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Firm Growth)分析(ppt)

  文件类别:市场分析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02K

  下载次数:176

  所需积分:4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企业成长(Firm Growth)分析(ppt)
企业成长(Firm Growth)分析
什么是企业成长?
企业生存:破产、被兼并收购
企业发展:产量增加、规模扩大、范围扩大、产品更新、组织变革、制度创新(数量增长、质量提高、制度变迁)
企业成长是一个艰苦的创业过程。松下幸之助早年创办松下电器公司时,是靠100日元起家的。
无数企业不能长期生存
什么是企业成长的因素、途径、机制、规律
第一节 企业成长分析历史概要
一、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分工的规模经济性决定企业成长,市场范围限制分工
企业成长的早期分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及其著作《国富论》。他认为,企业作为一种分工组织,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获取规模经济的利益,分工使更高的产量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因此单个企业的成长与分工的程度正相关。同时,随着分工的自我繁殖,新企业会不断形成,因此一国经济中产业和企业的数量也与分工的程度正相关。同时,他又指出这种作用不是无限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进程受到市场发育和市场规模的制约,因为正是交换的力量为劳动分工提供了可能,劳动分工始终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就此,形成了亚当·斯密的“市场范围限制劳动分工”的著名论断,即“斯密定理”。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市场均衡决定企业成长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就是企业规模调整理论,企业成长的动力和原因就在于对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追求。企业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只是作为一个生产函数,作为一般均衡理论的一个组件,企业内部的复杂安排均被抽象掉.“代表性企业”概念排除了实际企业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别,因此该理论中不存在独立的企业成长理论。企业成长就是企业调整产量达到最优规模水平的过程,或者说是从非最优规模走向最优规模的过程。
在新古典理论中企业成长的基本因素均是外生的,如果企业面临的成本或需求曲线变动了,企业就会扩大规模。成本变化的原因通常来自技术变革或要素价格变化;需求变化则是由于收入变化或偏好变化所致。
三、产业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从被动性企业到主动性企业
贝恩(Bain,1959)针对“斯密定理”的逻辑矛盾,在吸收和继承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SCP分析范式。该范式成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企业竞争行为和市场效率的主要工具。他认为,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完全竞争模型缺乏现实性,企业之间不是完全同质的,存在规模差异和产品差别化,而产业内不同企业的规模差异将导致垄断。
后来,马里斯(R. Marris,1963,1991)以经理控制型企业为考察对象,对新古典经济学有关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进行了质疑,他以稳态方法论(steady-state methodology),即考察长期的增长趋势、所考察系统中所有的企业特征都被假定为在长期内以一稳定的速度增长,从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及其结合视角建立了一个经典的企业增长最大化模型。
四、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企业边界的扩展
在科斯等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企业成长就表现为企业功能的扩展,即企业把一些以前通过市场进行的交易活动纳入企业内部进行,也就是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分析企业成长因素也就是探讨决定企业边界的因素。因为企业组织是市场机制的替代物,市场交易费用与组织协调管理费用相等的均衡水平确定了组织的边界,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考虑是企业成长的动力。企业的边界可以分为纵向边界、横向边界、多样化经营边界,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主要分析纵向边界的扩展。
五、演进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
以纳尔逊(Nelson)、弗里曼(Freeman)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演进经济学理论,吸收了奥地利学派、制度经济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熊彼特主义以及管理主义和行为主义等众多西方经济学流派的观点,其中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它充分接受了 达尔文生物演进论的核心-“自然选择”这一思想,认为经济中的情况与自然界相似,企业(生物学中物种的类比物)在市场上也存在相互竞争,赢利的企业将不断增长扩大,不赢利的企业将收缩衰落直至被淘汰出局。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以扩大自己的优势和在市场中所占据的份额,因此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纳尔逊和温特,1997)。这一点决定了市场经济必然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均衡只可能是暂时的而不可能是长期的。
1、主要研究内容
演进经济学的研究焦点是经济变迁,从经济当事人的学习活动、对潜在获利机会的发现和实施、以及环境中的淘汰机制这三个方面入手,考察技术变迁、组织创新及经济转型。
演进经济学将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有机体,从以下三方面对经济组织行为进行分析:(1)解释经济组织的动态过程, 研究经济组织“从哪儿来?”,随着时间推移,又将怎样变化?(2)分析经济组织产生的随机因素及其作用过程,(3 )分析在淘汰机制中“生存”下来的经济组织维持其连续性的内在力量(Nelson,1995)。
2. 基本假设
(1)正利润假设或赢利可能性假设
不确定性使利润最大化假设下的理性计算十分困难 
(2)有限理性假设
(3)企业的能力团队性质假设
(4)企业的目标是取得竞争优势
(5)组织能力是异质的
组织能力是指由经济当事人的个人能力构成但又大于个人能力的简单总和。不同能力的经济当事人在组织的“共同知识”基础上形成一个“能力团队”,这就是演进经济学所认识的企业性质。组织能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具有异质性和不可竞争的核心能力,体现在企业的组织资本。二是具有同质性和可竞争性的附属能力 。
3. 企业的演进:核心能力的积累和扩张
(1)企业边界的确定   企业的能力团队理论强调的企业核心能力及其活动只产生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在市场上无法购买到。但是,仅从企业核心能力及其产生的赢利可能性来解释企业的“生存”,也难以界定一个明确的企业边界。演进经济学认为,企业通过市场提供的通道获取与其相互补的其他企业的能力(包括企业之间的非正式信息交流和正式的合作研究与开发等活动中的能力互补),使其成为企业的附属能力。然而企业的附属能力的形成又取决于两个企业在进行能力互补时的特定交易成本和拥有附属能力后产生的成本。因此,从能力观点看,企业的边界部分地取决于在企业内部形成附属能力和以合约形式从其他企业购买附属能力的相对成本(Langlois, Roberterson, 1995)。

(2)企业边界的变迁
由于企业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将产生大量的学习机会,企业能力会得到提高和扩张,呈现出两种演进方式:
第一种是从能力的供给方面看,表现为潘罗斯式演进。即作为一系列不可分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组成的能力束的企业,其成长是由这些能力的过剩引起和推导的(Penrose, 1959)。
第二种是从能力的需求方面看,表现为熊彼特式演进。为了实现新发现的获利机会,企业家除了克服心理或文化上的障碍之外,还必须克服信息或能力上的障碍,即企业家必须对与创新相关的能力所有者进行劝说、协调和交流信息,打破已形成的不利于创新的组织惯例,以改变他们的活动,形成新的组织能力。企业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付出的成本,又称为动态交易成本(Langlois, Robertson, 1995)。企业家一旦付出这种动态交易成本,就获得了创新所需的能力,或者创新取得成功、推动了企业成长。
(3)核心能力积累与企业成长
如果把潘罗斯式演进和熊彼特式演进结合起来,就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能力获得和增加的过程。如图,回路1表明企业内部能力的内生性增长过程。从回路1开始, 首先是企业对市场中潜在获利机会的创新性反应,通过实施“新组合”,形成了新的获利机会,吸引了新消费者和“进入者”从而改变了市场环境,各个企业相互竞争和合作在市场中形成了一个外部能力网络,用回路2表示。回路2形成之后,市场对企业进行反作用,即企业利用这个网络,挖掘出所需的能力,形成新的能力,同时力图避免被其他企业“淘汰”掉, 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比安奇(Bianchi,1995)指出,这种“企业能力图”的形成取决于在市场和企业内部能否形成有效的激励结构。与不同的激励结构相适应的是不同的学习性质、路径依赖性和选择机制的性质,进而决定了企业的不同的演进路径(Teece, Rumelt, Dosi, Winter, 1994)。
六、潘罗斯和其思想发展者的企业内生成长理论
1. 企业异质性假说
潘罗斯(Penrose,1959)认为企业就是由一系列生产性资源组成的集合,这些资源包括土地、机器、设备、工人和经理等。每个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尽管企业有相似的资源,这些资源提供的服务『这是她特别强调的企业成长因素』依赖于使用它们的历史、过去的经验和当前企业的运营等等,后者在各个企业之间是不同的。而利用特别机遇的能力、甚至分别机遇的存在,都取决于上述历史因素,这些因素赋予每个企业独特的生产性机遇。
2. 分析框架
潘罗斯始终以单个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决定企业成长的因素和企业成长的机制,建立了一个“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具体涵义如下:
(1)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是决定企业能力的基础。企业内部物质资源所能提供的服务及其质量,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知识拥有量,二者共同创造每个企业特有的“主观”生产机会。组织学习和知识积累会提高企业的资源积累率,资源及其服务的积累又为组织学习创造了一个基础。潘罗斯特别强调团队作业的经验积累,认为它是企业内部合作和协调的基础,可看作是企业的组织资本。因此,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管理团队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这些资源决定了企业的管理能力。
(2)企业能力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方式和界限
企业能力的关键是管理能力,它是限制企业成长率的基本因素,现在通常把管理对企业成长的关键性约束作用称为“潘罗斯效应”。企业在某时点所需的管理能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现在规模下经营所需要的,另一部分是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投资计划和人力资本等扩张行为时所需要的,通常这要视新产品和扩张情况而定。
管理资源不可能通过市场交易而获得,它是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经验和能力。管理活动就是试图最有效地利用企业拥有的资源。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所有其它资源所能提供的生产性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最终制约企业成长的速度。
第二节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是有生命的。企业的生命过程表现出阶段特征,通过分析每个阶段的特征和问题,可以为企业谋求长期生存提供依据。
美国经济学家爱迪斯(Ichak Adizes)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一书中,比照人的一生,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期等10个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特点。
一、爱迪斯企业生命周期示意图
二、企业成长的极限与大企业病
1、企业成长极限
企业家极限:企业家能力衰减
市场极限:市场容量限制、过度竞争、替代品出现、消费偏好改变
技术极限:技术决定经济规模、技术进步淘汰落后设备
管理极限:管理内容多样化、管理协调复杂化、管理层次化、利益多元化
员工素质极限:员工老化、组织老化
自然资源极限:自然资源或原材料供应枯竭
2、大企业病
在企业成长进入成熟期后,在行业中往往规模巨大,如果不能及时超越,就会产生大企业病。主要症状有:
机构臃肿,官僚主义盛行
企业内部相互扯皮,本位主义严重
企业家精神泯灭,缺乏进取,战略保守
形式主义泛滥,会议繁多,效率低下
真实信息传递困难,“听话者”吃香
名门意识强化,过分自信,对环境的反映迟钝

三、超越极限与企业持续成长
1、不断超越极限而获得持续成长
2、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能力
培育核心竞争能力
提高快速反映和应变能力
保持高盈利能力
形成组织学习能力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积极的公关和应付危机能力
顾客导向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3、资本市场与大企业持续成长
根据企业成长的驱动力,可以分为需求拉动、投资推动、创新驱动三个阶段,资本市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促使企业走向公众化、国际化。
第三节 企业的纵向一体化
一、纵向一体化的实质
1.生产的纵向链条
生产的纵向链条vertical chains ,反映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加工顺序(价值链)
相对于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包括上游upstream、下游downstream和支持性服务
企业的纵向边界取决于两种决策:
make or buy ,决定后向一体化(向上游发展)的程度
use or sell,决定前向一体化(向下游发展)的程度

其实是使用市场程度的决策,企业的周围存在许多(市场厂商)market firm,纵向一体化与“使用市场”using the market之间具有替代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使用市场的优点和缺点,帮助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的决策,确定合理的纵向边界。下面是企业边界的交易费用解释

2.使用市场的优点
1)专业化的市场厂商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
条件:市场足够大(斯密定理: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如教师的专业化
市场具有竞争性(否则会出现“纵向价格压榨”vertical price squeeze)
2)专业化的市场厂商可以积累核心能力,提供稳定的高质量产品
“累计规模经济”:特殊的装置成本setup cost,如万向节;学习效果,如麦肯锡
3)专业化的市场厂商接受市场的约束和激励,创新的积极性更高
相对于厂商内部的一个部门,市场竞争促进市场厂商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的努力。原因有
共同成本joint cost 和团队生产使组织内部的权责利关系不清
代理成本(员工懈怠导致的低效率)agency cost 难以彻底消除,减少它需要加强管理控制,并产生成本
影响成本influence cost,为了影响组织内部的资源和利益分配而发生的成本,包括有关活动成本、错误决策造成的成本以及对其他部门的消极影响成本,也可称为关系成本或内部寻租成本
公平成本,在组织内部更需要公平,会对效率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教授的论文产量差别有50倍,但工资差别不可能如此之大。工资结构压榨导致最有创新能力者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在企业内部尽量“模拟市场”,将部门置于市场力量之中。
3.使用市场的缺点
1)生产和市场流通的各个链条的协调问题
流水线需要不间断运行,市场却是波动的,会造成“瓶颈”。
有时独立厂商之间的契约协调比内部的控制协调成本更高,这主要取决于生产流程的“设计属性”。协调性要求越高,越应该内部统一控制
2)商业秘密问题
商业秘密是厂商市场优势的源泉,一旦泄露,会是厂商在竞争和谈判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但在市场交易中往往需要涉及厂商之间的内部信息,为了保守秘密,有时需要放弃合作转而内部生产
3)交易费用问题
交易费用(交易成本)是指为市场交易而谈判、制定和执行契约的成本(时间和各种费用)。
二、交易费用与纵向一体化
1.市场交易、契约、交易费用
市场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和交易对象的特殊性(资产专用性)决定了有多种交易治理方式(Oliver Williamson)。
契约是对交易条件和内容的共识。它用来保证交易的成功并保护当事人不受机会主义行为的损害。
威廉姆森把契约和交易的治理结构分为:
古典合同——市场治理(如标准产品的交易)
新古典合同——三边治理(开放式规定和第三方仲裁,不经常发生的、有一定专用性的产品交易,如定制设备、工厂建设)
关系合同——双边治理或一体化治理(重复率高、专用性强,采取长期契约、战略联盟或干脆一体化)
可见,随着交易费用提高,交易的契约和治理结构在发生变化,最终会导致纵向一体化。

以资产专用性为例,随着专用性程度的提高,通用性降低导致机会成本下降,资产转移用途的损失可能性增加。因此,进行专用性投资的一方必须防范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防止被对方套牢hold-up。方法就是选择合理的交易治理结构。
2.完备契约与不完备契约
契约促进交易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契约的完备性。
完备契约complete contract 规定了交易进程中当事人的全部责任和权利,可以消除机会主义行为,但很难达到。
不完备契约 incomplete contract 含有开放式或含糊内容,没有完全描述各种可能的事件和相应的权责利关系。几乎所有的契约都存在某种不完备性。因为:
1)当事人的有限理想
2)难以详细确认和衡量当事人的权利、责任和行为
3)信息不对称:隐蔽信息——逆向选择;隐蔽行动——道德危险(如保险案件)
3.契约法的作用
完善的契约法(合同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完备契约的缺陷,促进交易的进行。如规定一些标准条款,明确法律责任。
但契约法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
1)契约法的一般性规定难以指导具体的交易;
2)通过法律诉讼履行契约的成本高昂;(直接成本、时间成本、间接成本——商业关系和品牌)
契约的不完备性必然加大交易费用
4.关系专用性资产与交易费用
(1)关系专用性资产 relationship-specific assets
关系专用性资产是指投资于支持某项特定交易的资产。其基本特点是转移用途或交易对象需要付出代价(损失效率或追加投资,如专门人才)
关系专用性资产是通过相应的投资形成的,提高了生产率,但造成了资产专用性。分为:
地点专用性:只能在特定位置发挥作用,如码头,别墅
物质技术专用性:工艺技术特点导致只能用于特定的用途,如特定的生产线
人力资本专用性:在专门领域积累的技能和经验,如经济学家等专家
项目投入专用性:在特定项目上特定的投入,如房地产开发商

威廉姆森认为,在关系专用性资产形成的前后,交易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在关系专用性资产投资前,当事人可以有多种选择,交易关系具有投标状态的竞争性特点。在关系专用性资产投资后,投资被“锁定”或“套牢”在特定交易关系中,交易关系变为少数当事人之间的讨价还价状态,不信任和不合作随之出现。
如业主在工程招标结束后被套牢,“低价买进”策略,钓鱼项目
投资者在优惠政策吸引下被套牢,如开发区
所以,对关系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决策,也即契约谈判和决策过程双方都十分慎重。
(2)租和准租 rent and quasi-rent
租指投资决策时(专用性投资沉淀前)的经济利润,在竞争条件下趋向于零。
租=收入—其他成本—事前专用性投资的机会成本
准租指投资决策后(专用性投资沉淀后)的经济利润,由于资产专用性使其机会成本降低,所以准租大于零。
准租=收入—其他成本—事后专用性投资的机会成本
可见,吸引进入交易关系的最低价格(收入)高于阻止退出交易关系的最低收入,一旦关系专用性资产形成,准租就成了双方讨价还价争夺的“馅饼”
(3)要挟问题 holdup problem和交易费用
要挟问题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另一方由于关系专用性资产的弱点而剥削后者。实质是准租的重新分配。
要挟问题的存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加了交易费用
提高契约谈判的难度,增加重新谈判的次数
增加改善事后讨价还价能力的投资
不信任和不合作
降低对关系专用性资产的投资积极性,如牺牲效率,增加资产的通用性
5.交易费用与纵向一体化
由于关系专用性资产导致的要挟问题使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提高,随着资产专用性水平的提高,厂商会倾向于选择纵向一体化来组织生产。
纵向一体化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并可以缓解要挟问题。因为:
1)组织内部的行政力量和权威关系具有更加灵活、有效的治理机制 governance mechanisms
2)当事人之间的重复关系可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3)组织内部的文化和价值力量可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高层管理的任务是在组织内部平衡竞争性行为和合作性行为,使团队既有效率,又有凝聚力。
三.纵向一体化的边界
1.使用市场与纵向一体化的权衡
在特定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下,使用市场与纵向一体化的替代关系取决于权衡各自的利弊得失,因而使企业的纵向边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1)技术效率:由生产过程的技术特征决定的成本水平,最高的技术效率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
2)代理效率:由交换过程的治理特征决定的协调、代理和交易费用水平,最高的代理效率在这些组织成本的最低点
3)经济化。技术效率与代理效率往往是矛盾的。整体而言,使用市场可以提高技术效率,但会牺牲代理效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代理效率,但会牺牲技术效率。威廉姆森认为,纵向一体化的最优边界存在于生产成本与组织成本之和最低的地方,这时实现了经济化。
经济化分析的一般性结论
a.如果产品的规模经济效果显著,则利用市场的优势明显economies of scale hypothesis。如资本、技术密集的大规模生产产品不宜纳入纵向一体化;
b.当企业产品的市场规模扩大时,纵向一体化的益处增加firm-size hypothesis。如市场占有率高或产品线多的厂商,纵向一体化的可能性更大;
c.资产专用性越强,纳入纵向一体化的好处越多asset-specificity hypothesis。(如保险销售员的使用)
2.资产所有权控制与纵向一体化
格罗斯曼和哈特S.Grossmsn and O.Hart从资产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residual rights of control出发,对“生产或采购”决策进行了不同的分析。
不完备契约——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成为必要),即保留没有在契约中明确的各项权利。因此,决策权分为两类:不可核实、不可缔约的关系专用性资产投资决策;可以核实;可以缔约的操作决策;纵向一体化决策实际上是前一类决策权(即剩余控制权)的归属决策。
1)非一体化(使用市场):各自保留所有权,就操作决策达成契约;
2)前向一体化:上游单位拥有下游单位的资产所有权;
3)后向一体化:下游单位拥有上游单位的资产所有权;
究竟应该如何组织生产呢?
格罗斯曼和哈特认为,拥有所有权有利于在准租分配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激励关系专用性资产投资,增加生产效率和利润总额。因此,所有权应该归属于投资对利润影响较大的一方,即在关系专用性资产投资方面有优势的一方。控制关系专用性资产的程度(所有权的分配)决定了纵向一体化的水平。
该理论的价值在于把关系专用性资产的所有权作为纵向一体化的核心,如制造业厂商通过拥有专用工具和模具的所有权,然后由独立厂商生产,就可以实现有效率的生产组织(纵向一体化与市场结合)。
另外,在人力资本专用性为主的情况下,纵向一体化就难以通过所有权转移来实现。
3.市场不完善与纵向一体化
以上的理论分析都没有认真考虑市场结构和竞争对纵向一体化的影响。现实中,纵向一体化与市场结构、垄断和竞争策略有很大关系。
1)纵向一体化可以消除不完全竞争的不利影响
如处于垄断地位的啤酒分销商可能压低小的啤酒厂的批发价格,使其均衡产量降低,导致社会福利降低。纵向一体化可以是产量提高到纵向链条利润最大化的水平。
2)纵向一体化可以实现价格歧视
差别定价的条件是市场之间不可以倒卖。否则,可以向弹性较高的市场前向一体化,降低最终产品价格。同时保持在缺乏弹性的市场高价销售。
3)纵向一体化可以防止市场进入或回避封阻
纵向一体化可以占有稀缺输入品的供应,或拥有加工与销售渠道,从而防止进入或回避封阻。如20世纪初的美国钢铁公司垄断铁矿资源。
4)纵向一体化可以获取信息
在组织内部信息的可得性、可靠性、及时性较高
4.政策驱动与纵向一体化
在特定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体系下,厂商可能产生纵向一体化的驱动。如节约税金,逃避监管,增加配额,行政驱动等。
5.其他可能性:混合方法
在现实中,厂商可能采取使用市场和纵向一体化两个极端 之间的某种混合方式来组织生产。
1)渐变一体化:生产和采购同时存在
一个厂商往往同时使用市场和纵向一体化,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罐装厂;通用汽车的市场研究部门;埃克森和壳牌的原油生产;房地产开发商的施工、装修、销售部门
好处:用较少投资扩展上下游的通道;用内部渠道的信息帮助外部谈判(不可用失真信息);用外部效率威胁和激励内部渠道;防止外部渠道的要挟。
难题:规模经济;协调产量。
(2)战略联盟和合资企业
9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和合资企业成为独立厂商之间组织复杂商务关系的重要方式,它处于使用市场和纵向一体化之间。其可行性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类似于婚姻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相对稳定、内容松散、逐步展开的合作。
合资企业是战略联盟的特殊形式。
(3)合作关系:日本的分包商网络和企业集团
与英美国家相比,日本的分包商网络给予分包商更多责任,并维持长期关系。
与分包商网络相比,企业集团涉及更加正式的组织联系和控制。如6大企业集团(三菱、三井、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劝业银行)各自拥有超过80名成员,并由一家核心银行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集团内部厂商之间交叉持股,相互进入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实现相互协调。
(4)隐含契约和长期关系 implicit contract and long-term relationship
为了保持未来的长期合作利益,当事人之间没有明示的共识即隐含契约。
隐含契约能够协调交易的原因在于双方都认识到转换关系的成本和损失很大,因而放弃了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
第四节 企业的横向边界
横向边界horizontal boundaries 是指公司提供产品的数量和种类。
为什么现实经济中有些行业是大规模企业占统治地位,另外一些行业则是小公司为主?
经济学家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解释企业合理的横向边界。
1.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产量增加导致平均成本下降的效果,MC小于AC
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 产量增加引起平均成本提高的效果,MC大于AC
平均成本一般是U型变化趋势,也有L型的,所以规模经济是有一定限度的。最佳规模表明企业的最小横向边界,如果规模不经济出现,可以多工厂横向扩张

规模经济的原因:
固定成本的不可分割性和分摊
变动成本的生产效率提高,专业化和分工
存货成本的性质
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人工成本与公司规模的关系
激励和官僚主义的影响
专门化资源分摊过稀
利用规模经济的限制因素:
企业外部:市场容量、市场结构
企业内部:投资能力、管理能力
2.学习曲线与“累积规模经济”
学习曲线 learning curve 也叫经验曲线,指由于经验或专有技术的积累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
成本优势用进步比率 progress rate(累积产量增加1倍时,平均成本的比率)表示。国外学者已经估计了数千种产品的进步比率,平均为0。8。即累积产量增加倍,平均成本下降20
对于学习效果为主的企业,短期的产量波动不会对成本有明显影响,但骨干员工的流动影响很大。
接受新任务或制定新的计划时,应该考虑学习效果对平均成本的影响。
对学习效果的利用必须与产品和行业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
3.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场结构
1)公司规模与公司成长
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大公司比小公司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因此可以推论,公司要生存,就必须扩张规模到一定的水平。
美国经济学家邓恩T.Dunne 等研究了1963年到1982年美国制造业的成长情况,发现大部分企业在开业10年内关闭,生存下来的都占有重要地位。
新开业的企业是当时存在的平均规模的1/3,5年后生存下来的企业规模增加1倍,10年后生存下来的企业规模增加2倍。
可见,企业把规模扩张和市场份额作为战略目标是有理由的。
(2)市场份额与公司盈利能力
随着规模扩张和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直观推论两者可能是正相关的(成本优势、稳定性和垄断势力),并得到美国汽车、香烟行业的实证支持。
表1 市场份额和销售回报率之间的关系
市场份额 销售回报率(ROS)
<10% -0.16%
10%~20% 3.42%
20%~30% 4.84%
30%~40% 7.60%
>40% 13.16%
但是,并不能简单把扩大市场份额作为提高盈利能力的战略措施。
(3)规模经济、公司规模、市场结构
在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追求规模经济会扩大行业集中度,导致市场垄断势力增强。因此,追求规模经济与市场管制往往联系在一起。
(4)“适者生存原则”的实证分析
在不同的行业,规模经济的潜力有很大差别。对一个具体行业而言,适合的规模怎样确定呢?
可以通过成本函数分析;
也可以实证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G.Stigler 提出了“适者生存原则”方法(即分组比较法,可以分析公司成功的许多因素)。在对行业的公司规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计算各类规模公司市场份额的动态变化情况,份额下降的规模相对效率低,份额提高的规模相对效率高。
表2 美国啤酒行业的适者生存测试
产能(千桶)1959 1963 1967 1971 1975 1979 1983
10~100 68 54 36 21 10 10 15
101~500 91 72 44 33 19 13 12
501~1000 30 33 35 32 13 8 2
1001~2000 18 17 18 21 13 11 13
2001~4000 8 10 10 12 12 13 9
4001以上 2 3 4 7 15 20 23
资料来源:Elzinga,k.j.: The Beer Industry,1990
当然,在有效规模组内部,盈利能力的差别可能受到管理效率的影响。

第五节 范围经济与多样化经营
1.范围经济及其来源
范围经济 economies of scope 指企业经营活动的多样化带来的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效果。
范围经济可以用相对于独立经营的总成本水平来定义:
如果TC(Qx , Qy) < TC(Qx , 0) + TC(0 , Qy) ,则存在范围经济。
经济学家对范围经济的来源主要有4种解释:
(1)营销经济性:多样化经营可以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分摊营销费用;
(2)购买经济性:对各种投入品的大量采购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得到优惠;
(3)品牌效应和“商标保护伞”:使优良品牌和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得到广泛应用。注意品牌认同和品牌冲突问题。如杭州“金松”
(4)研究与开发的外溢效应:研发成本具有共同成本特点,技术和经验有积累效果
(5)“杠杆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技术或能力得到应用和推广。与此有关的是“杰出的通用管理逻辑”。
2.公司多样化经营程度的实证研究
多样化经营程度及其动态变化
理查德、鲁姆特公司收入结构研究了美国公司的多样化程度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
单一业务公司 single business 是指95%以上的年收入来自于单一活动或行业的公司;
主导业务公司dominant business是指70%到95%的年收入来自于主营业务;
相关业务公司related business是指主营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低于70%,同时有其他的业务与主营业务相关;
不相关业务公司unrelated business是指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少于70%,而且没有大量的相关业务领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联合企业。
表3 股份有限公司多样化经营的一般趋势:1949-1969
资料来源:Rumelt,R.,Strategy,Structure,and Economic Performance,Boston: Division of Research,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74.
G.F.davis 等利用熵 entropy (公司收入的行业分布)来衡量多样化水平。发现财富500家大公司熵的平均值从1980年的1.00下降到1990年的0.67。表明公司的多样化程度降低。
3.公司多样化经营的动因分析
1)追求范围经济:没有实证支持。丹尼尔、内桑森 D.A.Nathanson 等认为,理论上看,高的产品相关性(类似的生产技术或工艺)和市场相关性(类似的顾客)有利于实现范围经济。假设多样化经营是为了追求范围经济,则多样化经营应该具有显著的高相关性(产品或市场)特点。他们对180多个大公司的研究发现,多样化经营的公司并不具有上述特点。
2)财务协同目标: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多样化经营可以平滑公司的现金流,降低业务波动的财务风险
3)节约交易成本:范围经济为什么不能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主要是受制于交易费用的限制。但是,多样化经营的管理成本也十分显著。
4)追求管理者目标:通过多样化经营维持和加强经理人员的地位。如对付敌意接管,追求公司增长,保证公司稳定。
4.多样化经营公司的绩效分析
许多学者对多样化经营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公司的财务数据、公司股票价格、长期经营效果等方面都有研究。总体的结果显示多样化经营的利益来源并不明确,广泛的多样化通常导致业绩下降。
迈克尔、波特研究过33个多样化公司在1950——1986年所进行的兼并收购活动,发现1/3的最后被剥离。进入新领域的收购有1/2被剥离。
它总结的多样化战略成功因素包括:
行业吸引力;收购成本;收购方的能力;

企业成长(Firm Growth)分析(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