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博物馆可行报告-最新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金沙博物馆可行报告-最新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稿) 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00四年三月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第二章 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 第三章 工艺设计要求 第四章 项目总体规划 第五章 建筑设计方案选择 第六章 安全防范系统 第七章 多媒体信息网络及展示系统 第八章 建筑智能化系统 第九章 消防及劳动安全卫生 第十章 节能节水措施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估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五章 财务与社会评价 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 1.1.2 项目法人 项目法人为成都博物院及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并组成筹建班子。成都博物院是经 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组建的成都市文化局直属事业单位,由成都博物馆、成都市 考古工作队(成都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船棺遗址博物馆、成都十 二桥古蜀遗址博物馆整合组建,具体承办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的建设。成都金沙遗址 文物保护项目建成后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他有关 法令、条例和规定;实施博物馆发展规划和计划对遗址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承担文物 调查、考古发掘、考古研究和文物标本收藏、研究、宣传、保护及资料管理工作;开展 与省内外、国内外文博科研单位学术研究与交流。 1.1.3 项目建设背景 金沙遗址是2001年2月中房集团成都总公司在修建金沙村蜀风花园大街下水道工程时 ,进行土方挖掘中发现并由市文化局组织考古队进行发掘和保护的。该遗址位于成都市 区西部偏北的磨底河畔,是四川省继三星堆遗址发掘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这一重大 成果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并 给予高度评价和具体指导意见,致使遗址发掘保护工作得以迅速展开。金沙遗址的考古 发掘已对遗址的分布范围、文化内涵、分期和重要分布情况有了基本了解。挖掘现场已 加以保护,建设了围墙,设立了保安系统,挖掘坑上部搭建了简易大棚。截至2003年12 月31日,初步收集的5808件文物,已全部清理并采取简单保护措施,其中含金器、铜器 、象牙、玉器、陶器等九个类别。目前挖掘工作仍在进行,预计该遗址可出土文物总数 约有11600多件。随着挖掘保护工作的深入,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2月,以文物保函59号文对金沙遗址保护方案实施意见进行了函复,明确指出:“金沙遗址应视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认真保护”,并落实基础保护工作。同年9月四川省文物局组织专家 对推荐金沙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评估。会上专家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 我国先秦时期出土玉器最多的一处遗存;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商周时期规模最大、最完整 的与祭祀有关的遗存;已具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建议向国家文物局推 荐。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又组织专家对遗址保护工作进行了论证,并将该遗址列为四川省 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3年12月,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 研究所进行了遗址保护的总体规划。2003年,还委托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西 南分院编制了金沙遗址公园绿化设计方案。目前,项目筹建单位已着手金沙遗址世界文 化遗产申报的准备工作。 金沙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已经成都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关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成计社会[2004]1号)批复,为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程,我公司受 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委托,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1.1.4 项目概况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拟建地点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青羊区金沙村,规划占地 面积约456亩(含代征地),其中绿化面积占地约80%以上。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建设 内容包括:金沙遗址挖掘展棚、文物陈列展厅、库房、文物保护科技用房、行政管理、 建筑设备机房、相关配套服务用房及文物保护区内绿化、文化景观、灯光照明等园林环 境建设。建筑总规模44600平方米。总投资16262万元,资金来源为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 司通过政府贴息贷款筹集资金12000万元,成都博物院投入文物保护资金1000万元,募集 社会捐助及申请上级补助3262万元。工程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第一步,2004年2月项 目正式启动,至2004年底,主要完成遗址重点保护区内挖掘展棚及部分游人服务设施的 建设,争取在年底对公众开放;第二步,进行文物展厅、库房、文物科研用房及一般保 护区环境等工程建设,2005年底工程全部完成,争取2006年初投入使用。 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工程完成后,预测观众人数为 30万人次/年。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员工正式编制60 人(不含保安及临时服务人员)。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大地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 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促进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带动四川省及成都市旅游发展,具有 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1.1.5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1)成都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关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成计 社会[2004]1号)及《项目建议书》 (2)文化部《文化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3)国家文物局2002年2月《关于成都金沙遗址和成都商业街古蜀船棺合葬墓保护方 案实施意见的意见函》(文物保函[2002]59号) (4)2002年9月16日四川省文物局上报的《关于推荐金沙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的报告》及《专家组关于推荐金沙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评估意见》 (5)2002年11月1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金沙遗址保护的专家论证会论证意见》 (6)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金沙遗址工作简报》及汇报材料等 (7)《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 等级及防护级别的规定》。 (8)2003年12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的《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 保护总体规划》 (9)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西南分院编制的《金沙遗址公园绿化设计方案》 (10)2003年8月21日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组建成都博物院的通知》 (11)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年12月31日编制的《成都金沙遗址已出土文物统计 及预计文物总数预测表》 (12)成都金沙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材料》及《全国十大发现申报材料》 (13)国内外部分博物馆的资料及全国博物馆统计资料 1.1.6 编制范围 根据委托单位的要求,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1)项目建设必要性的研究; (2)场址选择、市政配套设施及规划设计方案; (3)博物馆功能定位、藏品库和展陈厅工艺设计及文物保护要求; (4)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智能化管理; (5)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 (6)消防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 (7)投资估算、建设进度及资金筹措; (8)相关问题及建议。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 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 再一次阐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六大”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宏伟蓝图的同时再一次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对贯彻“三个代表”发展先进文化事 业,弘扬民族精神,作了具体布署。“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从而明确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政策 措施,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凝聚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渊源于五千年文明、植 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伟大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全 面振兴的强大凝聚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 的重要力量。 随着知识价值、文化因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日益凸现,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 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也将日渐增强,从而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 证。文化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人文环境、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因素。经济、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没有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科 技的发展就没有后劲,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是生活质量提高和 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自1905年中国博物馆建设的先驱者张謇自费创 建中国第一座近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始,至1949年,我国仅有21座博物馆。 新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国共产 党和人民政府对发展文物、博物馆事业十分重视,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拨付巨额款 项发展博物馆事业。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筹办了一批全国反映地方自然、历 史和社会主义建设面貌的地志博物馆。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全国博物馆的总 数已达到72座。除青海、西藏外,省级博物馆大体已建立,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博物馆 集中于少数城市的不平衡局面。50年代后期在北京建立了规模较大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自然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迎来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又一个 高峰。一批不同类别的博物馆相继在各地建立,如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四川 自贡恐龙博物馆、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北京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除了文物系统的 博物馆外,许多文物展示更注重与遗址发掘场景的结合,使其各具特色,丰富了文物展 示的品类,再现了发展历史所处的场景环境,给人们以继往开来的启迪,显示了中国文 物考古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各类博物馆在收集保存文物资料标本、弘扬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 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国文物系统博物馆增长数量比较表(1949-2000年) 金沙遗址文物再现了古蜀国的历史、提供了探索中华文化重要环境。因此,本项目的 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国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也是根据“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确定的。本项目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保护历史文化遗 产,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对于已发现的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金沙遗址文物进行 全面保护,对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全面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推动社会进步 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1.2.2 是落实文化事业“十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国是文明古国和文物大国,为更好的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目前已建立了文物 保护法规体系和文物保护管理体系。法规方面有了“文物保护法”;文物单位也有不少列 入联合国和国务院批准的文物重点保护名单,至1999年已有21处文物古迹或风景名胜区 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单。国务院批准了三批共99个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批准了四批共7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五”期间,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贯彻“三个代表”精神,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大批濒临毁坏的文物得到抢救和保护, 考古发掘和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 本着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我国《文化事业“十五”规划》对策和目标中提出:“十五”期 间要使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努力保护文化 资源。还提出在文物博物馆事业方面,由国务院新公布400- 50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 0处,县(市)级人民政府公布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000处。在文物比较集中的省 区,建立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继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开展大型古代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建成若干处国家级大遗址保 护区,改变大遗址保护的被动局面。新建一批省市博物馆,使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2300 座。该《规划》还将《四川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列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区域性文物 科技保护中心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广大人民精 神文化需求的增加,迫切需要有高水平的文化...
金沙博物馆可行报告-最新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稿) 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00四年三月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第二章 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 第三章 工艺设计要求 第四章 项目总体规划 第五章 建筑设计方案选择 第六章 安全防范系统 第七章 多媒体信息网络及展示系统 第八章 建筑智能化系统 第九章 消防及劳动安全卫生 第十章 节能节水措施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估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五章 财务与社会评价 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 1.1.2 项目法人 项目法人为成都博物院及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并组成筹建班子。成都博物院是经 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组建的成都市文化局直属事业单位,由成都博物馆、成都市 考古工作队(成都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船棺遗址博物馆、成都十 二桥古蜀遗址博物馆整合组建,具体承办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的建设。成都金沙遗址 文物保护项目建成后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他有关 法令、条例和规定;实施博物馆发展规划和计划对遗址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承担文物 调查、考古发掘、考古研究和文物标本收藏、研究、宣传、保护及资料管理工作;开展 与省内外、国内外文博科研单位学术研究与交流。 1.1.3 项目建设背景 金沙遗址是2001年2月中房集团成都总公司在修建金沙村蜀风花园大街下水道工程时 ,进行土方挖掘中发现并由市文化局组织考古队进行发掘和保护的。该遗址位于成都市 区西部偏北的磨底河畔,是四川省继三星堆遗址发掘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这一重大 成果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并 给予高度评价和具体指导意见,致使遗址发掘保护工作得以迅速展开。金沙遗址的考古 发掘已对遗址的分布范围、文化内涵、分期和重要分布情况有了基本了解。挖掘现场已 加以保护,建设了围墙,设立了保安系统,挖掘坑上部搭建了简易大棚。截至2003年12 月31日,初步收集的5808件文物,已全部清理并采取简单保护措施,其中含金器、铜器 、象牙、玉器、陶器等九个类别。目前挖掘工作仍在进行,预计该遗址可出土文物总数 约有11600多件。随着挖掘保护工作的深入,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2月,以文物保函59号文对金沙遗址保护方案实施意见进行了函复,明确指出:“金沙遗址应视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认真保护”,并落实基础保护工作。同年9月四川省文物局组织专家 对推荐金沙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评估。会上专家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 我国先秦时期出土玉器最多的一处遗存;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商周时期规模最大、最完整 的与祭祀有关的遗存;已具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建议向国家文物局推 荐。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又组织专家对遗址保护工作进行了论证,并将该遗址列为四川省 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3年12月,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 研究所进行了遗址保护的总体规划。2003年,还委托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西 南分院编制了金沙遗址公园绿化设计方案。目前,项目筹建单位已着手金沙遗址世界文 化遗产申报的准备工作。 金沙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已经成都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关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成计社会[2004]1号)批复,为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程,我公司受 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委托,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1.1.4 项目概况 成都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拟建地点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青羊区金沙村,规划占地 面积约456亩(含代征地),其中绿化面积占地约80%以上。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建设 内容包括:金沙遗址挖掘展棚、文物陈列展厅、库房、文物保护科技用房、行政管理、 建筑设备机房、相关配套服务用房及文物保护区内绿化、文化景观、灯光照明等园林环 境建设。建筑总规模44600平方米。总投资16262万元,资金来源为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 司通过政府贴息贷款筹集资金12000万元,成都博物院投入文物保护资金1000万元,募集 社会捐助及申请上级补助3262万元。工程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第一步,2004年2月项 目正式启动,至2004年底,主要完成遗址重点保护区内挖掘展棚及部分游人服务设施的 建设,争取在年底对公众开放;第二步,进行文物展厅、库房、文物科研用房及一般保 护区环境等工程建设,2005年底工程全部完成,争取2006年初投入使用。 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工程完成后,预测观众人数为 30万人次/年。金沙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员工正式编制60 人(不含保安及临时服务人员)。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大地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 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促进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带动四川省及成都市旅游发展,具有 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1.1.5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1)成都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关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成计 社会[2004]1号)及《项目建议书》 (2)文化部《文化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3)国家文物局2002年2月《关于成都金沙遗址和成都商业街古蜀船棺合葬墓保护方 案实施意见的意见函》(文物保函[2002]59号) (4)2002年9月16日四川省文物局上报的《关于推荐金沙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的报告》及《专家组关于推荐金沙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评估意见》 (5)2002年11月1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金沙遗址保护的专家论证会论证意见》 (6)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金沙遗址工作简报》及汇报材料等 (7)《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 等级及防护级别的规定》。 (8)2003年12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的《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 保护总体规划》 (9)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西南分院编制的《金沙遗址公园绿化设计方案》 (10)2003年8月21日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组建成都博物院的通知》 (11)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年12月31日编制的《成都金沙遗址已出土文物统计 及预计文物总数预测表》 (12)成都金沙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材料》及《全国十大发现申报材料》 (13)国内外部分博物馆的资料及全国博物馆统计资料 1.1.6 编制范围 根据委托单位的要求,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1)项目建设必要性的研究; (2)场址选择、市政配套设施及规划设计方案; (3)博物馆功能定位、藏品库和展陈厅工艺设计及文物保护要求; (4)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智能化管理; (5)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 (6)消防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 (7)投资估算、建设进度及资金筹措; (8)相关问题及建议。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 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 再一次阐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六大”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宏伟蓝图的同时再一次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对贯彻“三个代表”发展先进文化事 业,弘扬民族精神,作了具体布署。“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从而明确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政策 措施,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凝聚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渊源于五千年文明、植 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伟大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全 面振兴的强大凝聚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 的重要力量。 随着知识价值、文化因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日益凸现,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 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也将日渐增强,从而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 证。文化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人文环境、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因素。经济、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没有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科 技的发展就没有后劲,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是生活质量提高和 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自1905年中国博物馆建设的先驱者张謇自费创 建中国第一座近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始,至1949年,我国仅有21座博物馆。 新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国共产 党和人民政府对发展文物、博物馆事业十分重视,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拨付巨额款 项发展博物馆事业。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筹办了一批全国反映地方自然、历 史和社会主义建设面貌的地志博物馆。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全国博物馆的总 数已达到72座。除青海、西藏外,省级博物馆大体已建立,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博物馆 集中于少数城市的不平衡局面。50年代后期在北京建立了规模较大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自然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迎来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又一个 高峰。一批不同类别的博物馆相继在各地建立,如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四川 自贡恐龙博物馆、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北京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除了文物系统的 博物馆外,许多文物展示更注重与遗址发掘场景的结合,使其各具特色,丰富了文物展 示的品类,再现了发展历史所处的场景环境,给人们以继往开来的启迪,显示了中国文 物考古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各类博物馆在收集保存文物资料标本、弘扬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 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国文物系统博物馆增长数量比较表(1949-2000年) 金沙遗址文物再现了古蜀国的历史、提供了探索中华文化重要环境。因此,本项目的 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国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也是根据“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确定的。本项目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保护历史文化遗 产,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对于已发现的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金沙遗址文物进行 全面保护,对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全面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推动社会进步 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1.2.2 是落实文化事业“十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国是文明古国和文物大国,为更好的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目前已建立了文物 保护法规体系和文物保护管理体系。法规方面有了“文物保护法”;文物单位也有不少列 入联合国和国务院批准的文物重点保护名单,至1999年已有21处文物古迹或风景名胜区 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单。国务院批准了三批共99个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批准了四批共7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五”期间,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贯彻“三个代表”精神,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大批濒临毁坏的文物得到抢救和保护, 考古发掘和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 本着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我国《文化事业“十五”规划》对策和目标中提出:“十五”期 间要使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努力保护文化 资源。还提出在文物博物馆事业方面,由国务院新公布400- 50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 0处,县(市)级人民政府公布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000处。在文物比较集中的省 区,建立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继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开展大型古代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建成若干处国家级大遗址保 护区,改变大遗址保护的被动局面。新建一批省市博物馆,使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2300 座。该《规划》还将《四川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列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区域性文物 科技保护中心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广大人民精 神文化需求的增加,迫切需要有高水平的文化...
金沙博物馆可行报告-最新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