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内控制度

  文件类别:管理制度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28K

  下载次数:156

  所需积分:5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企业管理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率,保护财产安全,实 现经营方针和目标的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内部控制制度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已被广泛采用,并日趋完善,在企业中发挥 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宏大目标以后,企业的集团化、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由此在客观上显示出建立 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目前,我国正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的 一项重要任务,而现代企业的主要涵义就是对企业实行科学化管理。为此,企业实行有 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有助于达到外延的扩大生产和提高效益的目的。所以建立和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应成为我国企业界的共识。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企业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的制约。如何提升企业内部控制 的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求解程序在哪里,怎样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机制与制度,这 些都是理论工作者和业界人士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本文当下探讨的任务。   一 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发展   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40年代以前;40年代末至70年代;80年 代至90年代;90年代以后。   (一) 40年代以前   在上世纪40年代前,人们习惯用内部牵制这一概念。根据《柯氏会计辞典》的解释, 内部牵制是指:“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 设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 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 交叉控制。设计有效的内部牵制以便使各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而 在这规定的处理程序中,内部牵制机能永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内部牵制机能的执行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①实物牵制。例如把保险柜的 钥匙交给二个以上的工作人员持有,非同时使用这二把以上的钥匙,保险柜就打不开。 ②机械牵制。例如保险柜的大门若非按正确程序操作就打不开。③体制牵制。采用双重控 制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④簿记牵制。定期将明细账与总账进行核对。   内部牵制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设想:①两个或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 机会是很小的;②两个或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 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实践证明这些设想是合理的,内部牵制机制确实有效地减少了错 误和舞弊行为,因此在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内部牵制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有关组 织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控制的基础。   (二)40年代末至70年代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 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 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 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 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此范围广泛的定义及其相应的解释,当时被普遍认为是对认识内部控制这一概念的重大 贡献,因为在此之前内部控制概念从未受到如此的重视。 1958年10月该委员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对内部控制定义重新进行表述,将内 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包括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这 些方法和程序与财产安全和财物记录可靠性有直接的联系。这个控制包括授权与批准制 度、从事财务记录和审核与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的控制、财产的实物控制和内 部审计。   内部管理控制包括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这些方法和程序主要与经营效率和 贯彻管理方针有关,通常只与财务记录有间接关系。这些控制一般包括统计分析、时动 研究即工作节奏研究、业绩报告、员工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   (三)80年代至90年代   80年代以后,西方会计审计界研究的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1988年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55),从1990年1月起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 结构”代替“内部控制”,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 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结构具体包括三个要素,它们是: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   1、控制环境,反映董事会、管理者、业主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和行为。具体包 括:管理哲学和经营作风、组织机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人事政策和程序、 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经营计划、预 算、预测、利润计划、责任会计和内部审计等。   2、会计系统,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归集、分类、分析、登记和编报方法。一 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包括以下内容:鉴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对各项经济业务适 当进行分类,作为编制报表的依据;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使其货币价值能在财务报表 中记录;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以确保它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在财务报表中恰 当地表述经济业务及有关的揭示内容。   3、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它包括:经 济业务和活动的批准权;明确各员工的职责分工;充分的凭证、账单设置和记录;资产 和记录的接触控制;业务的独立审核等。 上述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正式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刚开始人们只是将控制环 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外部因素来看待,但渐渐地人们认识到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 成部分,它是由企业全体职工,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所造就的,是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 体系得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础及保证,因而是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的。二是不再区分会计 控制与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表述内部控制,这是因为西方学术界在对会计控制与管 理控制进行研究时,逐步发现这两者往往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关系的。   (四)90年代以后   进入90年代后,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 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财务 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发起的“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 体框架”,即“COSO报告”,该报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SAS 78),全面接受COSO报告的内容,并从1997年1月起取代1988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 5号》(SAS 55)。新准则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 ,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经营的效果和效率;3符合适用 的法律和法规”。该准则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种成份,它们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1、控制环境,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影响内部人员控制其它成份的基础。包括:   (1)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如是否有商业行为、利益冲突、道德行为标准的行为准则 ;  (2)员工的胜任能力。如雇员是否能胜任质量管理要求;   (3)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如董事会是否独立于管理层;   (4)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如管理层对人为操纵的或错误的记录的态度;   (5)组织结构。如信息是否到达合适的管理阶层;   (6)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如关键部门的经理的职责是否有充分规定;   (7)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如是否有关于雇佣、培训、提升和奖励雇员的政策。   2、风险评估,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来管理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 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包括对外部因素(如技术 发展、竞争、经济变化)和内部因素(如员工素质、公司活动性质、信息系统处理的特点 )进行检查。风险分析涉及估计风险的重大程度、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考虑如何管理 风险等。   3、控制活动,指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单位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 和程序。实践中,控制活动形式多样,可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类:   第一,业绩评价,是指将实际业绩与其他标准,如前期业绩、预算和外部基准尺度 进行比较;将不同系列的数据相联系,如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对功能或运行业绩进行 评价。这些评价活动对实现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非常有用,但一般与财务报告的可靠 性和公允性相关度不高。 第二,信息处理,指保证业务在信息系统中是正确、完全和经授权处理的活动。信息处 理控制可分为两类: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与信息系统设计和管理有关,如保 证软件完整的程序、信息处理时间表、系统文件和数据维护等。应用控制与个别数据在 信息系统中处理的方式有关,如保证业务正确性和已授权的程序。   第三,实物控制,也称为资产和记录接近控制,这些控制活动包括实物安全控制、 对计算机以及数据资料的接触予以授权、定期盘点以及将控制数据予以对比。实物控制 中防止资产被窃的程序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关,如在编制财务报告时,管理层仅仅依 赖于永续存货记录,则存货的接近控制与审计有关。   第四,职责分离,指将各种功能性职责分离,以防止单独作业的雇员从事或隐藏不 正常行为。一般来说,下面的职责应被分开:业务授权(管理功能)、业务执行(保管职能 )、业务记录(会计职能)、对业绩的独立检查(监督职能)。理想状态的职责分离是:没有 一个职员负责超过一个的职能。   4、信息与沟通,指为了使职员能执行其职责,企业必须识别、捕捉、交流外部和内 部信息。外部信息包括市场份额、法规要求和客户投诉等信息。内部信息包括会计制度 ,即由管理当局建立的记录和报告经济业务和事项,维护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方法 和记录。有效的会计制度应是:(1)包括可以确认所有有效业务的方法和记录;(2) 序时详细记录业务以便于归类,提供财务报告;(3)采用恰当的货币价值来计量业务; (4)确定业务发生时期以保证业务记录于合理的会计期间,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披露业务 。 沟通是使员工了解其职责,保持对财务报告的控制。它包括使员工了解在会计制度中他 们的工作如何与他人相联系,如何对上级报告例外情况。沟通的方式有政策手册、财务 报告手册、备查簿,以及口头交流或管理示例等。   5、监控,指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进程,即对内部控制改革、运行及改进活动予以评 价。包括内部审计和与单位外部人员、团体进行交流。 上述五种成份实际上内容广泛,相互关联。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成份的基础;在规划控 制活动时,必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有细致的了解和评估;而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必 须借助企业内部信息有效的沟通;最后,实施有效的监控以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施质量。   二 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对企业的控制,分成两个方面:外部和内部。外部控制是来自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 者的控制。它要维护的是社会公众、债权人、行业和国家的利益。我国重新修订实施的 《会计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 部门有权依法“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这是从会计角度对企业实施的外 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来自企业管理部门的控制。从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视角观察,企业 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不同。   第一,根据权限特征,分为股权控制和经营管理权控制   股权控制,是指企业资产所有者在股权结构中,占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份额,以确 立自己的企业所有者地位,从而获得企业经营的根本决策权。经营管理权控制,是指企 业所有者通过选择经营者和职能管理者来贯彻其意图、落实其目标、维护其利益。   第二,根据控制范围,分为战略控制和经营控制   战略控制是对企业经营范围、经营模式、组织架构、激励制度、重要人事调动和长 期投资所进行的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特点的控制。经营控制是对企业日常经营行为所进 行的控制,其特点是局部性、短期性,如广告宣传,销售渠道建设,品种、价格调整, 物流调度,人员调度等。   第三,根据专业特点和职能,分为人事控制、财务控制、会计控制、生产控制等   人事控制是指通过对人员的录用、调动、考评、晋升、培训、解聘、辞退等形式来 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和利益的维护。   财务控制是对企业的财务资源及其利用状态所进行的控制。其内容包括资本结构控 制、债权债务控制、财务风险控制、存货控制、现金流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和利润控 制,其目的是保证企业经营的安全性...
企业管理内控制度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