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6日《新京报》报道,去年,由北京德润生贸易有限公司出品的199元4公斤的“天价大米”上市后,引来多方质疑,其中也包括“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德润生公司认为方舟子的质疑随意臆断,是诽谤,遂提起诉讼索赔20万元。近日,西城法院受理了此案。
说实在的,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如果质疑一个商品就算是诽谤并要赔钱,真是有点怕怕——在如今“解放思想首先要解放表达”的“语境”下,难道我们还不能对一个商品来评头品足吗?难道消费者或者是潜在的消费者,居然没有权利去探究一下这个商品的真相等等吗?
当然有!而且是肯定拥有这份权利!所以,自去年12月德润生天价大米上市以来,质疑和争论就从没停止过。据报道,今年2月,上海打假名人王海东,第一次向当地工商部门投诉德润生大米,认为其涉嫌“虚假宣传”,令其一度下架。而且,王海东以虚假广告为由已经将德润生公司和销售“德润生”大米的企业告上了法院。
天价大米之争引发两起诉讼,似乎离真相的到来会愈来愈近,因为在相关的庭审中,质疑和争论的问题也许会逐渐水落石出。可是,就算是通过诉讼厘清了真相,我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我发现,在近半年的论战中,惟独少了一种声音——职能部门的声音,这绝对不是公众所愿意看到的。
其实,发出这种声音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德润生公司对德润生米的介绍称:“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表明:每公斤CEB营养米富含强抗氧化因子SOD……每天食用二两CEB营养米,相当于一次口服4000粒维生素E丸!”而方舟子则质疑,他曾在生物医学英文专业文献数据库Medline中检索,并没有找到“CEB”这一名词。如果“德润生”的科学家真发现一种新的生物活性物质,也应该先发表论文公布,争取获得学术界的认可,而不是急着推向市场,向无专业识别能力的消费者推销。
那么,是哪个权威检测机构作的检测?是否权威、是否公正?这点对职能部门而言,不难吧!它的营养功能究竟如何,如果上市之初就进行检测,近半年下来还搞不清楚?如果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还真的检测不出个所以然,我们就真的要怀疑“相当于一次口服4000粒维生素E丸”了。
天价大米之争惟独少了一种权威声音,在我看来,是对公众利益、知情权的一种漠视和失职。因为,天价大米之争已是一起消费领域的公共事件,且纷争不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人们一头雾水,在这种时候,如果职能部门还持续“失语”、缺位,便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也可能损害经营者的利益。那么,何时能听到这种声音呢?我们不妨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上一条: 货币政策要服务于财政的稳定性
下一条: 北京适合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