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培训教材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物流中心培训教材
物的概念 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物流中所指“物 ”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因此, 固定了的设施等,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 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其与物 流中“物”区别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 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 料,又不能包含在做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 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 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 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 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 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 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 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 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 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批之“ 物”,就是通常所称之物品。 流的概念 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流”的要领和流通概 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 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 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 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 别,主要在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 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流通 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 ”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 成“流”的一部分。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 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 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 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 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 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物流的划分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 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予者是构成 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 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 微观物流:是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 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 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物流的目标 服务目标:物流系统是“桥梁、纽带”作用的流通系统的一部分,它具体地联结着生产与 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物流系统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就 是其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近年来出现的“准时供货方式”、“柔性供货方式”等, 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 快速及时目标:及时性不但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快速、及时 既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现代目标。其原因是随社会大生产发展,这一要求更加强 烈了。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联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时间表系统等管理 和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节约目标: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 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使用价值,所以领先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 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规模化目标:以物流规模做为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以此来追求“规模效益” 。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由于物流系统比生产系统 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于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格式。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 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就是规模优化这一目标的体现。 库存控制目标: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宏观调控的要求,当然,也涉及到物流系统本身 的效益。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 标的体现。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 联结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总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 物流系统的总目的。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运输、储存保管、包装; 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以系统的建立需要有许多支撑手段,尤其是处于复杂的社会经济 系统中,要确定物流系统的地位,要协调与其它系统关系, 这些要素必不可少。主要包括: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和 标准化系统。 物流系统的物资基础要素: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 段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决定意义。这些要素对实 现物流和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主要有:①物流设施;② 物流装备;③物流工具;④信息技术及网络;⑤组织及管理。 不合理配送形式 对于配送的决策优劣,不能简单处之,也很难有一个决对的标准。例如,企业效益是配 送的重要衡量标志,但是,在决策时常常考虑各个因素,有时要做赔本买卖。所以,配 送的决策是全面、综合决策。在决策时要避免由于不合理配送出现所造成的损失,但有 时某些不合理现象是伴生的,要追求大的合理,就可能派生小的不合理,所以,这里只 单独论述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但要防止绝对化。 资源筹措的不合理。配送是利用较大批量筹措资源。通过筹措资源的规模效益来降低资 源筹措成本,使配送资源筹措成本低于用户自己筹措资源成本,从而取得优势。如果不 是集中多个用户需要进行批量筹措资源,而仅仅是为某一、两户代购代筹,对用户来讲 ,就不仅不能降低资源筹措费,相反却要多支付一笔配送企业的代筹代办费,因而是不 合理的。资源筹措不合理还有其它表现形式,如配送量计划不准,资源筹措过多或过少 ,在资源筹措时不考虑建立与资源供应者之间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等。 库存决策不合理。配送应充分利用集中库存总量低于各用户分散库存总量,从而大大节 约社会财富,同时降低用户实际平均分摊库存负担。因此,配送企业必须依靠科学管理 来实现一个低总量的库存,否则就会出现单是库存转移,而未解决库存降低的不合理。 配送企业库存决策不合理还表现在储存量不足,不能保证随机需求,失去了应有的市场 。 价格不合理。配送的价格应低于不实行配送时,用户自己进货时产品购买价格加上自己 提货、运输、进货之成本总和,这样才会使用户有利可图。有时候,由于配送有较高服 务水平,价格稍高;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这不能是普遍的原则。如果配送价格普遍 高于用户自己进货价格,损伤了用户利益,就是一种不合理表现。价格制定过低,使配 送企业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下运行,会损伤销售者,也是不合理的。 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一般的配送总是增加了环节,但是这个环节的增加,可降低 用户平均库存水平,以此不但抵消了增加环节的支出,而且还能取得剩余效益。但是如 果用户使用批量大,可以直接通过社会物流系统均衡批量进货,较之通过配送中转送货 则可能更节约费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直接进货而通过配送,就属于不合理范畴 。 送货中不合理运输。配送与用户自提比较,尤其对于多个小用户来讲,可以集中配装一 车送几家,这比一家一户自提,可大大节省运力和运费。如果不能利用这一优势,仍然 是一户一送,而车辆达不到满载(即时配送过多过频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则就属于不合 理。此外,不合理运输若干表现形式,在配送中都可能出现,会使配送变得不合理。 经营观念的不合理。在配送实施中,有许多是经营观念不合理,使配送优势无从发挥, 相反却损坏了配送的形象。这是在开展配送时尤其需要注意克服的不合理现象。例如, 配送企业利用配送手段,向用户转稼资金、库存困难,在库存过大时,强迫用户接货, 以缓解自己库存压力,在资金紧张时,长期占用用户资金,在资源紧张时。将用户委托 资源挪做它用获利等。 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它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 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合理即合科整理,具 体表现为以尽可能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配送合理化判断标志,是配 送决策系统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尚无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判断方法,以下若 干标志是应当纳入的。 (1)库存标志。库存是判断配送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具体指标有以下两方面: ①库存总量。库存总量在一个配送系统中,从分散于各个用户转移给配送中心,配送 中心库存数量加上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后库存量之和应低于实行配送前各用户库存量之和 。 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量比较,也是判断合理 与否的标准,某个用户上升而总量下降,也属于一种不合理。 库存总量是一个动态的量,上述比较应当是在一定经营量前提下。在用户生产有发 展之后,库存总量的上升则反映了经营的发展,必须扣除这一因素,才能对总量是否下 降做出正确判断。 ②库存周转。由于配送企业的调剂作用,以低库存保持高的供应能力,库存周转一般 总是快于原来各企业库存周转。 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进行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周转比较,也是判 断合理与否的标志。 为取得共同比较基准,以上库存标志,都以库存储备资金计算,而不以实际物资数 量计算。 (2)资金标志。总的来讲,实行配送应有利于资金占用降低及资金运用的科学化。具 体判断标志如下: ①资金总量。用于资源筹措所占用流动资金总量,随储备总量的下降及供应方式的改 变必然有一个较大的降低。 ②资金周转。从资金运用来讲,由于整个节奏加快,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同样数量资 金,过去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满足一定供应要求,配送之后,在较短时期内就能达此目的 。所以资金周转是否加快,是衡量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 ③资金投向的改变。资金分散投入还是集中投入,是资金调控能力的重要反映。实行 配送后,奖金必然应当从分散投入改为集中投入,以能增加调控作用。 (3)成本和效益。总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资源筹措成本都是判断配送合理化 的重要标志。对于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判断侧重点;例如,配送企业、用户 都是各自独立的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则不但要看配送的总效益,而且还要看对社会的 宏观效益及两个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顾及任何一方,都必然出现不合理。又例如,如果 配送是由用户集团自己组织的,配送主要强调保证能力和服务性,那么,效益主要从总 效益、宏观效益和用户集团企业的微观效益来判断,不必过多顾及配送企业的微观效益 。 由于总效益及宏观效益难以计量,在实际判断时,常以按国家政策进行经营,完成 国家税收及配送企业及用户的微观效益来判断。 对于配送企业而言(投人确定了的情况下),则企业利润反映配送合理化程度。 对于用户企业而言,在保证供应水平或提高供应水平(产出一定)前提下,供应成本 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 成本及效益对合理化的衡量,还可以具体到储存、运输具体配送环节;使判断更为 精细。 (4)供应保证标志。实行配送,各用户的最大担心是害怕供应保证程度降低,这是个 心态问题,也是承担风险的实际问题。 配送的重要一点是必须提高而不是降低对用户的供应保证能力,才算实现了合理。 供应保证能力可以...
物流中心培训教材
物的概念 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物流中所指“物 ”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因此, 固定了的设施等,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 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其与物 流中“物”区别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 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 料,又不能包含在做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 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 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 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 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 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 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 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 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 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批之“ 物”,就是通常所称之物品。 流的概念 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流”的要领和流通概 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 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 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 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 别,主要在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 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流通 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 ”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 成“流”的一部分。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 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 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 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 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 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物流的划分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 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予者是构成 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 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 微观物流:是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 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 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物流的目标 服务目标:物流系统是“桥梁、纽带”作用的流通系统的一部分,它具体地联结着生产与 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物流系统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就 是其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近年来出现的“准时供货方式”、“柔性供货方式”等, 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 快速及时目标:及时性不但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快速、及时 既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现代目标。其原因是随社会大生产发展,这一要求更加强 烈了。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联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时间表系统等管理 和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节约目标: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 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使用价值,所以领先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 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规模化目标:以物流规模做为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以此来追求“规模效益” 。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由于物流系统比生产系统 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于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格式。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 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就是规模优化这一目标的体现。 库存控制目标: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宏观调控的要求,当然,也涉及到物流系统本身 的效益。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 标的体现。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 联结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总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 物流系统的总目的。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运输、储存保管、包装; 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以系统的建立需要有许多支撑手段,尤其是处于复杂的社会经济 系统中,要确定物流系统的地位,要协调与其它系统关系, 这些要素必不可少。主要包括: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和 标准化系统。 物流系统的物资基础要素: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 段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决定意义。这些要素对实 现物流和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主要有:①物流设施;② 物流装备;③物流工具;④信息技术及网络;⑤组织及管理。 不合理配送形式 对于配送的决策优劣,不能简单处之,也很难有一个决对的标准。例如,企业效益是配 送的重要衡量标志,但是,在决策时常常考虑各个因素,有时要做赔本买卖。所以,配 送的决策是全面、综合决策。在决策时要避免由于不合理配送出现所造成的损失,但有 时某些不合理现象是伴生的,要追求大的合理,就可能派生小的不合理,所以,这里只 单独论述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但要防止绝对化。 资源筹措的不合理。配送是利用较大批量筹措资源。通过筹措资源的规模效益来降低资 源筹措成本,使配送资源筹措成本低于用户自己筹措资源成本,从而取得优势。如果不 是集中多个用户需要进行批量筹措资源,而仅仅是为某一、两户代购代筹,对用户来讲 ,就不仅不能降低资源筹措费,相反却要多支付一笔配送企业的代筹代办费,因而是不 合理的。资源筹措不合理还有其它表现形式,如配送量计划不准,资源筹措过多或过少 ,在资源筹措时不考虑建立与资源供应者之间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等。 库存决策不合理。配送应充分利用集中库存总量低于各用户分散库存总量,从而大大节 约社会财富,同时降低用户实际平均分摊库存负担。因此,配送企业必须依靠科学管理 来实现一个低总量的库存,否则就会出现单是库存转移,而未解决库存降低的不合理。 配送企业库存决策不合理还表现在储存量不足,不能保证随机需求,失去了应有的市场 。 价格不合理。配送的价格应低于不实行配送时,用户自己进货时产品购买价格加上自己 提货、运输、进货之成本总和,这样才会使用户有利可图。有时候,由于配送有较高服 务水平,价格稍高;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这不能是普遍的原则。如果配送价格普遍 高于用户自己进货价格,损伤了用户利益,就是一种不合理表现。价格制定过低,使配 送企业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下运行,会损伤销售者,也是不合理的。 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一般的配送总是增加了环节,但是这个环节的增加,可降低 用户平均库存水平,以此不但抵消了增加环节的支出,而且还能取得剩余效益。但是如 果用户使用批量大,可以直接通过社会物流系统均衡批量进货,较之通过配送中转送货 则可能更节约费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直接进货而通过配送,就属于不合理范畴 。 送货中不合理运输。配送与用户自提比较,尤其对于多个小用户来讲,可以集中配装一 车送几家,这比一家一户自提,可大大节省运力和运费。如果不能利用这一优势,仍然 是一户一送,而车辆达不到满载(即时配送过多过频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则就属于不合 理。此外,不合理运输若干表现形式,在配送中都可能出现,会使配送变得不合理。 经营观念的不合理。在配送实施中,有许多是经营观念不合理,使配送优势无从发挥, 相反却损坏了配送的形象。这是在开展配送时尤其需要注意克服的不合理现象。例如, 配送企业利用配送手段,向用户转稼资金、库存困难,在库存过大时,强迫用户接货, 以缓解自己库存压力,在资金紧张时,长期占用用户资金,在资源紧张时。将用户委托 资源挪做它用获利等。 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它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 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合理即合科整理,具 体表现为以尽可能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配送合理化判断标志,是配 送决策系统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尚无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判断方法,以下若 干标志是应当纳入的。 (1)库存标志。库存是判断配送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具体指标有以下两方面: ①库存总量。库存总量在一个配送系统中,从分散于各个用户转移给配送中心,配送 中心库存数量加上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后库存量之和应低于实行配送前各用户库存量之和 。 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量比较,也是判断合理 与否的标准,某个用户上升而总量下降,也属于一种不合理。 库存总量是一个动态的量,上述比较应当是在一定经营量前提下。在用户生产有发 展之后,库存总量的上升则反映了经营的发展,必须扣除这一因素,才能对总量是否下 降做出正确判断。 ②库存周转。由于配送企业的调剂作用,以低库存保持高的供应能力,库存周转一般 总是快于原来各企业库存周转。 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进行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周转比较,也是判 断合理与否的标志。 为取得共同比较基准,以上库存标志,都以库存储备资金计算,而不以实际物资数 量计算。 (2)资金标志。总的来讲,实行配送应有利于资金占用降低及资金运用的科学化。具 体判断标志如下: ①资金总量。用于资源筹措所占用流动资金总量,随储备总量的下降及供应方式的改 变必然有一个较大的降低。 ②资金周转。从资金运用来讲,由于整个节奏加快,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同样数量资 金,过去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满足一定供应要求,配送之后,在较短时期内就能达此目的 。所以资金周转是否加快,是衡量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 ③资金投向的改变。资金分散投入还是集中投入,是资金调控能力的重要反映。实行 配送后,奖金必然应当从分散投入改为集中投入,以能增加调控作用。 (3)成本和效益。总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资源筹措成本都是判断配送合理化 的重要标志。对于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判断侧重点;例如,配送企业、用户 都是各自独立的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则不但要看配送的总效益,而且还要看对社会的 宏观效益及两个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顾及任何一方,都必然出现不合理。又例如,如果 配送是由用户集团自己组织的,配送主要强调保证能力和服务性,那么,效益主要从总 效益、宏观效益和用户集团企业的微观效益来判断,不必过多顾及配送企业的微观效益 。 由于总效益及宏观效益难以计量,在实际判断时,常以按国家政策进行经营,完成 国家税收及配送企业及用户的微观效益来判断。 对于配送企业而言(投人确定了的情况下),则企业利润反映配送合理化程度。 对于用户企业而言,在保证供应水平或提高供应水平(产出一定)前提下,供应成本 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 成本及效益对合理化的衡量,还可以具体到储存、运输具体配送环节;使判断更为 精细。 (4)供应保证标志。实行配送,各用户的最大担心是害怕供应保证程度降低,这是个 心态问题,也是承担风险的实际问题。 配送的重要一点是必须提高而不是降低对用户的供应保证能力,才算实现了合理。 供应保证能力可以...
物流中心培训教材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