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 一

  文件类别:金融知识 报告论文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291K

  下载次数:134

  所需积分:4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 一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1]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改革开放与经 济运行中的风险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金融风险作为各类风险的集中表现 ,成为多数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企业化改革,首先通过揭示出大量不 良资产的累积和银行资本金的严重缺失而将我国的金融风险问题凸显于世。随后,1998 年通过财政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通过设立四家资产管 理公司剥离1万多亿不良资产,2003年末用现存资本核销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损失类不 良资产、继而又运用450亿美元外汇和黄金储备对两行进行注资,从2003年开始,当局又 花费大量资财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2005年又用总值达3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和外汇储 备注入中国工商银行,如此等等,逐渐揭露出我国金融风险的严重程度。在此期间,一 些外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研究也间或见诸报端,它们提供的数据和不无夸张的估计 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而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强 化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担心。 | | | | 面对如此严重的金融风险,人们自然要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朝野的目光最初主要集中 于金融部门本身。于是就有了大量的有关金融部门的违纪、腐败、以及治理结构问题的 研究,以至于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金融腐败及其治理问题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更连续数年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的首选焦点。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 渐认识到,由于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枢纽,它在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 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同时,也反转来强烈地受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 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影响,因此,表现在金融部门的严重的 风险,有相当的部分事实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类风险的集中和综合的 反映。 这样一种认识,推动人们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完成的一项对2001~2002年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调查 分析,深化了人们的认识。根据此次调查,在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中,由于计划与行政 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违约的约占30%, 国家安排的关、停、并、转等结构性调整的约占10%,地方干预,包括司法、执法方面对 债权人保护不力的约占10%,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则占全部 不良贷款的20%。这项调查研究的意义有二。其一,它首次定量地刻划了我国不良资产形 成的原因,从而为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以及在更广领域中解决金融风险问题提供了一条可 以依凭的线索;其二,它首次用数据告诉世人:形成巨额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的原因, 不仅来自金融部门自身,还广泛地来自作为金融部门运行环境的非金融部门,而且,用 调查的数据来衡量,来自后者的因素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基于人民银行的调查以及其后的一些相关研究,人们清楚地看到,造成银行不良资产和 金融风险的原因,远比人们直观感受到的要复杂得多。在大概念上,这些原因可以分为 金融部门自身和金融部门经营环境两大类。前者既归因于金融部门自身治理结构不合理 、内部管理不完善和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也归因于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不力乃至 监管不当。后者涉及的范围更广。举凡法治不完善、计划与行政的不当干预、各类不合 金融规律的政策性安排、地方政府的参与和干预,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信用环境、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等等,都可能对金融风险的形成和发展带来或强或弱的影响。这意 味着,在制定我国金融风险管理(或者,如人们常说的,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战略 时,我们不仅应强调加强金融部门的自身建设,同时也应强调改善那些作为金融部门服 务对象同时也构成其生存条件的各类非金融的环境。 分析深入到这一层面,金融生态的概念事实上已经呼之欲出了——正像一切科学门类发展 到成熟阶段时就需要找到适当的数学表达方式一样,在分析金融风险成因的过程中,当 风险的各种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渐次被揭示出来,当各类原因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已 经被初步认识之后,人们就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更为成熟、更为全面、更为系统、更能刻 划其本质的科学范畴来对之加以分类和描述。经过近两年的热烈讨论,理论界多数人都 倾向于认为:金融生态正是这样的科学范畴。 二、金融生态界说 金融生态是个仿生概念。在国内,周小川博士(2004)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 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他指出:应注意通过完善法律 制度等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的途径来支持和推动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徐诺金(20 05)则试图在周小川的基础上直接用生态学概念分析金融生态系统的特征,并探讨了中 国当前的金融生态状况。除此之外,叶德磊(2004)、魏革军(2004)也从不同角度探 讨过与金融生态相关的问题。 既然是一个仿生概念,金融生态的概念就可以从自然生态的概念中引申出来。按照生态 学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eco- system)指的是由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物理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自然界 中固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各类生态系统基本上都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生 物群落和物理环境,或称之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其中,生物群落则由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小型消费者)构成。详见图2-1。 [pic] 在自然界中,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是彼此依存和相互影响的,通过复杂的营养关系,它 们结合为统一的大系统。没有物理环境,生物得不到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质,因而就失去 了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失却生物,环境就是无生命的物质堆积。在一个健康、成熟的生 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相互生成,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作为生物群落 ,它们又同其赖以生存的物理环境之间进行着永不止息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种循 环和流动保持着动态平衡,生态系统便得以存在和发展下去。 可见,分析并刻划生态系统的原则有三。其一,按照某一特性并根据分析的需要,对纷 繁复杂的生态系统要素进行科学分类,集合出若干具有共同特性的子系统,由以刻划生 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其二,探寻各子系统之间的依存、制约、生成和动态平衡关系,刻 划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其三,在把握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基础上,从总体 上刻划生态系统维持、嬗变、演化的动态平衡过程。毫无疑问,我们在界说金融生态系 统时,必须遵循上述原则。 参照生态学对生态系统的分析,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构造原理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长期演 化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我们可以把金融生态系统界说为由金融主体及其赖以存在和 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构成,两者之间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 详见图2-2。 这里的金融主体,指的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生产者。它既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这些直接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主体,也包括那些以制定政策、确定规范、进行调 控和实施监管为职能,从而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行,同时也直接影响金融 产品和金融服务供应之种类、规模、价格、质量、范围等的金融决策机构和金融监管机 构。 这里的金融生态环境,则指的是由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等部门构成的金融产品和金 融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文化 、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 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在金融生态系统中,金融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也是相互依存和彼 此影响的。一方面,金融生态环境构成金融主体的服务对象和活动空间,它决定着金融 主体的生存条件、健康状况、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金融主体则以其生产并 分配信息、引导资源配置、提供管理风险之手段的强大功能,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发 挥着积极的反作用。 [pic] 然而,与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不同,金融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子系统都是由活动着的 人群(居民、企业、政府、国外)或者人群活动的积淀(社会、经济、法治、文化、习 俗等等)形成的。换言之,金融生态系统无所不在地带有人的印记,“人”是整个金融生 态系统的核心,所以,金融生态系统又有着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首先,人是社会的人,也就是说,人的活动天然具有“社会性”或“外在性”。因此,尽管 我们可以效法自然生态系统,在概念上将金融生态系统分别为金融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 两大类,但是,人的经济交易和社会交往,以及在这些交易和交往过程中的“溢出”效果 ,却使得金融生态环境呈现出比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得多的情形。例如,在自然生态系统 中,“主体”与“环境”的边界是清晰的(生命和非生命),而在金融生态系统中,人的活 动既存在于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金融主体之中,又存在于消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 消费者之中,同时,还会强烈地影响作为金融主体活动之环境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 法制环境、文化传统等等。因此,在金融生态体系中,金融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 界限常常并不十分明晰,而且,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经常的、立体的和多样化,从而 是更为复杂的。因此,改变人,改变人的观念,改变人在其中活动的各种各样的制度, 是优化金融生态体系的核心内容。 其次,由于在本源的意义上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决定着金融业的发展,所以,在金融主 体和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分析的重点应当置于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主体的 行为及运行结果的影响方面。我们看到,不同的环境要素会对金融主体产生不同的约束 并决定其选择空间,从而使得金融主体的行为出现不同的特征。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能 够有效防止金融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其将各种成本内在化到自己的治理结构之中 。这就是一个金融运作成本低、效率高,对金融主体行为具有良好的正向激励功能和约 束功能的制度结构。因此,所谓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是要对现存制度结构的 缺陷进行改造、优化,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有效地抑制和根除金融主体产生机会主义行 为的基础,使之更有利于金融主体去追求降低金融运作成本和提高效率。 简言之,金融生态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创造力的仿生学概念,它借用生态学的理论, 为我们理解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动态关系,提 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它以比较完整且科学的分析结构告诉世人:金融体系绝非独立地创 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系统,它的运行更广泛地还涉及其赖以活动之区域的政治、经 济、文化、法治等等基本环境要素,还涉及这种环境的构成及其变化,以及它们导致的 主体行为异化对整个金融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因此,管理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率, 应当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工作;而且,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通过完善金融生态 环境来提高金融效率和管理金融风险,可能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 三、本项研究的技术路线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历史文化 传统、社会习俗乃至地理环境存在很大差别,地区差异一向就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现 象。此外,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由政府推动、主 要依靠政策规范和法令来展开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多年的实践表明,由此转轨经济格局 而形成的各地区经济、金融、社会、法治以及其他制度环境差异是影响银行贷款质量乃 至金融体系稳定的关键的系统性因素之一。如果按照信贷资产质量来衡量,中国的区域 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最差地区和最好地区的不良资产率居然能相差10倍以上。这种状 况的形成,当然不可能从宏观层面,而只能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这种区域结构层面找到 原因(关于中国金融生态研究的理论立足点我们将在后续的系列报告中刊出)。在我们 看来,我国各地区之间的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其根本原因。 鉴于此,在中国经济体内研究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的立足点应当放在地区层面上。 中国的地区又可以分为若干级次,因此,理论上说,省(地区、直辖市)、城市(地级 )、县乃至乡镇均可作为分析的对象。 本报告选择城市作为基本的分析对象。我们的理由是:第一,依据对GDP的贡献来衡量, 中国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是由城市承载的,因而评价城市金融生态有着较大的实践意义 ;第二,从功能上看,城市总是构成某一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它与其周边地区形成了 物资、人员、资本、信息相互交流的有机整体;第三,...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 一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