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化

“我必须这么做,这是我的职业”“这个人啊,很职业化”。听过很多这样的话吧。或许你曾经思考过什么是职业化,又或者你觉得“职业化”压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在市场越来越细分、岗位越来越专业的环境下,这又不得不让你重新陷入思考,什么是职业化?



我曾经这样描述团队的管理者,管理者是一个岗位,要做好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抛弃掉自己的个性,做这个岗位需要的人,大到国家主席,小到部门管理,无不体现这一观点。有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点点小个性,但这些小个性却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管理者所需要的,比如作为国家领导人,他就不能跟我一样喜欢天天看电影,不能豪饮,不能穿穿洞洞很多的牛仔裤玩玩。他得穿着名贵的、笔挺的西装,说斯文的话,做斯文的事。这就是说为了这个岗位,他得牺牲一些东西。



说了这些,其实大家都开始明白什么是职业化了,我个人认为,职业化它应该包括如下2个方面:



1、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



2、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是职业化中最基础的体现,也就是说某人要做好某份工作得具备这份工作需需要的基本技能,比如要做设计师,他就得具备设计能力,会一些设计软件,有美术功底和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如果是管理者职位,那么他得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统筹能力,能指导和带领团队完成既定的目标。反过来我们看到的一些家族企业,唯亲自用,导致很多岗位出现了不具备该岗位所需技能的人任职,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不获的。



职业素养是是职业化人才的“内因”,在职业化描述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这样说,职业素养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职业化的重要条件,职业素养一般来说包含了这么几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的意识、职业的心态,在这其中,职业的道德是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其实道德是一个不确定的范畴,它受到时代性和区域性的限制,比如在古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这些道德标准到现在就不一样了。而中国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在国外又是不一样的。职业道德还受到行业性质限制,比如医生以“救死扶伤”为道德标准,经商者以“诚信、公平”等为道德标准,教师以“提升下一代知识含量”“为人师表”为道德标准,一些行业还以“恪守企业机密”,总而言之,职业道德就是遵循各行业中所具体化的对职业提出的要求标准。



要说什么是职业意识,我可以讲一个小笑话: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这位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昆虫学家一边说,一边向附近的树林小跑了过去。不久,他便找到了一只大个头的蟋蟀,回来告诉他的朋友:“看见没有?一只白牙紫金大翅蟋蟀,这可是一只大将级的蟋蟀哟!globrand.com怎么样,我没有听错吧?”“是的,您没有听错。”商人莫名其妙地问昆虫学家:您不仅听出了蟋蟀的鸣叫,而且听出了蟋蟀的品种—可您是怎么听出来的呢?”昆虫学家回答:“个头大的蟋蟀叫声缓慢,有时几个小时就叫两三声。小蟋蟀叫声频率快,叫得也勤。黑色、紫色、红色、黄色等各种颜色的蟋蟀叫声都各不相同,比如,黄蟋蟀的鸣叫声里带有金属声。所有鸣叫声只有极其细微,甚至言语难以形容的差别,你必须用心才能分辨得出来。”他们一边说,一边离开了公园,走在马路边热闹的人行道上。忽然,商人也停住了脚步,弯腰拾起一枚掉在地上的硬币。而昆虫学家依然大踏步地向前走着,丝毫没有听见硬币的落地之声。



说完这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职业意识是指人的意识偏向以职业位置为导向的思维模式,正如那句“三句话不离本行”。原来这就是职业意识。对,这就是职业意识。



职业心态,有句话说的好“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只会吸收别人的光亮。”我个人认为职业心态是一种共性,它是一种工作的态度,可能包含了工作责任感、对人真诚、积极的、努力的、宽容的,协作的、团结的等等,职业心态说白了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工作,对自己职业负责任的态度。这些态度体现在言、行上。



我们最后可以这么描述,如果一个人没有素养,就算他拥有多高的技术才能,他也不算是一个具备了职业化的人。只有2者兼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职业化。



观察今天,我们看到不少人以职业化这个名词来作为说辞批评别人,但其实很多自己都不明白何为职业化。职业化不是唯命是从,也不是循规滔距,它是忠于自身职业,忠于岗位职责,将自身才能在岗位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体现。

上一条: 将指挥棒交给谁?

下一条: 海啸肆虐之时,攘外必先安内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