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使用信贷从紧管控政策

日前,信贷从紧控制的思路进一步清晰化。据悉,央行将通过信贷规划编制和信贷进度指导,对各金融机构贷款进行分季管理、分季审核与发放;对于超出限额的银行将面临包括定向央票等在内的严厉的“窗口指导”等惩罚手段。



  央行与银监会关于信贷市场从紧思路确立以来,国内信贷市场出现了贷款利率弹性提高的被动市场化局面。有关数据显示,受信贷额度管制的影响,目前许多银行将中小企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平均提高了30%左右,接近于10%。



  如何理解这些政策?笔者认为:



  首先,信贷规模和进度管制或指导引发信贷市场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来讲无疑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事实上,就当前的利率管制状况来讲,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客观上为商业银行资产定价的市场化提供了政策空间。一直以来,由于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存在大公司大企业集中化和行业集中化问题,使得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竞争同质化、信贷资产结构存在明显的企业、行业和期限的高集中度风险敞口,也制约了商业银行对信贷资产的定价自主性。而近来商业银行避险性地选择了提高信贷利率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等应对举措,明显具有被动市场化的强烈色彩。



  其次,信贷管制政策客观上凸显出了监管市场化趋向与商业银行经营市场化不足间的矛盾。信贷管制实质上是体现了两个层次的市场化。一方面,管理层所出台的信贷管制政策具有明显的监管市场化的理念和特征。如对不符合信贷从紧规定的违规商业银行,有关部门采取了更为市场化的惩罚性措施。另一方面,信贷监管政策的出台则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运营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其经营的市场化和风险资产定价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风险意识仍然淡薄。



  再次,用信贷管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度控制信贷增长过快的问题,但并不必然对投资过热产生同等程度的遏制效应。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金融脱媒现象的日渐严重,企业的投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中金的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的规模已经达到60%以上,国内信贷目前与企业投资的其他资金来源所占的比重接近,占比约在20%左右。在当前企业融资结构和渠道日益多元化的境况下,通过压低信贷增长规模来遏制投资过热问题的有效性并不容乐观。信贷管制很可能进一步加剧金融脱媒现象,同时也促使民间借贷和融资更趋活跃。



  最后,信贷管制将可能进一步暴露银行体系的风险敞口,特别是对中小银行来讲,当前存在的风险资产的集中度风险敞口、期限结构性风险敞口等问题将更容易受到信贷管制政策的影响。自市场传闻央行等部门将在今年加大信贷规模和进度管制以来,商业银行于去年12月份进行了信贷业务的结构调整,在压缩短期贷款和商业票据融资的情况下增加了中长期贷款规模,这种结构调整更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集中偏离度风险和期限结构性风险;甚至在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中出现了流动性不足的现象,并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流动性是否出现拐点的争论。



  不可否认,信贷管制有利于遏制信贷增长过快问题,但这种手段在具体实践中应谨慎运用,随时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当前信贷增长过快、信贷规模和信贷结构突出的多层次结构性风险,要从根本上解决还需要提高商业银行真正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和风险管控、定价能力。

上一条: 自动储蓄

下一条: “夹心层”纳入住房保障关键在于提供经适房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