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李渡长江大桥项目投资机会研究-正文

  文件类别:财务资料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03K

  下载次数:85

  所需积分:4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涪陵李渡长江大桥项目投资机会研究-正文
1. 项目基本情况 涪陵李渡长江大桥位于涪陵区李渡镇长江河段,距离现涪陵长江大桥6.5公里。涪陵 李渡长江大桥北接规划建设中的李渡私营经济示范区,起点始于李渡片区中心道路骨架 的交叉点,经李渡南北快速干道与渝涪高速公路相接,作为经济示范区的出口通道,渝 涪高速公路李渡出口将打造成涪陵的“第一门户”;大桥南连涪陵区龙桥经济开发区(南 岸浦片区),采用隧道通过石龙山公园、聚云山直连主城区道路网络。在各处相交的地 方规划立交衔接,并通过规划公路网与渝怀铁路涪陵火车站相接。 李渡长江大桥是涪陵区交通“十五”计划内的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并已经重庆市计委 批准立项,项目法人单位为涪陵区城镇发展公司。 根据《涪陵李渡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项目建设方案,大桥为“对称双 塔双索面混凝土梁斜拉桥”,全长882米,桥身跨度分别为170米+398米+170米,引桥146 .6米。桥面宽度为双向四车道,外加双侧各2米人行道,全宽22.5米。采用SMA沥青砼路 面。涪陵李渡长江大桥线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1级,设计车速每小时50公里。 大桥工程概算总投资2.6亿元,建设工期为30个月,2006年上半年完工。根据《涪陵 李渡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测算的数据,本项目总投资回收期预计13年,工程贷 款预计11年可全部偿还。 经过半年时间的前期准备,2003年底,李渡长江大桥初步设计方案通过了专家组审 查。2004年1月30日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桥墩工程),涪陵区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均出席 了奠基仪式。另据调查得知,作为大桥主体——桥身工程将不迟于2004年6月30日前开工建 设。桥身工程的招标定于2004年2月底或3月初举行的涪陵区招商引资洽谈会(涪陵区政 府主办,具体日期尚未确定)上确定。我司已报名参加该洽谈会。 2. 项目建设背景 涪陵素有小重庆之称,属于典型的山地城市,涪陵主城区地形酷似重庆渝中母城, 同样是两江环抱的半岛形状,南、北、东方向由于天堑隔绝,加之公路、桥梁等基础设 施的缺乏,导致一江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差别极大,城市的发展空间在地域上也受到很大 限制。 按照《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涪陵的定位,涪陵是“重庆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枢纽港之一,乌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以发展食品、轻纺、机械为 主的沿江开放城市;到2020年,城市发展为人口规模50万、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 的大城市”。(2002年,涪陵区委、区府提出到2010年把涪陵建成城镇人口50万人口大城 市,到2020年,城镇人口要增加到60万人。)面对重大历史机遇,涪陵的经济发展、城 市建设势必要冲出主城樊篱,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李渡作为联系涪陵与重庆主城 经济大动脉——渝涪高速公路的桥头堡成为涪陵城市突围的必然选择。 根据涪陵区最新修订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确立了城市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即: 强化城市规划、挖掘城市资源、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 市品位。围绕2010年发展成为40平方公里、50万人口大城市的总体目标。预计到2007年 ,按照建成大城市和基本形成涪陵大城市骨架,拉通城市主干道的要求,拓展李渡片区 、南岸浦片区,并将李渡和南岸浦片区建成工业和物流区,加快城市西扩步伐,最终构 建 “以江南旧城包括江东为中心,李渡包括南岸浦为副中心的城市结构,沿长江水轴形成相 对独立的一城四片组团式山地城市”。 李渡长江大桥工程是涪陵区2004年城市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也是涪陵区大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点工程之一。李渡长江大桥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涪陵朝创建国内大 城市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大桥建成后,李渡、南岸浦、江南老城区三片将融入涪 陵“一城四片”的发展空间,这将对扩大涪陵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带动涪陵经济社 会及城市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据调查得知,为进一步加快未来主城各片区之间的联系,除李渡长江大桥外,涪 陵区政府拟在长江上再建设一座长江大桥,即在乌江入江口的长江下游,将建设长江三 桥(连接江东与江北片区)与乌江二桥。同时尽快完善城市道路骨架,建成8.5公里长江 大桥至乌江大桥的滨江大道,改造江东3公里乌江大桥至长江三桥段、江北6公里长江三 桥至长江大桥段,形成24米至34米宽的4条双向四车道城市二级路,延伸李渡主干道至花 桥段,建成火车站(渝怀铁路涪陵客运站)站前大道,改造天(子殿)北(拱)滨江路 ,最终形成五座大桥、五条大道的涪陵主城外环高速通道格局。 据了解,以上几项工程也将在涪陵区府举办的招商引资洽谈会上对外招标。 3. 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1. 涪陵区域概况 A. 区位概况 涪陵位于重庆市及三峡库区中部,居长江与乌江交汇要冲。涪陵行政区北接长寿、 垫江,南邻南川、五隆,西依巴南,东靠丰都。具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联动、辐 射的区位优势。涪陵区域面积2941.47平方公里,辖17个镇、22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 1个开发区、1个示范区。2002年末,全区总人口111.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85万人, 非农业人口27.61万人。 B. 经济发展 2003年,涪陵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完成财政总收入 15.6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9亿元;完成财政支出14.46亿元,经济运行质量有所 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57元,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1元,增长 13.2%。 表1、1999-2003年涪陵区GDP及人均GDP增长趋势表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 |GDP(亿元) |63.8451 |69.3248 |76.5872 |85.08 |97.77 | |人均GDP(元) |5821 |6277 |6910 |7650 |8772 | 图1、1999-2003年涪陵区GDP及人均GDP增长趋势图 [pic] 表1反映了1999- 2003年涪陵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可以看出,5年间涪陵区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了 稳定快速增长,增长率并呈加速增长态势。 按照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涪陵区2002年制定的未来五年“一三三”的总体奋斗目标有 望实现。(“一三三”的总体奋斗目标:到2007年,一个成型——50万人口大城市骨架基本 成型;三个建成——基本建成六大工业园区,基本建成涪陵特色农业基地,基本建成区域 性金融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三个突破——力争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财政总收 入突破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突破25亿元。) 工业:涪陵区工业经济基础雄厚,效益较好。其中,以榨菜、饮料为主的食品工业 ;以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以化肥为主的天然气化工工业;以苎麻、丝绸为主的纺织 工业;以水泥、陶瓷为主的建材工业;以汽车、摩托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工业已形成规模 发展效应。2002年,有19户企业进入重庆大中型企业行列,8户企业挤身重庆市工业50强 ,拥有4家上市公司,加上收购的上市公司,共有6家上市公司;同时,娃哈哈、金义集 团、飞渡泉凌啤酒、涪银塑料、纳爱斯等一批影响较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也落户涪陵。20 03年,涪陵区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93.65亿元,增长14.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 5%。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涪陵区委、区府始终把工业化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实施重点 发展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按照“建大园区、办大工业、促大发展” 的思路,目前,规划并正在建设“太极、李渡、化工、纺织、有色、建峰”等六大工业园 区,预计到2005年,六大工业园区实现利税20亿元。到2007年,力争4—5户重点企业成为 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成为国际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为涪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业:涪陵区素有“榨菜之乡”的美名,先后被评为“中国果蔬十强区县”和“中国农产 品深加工十强区县”, 涪陵榨菜集团进入“中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50强”和“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 列;乡镇企业发展较快,2003年,实现总产值32.62亿元,增长37.3%。但农民收入仍然 偏低,增长缓慢。2003年涪陵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57元,如按照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社会,则农民人均收入要达到8000元,平均每年需增加344元,年均递增8%。但1997- 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仅增加100元,年均增长6%,从这一速度看,到2020年要 达到这一目标的难度很大。 商贸:当地政府一直致力于把涪陵打造成区域商贸经济中心,并制定了 “2456”的发展目标:扶持重点企业和重点市场发展,重点企业和2个重点市场;加快4个 中心镇商业区和5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 连锁经营;强化社会大商业管理职能,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完善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引进大店、名店。 200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5亿元,增长14.0%。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1 0.15亿元,贷款余额117.75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6.4%和10.8%。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涪陵区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区。 C. 城市建设 应该说涪陵老城区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是失败的。先天的地 理条件不足再加上后天规划的无序,使得整个城市布局相当局促、零乱,极大降低了城 市的经济辐射能力。目前的状况是,主城区囿于地域狭窄,几无扩张空间,新旧建筑如 犬牙交错,导致旧城改造困难极大。但新区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基础配套设施严重缺乏 ,短期之内难以承担城市扩容的重任。 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也极大的限制了涪陵区城镇化战略的实施。2002年涪陵区城 镇人口为37.36万人,城镇化率为33.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到2010年涪陵建 成50万人口大城市,届时的城镇化率将达到43%,城镇人口在2002年的基础上增加16.5万 人;2020年要达到50%,即城镇人口要增加到60万人,这个数字仍然远远低于2020年重庆 市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预计届时重庆市城镇化率水平为70%)。 涪陵老城区建设的失误却为现在城市建设的高起点规划创造了条件。据了解,涪陵 区政府将在若干年后举迁李渡,政府的搬迁既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是对 城市功能布局的重新定位与梳理。借重庆直辖以及三峡工程上马的东风,涪陵区城市建 设开始走上了协调发展的道路。 D. 交通运输 在整个重庆市行政版图上,涪陵位于中心位置,是重庆主城区联结渝东20个区县的 城乡经济走廊,素有“乌江门户”之称。渝涪高速公路距重庆主城区100余公里、距江北机 场90公里,渝怀铁路、国道319线、规划中的重庆至湖北利川铁路及沿江高速公路穿越涪 陵境内。涪陵- 黔江高速公路、渝怀铁路建成之后,涪陵则成了重庆到黔江,进而再到贵州和湖南必经 之路;重庆-长寿- 利川铁路/高速公路建成之后,重庆则可经涪陵、黔江、利川而进入湖北沿长江铁路。可 以预见,不久之后,涪陵交通必将迎来大发展。 涪陵港处于长江、乌江交汇点,水运发达,作为5大主要港口之一,被列入了《重庆 市航运中心发展规划》。涪陵港集装码头的功能及运力居重庆前列,渝东地区及乌江流域 的集装箱货物基本在涪装运,并已实现江海联运,可直通海外。三峡成库以后,万吨巨 轮将可直达重庆,届时,涪陵港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另外,涪陵还是三峡工程主要淹没区之一,将搬迁224户工矿企业和动迁11万人,移 民淹没补偿静态投资34.45亿元,补偿总额居重庆库区第4位。巨大的移民迁建量,为涪 陵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契机。 2. 李渡私营经济示范区及南岸浦工业园区概况 1998年,李渡撤镇建李渡私营经济示范区。目前,示范区下属李渡、金银、马鞍三 个办事处,32个村、居委会,216个农业社,总面积达91.6平方公里,人口5.6万。示范 区经济以发展工业.商贸为主,以工业部分带动城市经济,以城市经济带动农业发展。 2003年3月,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李渡工业园区,属市级工业园区。园区发展规划面 积为21平方公里,按照“开发一片、应用一片、成熟一片”的原则进行滚动开发,园区由 “加拿大(蒙特利尔)园区”、“标准工业小区”、“物流园区”和与之配套的“商业服务区” 构成的现代工业社区,建设期为8年。建设李渡工业园区是涪陵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举 措,也是实现再造涪陵工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据悉,为加快李渡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涪陵区政府将迁往李渡(具体时间未定,但 估计最早也要在2007年李渡长江大桥建成之后),目前,已有国内外10余家大型企业进 驻。同时,李渡工业园区总体概念性规划(详规)也在加紧编制之中。 4. 涪陵区房地产市场分析(仅限主城规划区) 3. 定性描述 从调查的情况看,涪陵主城区房地产业的发展一直不是很景气。据当地主管部 门负责人解释,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开发量供大于求;二是移民迁建占了一定市场...
涪陵李渡长江大桥项目投资机会研究-正文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