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盛传着一句话:求职看公司,离职怨领导!
员工辞职时,嘴上说的理由大多是:工资低、发展机会少、不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个人家庭原因,等等。其实,大多数员工辞职的根本原因是,他的直接上司!
作为领导,你知道自己败在哪里吗?
公司花费巨资,让管理人员去上各种各样的领导力课程,希望能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领导水平,让员工更大地发挥潜能,从而提升实际工作表现与业绩。然而,这些培训真的有效吗?虽然我们的管理人员已经知道怎样去指导、怎样去授权、怎样去赞扬、怎样去反馈……可是,一部分员工还是在埋怨领导,他们依旧不满。为什么?难道员工故意要捣乱?
事实上,人本身都是想把事情做好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希望,或者一开始都是希望能把工作做好。即使有一些特别个案的情况,员工一开始就做破坏者,那可能是招聘的问题,而不是领导力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很多领导者会提出异议:“我的有些下属很信服我的管理方法,那些不满意的员工只能说明他们自身不适合我们团队的氛围!”“这个员工曾经表现很好,可是后来他慢慢地改变了,工作态度也没原先积极了,这只能怪他自暴自弃!”
从这些领导人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问题。一是员工之间是有差异的,可能这部分员工喜欢你的领导风格,但另外那部分就非常不能接受。第二个问题是,即使是一个员工,他也在不断变化,我们是任其自由发展,还是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正确地引导?
通过对很多机构的研究,我们发现,那些表现优秀的领导者会根据不同员工调整自己的领导方法,也会按照员工所处的不同任务环境,对同一名员工采用截然不同的领导风格。那些失败的领导者并不是不懂管理技巧,要知道技巧本身并不难学,难的是知道在怎样的情境下使用怎样的技巧。因人施教,依情境而定。
肯·布兰佳博士,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他告诉我们,优秀的情境领导者需要具备三项核心能力:
一、 诊断。能够观察员工的行为,正确判断他们所处的情境。
二、 灵活性。能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使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因人施教。同样的人在不同的任务和工作环境中,领导者也要能运用不同的领导风格。
三、 建立合作关系。领导者和员工对发展阶段及适合的领导方法能够达成一致,共同努力提高绩效表现。
要诊断员工的不同情境,有两方面需要考虑:一是任务本身的难度,二是接受任务的员工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是指,在没有任何指导下,员工去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和态度。能力可以是某种知识,也可以是一些技巧,能从培训或过往的工作经验中获得。态度是信心(自信)和动机(兴趣和热情)的组合。管理者需要给予多少的指示和多少的支持,这取决于员工在特定任务环境中的发展阶段,即情境。一共有四种情境:
一、当员工接受一项完全崭新的任务,他们从未接触过,没有任何经验可究,这时候,员工往往抱有很好的热情,他们期待着从中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可是他们对于完成任务的能力却很低。这样的情境中,管理者应施与“指令”型领导风格,告诉员工该做什么,怎么做。
二、随着员工的不断发展,能力和态度会开始呈现上下波动的状态。他们发现,任务比原先想象的更难,或者并非那么有趣。他们“醒悟”了,而这种醒悟不知不觉地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态度。这时,管理者需要对员工进行“教练”,给予更多的指示以帮他们继续提升能力,同时给予足够的支持来帮他们调整工作积极性。
三、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员工将进入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他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独立完成任务。虽然老板认为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了,他们自己依旧不能确信。这种高能力与低信心的交互作用,预示着员工即将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这时候,管理者应该使用“支持”型领导风格。员工已经有足够的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们需要被聆听、被鼓励,而不需要过多的指示或教导。
四、最终,员工将达到最高的发展阶段,他们拥有足够的能力,也具备足够的积极性。这时最合适的领导风格是“授权”,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去完成相关的任务。
在施与相关的领导方法前,一定要与员工有充分的沟通,让彼此双方都能对发展阶段及领导风格达成一致。
员工经常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相关工作,然而作为他们的主管,你却觉得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这时候,和员工坐下来,深入地进行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要通过怎样的提问和引导,让彼此之间的认识达成一致,这是需要领导者去学习,去练习的。
还有一种场景也比较常见,一位员工平日表现一直非常优秀,这时交给他一项对他而言完全崭新的任务时,这名员工所处的发展阶段会马上发生变化,领导者应该使用完全不同的领导风格,然而包括员工本身以及他的主管在内,都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改变,往往导致新项目的失败,甚至会因此而失去这名优秀的员工。
可见,在领导者面前的坑洼陷阱真的很多,要成为优秀的领导者,首先要认清自己曾经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获取教训,再运用于今后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记住:一切依情境而定!
上一条: 我们该如何认识“领导力”
下一条: “以薪换心”方式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