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利润管理(ppt)

  文件类别:财务资料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43K

  下载次数:806

  所需积分:6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收入与利润管理(ppt)
收入与利润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收入和利润的组成;
2、掌握收入预测和收入计划的编制方法;
3、掌握利润预测和利润计划的编制方法;
4、熟悉利润分配政策和分配程序。
收入与利润管理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收入预测和收入计划的编制;利润预测和利润计划的编制;利润分配政策和分配程序。
2、教学难点:收入预测;利润预测;利润分配政策的确定。
教学课时安排:
总课时8课时,其中讲授6课时,实训2课时。
收入与利润管理
【案例导读】东方集团公司1999年实现利润总额为5 880 000元,1999年产品销售量较1998年有所提高,达到500 000件,销售单价为24.5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2.5元,固定成本为120 000元。公司销售部有关人员通过市场上产品供需情况的调查,并会同财务部对公司2000年销售情况进行了预测,预计2000年产品销售量可达580 000件,另外,公司全年因改进了产品的工艺设计,预计单位变动成本可降至10.3元,但同时固定成本会增加135 000元,公司拟通过降低价格增加销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价格拟降为单价22.5元。
收入与利润管理
第一节 收入与利润管理概述
第二节 收入管理
第三节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第八章 小结
第一节 收入与利润管理概述
一、收入的分类与管理目的
二、利润组成与管理目的
一、收入的分类与管理目的
(一)收入概念与分类
(二)收入管理目的
收入概念与分类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营业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部分构成。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销售材料、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
收入管理目的
1.及时取得销售收入是补偿耗费、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
2.及时取得销售收入,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的重要环节。
3.及时取得销售收入,是及时实现利润、分配利润的必要条件。
二、利润组成与管理目的
(一)利润组成
(二)利润管理的目的
利润组成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最终的财务成果。企业的利润总额一般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四个部分。
其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人+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的主要来源。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计人产品成本,而直接计人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
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投资减值准备
补贴收入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是相对于企业的营业收入而言,它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营业外支出是相对于经营性耗费支出而言,它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
利润管理的目的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衡量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公认标准就是利润。根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某项投资实现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它就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尽管现代理财观念不再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而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但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利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第二节 收入管理
一、收入预测
二、收入计划
三、收入的日常管理
一、收入预测
(一)时间序列法
(二)因果(相关)分析法
(三)本量利分析法
时间序列法
时间序列法概念
时间序列法计算公式
时间序列法应用例8-1
时间序列法概念
时间序列法按照时间的顺序,通过对过去几期实际数据的计算分析,确定计划期产品销售收入的预测值。
可分为历史同期(季)平均法、滚动(或加权滚动)平均法和基数加平均变动趋势法。
生产和销售带有季节性的企业一般用历史同期(季)平均法。产销比较均衡或产销逐渐上升的企业,通常取前几年的数字为基准,采用滚动(或加权滚动)平均法。
时间序列法计算公式
时间序列法应用例8-1
[例8-1] 2003年实际销售为1000万元,2000~2003年四年中,平均每年增长销售量为200万元,则2004年预测销售量为:
1000+200=1200(万元)
因果(相关)分析法
因果(相关)分析法概念
因果(相关)分析法计算公式
因果(相关)分析法应用例8-2
因果(相关)分析法概念
这种方法利用事物内部发展因果关系,并着重研究影响事物发展变化外因的作用,来预测计划期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因果(相关)分析法计算公式
基本公式是:
y=a十bx
式中,y是预测值;x是相关因素值;a是特定常数;b是预测对象实际值与相关因素值的内在比例。
一般适用于销售量直线上升的企业。
因果(相关)分析法应用例8-2
[例8-2] 家具的销售额,除一般家庭需要适当添置或更新家具外,主要是新婚夫妇成套购买家具。因此,新婚人数的多少,便成为影响家具销售额变动的一个重要的相关因素。假设某家具厂按历年统计资料计算,每年销售家具一般为210万元,其中新婚夫妇购买家具为140万元。经市场调查分析,明年新婚人数预计可达1500对,按每对新婚者平均购买1000元家具计算,该厂明年家具预测销售额为:
70十0.1×1500=220(万元)
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概念
保本点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预测
保本点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预测应用例8-3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预测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预测应用例8-4
本量利分析法概念
这种方法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根据销售成本、销售量与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假定已知其中两个因素,来推测另一个因素,以寻求最佳方案。
这种方法既可以用来预测销售量,也可以用来预测成本和利润。
保本点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预测
所谓保本点销售量,就是指企业刚好能够收回成本和缴纳税金时的销售量,这时既无利润,也不亏本。计算公式如下:
保本点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预测应用例8-3
[例8-3]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单位售价为1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720元,消费税税率为15%,固定成本总额为300000元,则可计算如下:



计算结果表明,当某种产品销售量为1000件或销售收入为1200000元时,企业就可以保本,既无利润,也不亏损。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预测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只需在保本点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计算公式分子部分,加进目标利润额,即可求得。其计算公式如下: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预测应用例8-4
[例8-4]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单位售价为1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720元,消费税税率为15%,固定成本总额为300000元,假定计划年度目标利润为450000元,则可计算如下:

二、收入计划
(一)收入计划的确定
(二)销售量确定方法
(三)销售价格确定方法
(四)收入计划应用例8-5、表8-1
收入计划的确定
销售收入(主要指产品销售收入)计划的编制,一般可采用直接计算法,即按照各种产品分别计算其销售收入,然后加总算出计划期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产品销售收入数额,由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决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量确定方法
合理确定计划期产品销售量,可根据各种工业产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程度、市场供求情况和各生产企业的特点加以确定。计划期产品销售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以预测需求量,结合企业的现实生产能力,确定计划期产品销售量
2. 按供需双方签订合同规定的供货量,确定计划期产品销售量
3. 按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结合企业最大的可能性,确定计划期产品销售量
销售价格确定方法
产品销售价格,凡是有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价格的,要按统一价格计算。没有统一价格的,则按浮动价格或协议价格计算。同时,要根据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原则,对不同等级的产品,采用不同的价格。对等级品的销售收入,可以按各个等级品的价格分别计算,也可以按平均单位价格计算。平均单位价格,应以不同等级品所占的比重为权数进行换算。
例8-5
[例8-5] 某产品一级品占比重80%,每件单价5.00元;二级品占比重20%,每件单价4.50元。则某产品平均单价为:
表8-1
三、收入的日常管理
(一)认真执行销售合同,监督发出商品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二)及时办理结算,尽快取得销售货款
(三)搞好售后服务,掌握市场反馈的信息
第三节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一、利润预测
二、利润分配
一、利润预测
(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利润计划
(四)利润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
本量利分析,全称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它是研究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变量关系的一种专门方法。其中:本是指企业的成本;量是指企业的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利润。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法
1.利用本量利公式进行分析
1.1方程式法
1.2边际贡献法
2.本量利分析的图解法
2.1盈亏分析图的绘制
2.2盈亏分析图的应用


方程式法
方程式法概念
方程式法公式
方程式法应用例8-6
方程式法概念
它是根据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这里的业务量指的是销售量。
反映三者之间关系的方程式为: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
方程式法公式
在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保本点的销售量及销售收入计算公式如下:


保本点的销售收入=保本点的销售量×单价
方程式法应用例8-6
[例8-6] 假设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全年的固定成本总额为150万元,单件产品销售价格为0.04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0.01万元,则计算的保本点的销售量为:
保本点的销售量=150÷(0.04—0.01)=5000(件)
保本点的销售收入=5000×0.04=200(万元)
即该企业在销售量为5000件的情况下达到保本点,只有当销售量超过5000件时,企业才有可能获利。保本点的销售收入为200万元。企业要取得盈利,其销售收入必须超过200万元。
边际贡献法
边际贡献法概念
边际贡献法计算公式
边际贡献法应用例8-7
边际贡献法分析
边际贡献法概念
边际贡献法是用边际贡献计算保本点的方法。边际贡献是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差额,是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它首先要用于收回固定成本,如还有剩余则为利润;如果边际贡献不足以收回固定成本,企业就要发生亏损。单位边际贡献是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后的差额。
边际贡献法计算公式
保本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点的销售收入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若为多种产品
保本点的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平均边际贡献率
平均边际贡献率=∑(个别边际贡献率×某种产品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边际贡献法应用例8-7
[例8-7] 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上年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本年预计的各种产品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如表8-2所示。假设本年的各种产品占全部产品的结构保持不变。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各种产品保本点的销售收入及销售量。
甲产品保本点的销售收入及销售量计算如下
全部产品保本点及保本点销售收入计算如表8-3
表8-2
[例8-7]计算
平均边际贡献率=25%×90%+50%×6%+25%×1%+20%×3%=26.35%
全部产品保本点的销售收入总额
=1500÷26.35%=5692.60(万元)
甲产品保本点的销售收入=5692.60×90%=5123.34(万元)
甲产品保本点的销售量=5123.34÷0.12=42694.5(件)
表8-3
边际贡献法分析
从上例计算公式可看出,边际贡献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应是单位销售量中包含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应是单位销售量提供的利润。可见,边际贡献首先应用于弥补固定成本,如有余额才是利润。因此,边际贡献也可用来反映单位销售量的盈利能力。
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可能有三种情况:
(1)边际贡献额等于固定成本总额,企业只能保本;(2)边际贡献额大于固定成本总额,企业将会盈利;(3)边际贡献额小于固定成本总额,企业将发生亏损。
盈亏分析图的绘制
图解法进行本量利分析,一般可分为两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绘制一个直角坐标图,以横轴表示销售量,以纵轴表示销售收入和成本的金额;
第二步,根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在图上绘出反映销售收入和总成本递增情况的两条直线,其交点即为保本点。
因为这种图可以确定保本点,并能显示出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叫做盈亏分析图或保本分析图。如图8-1所示。 例8-6盈亏分析图如图8-2 。
图8-1
图8-2
盈亏分析图的应用
盈亏分析图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盈亏分析图可以看出,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销售量,二是降低保本点。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扩大销售量会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保本点主要应从压缩固定成本入手。对于不可控性固定成本要认真分析其是否必要,是否经济合理;对于可控性固定成本要按照实际需要编制好预算。为了压缩固定成本,应积极推广零基预算。
利润计划
1.利润计划的编制
2.利润计划的组织实施
3.利润计划表的基本格式
利润计划的编制
产品销售利润计划额,可直接根据预测资料确定。
其他销售,可根据销售物资的数量、价格、成本及应纳税金等因素,计划其他销售利润部分;也可在上年其他销售利润的基础上,考虑计划年度影响利润变动的因素,适当加以调整确定。
投资净收益,应根据企业对外单位投资的份额、持有股票和债券的数额、有关单位的经营状况以及债券利率等因素来预测其计划年度的净收益。
营业外收支计划,只能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就事先可以预计的项目,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测算。
利润计划的组织实施
面向市场,努力开发新产品。
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突出的地位。
切实加强管理,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巩固劳动纪律,开展双增双节,努力降低成本费用。
利润计划表的基本格式
利润分析
利润敏感性分析概念
利润敏感性分析应用例8-8
利润敏感性分析的现实意义
利润敏感性分析概念
利润分析即利润敏感性分析,是分析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变动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企业管理者掌握各种因素变动对利润影响的灵敏度,将有助于提高经营决策的水平。
在管理实务中可以通过计算利润的敏感系数来进行,其计算公式为:
某因素对利润的敏感系数=利润变动%÷某因素变动%
利润敏感性分析应用例8-8
[例8-7]假设某企业计划年度产品销售量为5000件,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为0.14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0.09万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50万元,则:
计划年度可实现的利润=5000×(0.14-0.09)-150)=100(万元)
现假设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各变动1%,计算各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以及对利润的敏感系数。从各因素变动对利润的敏感系数计算表可看出各因素对利润影响的程度。
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当销售量增加1%时,对利润的影响计算如下:
销售量变动后的利润=5000×(1+1%)×(0.14-0.09)-150=102.5(万元)
销售量变动影响的利润=102.5-100=2.5(万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2.5÷100=2.5%
销售量对利润的敏感系数=利润变动%÷销售量变动%=2.5%÷1%=2.5
单价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当单价提高1%时,对利润的影响计算如下:
单价变动后的利润=5000×[0.14×(1+1%)-0.09]-150=107(万元)
单价变动影响的利润=107-100=7(万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7÷100=7%
单价对利润的敏感系数=利润变动%÷单价变动% =7%÷1%=7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当单位变动成本增加1%时,对利润的影响计算如下: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后的利润=5000×[0.14-0.09×(1+1%)]-150=95.5(万元)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影响的利润=95.5-100=-4.5(万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4.5÷100=-4.5%
单位变动成本对利润的敏感系数=利润变动%÷单位变动成本变动% =-4.5%÷1%=-4.5

固定成本总额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当固定成本总额增加1%时,对利润的影响计算如下:
固定成本总额变动后的利润=5000×(0.14-0.09)-150×(1+1%)=98.5(万元)
固定成本变动影响的利润=98.5-100=-1.5(万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1.5÷100= -1.5%
固定成本对利润的敏感系数=利润变动%÷固定成本变动% =-1.5%÷1%=-1.5
因素变动对利润的敏感系数计算表
各因素对利润影响的程度
从表8-6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销售量每增加1%,利润将以2.5%的速度递增,即利润变动是销售量变动的2.5倍;单价每提高1%,利润将以7%的速度递增。即利润变动是单价变动7倍;单位变动成本每增加1%,利润将以4.5%的速度下降,即利润变动是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的4.5倍;固定成本每增加1%,利润将下降1.50%,即利润变动是固定成本总额变动的1.5。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因素对利润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影响最大的为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其他依次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利润敏感性分析的现实意义
利润敏感性分析实际上是给出了这样一个信息:各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管理工作中必须抓住主要影响因素,因为这些主要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较大,各主要因素每发一点变化对利润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二、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政策
(二)利润分配程序
利润分配政策
利润分配政策对企业意义
利润分配政策影响因素
股利政策类型
股利支付形式及程序
利润分配政策对企业意义
在企业利润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好留存与分红的比例,是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企业与股东等关系的关键。正确的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对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分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对外再筹资能力。
第二,分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市场价值的大小。
利润分配政策影响因素
(1)法律因素①资本保全②企业积累③净利润
④超额累积利润
(2)股东因素①控制权②避税③稳定收入
④逃避风险
(3)企业因素①盈余的稳定性②资产的流动性
③举债能力④投资机会⑤资本成本
⑥债务偿还需要
(4)其他因素①债务合同约束②通货膨胀
股利政策类型
(1)剩余股利政策
(2)固定股利政策
(3)固定股利支付比率政策
(4)低正常股息加额外股息政策
四种股利政策比较见表8-7
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是指企业在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即投资机会的预期报酬率高于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时),根据目标资本结构的要求,将税后净利首先用于满足投资所需要的权益资本,然后将剩余的净利润再用于股利分配。
固定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政策是指企业在较长时期内都将支付固定的股利额,股利不随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动。只有当企业预期未来收益将会有显著的、不可逆转的增长时,才会提高股利发放额。
固定股利支付比率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比率政策是指企业每年不是按固定的股利支付额,而是按固定的股利支付比例从净利润中支付股利。在这种股利政策下,由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当盈利状况好时,股东股利也相应地增加;反之,当盈利状况不好时,股东股利也会相应地下降。
低正常股息加额外股息政策
这一政策要求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每年只支付数额较低的股息。在企业经营业绩非常好时,除定期股息外加付额外股息。这一政策的优点是:定期股息可消除投资者内心的不确定性,额外股息增加股东对企业的信心,同时给企业比较大的弹性。
表8-7
股利支付形式及程序
现金股利
财产股利
负债股利
股票股利

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是指以现金支付的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主要方式。企业支付现金股利除了要有累计盈余(特殊情况下可用弥补亏损后的盈余公积金支付)外,还要有足够的现金。因此,企业在支付现金股利前需筹备充足的现金。
财产股利
财产股利是指以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支付的股利,主要是以企业所拥有的其他企业的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
负债股利
负债股利是指企业以负债支付的股利,通常是以企业的应付票据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不得已情况下也有发行企业债券抵付股利的。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实际上是现金股利的替代,这两种股利方式目前在我国企业实务中很少使用,但并非法律所禁止的股利支付方式。
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指企业以增发的股票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股票股利并不直接增加股东的财富,也不会导致股东持股比例的改变。从会计角度来看,股票股利只是表现为股东权益中留存收益的减少和股本与公积金的增加,并未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也未增加企业的财产,所改变的仅仅是股东权益的构成。
利润分配程序
依法上缴所得税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提取法定公积金
提取公益金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依法上缴所得税
企业的利润首先要依据国家税法,按规定的税率上缴所得税,这是利润分配的第一层次。企业所得税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扣除,是一项重要的现金流出,对企业营运资本的周转和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大的影响。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如果企业的亏损较大,用税前利润在五年的限期内抵补不完,就转由企业税后利润弥补,以确保企业简单生产的进行,并为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
提取法定公积金
我国财务制度规定,无论何种企业,税后净利润在扣除上述项目后都必须按10%计提该项公积金,故称之为法定盈余公积金。但若企业的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后可以不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金。但企业用盈余积金转增资本金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余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提取公益金
公益金是企业在税后利润中计提的用于购置或建造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资金。企业的公益金应该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以后,支付优先股股利以前计提,其提取比例或金额可由企业章程规定,或由股东会议决议确定。国家有关法规规定了提取比例的,应按其规定。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在弥补亏损、提留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后,才能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净利润扣除上述项目后,再加上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即为可供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应以各投资者投资额的数额为依据,每个投资者分得的利润与其投资额成正比。股份有限企业原则上应从累计盈利中分派股利,无盈利不得支付股利,即无利不分。但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抵补亏损后,为维护其股票信誉,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也可用盈余公积金支付股利。但这样支付股利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第八章小结】
收入是企业生产成果的货币表现,要全面理解和掌握销售收入的预测、计划和日常管理方法。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利润预测是利润管理的重要环节,进行利润预测,常用的有本量利分析法等根据测算的结果,编制利润计划并组织实施。利润分配是一个重要问题,要认真学习和理解利润的分配原则和分配程序,并具体掌握股份制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和支付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第二章       理财观念
第三章       筹资管理
第四章       流动资产管理
第五章       固定资产管理
第六章       对外投资管理
第七章       成本费用管理
第八章       收入与利润管理
第九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收入与利润管理(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