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光纤光缆市场分析

  文件类别:市场分析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20K

  下载次数:71

  所需积分:4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国内光纤光缆市场分析
国内光纤光缆市场分析   光缆作为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是信息传递的物理载体。从网络容量需求的增长来 看,在1990到2000年的10年间,全球PSTN话音量增加了12%,互联网上的数据业务更是呈 爆炸性增长趋势,带宽需求的快速增长是光缆建设升温的决定性因素。   技术进步是使光缆进入商用化的前提。从物理介质看,目前电缆构成的传输网依然 占据了70%左右,而光网络只占30%;但是从传输能力来看,全球60%~80%的电信业务却是 经由光网络传输的,而且,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加强,传统的电缆网络将逐步被光网络所 取代,从运营商的投资来看,传输网的新建内容基本上是光网络的建设。   与需求增长同步的是竞争的日趋激烈,虽然在电信市场光缆投资依然保持一定的增 长,但在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却不断降低,主要原因在于竞争的加剧导致价格的一路下滑 。 一、市场环境   1.国际环境   2001年5、6月间华尔街的分析认为:欧美电信运营商大规模铺设光缆传输系统,而 实际业务增长的速度却远赶不上网络规模扩张的速度,光纤网络实际的利用率不足10%。 该报道成为电信资本市场出现动荡的导火线,本来便已泡沫丛生的欧美电信业形式更是 急转直下,NASDAQ综合电信指数下跌60%,电信运营商再想从资本市场获得大规模投资希 望渺茫。   电信运营市场的整体低靡直接影响了传输系统的投资,在国际电信市场,光纤光缆 市场进入了供远大于求的局面。Verizon、西南贝尔、AT&T等相对财务状况较好的电信运 营商纷纷削减投资,2002、2003年美国整个电信传输市场的投资增长率均为30%左右。我 们知道传输系统中传输设备与光缆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光缆而言,传输设备的 增长比较平稳,因此光缆投资缩减的比率还高于上述数字。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光缆生产巨头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亚洲(特别是中国与印度) ,并进行裁员等结构调整。在亚洲市场他们低价消化库存,并引发了国内光缆价格的“雪 崩”。   2.国内环境   受美日韩等企业在国内低价倾销及本身产能过剩的双重影响,目前国内光纤光缆市 场的整体情况是供大于求,光缆价格一路走低,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成本价。如下图1。   生产能力的增长远远超出电信市场需求的增长是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客观的 说2001年前后,由于受本国光缆市场需求饱和的影响,大量美、日、韩光纤光缆企业将 目光投向中国,中国市场成为他们转嫁财务危机、消化过剩产能的主要场所。在中国市 场,这些企业采用低价倾销方式大幅度压低光纤光缆价格,加速了国内电信市场光缆价 格的下滑。 2003年7月商务部做出了针对美日韩企业的反倾销立案决定,如果最终反倾销能够实施, 将对目前的光缆市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是,供需之间的矛盾并不会因为反倾销的实施而被消除(只能起到消除眼前最重 要的影响因素,并延缓价格下降过快趋势的作用),国内的光缆企业从深层次来讲还需 要做更多的事。欧美和日本也存在严重的供求矛盾,但是他们的光缆市场并没有出现类 似国内的价格崩盘现象,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两个市场竞争方式的不同。国内很多产 业包括光缆市场,最终竞争的手段往往是简单的、恶性的价格战,光缆供应商往往考虑 自身的、短期的利益居多而忽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从深层来讲,要拯救国内的光缆 行业,最终还需要规范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光缆供应商除了要反对不正当竞争外,更 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业行为,用更市场化的操作方式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避免盲目 的竞争。   2004年光缆的价格将继续走低,在未来的2~3年内,国内电信市场光缆的平均价格仍 将维持在略高于成本线的水平,光缆企业将面对长期的微利甚至不赢利的局面。 [pic] 图1光缆价格走势(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2001年原电信拆分带来了多元竞争局面,各运营商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纷 纷加快了骨干网的建设,由此带动了国内光纤光缆市场的增长;但随后的2002年,国内 电信运营商投资开始下降,市场也开始萎缩。2003年,国内电信运营商骨干网建设降温 ,光缆建设向城域网、接入网渗透,这一趋势在2004年将继续延续。 二、市场容量   国内光纤光缆市场在绝对的需求量上存在一定的增长,但增长率逐年降低。与光纤 光缆市场需求增长不同步的却是运营商投资的平稳。   2003年电信运营市场对光缆的需求量为1450万芯公里左右,200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 1600万芯公里,增长率为10%左右,也是历年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而对比一下运营商的 投资,2003年电信市场光纤光缆的投资(不含施工和安装的费用)为42亿人民币,2004 年这个数字为42.8亿人民币,增长率只有1.9%左右。   2004年各运营商光缆建设公里数比例及投资比例如下图2。 [pic] 图2 2004年电信运营商光缆建设公里数及投资比例(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从建设内容来看,各运营商侧重点不尽相同。   中国电信   建设重点为南方城市的城域网、接入网(光纤接入)及北方九省的骨干传输网。   中国网通   建设重点为北方九省的省内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南方骨干网。   中国移动   建设重点为城域网及长途骨干传输网络。   中国联通   建设重点为省际长途骨干网及城域网。   中国铁通   建设重点为沿铁路干线的长途光缆骨干网,各地城域网。   四、光缆的供应   截止2003年底,国内生产光纤、光缆的厂商有170家左右。国内厂商2002年、2003年 光缆生产量分别为2800、3500万芯公里,两年增长率分别为40%、25%。预计2004年国内 光缆的供应量将达到4100万芯公里,比2003年增长17%。   对比2002年和2003年的需求量,可以看出:国内光缆市场的供求比例始终保持在2~ 3:1左右。2004年这种情况将延续,但绝对的光缆生产量增幅将降低8个百分点。这和光 缆厂商经营策略的变化有关。   面对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目前国内的光缆制造商们普遍的应对策略包括:   整合产品线,体现企业产品核心优势;   削减产量,清理库存;   企业结构调整,包括外部合整合及内部裁减;   调整营销计划,等待市场复苏;   开始注重国际市场开拓,并将目光转移到非电信领域。   2003年,国内光缆企业生产及销售排名前10的厂商如下图3所示。 [pic] 图32003年光缆市场份额前十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这前十名的厂商垄断了当年76%的市场份额。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国内光缆生产企业的特点包括:   高度集中。光缆生产前十位的厂商垄断了电信传输市场光缆销售的70%以上。   国外厂商与国内厂商并重。在光缆产品的光纤进口方面,美国康宁依然雄居进口光 纤领导地位,约占中国进口光纤市场份额的50%以上,其后是阿尔卡特、藤仓等;同时, 国内厂商产能迅速扩充,开始替代进口。   地域分布不均。主要光缆厂商在长江三角洲一带。 五、分析与结论   1.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未来两年内,电信运营市场对光缆的总体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幅逐渐降低。 预计在2006年前后中国电信市场的光缆需求出现零增长,并在此之后出现负增长。   随着各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长途传输骨干网建设的基本完成,原来占很大份额的运营 商长途骨干网光缆市场需求将先于光缆市场的整体下滑而首先出现萎缩。在此期间拉动 光缆需求量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本地网的建设。   由于国内电信运营商纷纷上市,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迫使其将经营思路从单纯的网 络能力扩张转移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能力扩张上,运营商关注的重点将不再是网络的 容量和能力,而是如何在现有网络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赢利。这种竞争向价值链的 后端转移的情况,本质上是要求电信运营商提高其业务提供及客户服务的能力,而面向 实际业务的城域网、接入网将是网络建设的重点内容,未来数据流量增长最大的区域应 该出现在本地网。   在城市的小区改造中,大量的光缆需求将出现在对原有电缆系统的升级改造上,光 缆将成为城域网的主要传输介质;而在农村地区,随着农村小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也需要相应数量的光缆;在接入网市场,虽然目前仍旧以电缆为主,但光纤直接到户将 出现较大增长。参考宽带发展较好的韩国及日本,光纤接入的用户量增长速度都非常的 高。   在光缆需求仍有增长的条件下,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潜在的问题。国内光缆市场存在 的问题除了价格降低过快外,另一个风险是运营商光缆网络的可承载容量大大超出了现 实的及可预计的网络业务量,而这和欧美市场在出现整个电信行业下滑前的情况是非常 类似的。根据对业务量,特别是数据业务量增长的统计及预测,到2006年,国内对光缆 传输的带宽需求将达到4000Gbit/s~5000Gbit/s左右,是2002年需求的10倍,其中绝大 部分为数据业务需求;而从网络容量的增长来看,目前DWDM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使每对 光纤上承载的容量增长几百倍,换句话说,运营商在不增加光缆建设的基础上仅仅通过 技术改造就已经可以充分满足业务量增长的需求了。如果运营商继续追加光缆投资,将 陷入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的境地,回报率不会高。   2.光纤光缆产业格局急需调整   在一个市场化运作的环境里,墨守成规将导致企业的失败,这是市场竞争的基本规 律。目前国内光缆市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光缆企业的市场化意识不够。由于倾销、 供大于求等因素,导致国内企业拼的是成本和价格,可是任何降价都是有底限的,超过 了这个底限,企业将无任何效益可言,更谈不上投入再生产和研发的资金,产品质量将 很难保证。   既然市场需求的现状如此,就必须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调节市场供应。从行业结构来 讲,有必要对生产光缆的企业进行整合与重组,无论是合并、兼并还是收购,最终目的 是摆脱不适应市场实际需求的盲目的光缆生产现状,让整个行业的供需走到满足市场规 律的轨道上来。国内的光缆企业应该意识到结构调整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调整,延续 传统的地域性的,或者过分强调自身优势的经营策略将导致整个行业的不健康发展,并 最终危及自身的生存。   3.市场竞争趋势   光缆市场的供大于求局面,为光缆厂商的赢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光缆价格竞争成 为目前光缆制造商扩大销售量的唯一方式。但从发展趋势来看,价格竞争的延续将最终 导致对整个行业发展的极不利影响。目前已经采取的光缆成本价公示及对美、日、韩企 业的反倾销措施说明了无论是政府还是生产企业都已经意识到并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光缆的市场价格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供需关系。   综合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在未来光纤光缆行业的市场竞争中,除了有可能被暂时遏 制的价格战之外,竞争的重点将包括:   (1) 成本与质量的平衡能力   价格战的延续在目前还是不可避免的,光缆制造商面对价格的快速下滑首选的措施 还是如何压缩生产成本,但是如果单纯的依靠降低品质(甚至假冒高品质产品)而压缩 成本,则最终又会被市场所淘汰。实现生产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平衡将是应对目前低靡市 场状况的重要措施。   (2) 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   总体来看近两年光纤光缆在技术上没有大的突破,在一个回报率不高的行业里压缩 研发成本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市场需求却会发生变化,光缆制造商通过新产品的研 发开拓新市场是增加销售量的有效手段。在目前高度集中的光缆生产工具行业中,只有 资金相对雄厚,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厂商具备这一实力。   (3) 核心技术的掌握   光纤行业中,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的利润比例是7:2:1,生产预制棒的利润远远 超出生产光纤和光缆,而生产光纤预制棒需要较强的技术和资金储备,这一点又恰恰是 大多数国内厂商所不具备的。向利润获取的上游拓展,而将外围的生产转包给能以更低 成本生产的企业,是那些有能力的光缆制造商面对不利局面的另一有效措施。   (4) 市场开拓能力   电信市场对光缆投资增长缓慢,但需求量却在增长,在继续挖掘电信市场潜力的同 时,向其他行业进行市场拓展是光缆制造商能够采取的另一措施。
国内光纤光缆市场分析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