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年度通信产品行业分析报告

  文件类别:方案报告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15K

  下载次数:92

  所需积分:2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2003年年度通信产品行业分析报告
上篇:通信产品行业分析提要 1
I通信产品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 1
II通信产品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 3
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 3
二、行业规模分析 3
三、行业集中度分析 3
四、行业效率分析 4
五、盈利能力分析 4
六、营运能力分析 4
七、偿债能力分析 4
八、发展能力分析 5
九、成本结构分析 5
十、贷款建议 7
III通信产品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 8
一、我国手机生产能力过剩、市场风险增加 8
二、限制政策将遏制我国手机生产企业的贴牌行为 8
二、国内手机贴牌生产令人担忧 9
IV通信产品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 13
一、行业运行情况 13
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 14
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 14
V通信产品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 15
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 15
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 15
VI通信产品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 17
一、韩国三星将增加对中国市场投资 17
二、摩托罗拉与华为合资正在提速 18
三、华为承建港SUNDAY3G网并提供5亿港元贷款 21
下篇:通信产品行业分析说明 22
I通信产品行业分析 22
一、通信产品行业运行分析 22
二、通信产品行业政策分析 24
三、通信产品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26
四、通信产品上下游行业影响 28
五、通信产品国际市场情况 30
六、通信产品行业发展趋势 34
II通信产品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40
一、行业企业整体情况分析 40
二、行业主要企业分析 40
三、企业(按规模)区域分布 53
III通信产品市场产品分析 56
一、主要产品市场情况 56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75
三、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 75
四、主要产品库存情况 77
IV通信产品行业区域分析 78
一、广东移动电话进口量逐月下降 78
二、上海手机市场激战产品价格普遍下跌 78
三、江苏省苏州市成为韩国三星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基地 80
四、浙江省杭州市通信产业独具优势全年销售逼近300亿 81

上篇:通信产品行业分析提要
I通信产品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主要产品最新产能指标分析列表
产品名称 移动通信手持机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 移动通信交换机 无线寻呼机 电话单机 传真机
单位 万部 信道 万线 万部 万部 万部
企业个数 34 16 4 3 35 8
年初生产能力 13782 12706717 4250 384 7412 236
本年新增能力 9033 1900 0 1 737 0
其中:基建新增能力 4023 0 0 0 350 0
其中:更新改造新增 2494 1900 0 1 348 0
本年减少能力 901 1722355 200 0 1549 5
年末生产能力 21914 10986262 4050 385 6600 231
本年平均生产能力A 22000 11000000 4100 385 6600 230
2002年实际产量B 12000 -- -- 85 4875 297
生产能力闲置A-B 10000 -- - 300 1725 -67
资料来源:2002年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统计数据
说明:由于2003年行业产能指标目前没有统计数据,因此以上数据为2002年年终数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移动通信手持机(主要指手机)、无线寻呼机、电话单机这三种产品的产能已出现明显的过剩,其中手机产能过剩表现的最为明显,闲置能力达到行业生产能力的45%左右。从新增生产能力的指标可以发现这些新增量(9000多万)都是在2002年一年内完成的。可以判断我国手机产品的生产能力增长过快。虽然该行业目前保持了较高的获利水平,但这种局面正在被逐渐改变,目前手机产品的价格正在呈现不断的下降趋势。因此,银行在信贷业务时可以对该行业提供一定的流动资金贷款,但企业为了新增生产能力所需的固定资产贷款则应当慎重考虑。无线寻呼机产品的产能过剩则是由于市场更新换代的直接结果,该行业的资本应当全面退出。我国目前的电话单机生产能力已高居世界的榜首,由于该种产品的制造工艺相对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应当以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固定资产贷款慎重考虑。

趋势预测 本期市场供求特点分析 【主要影响因素】
1、行业内主要产品手机生产能力和进口数量继续增加较快。
2、其他主要通信产品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结论】
国内市场消化能力和出口数量受到限制,手机产品出现较大的库存。
下期市场供求趋势分析 【主要影响因素】
1、市场生产和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手机产品的出口将继续增长
【结论】
预计2004年我国手机产量将达到1.7亿部,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手机出口量将达到8000万部,产品库存会增加。
简要结论 行业内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但由于行业需求增长旺盛,许多产品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利润水平,对于热点产品可以继续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企业指标参考
指标名称 净资产(千元) 利润(千元)
自然排序法 较好值 54390.00 5258.00
中间值 15047.50 514.50
较差值 3480.00 0.00
算术平均法 较好值 888118.25 164372.50
中间值 133554.49 19837.69
较差值 22476.58 227.44


II通信产品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
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
指标名称 平均利润率 与全行业比较 与top10比较 与全部工业行业比较
行业 4.73 4.40 107.61 4.73
top10 5.58 4.40 126.85 5.58
二、行业规模分析
(一)本行业与整个工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
规模指标 本行业A 全部工业行业B 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
总资产 29544116.50 1648013687.60 1.79
利润 1398911.00 72516479.80 1.93
销售收入 29135208.60 1245785800.80 2.34
从业人数 377070.00 56524091.00 0.67
(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与整个行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
规模指标 总资产 利润 销售收入 从业人数
全行业 29544116.5 1398911.00 29135209 377070
Top 10 10797489.9 602685.60 12566608 54186
三、行业集中度分析
指标名称 Top 10(%)
销售集中度 43.13
资产集中度 36.55
利润集中度 43.08
四、行业效率分析
单位:元
指标名称 本行业a 全部工业行业b 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
每万元资产利润 473.50 440.02 107.61
每万元固定资产利润 3656.74 1126.77 324.53
人均利润 37099.50 12829.30 289.18
五、盈利能力分析
指标名称 本行业A 全部工业行业B 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
净资产收益率(%) 7.36 7.24 101.65
总资产报酬率(%) 5.52 5.55 99.37
销售利润率(%) 15.20 7.05 215.70
成本费用利润率(%) 5.00 6.28 79.63
六、营运能力分析
指标名称 本行业A 全部工业行业B 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
总资产周转率(次) 0.99 0.76 130.46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37 1.74 78.53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3.75 6.57 56.97
七、偿债能力分析
指标名称 本行业
A 全部工业行业B 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
a/b(%)
资产负债率(%) 56.87 59.25 95.97
已获利息倍数 7.04 4.81 146.22
八、发展能力分析
指标名称 本行业A 全部工业行业B 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
资本积累率 12.98 13.49 96.19
销售增长率 19.87 27.69 71.77
总资产增长率 14.62 14.60 100.15
九、成本结构分析
(一)成本费用结构比例

(二)去年同期成本费用结构比例

(三)成本费用变动情况
指标名称 销售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成本费用
今年1~11月 24626396.10 1404757.00 1707042.90 231634.20 24626396.10
去年同期 20067141.54 1130225.28 1534144.78 225478.63 20067141.54
同比增长(%) 22.72 24.29 11.27 2.73 22.72
(四)本期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分析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目标利润的实现是由成本费用(包括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收入等指标来保证的。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变动分析,可以发掘出该行业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明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抵御风险能力,据以拟定出下阶段的目标方案。
1、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较
指标名称 今年1~11月 去年同期 同比增减(%)
成本费用 27969830.20 22956990.24 21.84
其中:销售成本 24626396.10 20067141.54 22.72
销售费用 1404757.00 1130225.28 24.29
管理费用 1707042.90 1534144.78 11.27
财务费用 231634.20 225478.63 2.73
销售收入 29135208.60 24305671.64 19.87
利润 1398911.00 1461942.30 -4.31
2、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
指标名称 本行业A 全部工业企业B 与全部工业企业比较a/b(%)
成本费用/利润 19.99 15.83 126.30
成本费用/销售收入 0.96 0.93 103.65
利润/销售收入 0.05 0.06 82.06
十、贷款建议
行业资金流向 流入
利润水平可接受度 较高
建议开发热点 区域 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天津
产品 手机、移动基站
企业 TCL、海尔、UT斯康达、波导、华为、中兴等
主要风险 政策风险 针对行业贴牌严重的现象,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将出台限制进口整机的政策,这将对部分依赖这种生产方式的生产企业产生消极影响。
市场风险 1、手机行业目前存在2000万台左右的产品库存,这将对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的经营产生消极的影响。
2、目前国际市场上手机零部件的供应紧张,这对国内手机生产企业的产业链造成不利的影响。
3、国内目前光纤市场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
经营风险 移动通信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依靠成本、服务、商业模式及战略等综合因素作用的全面竞争时代,2004年手机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技术风险 目前国内手机生产企业的核心技术受制于国际市场,国内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不足。

III通信产品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
【风险揭示】
一、我国手机生产能力过剩、市场风险增加
预计2004年全年的手机市场容量初步预计在6900万台左右,这必将使手机市场产量相对过剩的状况更加凸显。移动通信行业的惨烈竞争态势,将迫使一些在技术实力、市场规模、品牌积累上不具备综合实力,缺乏系统竞争力优势的中小厂商退出行业前进的队列,进而开始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真正洗牌,规范国内手机市场秩序。
【政策分析】
二、限制政策将遏制我国手机生产企业的贴牌行为
为加大国产手机技术研发力度,7月信息产业部在青岛召开会议,对贴牌手机亮起红灯:对未来生产的手机除形式的认证外,将增加生产线抽查,希望能促使国产手机降低纯贴牌产品的比重,强化国产手机的研发制造,同时提升国产品牌手机的竞争力。
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信息产业部已召集所有手机厂商的负责人,向他们发出口头警告,今后将逐步限制手机进口的比例,例如申请进口10万部,日后可能只会批准2万部。
据透露,信息产业部还将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和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发展,其中也包括手机生产企业。不过,由于手机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仍需一定时间,且这些企业为维持正常经营,短期内相关贴牌合作的模式仍难以改变。由此看来,要彻底阻止贴牌,仍需要政府出台更加强硬的举措。
【负面信息】
三、国内手机贴牌生产令人担忧
2003年,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手机行业发展数据表明,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而在国内市场手机销量前五名的厂商中,国产手机厂商占据三席。排名榜首的不再是诺基亚或摩托罗拉,而是宁波波导。国产手机这种表面上的一派繁荣景象似乎令人欣喜,然而有清醒的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国产手机普遍存在“贴牌”现象,是贴牌带来了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贴牌对手机产业发展短期有一定好处,但从长远看,将对产业发展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国产手机厂商有三种生存方法,一是完全贴牌,做贴牌机;二是模块开发,这比贴牌稍进了一步,购买关键模块,自己设计部分电路和手机外形,自己生产;三是购买芯片,直接从半导体厂商购买,生产成本最便宜,一部手机购买芯片比模块开发平均便宜20美元,而模块开发比贴牌便宜20~30美元。芯片研发要求高,需要经验非常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对测试仪表设备投入费用很高,一部设备至少120万美元。
目前,国内四十余家手机制造商,没有一个敢说自己今年没有做过一款贴牌机,“五十步笑百步”,只是做这种贴牌机数量多与少的关系。这些企业利用的不过是自己的牌照资源,成为暂时没有生产资格的国外品牌的登陆跳板,即便是那些拥有相当制造能力的企业,实际上也在毫无顾忌地利用国外代工企业。《商业周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大陆没有一家厂商能真正做出手机,几乎都是由中国台湾、韩国企业进行代工,或由台湾、韩国企业做好后,贴上大陆企业的牌子的“贴牌手机”。
这些企业大肆做贴牌手机的动力还来自于手机整机进口关税的调整。从今年1月份起,我国手机整机进口的整体关税降为零,而零部件进口仍然有百分之几的关税,国内手机厂商从企业利润成本考虑,同时为了抢占市场,竞相加快新品推出的速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手机整机进口的迅猛增长。
进口手机的并非二、三线品牌的国产手机厂商,主要进口客户是处于一线品牌厂商中的康佳、三星科健、TCL集团等,进口手机产地集中
2003年年度通信产品行业分析报告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