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房子理论”

在全国各地建立16个“潜力无限”社区学习中心,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免费的电脑技能培训;在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建成100间计算机教室,为成千上万名偏远地区的儿童编写计算机教材,并派遣志愿者;帮助中国从技术和法律两方面建立网络安全体系;聘请资深NGO人士负责公司的社区事务……



这些东西构成了微软中国那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它们看似零散、随意、彼此之间没有关系,实际上却有一条主线贯彻始终。微软中国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刘凤鸣介绍,微软的企业公民理念中所包含的所有观点和行为可以归纳为微软的“房子理论”。微软企业公民这个屋顶是由三大支柱支撑起来的,那就是“负责任的商业行为”、“网络安全”和“发展知识经济”。





为何“盖房子”

微软的房子理论在全球是统一的。不过,根据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公司本身发展的情况,在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做法。刘凤鸣说:“在中国,我们最早着手做的是第三个支柱‘发展知识经济’”。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来确定如何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微软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考虑。微软认为,作为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微软有责任帮助国内的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行业一起发展。 

  而另一方面,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问题,那就是“数字鸿沟”。“我们要带头解决行业所面临的最尖锐的社会问题。”刘凤鸣说。因此,微软开展了多种项目帮助中国“跨越数字鸿沟”。最近几年,微软中国在网络安全方面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大。 

  微软认为,“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是最根本的一个支柱。“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在任何一个社会里生活,我们都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刘凤鸣说,“遵纪守法是一个最基本的起点,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在这方面最具说服力的一个例子是,微软在产品兼容性问题上的努力。刘凤鸣说:“我们的产品影响范围特别大,这些产品是否能和别人的产品兼容就变成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把我们商业运作的软件模式和开放式源代码运作进行了非常好的结合。这是基于我们所处的特殊的行业地位所决定的、我们应该做的一些事情,而不是法律要求的。”  



  

如何“盖房子”

  “房子理论”为微软在企业公民方面的行为描绘出了极其简洁的轮廓。但是,具体到每一个项目,微软又是如何锁定和实施的呢?  

  刘凤鸣说:“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要基于我们自己的产品技术,这是我们的强项,可以最大限度地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捐钱买汽车,但是这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既不是造汽车的,也不是跑运输的。我们毕竟既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宗教的场所。我们是企业,要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带来好处,当然这同时是保护自身利益的过程。”  

  在微软中国目前所做的企业公民项目中,刘凤鸣最自豪的是“潜力无限”和“携手助学”这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微软全球项目的本土化成果。  

  “潜力无限”是一个具有深度的项目,其中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合作。在中国,它包括当地政府、机构、主管、基层团委以及NGO、来自学校的志愿者和微软的志愿者之间的合作。“这个组合具有示范效应,我们认为,做类似的事情都应该具有这些因素才有可持续性。”刘凤鸣说。

  到去年底,微软已经在全国建成了16个“潜力无限”社区学习中心,培训农民和农民工。颜慧就是“潜力无限”的一名优秀而幸运的毕业学员。在参加培训前,她的工作是一家医院手术室的卫生员,4年来从没有想过生活会有什么转变。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了“潜力无限”计划并成为其中的学员。由于她学习刻苦,在毕业时还获得了“十优”学员的称号。在她培训结业之后的两个月,她所在医院的腹透科的数据管理岗位出现了空缺,她凭借在培训中学到的电脑知识抓住了这个机会,成功地获得了这个工作。

  刘永军是另一个生动的例子。1996年,由于国企改革下岗,他从北方边陲小城齐齐哈尔市只身来到了北京,成为了西城保安公司的一名员工。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参加了 “潜力无限”项目的培训。刘永军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这个培训把电脑和我所擅长的篆刻联系在了一起。我不仅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设计、修改,还通过网络申请荣获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篆刻组印数量之最,并获得了中国篆刻家称号。如果没有电脑和网络,我就会和这个‘吉尼斯’擦肩而过了。”

  “这个项目培训出来的农民工里面有很多非常动人的故事,这个项目可以改变某些人的生活,改变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刘凤鸣说。

  而“携手助学”则是在各个国家逐步实施的政府工程项目,给中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建立计算机的环境,开发一些相应的教学资源。2003年,微软进一步推出了针对基础教育的“K12”。(K12代表一个孩子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的12年。)目前,微软已经在101个国家实施了这个项目。  

  K12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重点。微软(中国)政府行业部教育行业副总经理左京允说:“美国、新加坡、日本、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做的主要是未来教育的示范。”

  而在中国,这个项目有些不同。微软中国更想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而不是锦上添花。左京允加入这个项目后,通过互联网发现教育部有一个支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项目。这个发现改变了K12项目在中国的方向。微软中国建议总部重新与教育部进行商谈。

  随后,微软与教育部签署了支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框架协议:一是微软中国在农村建立100间示范性的计算机教室;二是微软要在全国培养1000名骨干师资;第三是微软要投资或者支持远程教育的开发和应用。

 “我们承诺用5年的时间投入1000万美金。”左京允说。在该项目启动时,比尔·盖茨还特地赶到中国参加了启动仪式。

 “我们做的是推动整个教学方面变革,强调的是这个变革的结果。我们有一套的后续的跟踪、支持、服务的配套过程。”左京允说。到去年6月,微软的百间计算机教室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教育部目前已经计划将微软的培训模式扩充到21个中西部省份,到项目结束时将能培训10万名信息技术第一线的老师。  

  当然,这样一个水滴石穿的项目,也会为微软带来一定的收益。“首先,这个项目显示出我们对于教育方面的关心,特别是对基础教育,对国家比较迫切需要的一些教育支持,赢得政府的认可,对微软的形象的改善很有帮助。”左京允说,“同时,这对我们整个公司的业务也有一些促进。因为Windows和Office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还是很多的。”


上一条: 如何躲避MSN陷阱

下一条: 携程:站在产业链上游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