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2月9日接下圆山大饭店,到1999年6月30日离开,我在圆山服务了一年又五个月的时间。离开之后,我最常听到朋友们对我说的是:“你在圆山辛苦了!”或是“委屈了!”我诧异的不是那句辛苦了,而是在“辛苦”背后不乏遗憾及为我抱屈的意涵。这第二层的感受,我不敢说自己完全没有,但即使浮上心头也很少在我脑海中停留。今天再回首那段日子,我很难想象如果我的人生历程中少了这段纪录又会如何,毕竟圆山的一年五个月让我的生命更加丰富,我付出许多,但却学习了更多。
我从不觉得圆山是一个失败的经验。相反的,我一再鼓励年轻朋友们要把握机会,勇于尝试新的挑战。圆山经验对我而言又何尝不是对“尝试新的挑战”的自我实践。
在《总裁狮子心》30万纪念版的序言中,我曾经提到,在圆山的这段时间之前,为了先做好踏入一个陌生环境的心理准备,我一直用以自勉的是陈弘谋说过的三句话:“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在我的人生中,我总觉得自己得到的赞誉多,挑剔少,尽管社会最后关怀的焦点都放在我的“功败垂成”,可是我仍相信圆山会一直永续经营下去。对我而言,我只是在圆山面临火灾、内外信心尽失的情况下,为它改造的长跑接力赛历程中,接下了激活的第一棒子,至于这一棒跑得好或是不好,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曾经参与了其中,且也全力以赴,这才是最大的意义 [1]。更重要的一点,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我做了好多的观察、计划,也参与到实际的执行中,同时看到了些许的成果。
事实上,在我向辜振甫先生承诺接下工作的同时,就强调过我只能阶段性以兼职的身份为改造圆山开个头,毕竟我与亚都是个终生的约定,不可能长期离开;但是在进入圆山体系后,为了争取同仁支持我的改革,我又不能过分强调这是阶段性的短期任务,这是我的一大难题。
有许多出版社曾向我提出出版的计划,计划中不外是希望我将“在圆山受苦受难的经验”做一个大曝光,我总是拒绝了。我不敢说圆山真的毫无问题,完全没有缺点,但是如果是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我、对这个社会来说都毫无意义。事实上,我不但心里毫无委屈的感觉,希望留下来的也是一些可以让青年朋友们学习、省思的心得,那也许是工作的一种态度、处世应变的能力,也许是让这个行业里面专业同仁了解市场行销各个领域的概念。
在我尚未决定是否应辜振甫董事长之邀,接掌圆山大饭店之前,曾经征询我太太的意见,她的答复是:“你不接,会后悔;接了,也会后悔!”因为她太了解这份工作的艰巨,更了解我是多么不忍心看到这么一个能代表台湾形象的重要地理标志就此没落。在圆山失火之前,从1987年开始,我就常在这里举办许多国际性的会议,也始终认为圆山是接待外宾、举办国际活动的重要舞台,能够为圆山有更好的未来而付出一点心力,其实是我心里义不容辞的选择。正因为我们夫妻都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一年半后,我离开了圆山,满溢心里的除了感谢,就是平静。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都不免遇到挑战,但最重要的不是成败,而是你预先的心理建设,还有面对“结果”的准备。陈弘谋的三句话帮助我在踏入一个比较复杂的环境时做了应有的心理准备,告诉我必须随时保持清晰的判断能比力,而不受外界的影响;同时也告诉我心情必须安定、毁誉必须听之于人,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认识到每一件事情的成败,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无法掌握的情况,就是大环境的影响。有的时候,不需太多努力,而正好天时、地利、人和,事情就很自然的成功了;也有些时候即使用尽心力亦未必有成,这信似乎就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了。只要你已“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多的努力”,最后也有了“最坏的打算”,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去尝试的了。
失败是成功的基石。无畏无惧、心安理得地学习面对失败,这是每一个青年人不可忽略的课程。
编辑告诉我,每一本书的开始,也许都该写下一个光明灿烂的远景。是面对着我们整个生活环境的变化,我看到周遭世界越来越壮大且虎视眈眈,而我们越来越惊恐且内缩自闭,社会如是,我如是,年轻的你也如是,我想就用我自身的经验做个开场,在那些光明灿烂之前,我的第一个忠告就是让我们“学习面对失败”吧!
上一条: 平衡的品牌价值
下一条: 无国界的竞争环境-三个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