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让人入迷。人们喜欢看富有之人,心里想着他们的豪宅、豪华度假、精致汽车以及美食。但是如果你从这一点得出结论说,人们会花大量时间对自己财富的终生积累做出规划,那么你就错了。
大多数人好像并不认真思考他们应该从收入中拿出多少用于储蓄,或者如果他们仅仅是现在调整储蓄水平,他们老来财富的差别可以有多大。大多数人仅仅是偿还房屋按揭贷款、交纳法定的国家或私人养老金,再存一些钱用于不时之需。大体如此。
经济学家拉姆茨在其1928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中说到,人们对于他们今天的行为如何影响其未来“缺乏想象”。他说,如果人们正确考虑这一问题,他们就会得出结论说他们应当把收入的一半用于储蓄。这样,积累下来的财富会让他们老来十分幸福。
各国政府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人们对于为未来储蓄无动于衷。
从1955年以来,新加坡采取了直接措施,也就是强制性的全国储蓄计划,这一计划具有很高的储蓄利息。对于高收入人士,交纳中央节俭基金的比例达到34.5%。
美国没有强制性的储蓄计划,而且其个人储蓄水平极为低下,实际上是负数。但是美国政府却不愿意考虑强制性的储蓄计划。
美国2006年的养老金保护法案鼓励雇主将雇员自动吸纳到老年个人储蓄计划中。这与新加坡的根本不同,因为其并不要求雇主这样做。参加计划的雇员的工资不经其同意就可以抵扣,他们可以自己要求退出计划。新西兰最近退出的“维基储蓄”以及英国2007年的养老金法案同样也基于雇员自动参加。
但是,哈佛大学教授马德琳认为,即使雇员完全可以自由退出,自动参加储蓄计划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雇主告诉他们的雇员说现在有一项养老金储蓄计划,甚至保证也缴纳和雇员同样多的钱,很大一部分雇员依旧不会参加。但是如果雇主自动把雇员吸纳进计划之中,告诉他们说他们只要通知雇主就可以随时退出,那么雇员的大多数就将会接受这一计划。
马德琳和她的同事们提出,新的养老金计划将会在得到采纳的国家提高储蓄。所以,尽管它们无法把储蓄水平提高到新加坡那样的高度,但是它们还是可以取得实际的进展。
不强制实行储蓄计划的最佳理由是,不同的人面对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的不同情况。有些人喜欢他们的工作,而且永远不想退休。对于他们而言,储蓄并不那么重要。有些人想要在教育、心理治疗或任何对于他们现在是重要的事情上花大钱,所以就想推迟储蓄。
而根本问题是,尽管某些人出于合理的理由推迟储蓄,并在以后会储蓄,但还有许多人没有什么好的理由去储蓄,而且将来也不会储蓄。
建立在自动而非强制性上的政府储蓄计划可以处理这一问题,即使它不是那么尽善尽美。
这些储蓄计划表明,除了完全强制性的手段以外,还有其他方法来克服人的惰性。人们希望,将来会在足够大的规模上采纳这样的计划。如此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众多新的项目,让懒惰和积极的人都各得其所。
(作者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上一条: 中国经验渐成后发经济的有益参考
下一条: 谨慎使用信贷从紧管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