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技术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质量控制技术
第一节 质量控制概述 一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质量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找出波动的规律,把正常波动 控制在最低限度,消除系统性原因造成的异常波动。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标准 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差异或异常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工序处于控制状 态,这一过程就叫做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 1. 选择控制对象; 2. 选择需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 3. 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 4. 选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得监测仪表,或自制测试手段; 5. 进行实际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 6. 分析实际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7. 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当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后,仍然要对过程进行监测,将过程保持在新的控制水准上。一 旦出现新的影响因子,还需要测量数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因此这7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封 闭式流程,称为“反馈环”。这点和6Sigma质量突破模式的MAIC有共通之处。 在上述7个步骤中,最关键有两点: 1. 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2. 质量控制技术的选用。 二 质量控制系统设计 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对需要控制的过程、质量检测点、检测人员、测量类型和数 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决策,这些决策完成后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系统。 1. 过程分析 一切质量管理工作都必须从过程本身开始。在进行质量控制前,必须分析生产某种产 品或服务的相关过程。一个大的过程可能包括许多小的过程,通过采用流程图分析方法 对这些过程进行描述和分解,以确定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2. 质量检测点确定 在确定需要控制的每一个过程后,就要找到每一个过程中需要测量或测试的关键点。 一个过程的检测点可能很多,但每一项检测都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所以要在最容 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进行检验。典型的检测点包括: (1)生产前的外购原材料或服务检验。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首先要通过 检验保证原材料或服务的质量。当然,如果供应商具有质量认证证书,此检验可以免除 。另外,在JIT(准时化生产)中,不提倡对外购件进行检验,认为这个过程不增加价值 ,是“浪费”。 (2)生产过程中产品检验:典型的生产中检验是在不可逆的操作过程之前或高附加 值操作之前。因为这些操作一旦进行,将严重影响质量并造成较大的损失。例如在陶瓷 烧结前,需要检验。因为一旦被烧结,不合格品只能废弃或作为残次品处理。再如产品 在电镀或油漆前也需要检验,以避免缺陷被掩盖。这些操作的检验可由操作者本人对产 品进行检验。生产中的检验还能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若检验结果表明质量波动 较大,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3)生产后的产成品检验。为了在交付顾客前修正产品的缺陷,需要在产品入库或 发送前进行检验。 3. 检验方法 接下来,要确定在每一个质量控制点应采用什么类型的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分为:计 数检验和计量检验。计数检验是对缺陷数、不合格率等离散变量进行检验;计量检验是 对长度、高度、重量、强度等连续变量的计量。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要考虑使用 何种类型控制图问题:离散变量用计数控制图,连续变量采用计量控制图。 4. 检验样本大小 确定检验数量有两种方式:全检和抽样检验。确定检验数量的指导原则是比较不合格 频造成的损失和检验成本相比较。假设有一批500个单位产品,产品不合格率为2%,每个 不合格品造成的维修费、赔偿费等成本为100元,则如果不对这批产品进行检验的话,总 损失为100*10=1000元。若这批产品的检验费低于1000元,可应该对其进行全检。当然, 除了成本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就需要进行100%检验。而 对破坏性检验则采用抽样检验。 5. 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的确定可采用操作工人和专职检验人员相结合的原则。在6Sigma管理中,通 常由操作工人完成大部分检验任务。 三 质量控制技术 质量控制技术包括两大类:抽样检验和过程质量控制。 抽样检验通常发生在生产前对原材料的检验或生产后对成品的检验,根据随机样本的 质量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接受该批原材料或产品。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 随机样本进行检验,以判断该过程是否在预定标准内生产。抽样检验用于采购或验收, 而过程质量控制应用于各种形式的生产过程。 第二节 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自1924年,休哈特提出控制图以来,经过近80世纪的发展,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已经广 泛地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在实践中也不断地产生了许多种新的方法。如直方图、相关图 、排列图、控制图和因果图等“QC七种工具”以及关联图、系统图等“新QC七种工具”。应 用这些方法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 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 对质量的控制。石川謦曾经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问题可通过企业全体人员应用这些工 具得到解决。无论是ISO9000还是近年来非常风行的6Sigma质量管理理论都非常强调这些 基于统计学的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因此,要真正提高产品质量,企业上至领导下至员 工都必须掌握质量控制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一 直方图 (一)直方图用途 直方图法是把数据的离散状态分布用竖条在图表上标出,以帮助人们根据显示出的图 样变化,在缩小的范围内寻找出现问题的区域,从中得知数据平均水平偏差并判断总体 质量分布情况。 (二)直方图画法 下面通过例子介绍直方图如何绘制。 [例5-1] 生产某种滚珠,要求直径x为15.0±1.0mm,试用直方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 1.收集数据 在5M1E(人、机、法、测量和生产环境)充分固定并加以标准化的情况下,从该生产 过程收集n个数据。N应不小于50,最好在100以上。本例测得50个滚珠的直径如下表。其 中Li为第i行数据最大值,Si为第i行数据最小值。 表5-1 50个滚珠样本直径 |J |1 |2 |3 |4 | |I | | | | | |1 |14.05~14.35 |14.2 |3 |0.06 | |2 |14.35~14.65 |14.5 |5 |0.10 | |3 |14.65~14.95 |14.8 |10 |0.20 | |4 |14.95~15.25 |15.1 |15 |0.32 | |5 |15.25~14.55 |15.4 |9 |0.16 | |6 |15.55~15.85 |15.7 |6 |0.12 | |7 |15.85~16.15 |16.0 |2 |0.04 | |合计 | | |50 |100% | 6.计算各组中心值bi、频数fi和频率pi bi=(第i组下限值+第i组上限值)/2,频数fi就是n个数据落入第i组的数据个数,而频 数pi=fi/n(见表14-3)。 7.绘制直方图 以频数(或频率)为纵坐标,数据观测值为横坐标,以组距为底边,数据观测值落入各 组的频数fi(或频率pi)为高,画出一系列矩形,这样就得到图形为频数(或频率)直 方图,简称为直方图,见图5-1。 (三)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 从直方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形态,便于判断过程是否出于控制状态, 以决定是否采取相应对策措施。直方图从分布类型上来说,可以分为正常型和异常型。 正常型是指整体形状左右对称的图形,此时过程处于稳定(统计控制状态)。如图5- 2a。如果是异常型,就要分析原因,加以处理。常见的异常型主要有六种: 1.双峰型(图5- 2b):直方图出现两个峰。主要原因是观测值来自两个总体,两个分布的数据混合在一 起造成的,此时数据应加以分层。 2.锯齿型(图5- 2c):直方图呈现凹凸不平现象。这是由于作直方图时数据分组太多,测量仪器误差过 大或观测数据不准确等造成的。此时应重新收集和整理数据。 3.陡壁型(图5- 2d):直方图像峭壁一样向一边倾斜。主要原因是进行全数检查,使用了剔除了不合格 品的产品数据作直方图。 4.偏态型:(图5- 2e):直方图的顶峰偏向左侧或右侧。当公差下限受到限制(如单侧形位公差)或某种 加工习惯(如孔加工往往偏小)容易造成偏左;当公差上限受到限制或轴外圆加工时, 直方图呈现偏右形态。 5.平台型(图5- 2f):直方图顶峰不明显,呈平顶型。主要原因是多个总体和分布混合在一起,或者生 产过程中某种缓慢的倾向在起作用(如工具磨损、操作者疲劳等)。 6.孤岛型(图5- 2g):在直方图旁边有一个独立的“小岛”出现。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 如原材料发生变化或突然变换不熟练的工人。 [pic][pic][pic][pic] [pic][pic][pic] 二 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用于反映过程处于正常状态时,即人员、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测量和环境 (5M1E)充分标准化并处于稳定状态时,所表现出的保证产品质量的能力。过程能力指 数也称为工序能力指数或工艺能力指数。 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过程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 的分散就会越小;若过程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那么,可用6σ (即μ±3σ)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即过程能力=6σ。 过程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 的技术规格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 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它是 技术规格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 过程能力指数=技术规格要求/过程能力 (5.3)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过程能力指数记为Cp。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 时,过程能力指数记为Cpk。过程的质量水平按Cp值可划分为五个等级:Cp>1.67,特级 ,能力过高;1.67≥Cp>1.33,一级,能力充分;1.33≥Cp>1.0,二级,能力尚可;1.0≥C p>0.67, 三级,能力不足;0.67>Cp,四级,能力严重不足。 1. 过程能力计算方法 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可分为四种情形: (1)过程无偏情形 设样本的质量特性值X~ N(μ,σ2)。又设X的规格要求为(Tl,Tu),则规格中心值Tm=(Tu+Tl)/2,T=Tu-Tl 为公差。当u=Tm时,过程无偏,此时过程能力指数按下式计算: [pic] (5.4) (2)过程有偏情形 当μ≠Tm时,则称此过程有偏。此时,计算修正后的过程能力指数: [pic] (5.5) [pic] (5.6) k称为偏移系数。 (3)只有单侧上规则限Tu时,XTl产品合格情形 [pic] (5.8) 2. 过程能力指数与过程不合格品率p之间的关系 1. Cp与p的关系 [pic] (5.9) 2. Cpk与p的关系 [pic] (5.10) 3. Cp(u)与p的关系 [pic] (5.11) 4. Cp(l)与p的关系 [pic] (5.12) 以上四式中,Φ值可根据正态分布函数表查出。例如,Φ(4.17)=0.999985。 [例5-2] 已知某零件加工标准为148±2(mm),对100个样本计算出均值为148mm,标准差为0.48( mm),求过程能力指数和过程不合格品率。 由于样本均值[pic]=148(mm),过程无偏。根据式5.4,过程能力指数为: [pic]=1.39 过程不合格品率为: [pic]=3×10-5 三 控制图 控制图是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实时控制的统计工具,是质量控制中最重要 的方法。人们对控制图的评价是:“质量管理始于控制图,亦终于控制图”。控制图主要 用于分析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查明生产设备和工 艺装备的实际精度,为评定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我国也制定了有关控制图的国家标准—— GB4091.1。 控制图的基本样式如图5- 3所示。横坐标为样本序号,纵坐标为产品质量特性,图上三条平行线分别为:实线CL— —中心线,虚线UCL——上控制界限线,虚线LCL——下控制界限线。在生产过程中,定时抽取 样本,把测得的数据点一一描在控制图中。如果数据点落在两条控制界限之间,且排列 无缺陷,则表明生产过程正常,过程出于控制状态,否则表明生产条件发生异常,需要 对过程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使生产过程恢复正常。 (一)控制图的设计原理 1.正态性假设:控制图假定质量特性值在生产过程中的波动服从正态分布。 2.3σ准则:若质量特性值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根据正态分布概率性质,有 [pic][pic] (5.13) 也即(μ- 3σ,μ+3σ)是X的实际取值范围。据此原理,若对X设计控制图,则中心线CL=μ,上下控 制界限分别为UCL=μ-3σ,LCL=μ+3σ。 3.小概率原理:小概率原理是指小概率的事件一般不会发生。由3σ准则可知,数据 点落在控制界限以外的概率只有0.27%。因此,生产过程正常情况下,质量特性值是不会 超过控制界限的...
质量控制技术
第一节 质量控制概述 一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质量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找出波动的规律,把正常波动 控制在最低限度,消除系统性原因造成的异常波动。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标准 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差异或异常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工序处于控制状 态,这一过程就叫做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 1. 选择控制对象; 2. 选择需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 3. 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 4. 选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得监测仪表,或自制测试手段; 5. 进行实际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 6. 分析实际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7. 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当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后,仍然要对过程进行监测,将过程保持在新的控制水准上。一 旦出现新的影响因子,还需要测量数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因此这7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封 闭式流程,称为“反馈环”。这点和6Sigma质量突破模式的MAIC有共通之处。 在上述7个步骤中,最关键有两点: 1. 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2. 质量控制技术的选用。 二 质量控制系统设计 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对需要控制的过程、质量检测点、检测人员、测量类型和数 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决策,这些决策完成后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系统。 1. 过程分析 一切质量管理工作都必须从过程本身开始。在进行质量控制前,必须分析生产某种产 品或服务的相关过程。一个大的过程可能包括许多小的过程,通过采用流程图分析方法 对这些过程进行描述和分解,以确定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2. 质量检测点确定 在确定需要控制的每一个过程后,就要找到每一个过程中需要测量或测试的关键点。 一个过程的检测点可能很多,但每一项检测都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所以要在最容 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进行检验。典型的检测点包括: (1)生产前的外购原材料或服务检验。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首先要通过 检验保证原材料或服务的质量。当然,如果供应商具有质量认证证书,此检验可以免除 。另外,在JIT(准时化生产)中,不提倡对外购件进行检验,认为这个过程不增加价值 ,是“浪费”。 (2)生产过程中产品检验:典型的生产中检验是在不可逆的操作过程之前或高附加 值操作之前。因为这些操作一旦进行,将严重影响质量并造成较大的损失。例如在陶瓷 烧结前,需要检验。因为一旦被烧结,不合格品只能废弃或作为残次品处理。再如产品 在电镀或油漆前也需要检验,以避免缺陷被掩盖。这些操作的检验可由操作者本人对产 品进行检验。生产中的检验还能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若检验结果表明质量波动 较大,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3)生产后的产成品检验。为了在交付顾客前修正产品的缺陷,需要在产品入库或 发送前进行检验。 3. 检验方法 接下来,要确定在每一个质量控制点应采用什么类型的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分为:计 数检验和计量检验。计数检验是对缺陷数、不合格率等离散变量进行检验;计量检验是 对长度、高度、重量、强度等连续变量的计量。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要考虑使用 何种类型控制图问题:离散变量用计数控制图,连续变量采用计量控制图。 4. 检验样本大小 确定检验数量有两种方式:全检和抽样检验。确定检验数量的指导原则是比较不合格 频造成的损失和检验成本相比较。假设有一批500个单位产品,产品不合格率为2%,每个 不合格品造成的维修费、赔偿费等成本为100元,则如果不对这批产品进行检验的话,总 损失为100*10=1000元。若这批产品的检验费低于1000元,可应该对其进行全检。当然, 除了成本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就需要进行100%检验。而 对破坏性检验则采用抽样检验。 5. 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的确定可采用操作工人和专职检验人员相结合的原则。在6Sigma管理中,通 常由操作工人完成大部分检验任务。 三 质量控制技术 质量控制技术包括两大类:抽样检验和过程质量控制。 抽样检验通常发生在生产前对原材料的检验或生产后对成品的检验,根据随机样本的 质量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接受该批原材料或产品。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 随机样本进行检验,以判断该过程是否在预定标准内生产。抽样检验用于采购或验收, 而过程质量控制应用于各种形式的生产过程。 第二节 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自1924年,休哈特提出控制图以来,经过近80世纪的发展,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已经广 泛地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在实践中也不断地产生了许多种新的方法。如直方图、相关图 、排列图、控制图和因果图等“QC七种工具”以及关联图、系统图等“新QC七种工具”。应 用这些方法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 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 对质量的控制。石川謦曾经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问题可通过企业全体人员应用这些工 具得到解决。无论是ISO9000还是近年来非常风行的6Sigma质量管理理论都非常强调这些 基于统计学的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因此,要真正提高产品质量,企业上至领导下至员 工都必须掌握质量控制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一 直方图 (一)直方图用途 直方图法是把数据的离散状态分布用竖条在图表上标出,以帮助人们根据显示出的图 样变化,在缩小的范围内寻找出现问题的区域,从中得知数据平均水平偏差并判断总体 质量分布情况。 (二)直方图画法 下面通过例子介绍直方图如何绘制。 [例5-1] 生产某种滚珠,要求直径x为15.0±1.0mm,试用直方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 1.收集数据 在5M1E(人、机、法、测量和生产环境)充分固定并加以标准化的情况下,从该生产 过程收集n个数据。N应不小于50,最好在100以上。本例测得50个滚珠的直径如下表。其 中Li为第i行数据最大值,Si为第i行数据最小值。 表5-1 50个滚珠样本直径 |J |1 |2 |3 |4 | |I | | | | | |1 |14.05~14.35 |14.2 |3 |0.06 | |2 |14.35~14.65 |14.5 |5 |0.10 | |3 |14.65~14.95 |14.8 |10 |0.20 | |4 |14.95~15.25 |15.1 |15 |0.32 | |5 |15.25~14.55 |15.4 |9 |0.16 | |6 |15.55~15.85 |15.7 |6 |0.12 | |7 |15.85~16.15 |16.0 |2 |0.04 | |合计 | | |50 |100% | 6.计算各组中心值bi、频数fi和频率pi bi=(第i组下限值+第i组上限值)/2,频数fi就是n个数据落入第i组的数据个数,而频 数pi=fi/n(见表14-3)。 7.绘制直方图 以频数(或频率)为纵坐标,数据观测值为横坐标,以组距为底边,数据观测值落入各 组的频数fi(或频率pi)为高,画出一系列矩形,这样就得到图形为频数(或频率)直 方图,简称为直方图,见图5-1。 (三)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 从直方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形态,便于判断过程是否出于控制状态, 以决定是否采取相应对策措施。直方图从分布类型上来说,可以分为正常型和异常型。 正常型是指整体形状左右对称的图形,此时过程处于稳定(统计控制状态)。如图5- 2a。如果是异常型,就要分析原因,加以处理。常见的异常型主要有六种: 1.双峰型(图5- 2b):直方图出现两个峰。主要原因是观测值来自两个总体,两个分布的数据混合在一 起造成的,此时数据应加以分层。 2.锯齿型(图5- 2c):直方图呈现凹凸不平现象。这是由于作直方图时数据分组太多,测量仪器误差过 大或观测数据不准确等造成的。此时应重新收集和整理数据。 3.陡壁型(图5- 2d):直方图像峭壁一样向一边倾斜。主要原因是进行全数检查,使用了剔除了不合格 品的产品数据作直方图。 4.偏态型:(图5- 2e):直方图的顶峰偏向左侧或右侧。当公差下限受到限制(如单侧形位公差)或某种 加工习惯(如孔加工往往偏小)容易造成偏左;当公差上限受到限制或轴外圆加工时, 直方图呈现偏右形态。 5.平台型(图5- 2f):直方图顶峰不明显,呈平顶型。主要原因是多个总体和分布混合在一起,或者生 产过程中某种缓慢的倾向在起作用(如工具磨损、操作者疲劳等)。 6.孤岛型(图5- 2g):在直方图旁边有一个独立的“小岛”出现。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 如原材料发生变化或突然变换不熟练的工人。 [pic][pic][pic][pic] [pic][pic][pic] 二 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用于反映过程处于正常状态时,即人员、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测量和环境 (5M1E)充分标准化并处于稳定状态时,所表现出的保证产品质量的能力。过程能力指 数也称为工序能力指数或工艺能力指数。 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过程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 的分散就会越小;若过程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那么,可用6σ (即μ±3σ)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即过程能力=6σ。 过程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 的技术规格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 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它是 技术规格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 过程能力指数=技术规格要求/过程能力 (5.3)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过程能力指数记为Cp。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 时,过程能力指数记为Cpk。过程的质量水平按Cp值可划分为五个等级:Cp>1.67,特级 ,能力过高;1.67≥Cp>1.33,一级,能力充分;1.33≥Cp>1.0,二级,能力尚可;1.0≥C p>0.67, 三级,能力不足;0.67>Cp,四级,能力严重不足。 1. 过程能力计算方法 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可分为四种情形: (1)过程无偏情形 设样本的质量特性值X~ N(μ,σ2)。又设X的规格要求为(Tl,Tu),则规格中心值Tm=(Tu+Tl)/2,T=Tu-Tl 为公差。当u=Tm时,过程无偏,此时过程能力指数按下式计算: [pic] (5.4) (2)过程有偏情形 当μ≠Tm时,则称此过程有偏。此时,计算修正后的过程能力指数: [pic] (5.5) [pic] (5.6) k称为偏移系数。 (3)只有单侧上规则限Tu时,XTl产品合格情形 [pic] (5.8) 2. 过程能力指数与过程不合格品率p之间的关系 1. Cp与p的关系 [pic] (5.9) 2. Cpk与p的关系 [pic] (5.10) 3. Cp(u)与p的关系 [pic] (5.11) 4. Cp(l)与p的关系 [pic] (5.12) 以上四式中,Φ值可根据正态分布函数表查出。例如,Φ(4.17)=0.999985。 [例5-2] 已知某零件加工标准为148±2(mm),对100个样本计算出均值为148mm,标准差为0.48( mm),求过程能力指数和过程不合格品率。 由于样本均值[pic]=148(mm),过程无偏。根据式5.4,过程能力指数为: [pic]=1.39 过程不合格品率为: [pic]=3×10-5 三 控制图 控制图是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实时控制的统计工具,是质量控制中最重要 的方法。人们对控制图的评价是:“质量管理始于控制图,亦终于控制图”。控制图主要 用于分析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查明生产设备和工 艺装备的实际精度,为评定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我国也制定了有关控制图的国家标准—— GB4091.1。 控制图的基本样式如图5- 3所示。横坐标为样本序号,纵坐标为产品质量特性,图上三条平行线分别为:实线CL— —中心线,虚线UCL——上控制界限线,虚线LCL——下控制界限线。在生产过程中,定时抽取 样本,把测得的数据点一一描在控制图中。如果数据点落在两条控制界限之间,且排列 无缺陷,则表明生产过程正常,过程出于控制状态,否则表明生产条件发生异常,需要 对过程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使生产过程恢复正常。 (一)控制图的设计原理 1.正态性假设:控制图假定质量特性值在生产过程中的波动服从正态分布。 2.3σ准则:若质量特性值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根据正态分布概率性质,有 [pic][pic] (5.13) 也即(μ- 3σ,μ+3σ)是X的实际取值范围。据此原理,若对X设计控制图,则中心线CL=μ,上下控 制界限分别为UCL=μ-3σ,LCL=μ+3σ。 3.小概率原理:小概率原理是指小概率的事件一般不会发生。由3σ准则可知,数据 点落在控制界限以外的概率只有0.27%。因此,生产过程正常情况下,质量特性值是不会 超过控制界限的...
质量控制技术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 1(QP-01)文件和质量记录 132
- 2质量管理学(ppt) 181
- 3质量管理岗职位说明书(doc 396
- 4质量文件管理岗职位说明书(d 149
- 5质量体系主管岗职位说明书(d 223
- 6某科技公司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142
- 7制程别统计分析表(doc) 261
- 8问题改善步骤(doc) 201
- 9顾客投诉处理程序.doc 175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