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碰到一位《Value》的读者,他是位医生,而且与我同龄。我看他红光满面,保养得很好,看上去要比我年轻5岁,便感叹道: “年近不惑,身体不如以前那般能折腾了。我的肠胃不好,这几年一直想让专家治治,但托朋友找医生开了药,这个吃两星期那个吃一个月,病情反而更不好了。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人生至少有两大问题一定要找专家,那就是健康和理财。可专家不好找啊。以我们投资领域来说吧,所谓专家,一百个人里有一个人的建议能让你赚到钱或理财理得安心已经是不容易了。我在这行当里快要20个年头了,才慢慢知道谁是真专家谁是混混儿,一般人又如何分辨得清?
“回想医道也是如此。在我眼里,医生都是能说会道的,把你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可大多数情况下,实际效果却差得很。是药三分毒,不通医道的医生与假理财专家都有‘谋财害命’之嫌疑。有时想想人生有趣得很,当年高考,我其实与你一样,考入了上海二医大,招生组突然要我复查视力,我当时却在西安游玩。那时是1984年,刚出了一件劫机案,私人买机票必须要县团级干部才行。我只能坐火车回上海,误了事,没进二医大。现在想来,如果当时进了二医大,我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但一定会熟悉业内的专家,谁真谁假一目了然,就不必为自己的健康发愁了”。
这些话确实是有感而发。最近我决定自修中医学,拿了本张仲景的《伤寒论》在看,可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我怎么消受得了。于是,又翻了几本稍浅显的中医常识,有收获,可还是不得其门而入。这时就会想到,若有人能指点一下多好。
我跑了一圈野马,无非是联想到《Value》是否已为那些不得商道或财技要领的读者做了点事情。还是以事实来说明吧。2005年7月的《Value》中的“编辑者言”,是一篇名为《卖掉房子买股票》的文章,我介绍了一位Q先生的专家之言,这儿不妨原文照录:
当上证指数跌到1,000点时,我的一位朋友Q先生坚决地说:“如果它再跌,我就卖掉房子买股票!”
Q先生选择的股票是招商银行和万科,而且认为可以持有两到三年。Q先生选择万科确实奇怪,因为他既然要卖掉房子,就是不看好房市,而万科的主营业务便是房产。Q先生有一套独特的见解,在房价高涨的时候,什么房子都卖得掉,万科的好业绩只不过是水涨船高而已,但当楼市成空头市场以后,万科的竞争力才会凸现出来,对万科股票反而是好事。所以,Q先生认为,几年后他将用从万科股票赚来的钱去买万科的房子。
很有意思的是,Q先生选择的招商银行所处的行业也不怎么样,中国绝大多数银行像《红楼梦》中的贾府,场面很大,里面可实在不敢恭维。而招商银行有点另类,中国相当一部分中产阶级是它的客户,经营得很有声色。
Q先生是个对国际市场较为熟悉的人士,他认为,从国际眼光来看,招商银行和万科的价值都是合适的,也就是说,将招商银行和万科放在香港和纽约市场,也是买进的对象。
现在看来,Q先生所言极是。以上海房地产为例,从那时起至今,平均跌幅可能已近三成了,而他建议投资的两个股票却是成绩斐然。《Value》的读者都知道,2005年的7月刊应该在6月30日之前到达读者手中。我们以2005年6月30日的收盘价为基准,万科的股价是3.14元,招商银行是6.06元; 我们再以2006年1月5日的收盘价作个结算,万科股价是4.72元,招商银行是7.47元。而万科已经过股改,每10股送8份权证,每份权证以平均价0.80元计算(曾高达1元),每股收益是0.64元,我们这儿姑且不算当时把权证抛了又买了万科股票(我和Q先生就是这么干的,收益当然更高),只是简单地把0.64元加到每股股价上去,那么,万科的实际股价应为5.36元,这样万科半年的涨幅是70%,而招商银行的涨幅是23%,两个股票的平均涨幅是46.5%。如果你真的把房子卖了,收益就更大了。
我最近问Q先生,现在的万科和招商银行能不能继续持有?能。Q先生还是坚定地说:“如果有一波大行情的话,这两只股票一定是龙头股。从未来看,它们还有两大利好没有兑现,一个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趋势; 第二个是中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将可能在两三年并轨,这两家公司的所得税率高达33%,并轨税率后若是25%的话,届时它们是该措施的最大受益者;另外,招商银行目前5%的营业税也是高于国际水平(2%),迟早会降下来的。”如此看来,我们再看一年它们的表现吧。
这里需要做个说明的是,我与Q先生的选股思路是一致的,我的投资组合主要是万科和招商银行,而且也决心坚定地持有它们。
可能读者已经注意到,我们从2006年1月的杂志便开始了“价值月度圆桌会议”,这是《Value》2006年的拳头产品,我们希望能办好它,为年终的大型圆桌会议做个准备。同时,也让读者了解更多的Q先生、Y先生、Z先生们的观点和做法。
上一条: 股市在逐渐恢复野性
下一条: 2006楼市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