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厂商之间的专业客情

“企业的一些促销方案的(非机密)制定和执行一定要让经销商参与,最好是引导经销商说出其实我们早已制定好的市场方案来(如铺市、规范二批价格、切入商超渠道等)。经销商‘自己执行制定的市场方案’,自然会多些积极主动,少些抱怨。”

  何为客情?厂商之间的感情?

  差矣!

  客情中有一定的感情成分,但它决不能靠感情来维系。

  以专业技巧,协调厂商之间的关系,引导客户的各种资源向有利于厂方市场成长的方向发展,同时向客户提供科学完善的服务,最终实现厂商双赢。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客户对厂方的信任、好感;对产品的经销信心和忠诚度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是谓专业客情。

选择经销商要知面知心

  要缔造与经销商的专业客情,首先应该依循策略性的思考方式,建立经销商筛选标准,寻找好的合作伙伴,尽可能避免日后的种种不快,避免厂家与经销商同床异梦、貌合神离的无奈。

  很多企业在选择经销商的时候惟一的标准是对方够不够大,有没有钱,能不能一次进几车货并且付现款,这是从纯贸易角度出发的想法。做市场毕竟不是做贸易,单次成交的顺利并不意味着产品在当地被认可、市场在健康成长。客户实力确实很重要,但只需与厂家授权的销售区域匹配就可以了。需知越是大的经销商越不容易掌控。

  合作意愿应该作为选择经销商的基本条件,不管对方条件再优秀,如果他对你的品牌不能产生认同,就不可能全情投入,更不可能对你的产品有忠诚度。如同结婚找对象,财大气粗的不一定合适,要紧的是他到底爱不爱你。

  行销意识和管理能力也是选择经销商必须考虑的因素,近10年在日用品市场上见到太多的“大户”(起家早,资金雄厚)一天天变小,而有的“小户”(起家晚,资金较薄弱)一天天变大,差别只有一个———“意识”不同:是坐在家里摆起大户的架子等生意,只给大客户送货,对小客户的订单不屑一顾?还是走出门去,拜访下线客户,编织自己的营销网络?市场游戏规则已变,“坐商”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厂商要想拥有健康的市场覆盖率和强有力的市场掌控力,“行商”才是最佳拍档。

  最重要的还是经销商的道德品质,在同行中的口碑,在曾经或现在合作的厂家业代中的口碑。对于有劣迹(如侵吞货款、恶意冲货、侵吞促销资源)的客户,坚决不能接受。

政策制定的精准明晰

  经销商政策是经销商与厂方之间的经销契约,事关根本利益;授信是经销商最期望得到的厂方支持,此文就这两大敏感问题做以示例、分析。

一、经销商授权

  •包括授权经销/分销的区域:是否独家经销、厂家是否保留增设经销户或直营的权力。

  •授权的有效期限:不同市场、不同客户、不同期限(一般以3个月至一年为限)。



  •经销商的基本义务:包括付款方式、销量任务、必须保持的库存数,乃至该区域的铺货率、开户数等要求。

  •经销商奖励政策:细分产品、品项、数量、坎级注明返利额度(参考竞品情况,考虑自身利润和防止砸价冲货现象发生)。

  注明返利形式———现返/月返/年返/返实物/返现金/返产品/返产品时是否计入该经销商的销量。

  注明返利结算日期———尽快结算。返利发放的拖延不但会造成客户抱怨,影响经销商信心,而且可能造成乱账,导致严重客情危机。

  注明违约条件———以量化方式写明对砸价、冲货、销量任务未完成或其他指标不能合格处以何种返利和扣罚比例。



二、信用管理政策

  •如何评估经销商信用。

  •信用审批授权权限:谁来提报、各级主管的审批金额限制、谁来最后核准。

  •客户信用的清晰描述、信用额度、信用期限。

  •财务结算把关:1.财务部对销售部的整体授信额度把关;2.设置信用审核员,随时检查被授信客户是否超限;3.一旦出现超限,马上停止供货,追讨账款,不允许任何人(包括销售经理)讲情;4.对应收款部分的赔偿、付息等做出明确的规定;5.明确的业务记录,每月月底向客户对账;6.对出现超期付款的客户马上进行信用额度降级乃至取消。

建立对话平台

  通路受阻,好的建议不能上行,抱怨得不到解决,对于企业来说等于白白浪费了最好的信息采集系统,对于客情建设来讲,这些负面情绪一天天积累起来,最终可能导致失望乃至分道扬镳。

  定期拜访经销商,召开经销商大会,定期与经销商电话、信函、E-mail联系,举行建议有奖活动,企业不但获得了极有价值的市场资讯,而且能了解经销商想要什么,对市场开拓、与经销商的客情沟通、网络建设都大有好处。

  没错,经销商有他自己的立场,他们的话未必句句中肯,句句可信,但销售经理应该担负起识真辨假的责任,对别有用心的要求可以作为教材警示业务人员注意。对建设性的意见要积极采纳,表示感谢,对没什么意义的“废话”也要表示认真听取。

  这样做,经销商至少会感到你没有漠视他。

销售有量也要有质

  不少企业采取坎级返利的政策,鼓励经销商销量的提升,疏于对销量质量(是否真的在本地消化、有否砸价抛货、铺货率如何等等)的管理,结果使经销户一开始竞争就没有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大户销量越大,接货成本越低,越容易出货;小户销量小,接货成本就高,价格战中更不占有利条件。恶性循环,最后获得奖励的往往就是砸价冲货、冲销量的罪魁祸首,诚实经营的客户却得不到奖励。不但助长了市场操作的歪风,而且伤害了大多数客户的感情!

  一些外企在销售政策的制定上,执行过程管理,既约束、牵制经销商注重市场培养,又避免了大户现象出现,值得借鉴,此处示例如下:

一、返利组成

  •每销售一箱奖励0.3元,准期付款再奖0.3元,专销(不经销指定竞品)再奖0.3元;

  •发现砸价、冲货、付款不准时、违反专销约定第一次扣0.1元/箱,第二次扣0.3元/箱,第三次扣0.5元/箱。

二、奖励组成

  积分制:年销量任务完成积5分;

  指定下辖外埠区域开户率达80%以上积2分;

  大卖场供货及陈列合格80%以上积1分;

  铺货率抽查合格积2分;

  根据不同分值设定不同奖励(注:年销量任务是根据不同区域具体制定的)。

  通过以上示例可以看到该公司大小客户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注重对铺货率、大卖场的市场占有率、物流(外埠开户)、专销等过程指标约束,有效控制市场秩序。经销商不怕销量小,只要努力(做好过程指标)就可以得到回报,心存叵测者也会有所忌惮。

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平衡

  厂家为达到市场精耕,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会逐渐增设经销商,密集分销。客户设多了,互相抢夺市场资源会引发很多矛盾。———砸价、互相攻击、挖角,最后三个和尚没水喝,大家都憋了一肚子火,全往厂家身上撒。

  作为经销商的共同上线———厂家,能否协调经销商的利益,往往决定着能否拥有客户的满意度,否则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首先厂家进行市调,列出重点客户名单,如:卖场、超市、二批名单;

  2.通过走访售点负责人了解售点进货来源,了解几位经销商目前各自的固定下线客户名单;

  3.请经销商座谈客户及区域的分配问题,或干脆分产品经销。

  如:甲经销商经营A品项,乙经销商经营B品项;或给甲乙经销商各分配一定量的重点客户(综合考虑经销商实力、原有固定交易关系及相互均衡因素)。

  4.一番讨论争执以后,分配结果出台,请各方签字确认;

  5.签协议,经销商各自向下线客户供货,并保证供货持续和陈列效果。如果一旦某经销商市场跟进不力,下线客户出现断货现象,厂方马上予以警告,第二次出现则厂方出人出车出促销费协助另一经销商把货铺进去,使该售点成为另一经销商的下线;

  6.规定陈列方式,厂方业代定期检查,对表现合格的经销商及其业务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如果连续检查不合格,除了扣除奖励外,还要考虑缩小这个经销商的设定区域。

上一条: “商超POP”的探讨

下一条: 专家谈经理述职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