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将能君不御,说的是战事,企业管理也是这个理。现代企业管理学是这么说的,企业领导者为了发挥下属积极性,要把一部分经营权分给下面,让下面自己管,而不要御之太甚。一位企业家说得好,高明的厂长,不要只满足于自己有权威,而是要手下的头头脑脑也都要有权威,要舍得往下放权。



  在现代管理中,一个大企业的领导者,所经营的事是十分繁重的,有经营决策之事,领导指挥之事,一切事情假如都要企业领导者来管,而不是把一部分权交给能者去办,他纵有三头六臂也是难以胜任的。



  将能君不御这个命题是正确的。但细嚼之,若将不能,君御不御不呢?首先,假如将不能,君就不能轻易使用他,不要让他去干他力不胜任的工作。其次,既用了就要不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便要帮助这个将,提高水平。再次,这个将在帮助后确实是无能,那就应该撤。



  将能君不御,与其说是主对将的才能的审核问题,从一定意义讲,还不如说是对君的才能的审核问题。将是被主而用的,有能之主才能用有能之将,无能之主用不好有能之将,有能之主才能在使用无能之将时变他无能为有能。无能之主纵然用了一个有能之将,但该御时不御,不该御时却拼命御,使有能之将的手足被御得死死的,导致有能之将变为无能之将。所以,重要的是,作为"主"要努力提高自己水平。



  将能君不御,作为原则,这话是对的,作为具体却是相对的。什么情况不御,什么情况御,不御时就要不御的恰当处,御时要御在点子上。即使将能,君也不是说什么事都可甩手不管。就全局言,主也是要管的,在不危及企业全局利益情况下,局部的一些工作可归属下属管,或虽属全局性工作却授权给下属做的可以不御。



  诸葛亮是善于用人的,但也有失误处。对魏延疑之过甚了,其实魏延是很有才能的;对马谡却又过于信任了。人们有必要通过诸葛亮在对待魏延、马谡问题上,很好地来总结总结如何运用"将能君不御"这项原则。



  将能君不御是领导用人问题,也是领导艺术问题。将能,主把权授给他,而且放手让他干,对将来说所得到的是一种被信任感,进而激励这位将去做好工作。这是高明的领导行为,比睁大眼睛死盯着将干工作高明。孔雀有开屏以显示自己美丽的天性,人有毕其才做好工作以显示自己能耐的愿望。在一定的标准要求下,放手地让将去做工作,主不御将,将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被全部表现出来。



  将能君不御,在君不御中,将工作中出问题有没有可能呢?很有可能。在大的原则"御"了的情况下,出现一些问题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它终究是属于局部性的问题。要帮助他,鼓励他,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必要时领导还要揽一揽错误的责任。



  将能君不御,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及,对将取得的成就不能生产妒意,不能采取不当行动,比如收回已下放的权力,或调动该将工作,或故意设置事端为难下属将。



  古人说,有人不用,谓之妒;用而不信,谓之伪;用而不帮,谓之过。将能君不御,当领导的要当开明君,不当妒才君,独断君。。



  另外,作为将说,也必须珍惜主所给予的权,不滥施不御之权,要以"利合于主"(孙武语)、"以便国家"(《史记》中语)为准则去做好工作。



  与将能君不御意思相关的,《孙子》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是在《九变篇》中讲的。孙武在讲这个问题时接连讲了五个有所: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孙武这里讲的是辩证法,是说根据情况,涂、军、城、地、君命,有时要由、击、攻、争、受;有时可以不由、不击、不攻、不争、不受。孙武把这五个"有所"称之为用兵之法,是通九变之术。



  君命有所不受,孙武这话是够大胆的,古时君主至高无上,君命是圣人之言,竟然可以有所不受,敢冒忤君之罪。其实,孙武这里不是从一般意义上讲君臣关系的,是讲兵法,君命不合实际的,又处战地,非常形势,为了胜利,处在战争第一线的将对君命是应该允许有所不受的。当然,这指的是过去君臣时代。在现代,领导与被领导之间民主性更强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应该允许"将"见义而行不待命。



  "君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有所不受?总的说是两条:一、战道必胜原则。为取胜,君命不符合实际的可以不受,这是孙武的观点,他在《地形篇》说:"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将可以出击。二、"利合于主"的原则。利合于主,就是利于国,利于战争全局。凡"利合于主"的,对君命就可以有所不受,这也是孙武的观点,这句话是在《地形篇》说的。这两个原则相辅相成地存在着。光讲"利合于主 ",不讲"战道必胜"则"利合于主"是空的;光讲"战道必胜",而不利"利合于主",这个必胜不是全面的,是有损全局利益的,因而是不可取的。



  孙武以身实践过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故事是这样的,孙武为吴王表演宫庭演兵。两位队长--吴王的宠妃不听指挥,孙武准备依法问斩,吴王求孙武宽恕,此时孙武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于是杀了两人示众。结果训练出两支虽赴汤蹈火而不顾的女兵来。



  《史记·魏公子列传》也记述了一件"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的事,战国时魏国信陵君接得他妹妹(赵惠王弟弟平原君夫人)的信,告秦要攻赵,请魏出兵相救,魏国惧秦不敢出兵,却使骑墙观望计,佯作出兵却又按兵不动。魏公子的食客侯生为信陵君出主意,请魏王宠妃如姬偷兵符,然后夺下魏将的兵权以救赵。侯生在为魏公子出主意时,陈以窃兵符夺其权的利害关系时讲了上述这句"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的话的。



  孙武的"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侯生谏信陵君"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都是"以便国家",即"利合于主"为行为准则的。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与"将能君不御",比较这两句话含义大体相同。从命题的主体说,前者似乎是从将角度说,当将在军非常的情况下,为了国家利益,你作将的能不能,敢不敢对君命有所不受。当然,这话对"主"也有要求,要求主作明智之主。后者似乎是从君角度说的,将颇能,你作君的能不能敢不敢放手让他干。同样,这话对将也有要求,要求作将的善于用好主所给予的不御了的权。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也应贯彻这个原则。"将"外出办事,比如与外单位洽淡业务,到市经销一批产品,都有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问题,有利于主不待命问题,不然,会贻误战机错过经营取胜机会的。再引而伸之,即使"将"不是在外出情况下,在内勤中,在非常情况下,为了企业利益,在需要当机立断情况下也要敢于作主。



  举两则例子说明上面的理:一、市场上出现一种技术产品,市场看好,一家企业销售人员想把它买回来组织批量生产,但也有失败风险,因为它毕竟还是一种没有经过市场考验的新技术。这位销售人员在犹豫了一阵后,决定请示领导,谁知这一请示,错过了时机,该项技术被另一家企业买走了,结果该技术被某企业运用后赚了大钱。这是一则未能运用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原则使事情受挫的例。二、某企业的领导在决定了参加某展销会的人选后外出了,把家里日常工作交给一位副厂长主持。事有不巧,展销会临召开前夕,原领导确定的参加该会的销售科长因病去不了了。如何办,会必须参加,想请一位年轻销售人员去,但多少有点不放心,想请示领导,时间又不允许了。这位主持工作的同志最后还是请那位年轻人去参加会。事实是,这位年轻销售人员,在展销会上表现很有才干,做成了好几笔买卖。事后,该企业厂长夸奖主持工作的副厂长这个板拍得好,见义而行不待命,不待命得好,这是一则成功运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原则的例。



  为了使企业兴旺发达,企业家要运用将能君不御原则取胜,运用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原则取胜。

上一条: 企业文化不是一杯可以随时解渴的水

下一条: 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