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之以文的军争中有着重要意义、士卒明确了战的意义,激发了战的斗志,就可变不利为有利,变不胜为可胜。反过来,敌人虽是强大的,但只要我施以“夺气”之术,敌人也会由有利变不利,可胜变不胜。 夺气是《孙子·军争篇》中说的“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气。”夺气是否可作两种理解:从用兵者说,是夺敌人三军之气,瓦解敌人三军之志;还可作另一种理解,振我三军之气。应该说这两种夺气是有关系的,夺我气不被人夺气,夺人气首要的是振自己的气。夺人气从另一方面长了我的气。当然,笔者也明白,孙武这里所讲的夺气是从夺人之气为角度说的,因为孙武在讲了这句话后,又说“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治我之气,夺人之心,取胜于敌。《左传·曹刿论战》里面所描述的故事,是解释上述战理的一则典型战例:公元前684年,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发生了长勺之战。当时的战势是齐强鲁弱,鲁如何迎战,布衣人曹刿为鲁庄公献计,《曹刿论战》是这样描述的:“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令之以文,要在战事全过程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方面,《孙膑兵法·延气》讲得最充分。延气这个命题的本身就是指持续地做好工作、鼓舞士气之意。孙膑认为,刚刚集结军队时要“激气”(合军聚众,务在激气);连续行军时,要“利气”(复徒合军,务在治兵利气);兵临敌境时要“厉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处在临战状态时要“断气”,(决断之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要“延气”。这个“延气”思想告诉人们,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不应留有空隙地域,空白时限,要持续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令之以文,“令”的首要是“道”。吴起不是有“内修文德”的观点吗?文训的就是“道”的问题。就是要用正确的政治观念教育士卒,从根本上提高士卒的政治觉悟。 令之以文,要用感情威力去谋众。电视剧《凯旋在子夜》中有一场戏,在残酷的战场上,战斗间隙,皎皎月夜,团首长带童川去看望江曼,以情激人的气氛是多么炽烈。还有一场戏,决战前夕,在巨大军旗下,我部队上千威武军人列队手端大瓷碗,痛饮沙场酒,矢志杀敌,何等壮怀激烈。这些都是以情作为凝聚剂,使之发力的例子。只有像《孙子·地形篇》中所说的那样“视士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部队才会凝聚成力量。吴起提出要把军队组织成“父子之兵”。吴起“仁爱士卒”是做得最好的。正因为如此,吴起之军——吴家军造就成了常胜之军。 黄石公《三略》中说,“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汉朝著名飞将军李广在率部行军中,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李广对士卒注以情,从而浇注出胜利的成果来。 令之以文,以治气、谋众考虑问题,还要配以其他工作手段,如“齐之以武”,严明法度、制度、纪律、赏罚。如做好“以货(物质利益)励士”工作,做好“教戒为先”工作,这些在以后还要议论。 以上讲的都是从战事、部队角度来讨论问题。“令之以文”的思想作为抽象,作为原则,同样可运用于企业职工身上。如军争要激起士卒之气,企业管理也要激起职工之气;军争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也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军争要在军争全过程中治气、延气,企业管理也要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阶段、各环节治气、延气;军争要用情塑造力,企业管理也有情治的问题;军争要运用多种思想教育形式、激励形式进行工作,企业管理也必须如此做,等等。 美国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创办人兼董事长玛丽·凯,把一个原来仅有职工九人的小厂发展成为目前拥有5000名职工的国际型公司,她本人也跻名于世界企业家之列。她的成功自诩说,这是“人和爱”管理哲学的成功。
上一条: 价值观的力量
下一条: 激职工必胜之志