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局 1987年09月10日颁布) 第一条 为建立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事故情况,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特制定 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按照职权范围,有责任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及时、准 确地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 ,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 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 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第四条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根据类型可分为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 、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 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 第五条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据据程度分为: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 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 1.由于污染和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 );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 0 万元);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第六条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立即赴现场调查,并对事故的性质 和危害作出恰当的认定。 凡属一般或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均由县级(含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确认;凡 属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均由地、市级以上的环境保护部门确认。 对本办法第五条中未作出具体规定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地、市级以上的环境保护部 门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重大或特大事故的确认。 第七条 凡属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地、市级环境保护部门除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外, 还应同时报告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凡属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地、市环境保护部门 除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外,还应同时报告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八条 重大或特大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分为速报、确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速报从 发现事故后起,48小时以内上报;确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处理结果报 告在事故处理完后立即上报。 速报可通过电话、电报,必要时应派人直接报告。确报可通过电话或书面报告。处理 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报告应采取适当的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影响。 第九条 速报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 物质,经济损失数额、人员受害情况、捕杀与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 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等初步情况。 确报在速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 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确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 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 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第十条 报告单位应当保证报告内容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当发现报告内容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 报告单位应立即将纠正情况如实上报。 第十一条 一般和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纳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统计;重大和特大环境污 染与破坏事故除纳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统计以外,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每半年汇总 一次,分别于7月20日以前和1月20日以前报告国家环境保护局(汇总报表附后) 。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汇总表 单位: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事故类型 |发生时间 |地点 |发生原因 | 肇事人员情况 |名称 |数量 |肇事人员情况 |面积 |损害情况 | |结案日期 |结果 |主要遗留 问题 | | | | | | | | | | | | |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局 1987年09月10日颁布) 第一条 为建立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事故情况,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特制定 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按照职权范围,有责任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及时、准 确地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 ,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 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 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第四条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根据类型可分为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 、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 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 第五条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据据程度分为: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 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 1.由于污染和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 );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 0 万元);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第六条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立即赴现场调查,并对事故的性质 和危害作出恰当的认定。 凡属一般或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均由县级(含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确认;凡 属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均由地、市级以上的环境保护部门确认。 对本办法第五条中未作出具体规定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地、市级以上的环境保护部 门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重大或特大事故的确认。 第七条 凡属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地、市级环境保护部门除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外, 还应同时报告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凡属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地、市环境保护部门 除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外,还应同时报告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八条 重大或特大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分为速报、确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速报从 发现事故后起,48小时以内上报;确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处理结果报 告在事故处理完后立即上报。 速报可通过电话、电报,必要时应派人直接报告。确报可通过电话或书面报告。处理 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报告应采取适当的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影响。 第九条 速报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 物质,经济损失数额、人员受害情况、捕杀与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 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等初步情况。 确报在速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 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确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 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 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第十条 报告单位应当保证报告内容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当发现报告内容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 报告单位应立即将纠正情况如实上报。 第十一条 一般和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纳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统计;重大和特大环境污 染与破坏事故除纳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统计以外,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每半年汇总 一次,分别于7月20日以前和1月20日以前报告国家环境保护局(汇总报表附后) 。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汇总表 单位: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事故类型 |发生时间 |地点 |发生原因 | 肇事人员情况 |名称 |数量 |肇事人员情况 |面积 |损害情况 | |结案日期 |结果 |主要遗留 问题 | | | | | | | | | | | | |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