计期间的概念,就会出现两个术语:
一是会计期间内的增加、减少额,称为“本期发生额”。对资产类账户来说,本期借方发生额就是本期资产的增加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形成本期资产的减少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相反。
二是到了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时,如果某个账户中借贷双方的发生额不能完全抵消而出现差额,会计上称为余额。账户的正常余额应该是处于登记增加额的方向。这样资产类账户的余额应该在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正常余额位于贷方。账户的发生额、余额的关系,如图:
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 借方 权益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 (—) (—) (+)
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
资产类账户:
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期末余额(借方)
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
期初余额(贷方)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期借方发生额
= 期末余额(贷方)
第三讲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一、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二、财务管理假设
(一)理财主体假设
(二)持续经营假设
(三)有效市场假设
(四)资金增殖假设
(五)理性理财假设
三、财务管理目标
(一)产值最大化
(二)利润最大化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财务管理原则
(一)系统原则
1. 系统具有目的性
2. 系统具有整体性
3. 系统具有层次性
(二)平衡原则
1. 资金在动态上要保持积极协调平衡
2. 风险与报酬要保持协调平衡
(三)弹性原则 (四)比例原则 (五)优化原则 (六)时效原则 (七)动力原则
五、财务管理方法
(一)财务管理方法的分类
(二)研究财务管理方法的意义
(三)影响财务管理方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四)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一、时间价值
(一)时间价值的概念
(二)复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三)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财会基础知识(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 1集团投资管理制度(完整版)( 176
- 2公司投资管理办法(doc) 133
- 3半年度报告怎么看(doc) 235
- 4资产运营管理10个(doc) 214
- 5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 344
- 6地方财政资产管理体制如何改革 361
- 7资产处置管理13个(doc) 374
- 8现金资产管理5个(doc) 158
- 9并购与资本市场10个(doc 86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