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为--电子书

  文件类别:电子书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218K

  下载次数:302

  所需积分:8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大道无为--电子书
第五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现象剖析与人生觉悟   学好得好,做好得好,想好不得好。 ——薛永新 一、善可立业,恶有苦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在战后短短几十年中,一跃而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 济强国。这种现象很值得研究和总结。 按照佛学的观点,即使是那些涂炭生灵、罪恶深重的罪人,只要真正有了向善的觉悟, “放下屠刀”,依然可以“立地成佛”。这是因为人本来都具有佛性,只是因为贪恋、执迷 ,陷入恶业不能自拔,障碍了佛性的自见和发扬。而人一旦对此有了根本觉悟,改恶从 善,天地依然是无比辽阔空旷的。这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本意。 我们看到,日本通过军事手段,通过侵略别的国家和民族,想要达到的目标,如同泡影 一样,早就消散了。然而,对这一泡影的执迷和贪恋,曾经将日本人民,乃至更多国家 的人民都拖入了“苦海”。特别是对日本人民而言,两颗原子弹的爆炸,带来的不仅是已 经过去的物质性的灾难,更是永远都将继续影响下去的精神的巨大创痛。 这里面的教训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个教训就是:在邪恶的基础上,绝对不可能建立起任何 经受得住时间和真理检验的事业。这是留存于人间的普遍法则。这个法则表明,人与人 之间永远推不翻的相互关系,是相互奉献的关系,而不是一方掠夺另一方,或者相互掠 夺的关系。这一法则表明,人间一切事业的基础,只能是善,不可是恶。凡是以邪恶为 本所造的恶业,都逃不脱佛学当中说的“自作自受”、“自食苦果”的下场。这是人间亘古 不变的“因果报应”规律在维护着正义与善良。也是宇宙间基本的定则。相反,以善为本 所造的善业,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人间处处发扬光大,不受地区、民族、语言 、国界的阻隔,通行于世。 从日本战后经济突飞猛进的现象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终于在灾难与痛苦中 对过去的所作所为有了清醒的觉悟,日本人民本身具备的佛性终于回归,在对过去作恶 的悔过之中,终于重新领悟了人心向善的人间法则。于是重新摆正了在全球人类中的地 位和关系,致力于和平事业,致力于为全球人类谋利益,才实现了经济的迅猛腾飞。 我们谁都知道,日本的产品现在在全球各地都能买到,日本产品在全球市场的覆盖占有 率都相当高,日本产品在全球人口中也都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喜爱。日本从这种源源不 断地向全球人类供货的“奉献”过程中,也大大地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也为本国人民谋 得了人生利益。 这里值得强调的是—— 通过战争与掠夺、通过暴力行径想要达到而又注定达不到的目的,却通过奉献达到了, 而且超过了预期的目标。 这是为什么呢?这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关系是相互奉献,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根本关系 也是相互奉献,一个国家与国际社会间的根本关系,依然是奉献。 为什么说日本战后的经济繁荣来源于奉献呢?有人不是把这样的现象称为“经济侵略”吗? 回答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对日本产品受到全球消费者欢迎这一现象进行一些简单的剖析 就行了。 首先,这些产品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以“随身听”“多功能插座”为例,人们一直有这 种需要,但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是日本的企业创造出了这样的新产品,并通过国际惯例 的商贸往来,把新产品输送到了全球人们的手里,使他们得到了早就需要得到的东西。 你说这是不是奉献呢?我认为这就是奉献。 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创造出新产品,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和状态,这是为人们谋 了福利,是奉献而不是侵略。是超出了民族界线,超出了国家界线的奉献。 如果我们读者中,某个人发明创造出一种全球人类都有十分需要而现在又没有的产品, 把它发明出来,创造出来,又通过国际商贸纽带将它们输送到各国消费者手中,让他来 谈谈,他是在侵略别国吗? 所以,我认为“经济侵略”的提法是不妥当的,没有依据的,基本是立不住足的,除非人 家是以强迫的方式把你并不需要的东西栽给你。但如果是人人都欢迎,都需要,都觉得 正好缺那麽个东西,道理就不一样了。 当然,这样的奉献并非没有得到回报。人家奉献了一种新的生活品,你不给予回报吗? 回报,一方面是对奉献的肯定,另一方面了是以一种更基本的奉献——劳动——与之相交换 。这体现的正好是前面讲到的“相互奉献”法则。 这样的因果回报机制中,奉献者的利益总是实现于他为别人所谋的利益之中的。这种机 制很好,体现着佛学当中“利他利我”“与众生共利益”的至高境界。 除了“新”以外,日本产品还有质量优的美誉,以及价格低的优势等等。这里面包含的一 个佛学品质我认为仍然是奉献。 你产的东西用两天就烂了,坏了,不能用了,不能为我们的实际生活产生积极作用了。 你的搞法是对人类共有资源的浪费,而且你还要以如此高的价格,让我们付出如此多的 劳动与你相交换;而人家相反,人家的产品一用很多年,享受很多年,对我们很多年的 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不用为修理而烦恼,加上又只需以如此低的价格(以我们较少的劳动 )与之相交换;你能说人家的企业行为和产品品格中不包含奉献吗? 对我们而言最具启示性的问题在于—— 用掠夺别人的办法,最终既损害了别人利益,又损害了自身利益。 用真诚奉献的办法,结果既为人类谋了福利,也为自己谋了福利。 从日本产品的种种品质看,我相信,战后的日本,或者说战后的日本企业界,确实是潜 心致力于研究人们需要什么,人们生活中有哪些不便、哪些不足,以及怎样改善人们的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怎样为人类多谋些实际的利乐;而且确实是以实际的创造性劳动 ,为人们带来了利乐。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苦海”变“福田”的今天。要知道“苦海”与“福田”之间相距并不遥远 ,说得细微一点,两者的距离就在善恶一念间。而对无心向善的人而言,这个距离就大 于十万八千里了。 以上的剖析,很值得我们用于当前的思考。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人都 有热切的希望想要干一番事业,社会各种积极力量也被充分调动,总地讲,国家和民族 的状况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但也有一些人,由于对人生法则、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法则 、对善恶因果报应法则、对个人与国家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法则,没有足够的觉悟,贸然 行事,为金钱所迷,为妄想和欲望所缚,沦入恶道。对这些现象,我们也应当重视、剖 析,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指导和警示我们的人生和我们的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个别人对“搞活经济”有明显的误解,他们认为一切应当围着“钱”字 转了。于是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整天都想着怎样算计国家、算计集体、算计他人,以 致置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于不顾,置社会公德、人生道德于不顾,竟然采取各种不法行为 ,以卑劣的行径从国家、社会和他人手中谋取非法利益。什么卷巨款潜逃,什么非法集 资,什么贪污盗窃、诈骗,什么“假冒伪劣”,就是这类行为的集中表现。结果仍然是一 个个落入法网。 他们最大的愚昧之处就在于,以为“搞活经济”就是搞钱,不懂得“搞活经济”的实质在于 创造社会财富,在于鼓励和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来向社会奉献劳动、奉献劳动的产物:社会 财富。而改革的要点是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们作出有效奉献的社会运作体制,而绝不是 叫大家什么也不管直奔对金钱的占有。 由于他们有这样、那样错误的认识,他们的行为在这里剖析下来,真是带有“侵略”的色 彩:侵犯国家、侵犯社会、侵犯他人。之所以说具有“侵略”的色彩,是因为这类行径与侵 略行径有着完全相同的特征,那就是:直接掠夺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以损害国家、社会、 他人利益为前提,直接抢占非份利益。他们的行为和行为动机中没有一丝丝奉献,只有 坑害。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他人,就是他们带给人们的灾 难。另外,这些人、这些行径的最终命运,也像所有“侵略者”的命运一样。下场也一样 是:自作自受,自食苦果。 他们错在哪里呢?错在不懂得人生的基本利益永远只能是在奉献的过程中实现。越是大的 利益,越是只可能在大的奉献中才能实现。这是古今中外一直转动于人间的法则。这个 法则对“侵略”、“掠夺”、“剥夺”从来都是报以无情的制裁。 他们为什么会弄错了呢?为什么会不懂人间的这些法则呢?是欲望和妄想迷住了心窍,障 碍了他们的心智,落入邪道、恶道,落入恶因恶报,终究是作茧自缚。 他们要是懂得“人生在世的基本位置就是奉献”这个道理,那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所以,我们在此讨论这些现象,就是想能有更多人引以为戒,从自己那里做起,千千万 万要在“奉献”上做究竟文章,千千万万不要离开了“奉献”这个人生价值的支点。 只有在“奉献”这个支点上,才能建立美好人生。只有在“奉献”这个基点上,才能建立事 业。 善可立业,恶是苦报;立身涉世,当在善良上做究竟事业。 二、苦海变福田,烦恼变菩提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特别是企业经营者队伍中,叫苦的越来越多,叫烦恼的越来越多, 这也是一种现象。一般的解释认为,这是时代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风险机制被启 动所带来的结果。 然而用佛学的眼光来审视这一现象,会得出不太相同的结论。佛学的观点,往往能从较 根本处,为我们解除烦恼,指点迷津。 按佛学的认识,“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这是第一种,说 的是邪正之分;又有“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同前),这是第二种,说的是 执著与破执之分;又有“诸苦所依,贪欲为本;若灭念欲,无所依止”(《法华经》),这是 第三种,说的是贪与不贪之分;又有“若要出离苦海,非为善,万万不能也。盖苦海乃众 恶所成”(《心灯录》),这是第四种,说的是善恶之分; ...... 以上都是一种比较概括的描述和归纳。实际上,佛家对痛苦和烦恼的研究是很深很细的 ;细分下来有八万四千“尘劳”和一百零八种烦恼,这么多的烦恼归根结蒂又归纳为佛学 中的“八苦”。然而,如果用性质来加以区分,基本上就归到上述“邪”、“恶”、“贪”、“执 著”上去了。 这里,“邪”指“邪思”、“邪见”、“邪念”。所谓“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是可以通过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活动得到验证的。我们生而为人,从小到大,首...
大道无为--电子书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