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1号公布) [pic]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 ,制定本法。 第二条 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 (一)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 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 (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 重要农产品和其他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条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标准化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 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第五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 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省、自 治区、直辖市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 作。 市、县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 的各自的职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 第六条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 政主管部门制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 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 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 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 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 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 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 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在企业内部适用。 法律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 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 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 第八条 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环境。 第九条 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并符合使 用要求,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第十条 制定标准应当做到有关标准的协调配套。 第十一条 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第十二条 制定标准应当发挥行业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 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组织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标准的草拟,参加标 准草案的审查工作。 第十三条 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 ,以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 第三章 标准的实施 第十四条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 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第十五条 企业对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产品,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部门申请产品质量认证。认证合格的,由认证部门授予认证 证书,准许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用规定的认证标志。 已经取得认证证书的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以及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 证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 第十六条 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依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第十七条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应当符合标准化要求。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检验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 检验机构,对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验。法律、行政法规对检验机构另有规定的,依 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处理有关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争议,以前款规定的检验机构的检验数据为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 依法处理,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并 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已经授予认证证书的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由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认证部门撤销其认证证 书。 第二十二条 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而擅自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责令停止销售,并处罚款。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没收产品、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的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 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 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 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 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标准化工作的监督、检验、管理人员违法失职、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法实施条例由国务院制定。 第二十六条 本法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1号公布) [pic]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 ,制定本法。 第二条 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 (一)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 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 (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 重要农产品和其他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条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标准化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 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第五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 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省、自 治区、直辖市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 作。 市、县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 的各自的职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 第六条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 政主管部门制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 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 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 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 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 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 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 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在企业内部适用。 法律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 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 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 第八条 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环境。 第九条 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并符合使 用要求,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第十条 制定标准应当做到有关标准的协调配套。 第十一条 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第十二条 制定标准应当发挥行业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 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组织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标准的草拟,参加标 准草案的审查工作。 第十三条 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 ,以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 第三章 标准的实施 第十四条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 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第十五条 企业对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产品,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部门申请产品质量认证。认证合格的,由认证部门授予认证 证书,准许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用规定的认证标志。 已经取得认证证书的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以及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 证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 第十六条 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依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第十七条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应当符合标准化要求。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检验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 检验机构,对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验。法律、行政法规对检验机构另有规定的,依 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处理有关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争议,以前款规定的检验机构的检验数据为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 依法处理,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并 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已经授予认证证书的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由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认证部门撤销其认证证 书。 第二十二条 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而擅自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责令停止销售,并处罚款。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没收产品、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的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 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 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 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 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标准化工作的监督、检验、管理人员违法失职、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法实施条例由国务院制定。 第二十六条 本法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