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急剧变迁,使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简单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中间阶层、企 业家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 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户口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这些迹象表明,社会经济变 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 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雏形已经形成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农民是最大的社 会阶层,占总人口的绝对多数,地主、官僚、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在人数上只占人口的 很小比例,阶层结构相对简单。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中国对过去的社会阶 层结构进行了革命性改造,结果只剩下“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和知识分子阶层,其中农民阶级占绝对多数(1978年为82%),仍然保留着传统社会的阶 层特征。不论是传统社会的阶层结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社会阶层结构,都不是 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都不符合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待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就会发现,阶层结 构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最核心内容。在这二十多年中,中国经历着从传 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这些转变最直接地体现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变迁 上。 由于缺乏历年的追踪调查数据,我们很难准确描述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详细演变过 程。现根据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及其他统计和研究的数据资料 ,来考察最近20年来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表14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公 布的统计数据,推算出了各年段十大社会阶层的大致比例。应当着重强调的是,表14中 的数据都只是约数。 如所周知,在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的过程中,以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 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为主的社会中间层将逐渐成为多数,农业劳动者阶层在全国总就 业人口中不再占多数,企业家和经理阶层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阶层,他们同国家与 社会管理者阶层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一起,成为主导性的社会阶层。在这个过程中, 对每个人来说,社会流动日益开放,机会日益变得均等,公平竞争成为主要的社会流动 机制,能力主义准则取代身份主义原则,成为社会流动的主要依据。从表14来看,与现 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相比,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自从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朝着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演变,所以,可以说,一个现 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已在中国形成。下面,我们根据表14提供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 的宏观变化轨迹以及我们的实地调查研究,从六个方面来描述和分析这一雏形的基本特 征。 (一)社会结构的中下层在逐步缩小 l、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 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缩小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在发达国家,农业劳动者已 不再是社会的主要阶层,一般都仅占其总人口的15%以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劳动 者数量在大量减少,他们占就业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67.4%下降到1999年的44%。外出 务工经商、兴办乡镇企业、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城市化,是当前中国农业劳动者实现社会 流动的主要途径。仅仅外出务工经商就吸纳了8000多万农业劳动者,还有上亿农业劳动 者被吸纳到乡镇企业,成为乡镇企业工人、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农 业劳动者的数量还将继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速度。 农业劳动者阶层所占比例下降,对于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 、从金字塔型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过渡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与西方现代化国家相比,中 国农业劳动者所占比重还是过大,甚至还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1998年,马来西亚、巴 西和墨西哥的农业劳动者比重分别为18.17%、24.19%、19.79%。可见,中国农业劳动者 阶层规模过大,不但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而且比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大很多, 这大大地制约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进程。从这一点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农业劳动者转移很快,其速度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曾有过的,但仍然只能说,这仅仅 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和转变的一个良好开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的现 代化过程还远没有完成。 2、商业服务业员工和产业工人阶层在分化 伴随着农业劳动者的逐年减少,整个社会结构的中下层(或底层)部分也在逐步缩 小。当然,社会结构的中下层部分不仅包括农业劳动者,通常还包括传统型的、以体力 劳动为主的商业服务业员工与产业工人。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商业服务业劳动者的数量有所上升,近年来,一些以商业服务 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迅速,小城镇的扩张运动还在持续,这些将导致商业服务业员工阶 层规模的继续增长,并开始出现分化,尤其是随着新兴服务行业的出现,随着服务行业 的产业层次逐渐提高和日益规范化、现代化,这个阶层中的相当一部分成员将向上流动 ,进入社会中间层,从而对缩小社会结构中的中下层起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产业工人的数量及比例在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工业化高潮中有明显上升 ,进入90年代以来则变化不大。在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工人在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变 化也可能不会很大。虽然随着一些传统工业的衰落,会有一部分产业工人流向其他社会 阶层,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东亚和西方一些国家的新兴产业中的劳动密集性 工业企业将加速转移到中国,从而对产业工人的需求将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因此,在相 当时期内,中国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出现产业工人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下 降的现象。但是,产业工人内部的分化也将不可避免,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含量的增加 ,一部分产业工人将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工人,从而实现向上流动,进入社会中间层 。 实际上,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与产业工人阶层的上述变化,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 将会继续发展下去,这种变化将与农业劳动者的减少一起,正在并将继续为中国社会结 构中的中下层部分逐步缩小做出贡献。 (二)社会中间层已经出现,并且正在不断壮大 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以社会中间层为主体,社会阶层结构的形 态不再是金字塔型,而是橄榄型,社会大部分成员处在中等和中上层地位,只有少数人 处于高层和较高层,而处于最低阶层的人也是少数。在传统社会,处在最低阶层地位的 主要是农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 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条件。 社会中间层不是某个阶层的代称,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 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按照国际学术界的分类,社会中间层主要由两大 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所谓老社会中间层,包括中小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富裕的 自耕农;另一部分是所谓新社会中间层,主要包括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 政与管理人员、办事员、商业服务人员和技术工人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 等以上水平,而且在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声望上也处于中等和中等以上水平。 197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中间层规模有了非常快的扩张,可以说是扩张最快的阶层 结构部分(见前文表14)。比如,从1978年到1999年,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所占比重从 0上升为0.6%,个体工商户阶层和经理人员阶层所占比重也分别从0.03%和0.23%增加到4 .2%和1.5%,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则从2.2%左右增加到12%左右,都翻了几番。这样,中 国社会阶层结构便开始从原先的金字塔型逐渐向橄榄型转变。 但我们所调查的四个县市阶层结构(参见前文图2、图3、图4和图5)的比较显示, 目前,中国社会中间层的主要构成成分在城市和乡村有很大的不同。在深圳市和合肥市 ,社会中间层的主要成分是所谓的“现代中间阶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而在汉 川与镇宁两个县(县级市),社会中间层的主要成分则是“传统中间阶层”——个体工商户 。由于目前中国的多数人口还生活在乡村,而县和县级市行政区域的数量也远远超过地 级市的数量,因此,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目前的社会中间层还是以“传统中间阶层”的 成分为主,“现代中间阶层”成分所占比例还较低。 要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完全成为橄榄型结构,社会中间层还需要大大扩张。可以预 见,随着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中间层将会不断得到扩张,最终成 为中国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最重要部分、最稳定的社会力量,而且,专业技术人员阶 层和办事人员阶层有望构成社会中间层的主体,从而使中国的社会中间层更多地具有“现 代社会中间阶层”的特征。 (三)掌握或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 在中国社会结构较上层的部分或者说居于优势位置的社会阶层中,掌握或直接运作 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在这类阶层中,除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外,还有私营 企业主与经理人员。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私营企业主阶层从无到有,经理人员从干部队 伍和企业主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这两个阶层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比 例都在逐年稳步上升,而且还将继续上升,尤其是经理人员阶层的比例将会有较大幅度 的上升。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形式的发展,企业主的 数量将稳定在一定水平或者相对减少,而企业经理人员的数量将会明显增加。不过,中 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规模增长还未达到顶峰,在未来几十年中,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社 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还会有所上升。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个体工商户只剩下15万户,私营 工商业者则不再存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厂长都被当做国家干部对待,属于工人阶 级。在当时的条件下,权力精英与经济精英甚至文化精英是合二为一的,实际上只存在 权力精英,厂长和经理的首要任务不是发展经济,而是讲政治,搞政治挂帅。这显然是 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世界各国的现代化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没有一个相当规模的企业家 阶层,是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的。比如,日本的企业家阶层在19 50年只占1.9%,到1980年已占到6.3%,日本的现代化也就是在这30年中实现的。 80年代以来,中国非国有经济尤其是非公有经济发展得非常快,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避免了国有企业的许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个体工商户阶层 和私营企业主阶层则是这一支撑点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 是一种非常有利的变化。我们看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并没有很快带动经 济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批经过市场锤炼过的企业家。而中国的经济发 展一直比较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有了一批在市场上拼打出来的企业家(特别是私 营企业主),他们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的第一个私营企业 主诞生于1981年,到2000年底为止,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有176万家,私营企业出 资者有395万人,私营企业雇工达到2215万人。目前,中国私营企业主占就业人口的比例 为0.6%,尚未达到日本1950年的水平。当然,这里还没有包括乡镇企业和国有中小企业 改制后出现的大批私营企业主,如果加上后者,其比例会大得多,但与现代化经济发展 的要求相比,其比例仍然是很低的,估计为1%左右。 真正的经理人员阶层也是最近20年中出现的,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国有企业进 行现代企业改造以及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出现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经理。私营企业主 和经理人数的多少跟经济发展水平是很有关系的。兹以深圳、合肥与汉川为例。据我们 课题组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在三地所做的抽样问卷调查,深圳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 企业主阶层在其十大阶层中占的比例分别达到6.15%和3.08%,已经超过日本1980年的水 平(该年日本的企业主和经理的比例只有6.3%);而合肥和汉川的相同比例各自为2.84 %、0.33%和0.97%、1.03%,分别只占深圳的46.17%、10.17%和15.77%、33.44%(参见前 文图2、图3、图4和图5)。显然,深圳的经济发达程度是合肥和汉川所不能比拟的。一 般而言,经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多,意味着投资主体多,投资数量多,这无疑会带动当 地经济更快地发展。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比例在过去的20年当中也有所上升,这是因为经济增长、 城市化推进和国家...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急剧变迁,使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简单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中间阶层、企 业家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 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户口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这些迹象表明,社会经济变 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 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雏形已经形成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农民是最大的社 会阶层,占总人口的绝对多数,地主、官僚、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在人数上只占人口的 很小比例,阶层结构相对简单。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中国对过去的社会阶 层结构进行了革命性改造,结果只剩下“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和知识分子阶层,其中农民阶级占绝对多数(1978年为82%),仍然保留着传统社会的阶 层特征。不论是传统社会的阶层结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社会阶层结构,都不是 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都不符合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待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就会发现,阶层结 构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最核心内容。在这二十多年中,中国经历着从传 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这些转变最直接地体现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变迁 上。 由于缺乏历年的追踪调查数据,我们很难准确描述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详细演变过 程。现根据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及其他统计和研究的数据资料 ,来考察最近20年来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表14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公 布的统计数据,推算出了各年段十大社会阶层的大致比例。应当着重强调的是,表14中 的数据都只是约数。 如所周知,在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的过程中,以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 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为主的社会中间层将逐渐成为多数,农业劳动者阶层在全国总就 业人口中不再占多数,企业家和经理阶层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阶层,他们同国家与 社会管理者阶层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一起,成为主导性的社会阶层。在这个过程中, 对每个人来说,社会流动日益开放,机会日益变得均等,公平竞争成为主要的社会流动 机制,能力主义准则取代身份主义原则,成为社会流动的主要依据。从表14来看,与现 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相比,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自从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朝着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演变,所以,可以说,一个现 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已在中国形成。下面,我们根据表14提供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 的宏观变化轨迹以及我们的实地调查研究,从六个方面来描述和分析这一雏形的基本特 征。 (一)社会结构的中下层在逐步缩小 l、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 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缩小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在发达国家,农业劳动者已 不再是社会的主要阶层,一般都仅占其总人口的15%以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劳动 者数量在大量减少,他们占就业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67.4%下降到1999年的44%。外出 务工经商、兴办乡镇企业、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城市化,是当前中国农业劳动者实现社会 流动的主要途径。仅仅外出务工经商就吸纳了8000多万农业劳动者,还有上亿农业劳动 者被吸纳到乡镇企业,成为乡镇企业工人、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农 业劳动者的数量还将继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速度。 农业劳动者阶层所占比例下降,对于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 、从金字塔型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过渡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与西方现代化国家相比,中 国农业劳动者所占比重还是过大,甚至还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1998年,马来西亚、巴 西和墨西哥的农业劳动者比重分别为18.17%、24.19%、19.79%。可见,中国农业劳动者 阶层规模过大,不但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而且比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大很多, 这大大地制约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进程。从这一点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农业劳动者转移很快,其速度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曾有过的,但仍然只能说,这仅仅 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和转变的一个良好开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的现 代化过程还远没有完成。 2、商业服务业员工和产业工人阶层在分化 伴随着农业劳动者的逐年减少,整个社会结构的中下层(或底层)部分也在逐步缩 小。当然,社会结构的中下层部分不仅包括农业劳动者,通常还包括传统型的、以体力 劳动为主的商业服务业员工与产业工人。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商业服务业劳动者的数量有所上升,近年来,一些以商业服务 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迅速,小城镇的扩张运动还在持续,这些将导致商业服务业员工阶 层规模的继续增长,并开始出现分化,尤其是随着新兴服务行业的出现,随着服务行业 的产业层次逐渐提高和日益规范化、现代化,这个阶层中的相当一部分成员将向上流动 ,进入社会中间层,从而对缩小社会结构中的中下层起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产业工人的数量及比例在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工业化高潮中有明显上升 ,进入90年代以来则变化不大。在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工人在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变 化也可能不会很大。虽然随着一些传统工业的衰落,会有一部分产业工人流向其他社会 阶层,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东亚和西方一些国家的新兴产业中的劳动密集性 工业企业将加速转移到中国,从而对产业工人的需求将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因此,在相 当时期内,中国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出现产业工人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下 降的现象。但是,产业工人内部的分化也将不可避免,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含量的增加 ,一部分产业工人将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工人,从而实现向上流动,进入社会中间层 。 实际上,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与产业工人阶层的上述变化,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 将会继续发展下去,这种变化将与农业劳动者的减少一起,正在并将继续为中国社会结 构中的中下层部分逐步缩小做出贡献。 (二)社会中间层已经出现,并且正在不断壮大 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以社会中间层为主体,社会阶层结构的形 态不再是金字塔型,而是橄榄型,社会大部分成员处在中等和中上层地位,只有少数人 处于高层和较高层,而处于最低阶层的人也是少数。在传统社会,处在最低阶层地位的 主要是农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 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条件。 社会中间层不是某个阶层的代称,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 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按照国际学术界的分类,社会中间层主要由两大 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所谓老社会中间层,包括中小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富裕的 自耕农;另一部分是所谓新社会中间层,主要包括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 政与管理人员、办事员、商业服务人员和技术工人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 等以上水平,而且在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声望上也处于中等和中等以上水平。 197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中间层规模有了非常快的扩张,可以说是扩张最快的阶层 结构部分(见前文表14)。比如,从1978年到1999年,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所占比重从 0上升为0.6%,个体工商户阶层和经理人员阶层所占比重也分别从0.03%和0.23%增加到4 .2%和1.5%,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则从2.2%左右增加到12%左右,都翻了几番。这样,中 国社会阶层结构便开始从原先的金字塔型逐渐向橄榄型转变。 但我们所调查的四个县市阶层结构(参见前文图2、图3、图4和图5)的比较显示, 目前,中国社会中间层的主要构成成分在城市和乡村有很大的不同。在深圳市和合肥市 ,社会中间层的主要成分是所谓的“现代中间阶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而在汉 川与镇宁两个县(县级市),社会中间层的主要成分则是“传统中间阶层”——个体工商户 。由于目前中国的多数人口还生活在乡村,而县和县级市行政区域的数量也远远超过地 级市的数量,因此,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目前的社会中间层还是以“传统中间阶层”的 成分为主,“现代中间阶层”成分所占比例还较低。 要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完全成为橄榄型结构,社会中间层还需要大大扩张。可以预 见,随着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中间层将会不断得到扩张,最终成 为中国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最重要部分、最稳定的社会力量,而且,专业技术人员阶 层和办事人员阶层有望构成社会中间层的主体,从而使中国的社会中间层更多地具有“现 代社会中间阶层”的特征。 (三)掌握或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 在中国社会结构较上层的部分或者说居于优势位置的社会阶层中,掌握或直接运作 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在这类阶层中,除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外,还有私营 企业主与经理人员。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私营企业主阶层从无到有,经理人员从干部队 伍和企业主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这两个阶层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比 例都在逐年稳步上升,而且还将继续上升,尤其是经理人员阶层的比例将会有较大幅度 的上升。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形式的发展,企业主的 数量将稳定在一定水平或者相对减少,而企业经理人员的数量将会明显增加。不过,中 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规模增长还未达到顶峰,在未来几十年中,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社 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还会有所上升。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个体工商户只剩下15万户,私营 工商业者则不再存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厂长都被当做国家干部对待,属于工人阶 级。在当时的条件下,权力精英与经济精英甚至文化精英是合二为一的,实际上只存在 权力精英,厂长和经理的首要任务不是发展经济,而是讲政治,搞政治挂帅。这显然是 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世界各国的现代化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没有一个相当规模的企业家 阶层,是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的。比如,日本的企业家阶层在19 50年只占1.9%,到1980年已占到6.3%,日本的现代化也就是在这30年中实现的。 80年代以来,中国非国有经济尤其是非公有经济发展得非常快,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避免了国有企业的许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个体工商户阶层 和私营企业主阶层则是这一支撑点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 是一种非常有利的变化。我们看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并没有很快带动经 济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批经过市场锤炼过的企业家。而中国的经济发 展一直比较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有了一批在市场上拼打出来的企业家(特别是私 营企业主),他们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的第一个私营企业 主诞生于1981年,到2000年底为止,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有176万家,私营企业出 资者有395万人,私营企业雇工达到2215万人。目前,中国私营企业主占就业人口的比例 为0.6%,尚未达到日本1950年的水平。当然,这里还没有包括乡镇企业和国有中小企业 改制后出现的大批私营企业主,如果加上后者,其比例会大得多,但与现代化经济发展 的要求相比,其比例仍然是很低的,估计为1%左右。 真正的经理人员阶层也是最近20年中出现的,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国有企业进 行现代企业改造以及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出现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经理。私营企业主 和经理人数的多少跟经济发展水平是很有关系的。兹以深圳、合肥与汉川为例。据我们 课题组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在三地所做的抽样问卷调查,深圳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 企业主阶层在其十大阶层中占的比例分别达到6.15%和3.08%,已经超过日本1980年的水 平(该年日本的企业主和经理的比例只有6.3%);而合肥和汉川的相同比例各自为2.84 %、0.33%和0.97%、1.03%,分别只占深圳的46.17%、10.17%和15.77%、33.44%(参见前 文图2、图3、图4和图5)。显然,深圳的经济发达程度是合肥和汉川所不能比拟的。一 般而言,经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多,意味着投资主体多,投资数量多,这无疑会带动当 地经济更快地发展。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比例在过去的20年当中也有所上升,这是因为经济增长、 城市化推进和国家...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